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20 11:01:11 来源:兵团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79次

"九五"是兵团发展历史上又一重要时期。"九五"期间,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及农业部的正确领导下,兵团各级党委以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精神为指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率领兵团百万职工,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狠抓基础建设,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国企改革取得成效,作为三年脱困突破口的纺织行业已整体扭亏,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已基本实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对外经济贸易稳步推进。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来,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职工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九五"期末,兵团国内生产总值为180.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八五"期末增长47.5%,"九五"期间年均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7.3%;第二产业8.7%;第三产业8.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八五"期末的5390元/人提高到"九五"期末的7452元/人。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1995的46.1:26.2:27.7调整到39.7:28.4:31.9。"九五"期间累计向国家缴税金49.94亿元。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五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步伐加快,重点突破。农牧团场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农业经营体制由"两费自理"、"四到户"逐步向"租赁经营"、股份合作制方向纵深发展,"两费自理"率已达54%,全兵团土地承包长期固定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9.6%,特别是在农机、林果、畜牧业方面重点实施'作价归户'等措施。团场非国有经济和个体经济不断发展,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态势,农牧团场已组建股份合作制实体111家,股本1.69亿元。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大企业改革力度。组建纺织、水泥、番茄酱、电力、造纸、酿酒等具有竞争实力的企业集团11家。流通体制改革力度加大,组织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中国新建棉花集团、银力棉花集团相继组建运行,国有小型工交建商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加强,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实现零的突破,取得丰硕成果,现已有百花村、新疆天业、新天国际、新农开发、伊力特、中基股份六家公司挂牌上市,通过发行股票和配股共募集资金20.25亿元。非国有经济比重由1995年的8%提高到2000年的24%。

"九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相对滞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经济增长的后劲不足;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够稳固,农场职工增收的措施不多;工业效益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内在动因尚未发生变化,企业转换机制的工作仍然艰巨;商贸流通企业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变化;社会就业压力加大,存在不稳定的因素,生态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二、农业

"九五"期间,兵团各级领导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基础地位和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农业放在兵团经济工作的首位,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认真贯彻"两高一优"的农业方针,发挥大农业优势,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发展精准农业技术,狠抓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快农业商品基地的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

农业生产规模逐年扩大,经济实力稳步增长,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九五"期末耕地面积达到1064.57千公顷,比"八五"期末增加116.08千公顷,总播种面积达909.8千公顷,增加96.8千公顷。2000年农业增加值为71.63亿元,比1995年增长42.0%,年均增长7.3%,农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9.7%,在兵团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比重。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2000年棉花产量达69.39万吨,比1995年增长81.7%,年均增长12.7%,2000年兵团棉花产量已占全国棉花产量的16%,占新疆产量的46.3%,占到全国农垦的83.4%,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棉基地。2000年兵团甜菜产量已占全国甜菜产量的13.1%,占新疆产量的36.2%,占到全国农垦的67.4%。2000年人均耕地、棉花、油料、甜菜居全国首位,人均粮食居全国第4位。"九五"期间建成50万吨优质商品棉花基地、200万吨优质糖料基地、畜牧业"101031"工程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

