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新疆

塔城地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20 10:45:15 来源:塔城地区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53次

2007年3月19日

2006是地区“十一五”发展开局之年,地委、行署领导全地区各族人民大力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大政方针,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地委扩大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深入,“三大经济板块”整体推进,“两大核心目标”切实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协调,地区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2006年,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突破,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牧民收入迈上新台阶,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工业经济增势强劲,“三大经济板块”竞相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综合

全年经济运行又好又快,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实现了预期的增长目标。初步测算,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3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6亿元,比上年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42.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8%;第三产业增加值5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在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29:32:39,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减少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减少了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23%,拉动经济增长2.4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15%,拉动经济增长6.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62%,拉动经济增长5.87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地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66亿元,比上年增长8.26%。全年总播种面积501.01万亩,比上年增长6.39%,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70.13万亩,比上年增长16.55%;棉花种植面积137.93万亩,增长13.4%;油料种植面积37.15万亩,下降26.46%,其中红花种植面积17.32万亩,下降2.15%;甜菜种植面积17.01万亩,增长87.33%;打瓜种植面积60.54万亩,下降4.68%;番茄种植面积10.55万亩,增长19.89%。全年粮食产量75.49万吨,比上年增长19.88%。棉花产量15.64万吨,增长1 2.57%;油料产量4.35万吨,下降22.87%,其中:红花1.09万吨,下降9.17%;甜菜产量65.66万吨,增长93.23%;打瓜籽4.2万吨,下降7.42%;番茄42.25万吨,增长3.49%。畜牧业持续发展,全年年末牲畜存栏数489.74万头(只),比上年下降3.35%。其中:牛存栏48.14万头,下降3.53%,羊存栏404.92万只,下降1.7%。肉类总产量14.01万吨,比上年增长8.12%;绵羊毛产量9846.19吨,比上年下降6.26%;山羊绒产量为166.263吨,增长16.74%;牛奶产量13.95万吨,增长13.68%;禽蛋产量2.39万吨,增长16.18%;水产品产量3273吨,下降0.43%。全年共完成植树造林面积2861公顷,比上年增长40.31%。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使全区农业生产条件逐年提高。年末全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27.1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2.96万千瓦,增长0.41%;大中型拖拉机14552台,增长12.53%;小型拖拉机42351台,增长1.29%;化肥施用量(折纯)82707.02吨,增长5.72%:农村用电量22126.85万千瓦小时,增长9.87%。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加强,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达303.1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0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地区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6.63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增幅比上年下降了10.6个百分点。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完成增加值1.08亿元。增长21.9%;集体经济完成增加值0.43亿元,增长139.9%;其他经济共完成增加值25.12亿元,比上年增加了7.17亿元,增长19.04%。2006年,全区原煤生产418.5万吨,增长14.3%;发电量66011.4万千瓦时,下降0.7%;水泥105.8万吨,下降1.2%;红砖36474.5万块,下降1.8%;白酒1069.3千升,增长6%;啤酒68147千升,增长8.6%;面粉22.71万吨,下降5.6%:番茄酱5.77万吨,增长132.1%;原盐25.8万吨,增长13.2%;机制糖3.9万吨,增长33.9%;食用植物油12.67万吨,增长17.6%;纱2.04万吨,增长11.3%;布1478万米,增长25.9%;配混合饲料1.59万吨,下降0.5%;塑料制品11588吨,增长207.9%。2006年,全部工业企业产销率86.2%,比上年减少了1.5个百分点。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81.4%,比上年减少5.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9.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5%,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0.69亿元,增长30.2%,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66亿元,比上年增亏67.7%。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施工工程企业个数18个,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72.28万平方米,其中投标承包施工面积64.7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3.z4万平方米。全地区建筑企业实现税金2057.1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步快速增长,继续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下,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以投资拉动内需,以内需带动经济稳步增长,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1亿元(不含公路投资7.03亿元),增长28.3%。从隶属关系看:地方投资继续快速增长,共完成投资44.6亿元,增长27.8%,中央投资1.5亿元,增长37.3%。从投资渠道看:农村非农户投资6.36亿元,下降0.03%,房地产开发投资3.02亿元,增长23%,城镇工矿区私人投资1.8亿元,增长4.2%,农村集体投资1.5亿元,增长22.1%,农村私人投资4.6亿元,增长18%。从经济类型看:国有、集体经济投资14亿元,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完成18.4亿元,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完成1.38亿元,私营、个体及城乡私人投资完成投资11.9亿元,港澳台外商投资4780万元。从一,二、三产业来看:用于第一产业投资7.5亿元,同比增长24.8%。用于第二产业投资17.9亿元,增长26.6%,用于第三产业投资20.7亿元,增长31.2%。三次产业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是16.3%、38.9%、44.8%。分行业看:采掘业投资完成4.9亿元,同比增长39.2%;制造业投资完成9.3亿元,同比增长19%;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投资完成3.7亿元,同比增长31.7%;农业及农产品生产加工业投资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24.8%

