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是我地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一年。和田地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年初地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培育特色经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按新口径初步测算,2003年我地区国内生产总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7.3%,增速比上年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11.4%。
产业结构调整得到不断优化、升级,三大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第一产业51.08%,第二产业13.94%,第三产业34.98%。总体看来,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了1.6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了0.9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二三产业比重得到壮大,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物价出现小幅回升。2003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1.0%。在所有商品中,价格涨幅居前的主要有油脂及油制品、金银珠宝类、鲜菜、中西药品,分别上涨了26.7%、12.2%、8.0%、2.2%,价格下降的有粮食、酒、肉禽及其制品类、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分别下降了6.1%、2.5%、0.8%、0.9%,价格持平的有烟草、化妆品、纺织品、文化办公用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仍很薄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缺乏长期的、战略性的眼光,多数国有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亏损严重;消费市场缺乏热点;财政收支矛盾依然严峻。
二、农业
2003年和田地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线,按照地委行署确定的“林牧农”发展格局,加大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调稳种植业,调大林果业,调强畜牧业,农业生产情况良好。农业总产值达到36.96亿元,比上年增长9.29%。林:林果业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林果经济,初步实现由重规模向重管理、由粗放管理向集约经营的重大转变;2003年新增果园面积16.6万亩,比上年增长37%,水果产量达到19.03万吨,增长21.4%。以三北四期、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34.92万亩。牧:今年降水丰富,牧草提前15天—20天返青,主要饲草料价格呈下降趋势。受此影响,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畜肉生产稳定,市场供应丰富,年末牲畜存栏头数409.69万头只,增长4.30%,能繁殖的母畜达237.68万头,增长5.3%,繁殖成活幼畜达226.01万头只,增长6.33%,牲畜出栏244.02万头只,增长6.50%,产肉量达44208吨,下降3.13%;禽蛋产量6767吨,下降0.69%;羊毛产量5895吨,增长0.58%;牛奶产量11016吨,增长4.79%。各种水产品产量达到883吨,比上年增长7.55%。农:稳粮增经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粮食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产量稳中略增,以棉花、苜蓿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加。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209万亩,下降1.28%,总产量达到87.9万吨,比上年增长1.61%;棉花播种面积27.54万亩,增长8.83%,产量2.71万吨,增长26.08%,棉花继续采取高密度栽培模式,加强管理,平均单产达到98.31公斤,增长15.84%,其中和田县、洛浦县、策勒县和民丰县单产达到100公斤以上。苜蓿播种面积达到70.41万亩,增长22.34%,产量41.54万吨,增长112.79%,今年种植业的显著特点是播种模式的改变,推行了大行距套播经济作物的方式,保证了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按计划播种。
乡镇企业继续稳步发展。2003年乡镇企业完成产值113638万元,增长18.68%,乡镇企业总收入108700万元,增长12.92%,实现净利润6054万元,增长8.44%,上交税金4093万元,增长12.20%。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补充,其重要性已日渐显现。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2003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8.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95%,其中:农用排灌总动力3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3462台,小型和手扶拖拉机10520台,增长6.53%;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4470吨,增长7.32%;农村用电量7893.94万千瓦时,增长6.45%;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41.08万亩,增长1.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下降,产销衔接有所好转,经济效益总体不佳。
2003年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3885.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上年下降15.06%。从生产的主要产品产量看,有7种产品生产实现增长,10种产品生产下降,增长幅度较大的有中成药318吨,增长97.52%,塑料薄膜1033吨,增长79.65%,水泥23万吨,增长17.59%,发电量28459万千瓦时,增长12.5%,其中水电27777万千瓦时,增长18.82%,自来水生产量1239万吨,增长9.65%;下降幅度较大的有小麦粉1万吨,下降87.39%,食用植物油1096吨,下降68.17%,配混合饲料1577吨,下降59.62%,丝89吨,下降52.41%,砖7440万块,下降51.92%,布374万米,下降51.37%,纱4492吨,下降20.94%,丝织品193万米,下降5.85%。另外,原煤产量基本与上年持平。
近两年我地区加大了对工业企业的改制力度,2003年全地区通过破产重组、国有改民营、股份制改造等方式改制的企业达到143户,占全部企业总数的88.27%。从分经济类型可以看出,2003年其他经济类型企业(股份制、民营等)完成工业总产值23440.4万元,比上年增长2.37倍,其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首次突破一半以上,达到53.4%。可以看出,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凸现。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