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九五"期间,各师(局)农牧团场以市场为导向,按照"调粮、稳棉、减糖油、增特色"的要求,以突出发展棉花生产为核心,先进适用技术为手段,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促进了农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所占比重由1995的36.7%下降到2000年的24.1%,棉花种植面积比重由1995年的32.7%上升到45.1%,油料由12.9%下降到9.2%,甜菜由3.9%下降到2.0%,经济作物的比重由1995年的51.5%上升到60.6%,特色农业比重逐年增加,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由"八五"末的60.3万亩,增加到117.5万亩,比重由5.2%上升到8.9%。并成为兵团农业发展方向。林业方面,"九五"期间累计造林5.36万公顷,134个平原团场基本实现农田农林网化。大力发展了新疆名优特新果品,新增果园面积7413公顷,建立起香梨、红富士、贡梨、葡萄、枣等五大果品基地,优质果品产量由"八五"末的15.8万吨增加到28.5万吨,年均增长约12.5%。畜牧业贯彻兵团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执行"国营集体个人一齐上"和"突出肉类生产,坚持全面发展"的方针,调整结构,加强管理,以发展农区和城郊畜牧业为主,充分利用农区丰富的草料资源,放手发展职工和私人养畜。通过实施"101031工程","九五"期末牲畜年末数477.01万头,比"八五"期末增长45.5%,年均增长7.8%,肉类产量12.52万吨,年均增长13.3%,羊毛产量9592吨,年均增长4.8%,牛奶产量8.99万吨,年均增长7.6%,禽蛋产量2.75吨,年均增长5.7%。在大力发展牛羊猪禽生产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积极发展特种畜禽尤其是马鹿、银狐等的生产,畜牧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精准农业技术逐步运用,显示出巨大的生产潜力。"九五"期间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重点推广应用良种繁育、模式栽培、节水灌溉、精耕细作、生物技术等10大主体技术的同时,加大了对测土平衡施肥技术、种子精选、包衣技术、精量和半精量播种技术、节水工程和喷滴灌自动化技术、收获机械化、机械采棉技术、田间生态监控技术等6大精准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喷微灌经过高标准、高效益节水示范,已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机械采棉经过3年的试验,收到良好效果。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平衡施肥技术也得到较快发展。与此同时加强技术培训、科技服务、专家咨询等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兵团农作物主栽品种已全面更换,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棉花基本实现了精量半精量播种,高密度栽培283.86万亩,宽膜和超宽膜植棉100%,深施化肥521.07万亩,增产作用十分明显。"九五"期间取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农业部丰收奖10多项,其中一等奖4项。主要作物单产水平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棉花、油料、甜菜等作物单产屡创新高。2000年与1995年相比,棉花单产增长17.8%,粮食单产增长10.1%,油料单产增长25.0%,甜菜单产增长43.0%。

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2000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80.0万千瓦,比1995年增长28.4%,大中型拖拉机增长44.7%,小型拖拉机增长31.7%,喷滴管灌机械增长193.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29.01万吨,增长20.1%,农场用电量10.78亿千瓦小时,增长46.2%。兵团所辖的新疆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拥有飞机32架,全年完成飞行5180小时,其中用于农林牧业飞行3952小时,完成作业面积250.81千公顷,比1995年增长4.2%。

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九五"期间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了农一师塔北二干渠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与此同时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步伐,新增喷微灌面积近130万亩,新建防渗渠道1.4万余标准公里,干、支、斗、农渠渠系防渗率达25.8%,比"八五"末提高8个百分点,节水8.2亿立方米。2000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999.45千公顷(1499.1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67.57千公顷(401.36万亩),其中滴灌面积75.25千公顷(112.88万亩),微灌面积16.65千公顷(24.98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九五"期间,兵团工业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认真贯彻"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方针,落实国家增资减负、优化资本结构、限产压绽等政策措施,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显著回升。以扶优扶强为重点,立足资源优势、强纺织、精食品、拓建材,大力发展农用工业,压缩制糖、冶金、小煤矿,小水泥等生产能力,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五个一批"工作有序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已基本实现。

工业稳步发展,经济效益提高。"九五"期间,兵团工业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工业生产稳步增长,经济效益显著回升,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九五"期末有企业4053个,比"八五"期末增加1194个,其中轻工业2595个,重工业1458个;大中型工业企业50个;国有工业企业952个,集体工业企业113个。200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2.23亿元,比1995年增长39.3%,年均增长6.9%。200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7.69亿元,年均增长7.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八五"期末也有大幅度增长,其中:棉纱完成12.14万吨,增长56.4%;布完成12690万米,增长11.4%;饮料酒完成5.60万吨,增长57.9%;塑料制品完成6.77万吨,增长139.4%;皮棉完成69.74万吨,增长100.4%;水泥完成169.0万吨,增长49.1%;发电量完成17.9亿千瓦小时,增长53.6%。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2000年为81.06%,较1995年提高49.66个百分点。"九五"末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一举摆脱亏损局面,2000年实现利润2.56亿元,结束了自1995年以来连续五年的亏损局面。资金运用效率有所提高,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两项资金占流动资金的比例由1995年的41.3%下降到2000年末的38.7%。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两项费用下降,2000年为10.26亿元,较1995年下降14.8%。