五、交通运输、邮政通信业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战略步伐的加快,全区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共完成货物周转量154444万吨公里,增长15.3%;完成客运周转量167107万人公里,增长14.1%;客运量2462.7万人,增长12.9%;货运量1108.5万吨,增长14%。2006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3704万元,增长8.34%,通信实现业务收入27078万元,增长4.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随着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市场销售稳中趋升,全年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亿元,增长13.96%,比上年减少了0.17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为15.8亿元,增长14.5%,占整个市场的比重为67.8%,比上年所占市场份额增加0.3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17.8亿元,增长14.3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为4.25亿元,增长18.71%;其它行业零售额为1.26亿元,下降3.9%。

2006年全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61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23%。其中:进口总额45473万美元,增长91.37%;出口总额30683万美元,下降17.1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6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11.59亿元,增长44%,一般预算收人10.16亿元,增长46%;地方财政支出26.85亿元,增长34%,一般预算支出25.46亿元,增长35%。金融业保持良好的运行格局,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6.5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2.96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6.69亿元,比年初减少了1.3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73.93亿元,比年初增加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7.66亿元,比年初减少了3.3亿元,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44.14亿元,比年初减少了5.39亿元;中长期贷款11.3亿元,比年初增加0.78亿元。

保险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在逐步壮大。2006年全年保费收入25569万元,其中财产险7690万元,人身险17879万元;已决赔款6034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3986万元,人身险赔款2048万元。

八、教育、立体、卫生

教育事业稳中发展,素质教育全面开展。2006年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17所,其中普通中专学校4所,成人中专学校2所,职业高中5所,中学101所,小学195所,幼儿园64所(包括私人个体)。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达16.75万人,比上年下降1.2%。其中中专学校在校学生510人,增长26.9%;中学在校学生6.83万人、下降0.9%;小学在校学生8.34万人,下降1.7%。学龄儿童入学率99.91%,与去年持平;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由去年的93.63%上升到今年的99.96%,增加了6.33个百分点;初中升高中升学率由去年的60.86%下降到今年的59.3%,减少了1.56个百分点。

2006年全区共有卫星收转站117座,电视转播发射台30座,调频转播发射台46座,全区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1.27%,比上年增加了0.02个百分点,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6.72%,比上年增加了1.64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74122户(不包含塔城市城区),其中农村有线电视用户45237户。

我区体育事业又有新突破。全区举行各种运动会77次,参加人数达4.9万余人,在自治区级运动会中,获得金牌奖111块,银牌奖10块,铜牌奖9块。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区共有卫生机构466个(含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技术人员5021人,其中执业医师1567人,注册护士1610人,拥有病床3517张;全区不含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卫生机构共166个,卫生技术人员4395人,其中执业医师1338人,注册护士1396人,拥有病床3517张。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6年,全地区地方人口总数为90.17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1751人,其中男性46万人,占总人口的51.01%,女性44.17万人,占总人口的48.99%,男女性别比为104:100。少数民族40.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45.13%,汉族人口49.4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4.87%。全地区人口出生率为11.41‰;人口死亡率为3.3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1‰,年末家庭总户数为280773户,户均人口数为3.21人。

年末在岗职工人数11.11万人,比上年下降0.96%,其中国有单位职工9.55万人,下降0.45%;城镇集体职工2144人,下降3.21%,其它经济类型职工13496人,下降4.1%。全地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57796.1万元,比上年增长13.82%,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13854元,增长13.19%,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63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07%,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942元,增长30.81%,其它经济类型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589元,增长17.11%。2006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042元,增长8.31%,比上年增加了387元。

十、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2006年,各类职业介绍机构10个,实现再就业率151%,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已实现就业人数2232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032人,对534名有就业愿望的“4050”人员全部进行了托底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10791人。全年通过各类途径共培训人员78080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44698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37087人;创业培训612人,创业成功率达88%;十大行业累计持证人数达50700人,持证率达83%,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047本,税费减免343.68万元,全年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54.5万元,贴息34.3万元:发放社保、岗位、培训、职介补贴达622万元。培育再就业基地32个,吸纳各类人员9491人;建立劳务派遣组织12家,吸纳各类人员1613人,劳务派遣达48000人次。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1741人,征缴基金12809万元,征缴率11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4874人,征缴基金1614万元,征缴率100%;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9727人,征缴基金10508万元,征缴率10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8380人,征缴基金344万元,征缴率96%,发放人数155人,发放金额231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9063人,征缴基金373万元,征缴率92%,发放人数1519人,发放金额268万元。截止2006年底,全地区城市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户数17600户,救济人数44794人,占非农业人口11%,全年累计发放救济金额3916万元,人均月补差69元。2006年各类社会福利院11个,收养人数205人,接受社会捐赠131万元。

注:1.本公报价值量指标按现价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2005不变价计算。

2、本公报不包括区内兵团数字。

3、本公报部分数字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