经济结构逐步调整。五年来,以由公有制占绝对主体的经济逐步向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方向转变,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联营、"三资"、个体等非国有工业迅速发展。2000年底全兵团工业拥有股份有限企业9家,有限责任企业10家,股份合作企业3家,私营企业14家、港澳台企业2家,中外合资企业7家,个体工业2914家。其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已由1995年的8.8%达到2000年的27.6%,成为兵团工业经济的一支新的力量。新疆天业、伊力特2家工业企业相继成功上市,为兵团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工业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调整加快,工业企业装备水平比"八五"有进一步的提高。"九五"期间重点调整了纺织、轻工、食品、建材四个支柱行业,支柱行业对工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新建了新天葡萄酒有限公司、天达蕃茄制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工业企业。在调整工业结构的同时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重点放在纺织、食品、建筑材料和农用节水器材行业上,促进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五年来,投入更新改造资金30.65亿元,其中纺织和轻工业行业技术改造累计投资20亿元,纺织行业以八棉、奎屯棉纺厂和五家渠棉纺厂为重点,先后引进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纺织设备,纺织业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目前,精梳纱的生产能力占棉纱总产量的15%,无结头纱占18%,无梭织布占7%。其他行业的技术设备也有所更新,食品行业依据番茄和葡萄的特色资源优势,以中基、天业为重点,引进了八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番茄酱生产线,形成了番茄酱生产能力20万吨,占国内番茄制品生产能力的40%,新天、西域葡萄酒已在区内外市场赢得较好声誉,促进了兵团红色产业发展,增加出口创汇能力。建材行业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对老厂进行改造,取得了成效。新型建材的发展有所突破,并且起步较高。天业的农用节水器材经过两年的发展产品质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量跃居全国的第一位。全兵团"九五"期间,有19家企业的产品被自治区评为新疆名牌,有24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认证。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作为三年脱困突破口的纺织行业整体扭亏,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已基本实现。一批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破产等形式,促进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经营状况的改善。91家国有独立核算企业整体改制,其中兼并28家,破产27家,股份有限公司7家,有限责任公司17家,股份合作制5家。5年来全兵团优化资本结构10.31亿元,其中核销呆坏帐5.73亿元,减免利息4.58亿元。向企业注入资本金1.2亿元。八一棉纺织厂、八一毛纺织厂、天伦化纤厂等4户列入国家债转股名单的企业,已有3户被批准实施,债转股金额10.08亿元,八一糖厂等3家企业已经批准进入破产程序,二钢等4家企业已列入兼并破产审查项目。列入国家3年脱困目标的28户大中型企业有21户已实现脱贫,脱贫面达75%。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和规模的加大,推动了建筑业的快速增长。"九五"期间针对施工企业过剩、任务不足和整体素质低的现状,提出了"退二进一,退二进三"的战略,到2000年等级企业个数由169家调整到135家,一级企业由"八五"期间的2家发展到7家。专业类别由过去单一的工民建、水利水电,增加到现在的防腐、网架、输变电、装饰装潢等二十几个专业。2000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8.05亿元,比1995年增长94.5%,年均增长14.2%。5年累计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84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949万平方米,分别比"八五"期间增长35.9%、53.4%。2000年建筑企业四级以企业135家,全部建筑企业自有设备2.1万台,总功率41.21万千瓦,技术装备率由1995年的2019元/人,增加到4432元/人,增长1.2倍,综合承建能力明显提高。

"九五"期间,通过贯彻《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调整了质量监督工作的重点,加大了执法力度,建立了严格的工程质量的监督程序,监督覆盖率达100%,工程质量大幅度提高。通过实行名牌战略,"九五"期间,创省级优良工程65个,"九五"期末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优良率60.1%,分别比"八五"期末提高6.9%,2.6%和44.9%。"九五"期间,兵团建筑系统积极推行ISO9002质量认证工作,有24家家施工、设计单位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九五"期间,各生产企业逐步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施工现场安全利达标率从850,000的32.7%提高到950,000的68.3%,杜绝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因工死亡率从"八五"末万分之1.5降到"九五"末万分之0.45,跨入了全国建筑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行列。"九五"期间,兵团建筑系统全面深入开展了以确保工程质量、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为主要内容,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的创建"样板工地"活动。"九五"期末"样板工地"合格率93.88%、优秀率28.57%,分别比"八五"期末提高了34.99%和15.53%。认真开展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工作,建设市场主体行为逐步规范。"九五"期间建筑工程招标率分明显提高,2000年应招标工程招投标率从"九五"初期的29.6%提高到99.2%,工程报建率从38.7%提高到100%。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98年全行业首次实现利润1451万元,扭转了连续6年的亏损局面,1999年和2000年实现连年大幅度增长,2000年全行业实现利润13237万元,其中预算内施工企业实现利润7535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九五"期间,继续深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预算内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专项投资;另一方面,多方面落实自筹资金来源,加强自筹投资的管理,建立自筹投资基金制度,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有比较稳定的资金来源和保证。"九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4.9亿元,比"八五"期间增加159.3亿元,增长137.6%,年均增长13.6%。在国有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48.9亿元,占总投资的54.1%,更新改造完成87亿元,占31.6%,集体、个体投资完成15.3亿元,占5.6%,其他投资10.6亿元。按照产业完成情况看: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78.7亿元,占总投资的28.6%,年均增长34.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3亿元,占总投资的22.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3.2亿元,占总投资的48.5%,年均增长20.5%。在积极争取国内资金的同时,内引外联开辟多条融资渠道,通过外国政府货款和外商直接投资积极引进外资,五年共利用外资2239万美元。

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注重投资结构调整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结构的调整,"九五"期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2个,完成总投资113亿元。其中参与完成了自治区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等大型水利工程。重点加强对农业和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的投资,对兵团经济发展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期间,农业基本建设投入100.7亿元,主要用于水利设施、农畜产品基地、林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及良种、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了塔北二干渠、卡拉干渠扩建及延伸、前海总干渠、跨和田河交叉工程、车排子水库扩建和沙井子、小海子、车排子等7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配套等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实施了以50万吨优质商品棉基地为主的四大农业基地和50万亩节水工程建设。使农业新增耕地面积160千公顷,新增水库容量1.85亿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303.3千公顷;工业上奎屯棉纺织厂扩建、艾比湖热电厂扩建,西域糖厂、天伦化纤厂、石河子东热电、天达番茄制品、新天葡萄酒、天业节水管材等一批工业重大项目的建成,哈满沟煤矿20万吨技改、石河子热电厂增容技改、八一棉纺织厂精梳针织纱技改等一批工业骨干项目的投产,使"九五"期间新增棉纺锭20.3万锭、日精炼食用植物油250吨、原煤145万吨/年、水泥22万吨/年,发电设备装机容量33万千瓦。

在加快生产建设的同时,也重点发展了科技和社会事业。"九五"期间,对科技累计投入约10.8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8倍。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的较快增长,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零星投资发展为有规划大规模进行城市道路和供水设施建设。五家渠、北屯两个新建城市市政建设启动,新增日供水能力1.2万立方米、供热17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25公里。完成农牧团场农牧工危旧住房改造完成总投资28.23亿元,新建农牧工住房568.42万平方米。农网改造完成总投资9亿元,新建和改造农村电网高、低压线路9211公里。"九五"期间,兵团中小学基本建设投资6.7亿元。新建、改建校舍83.75万平方米,仅扶贫教育就争取国家专项投资7900万元,使62个贫困团场办学条件大大改善。与此同时,加大对高等院校的投资,"九五"期间,对石河子大学共投资1.2亿元,新建面积约13万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公路运输业

公路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客货运输业平稳增长。"九五"期间在中央的支持下,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师--团--连公路等级明显提高。各种经济成份并存发展,客货运输量成倍增长,综合运输能力不断增强。"九五"期间,垦区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7.88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26倍,新建、改建公路2875公里,其中新增里程1375公里,是"八五"时期的18倍。完成客运站点建设13个,总投资2980万元,其中新建9个,投资2850万元。投资400万元建成货运配载中心一个,这批项目建设为兵团在"十五"时期基本形成垦区公网奠定了基础。在运输线路增加的同时,加快车辆更新步伐,"九五"期间,累计投入5亿多元,更新车辆近万辆,通过车辆结构调整,兵团货运车辆正向大吨位、专业化、低能耗的方向转变。2000年末,兵团全社会民用车拥有量3.19万辆,比1995年增长23.7%,年均增长4.3%。通过车辆更新,逐步提高了公路的综合运输能力。"九五"期间,全兵团累计完成货运量19334.6万吨,比"八五"时期增长55.3%,年均增长9.2%,累计完成货物周转量149.6亿吨公里,比"八五"时期增长23.8%,年均增长4.3%;累计完成客运量18632.4万人次,比"八五"时期增长102.9%,年均增长15.1%,累计完成旅客周转量97.2亿人公里,比"八五"时期增长52.8%,年均增长8.9%。

"九五"期间,兵团运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及企业改制工作有了进一步突破,运输市场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个体运输行业蓬勃发展。2000年末,个体客运周转量占到全社会的59.1%,货运周转量占到全社会的73.4%,分别比1995年末增加了15.4个百分点和43.4个百分点,"九五"期间前四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6.6%和23.0%。

六、国内贸易

"九五"期间兵团商贸流通企业继续以"建立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为方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组织结构调整,组建了一批大集团。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成效,市场多元化流通格局初步形成,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流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开始应用。旅游、咨询、信息等新型服务业已开始起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国内贸易持续增长,2000年商品购进总额189.94亿元,比1995年增长29.8%;商品销售总额185.44亿元,比1995年增长27.0%;200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0亿元,比1995年增长51.2%。"九五"期间累计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98亿元,为"八五"期间的1.60倍。

七、对外贸易

外经外贸业务关系向深层次、多领域拓展,发展迅猛"九五"期间兵团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18.94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2.2倍,其中出口9.19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1.8倍。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棉"、番茄酱及特色瓜果已成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累计出口棉花25万吨,棉纱9万件,棉布6000万米,番茄酱10万吨。

八、金融和保险业

兵团的金融事业稳步发展。在1992年7月农行兵团分行正式成立的基础上,1997年2月,农行兵团分行实行计划单列,成为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直接领导和管理的国有商业银行,1998年8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为一级分行。截止2000年底,农行兵团分行各项存款余额达173.54亿元,比1995年增长1.3倍,各项贷款余额123.92亿元,比1995年增长98.9%,"九五"期间的存款业务量以年均18.2%的速度增长。"九五"期间,农行兵团分行重点支持了兵团的"50万吨优质商品棉基地项目"、"10万吨优质商品肉基地项目"、"菜蓝子工程"等一大批"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项目。"九五"期间累计发放农业贷款200.63亿元。

兵团保险业不断发展壮大。2000年兵团保险公司经国家保监会批准更名为"新疆兵团财产保险公司",成为全国保险史上第二家、自治区惟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商业性保险公司。2000年保险业务收入3.83亿元,比1995年增长96.5%。2000年保险金额533.15亿元,比1995年增长2.3倍,承保各类农作物面积642.24千公顷。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实施科教兴兵团战略取得新进展,全社会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始起步,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大。"九五"期间,兵团科技总投入约10.8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8倍,其中国家和兵团拨款1.2亿元,增长2.3倍。棉花抗黄枯萎病研究、"U"品系细毛羊、名特优园艺园林植物脱毒苗工厂化快速繁育技术等12项重大高技术项目列入国家计委科技项目计划,已实施10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宽膜植棉面积达到100%,机采棉面积达到5.3万亩。16独立科研院所采取转制为科技企业,推行科农工贸一体化、实行一所两制。"九五"期间,科技成果推广率、转化率分别达到77.3%和39.1%。

教育系统改革力度加大,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九五"期间,全兵团"两基"教育基本完成,通过"两基"达标验收的团场达到123个,农牧团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81%,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8%以上,复盲率控制在5%以内。通过实施"三片区"义务教育和国家扶贫教育工程,使贫困团场教育设施有明显的改善。2000年底,兵团拥有普通中学293所,小学463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初中毛入学率102.73%,辍学率分别降至0.2%和1.0%;普等中学招生数52218人,在校生达15911万人,分别比1995年增长46.2%、14.8%,初中总升学率达到87.1%。2000年底,兵团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成人高等学校3所,普通中等学校7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3所。1996年4月石河子大学的正式成立,已被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的13所大学之一。高校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办学水平提高,招生规模扩大。2000年普通高校招收学生达3700人,在校生达11735万人,分别比1995年增长39.8%、37.0%。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较快,结构进一步优化。2000年成人高校招生数4994人,在校生达11615人,分别比1995年增长75.7%、40.2%。通过加强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中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有了很大提高,分别达到92.97%、90.56%和47.8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顺利,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形势喜人。兵团西部大开发首批项目进展顺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8.4万亩,首批5个边境团场金边工程试点示范工作进展顺利,小城镇建设起步良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投入使用;白、绿、红特色农业工程成效显著;6.2万亩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已圆满完成。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0年4月24日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九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3亿元,建成了装机容量5万千瓦、年供热326万百千焦的东热电厂,日供水能力7.2万自来水厂,供热干管线5公里,给排水主干管线13公里,架设电力干线3.2公里,铺设通信光缆5.6公里,电话装机容量2.5万门,竣工道路18万平方米等一大批基础设施。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九五"期间,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发展,职工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通过多种途径新建、改建、扩建文化中心的团场达到105个,占团场总数的60.7%,建有文化活动室的连队达1514个,占连队总数的60%。2000年底,兵团拥有电视台3座,广播电台2座,有线电视台11座,团场企业广播电视站188座,电视转录台94座,调频广播转播台90座。"连连通"广播电视工程的实施,使广播覆盖率为87.1%,电视覆盖率90.9%。"九五"期间兵团创作的6集电视专题片《最后的荒原》、广播剧《欢歌飞出山窝窝》、歌曲《情满伊犁河》等获中国"五个一工程"奖。

"九五"期间《新疆军垦报》改版为《兵团日报》,中宣部明确《兵团日报》为省级党报,创办了兵团党刊《兵团建设》,中国记协对兵团记协实行省级单列,新闻出版工作具有了省级地位和行政执法证的管理资格,正式履行新闻出版执法工作。兵团现有57种报刊,其中公开发行的报刊达31种,占总量的54%,比"八五"期间增加了16种,增长了106%。

"九五"期间,兵团图书出版繁荣发展。出版了《中国西部开发礼赞》、《中国西部屯垦概论》、《新疆兵团屯戍边史》、《新中国五十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卷》等300余部图书。

"九五"期间,兵团卫生事业在改革中稳步发展。164的县级农牧团场全部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大部分团场医院得到了新建和改建,基本做到房屋、设备、人员三配套。2000年兵团拥有各类卫生机构665个,其中医院221个,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站77个。床位总数17253张,卫生人员总数2763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2664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病床7张,卫生技术人员9人,医生4人。医疗保障覆盖面达到80%以上。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为216.78/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5.57‰,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45.45/10万。

"九五"期间,职工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各师(局)、大专院校都成立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领导委员会,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职工已占全部职工的70%。兴建了石河子大学体育综合训练馆和较高标准的运动场。成功举办了兵团第一、二届运动会。兵团还多次组团参加全国各类大赛,共荣获奖牌13枚。

十二、人口、职工生活和环境保护

人口保持合理增长。由1995年的的228.79万人增加到2000年的242.79万人,5年净增14万人,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保持在较低水平,2000年分别为9.4‰和4.2‰。

"九五"期间,职工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00年年末全部在岗职工人数70.37万人。在岗职工年均工资6763元,比1995年增加2580元,增长61.6%。"九五"期间,各级用于改水投资2.04亿元,受益人口68万人。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7.1%和90.9%,分别比"九五"末提高16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职工群众在饮水、用电、上学、就医、听广播、看电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得到较好解决。全兵团共取消了80多项不合理收费项目,基本实现了兵团2000年初提出的农工职均减负1000元的目标。石河子市被联合国评为"人类居住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一批团场小城镇初具规模。农牧团场职工危旧住房改造进展顺利,两年共完成竣工住房67759套住房,完成建筑面积568.42万平方米,使20多万农牧工及家属喜迁新居。

"九五"期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三条保障线"初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兵团级统筹进展顺利,覆盖率达到80%。兵团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社会化发放率100%。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九五"期间,兵团围绕改善环境质量开展大规模的污染治理工作,完成了"一控双达标"的工作,列入自治区达标计划的129家兵团工业企业实现了100%的达标率。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得到强化。"九五"期间,兵团环保局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环境报告书表66个,项目总投资5.46亿元,其中环境保护投资2.98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5.5。2000年,共审查、审批1000万元以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报告表等43项,1000万元以下10项,可研、初设文件的环保篇章30项,验收三个环保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