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新疆

乌鲁木齐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23:05:20 来源:乌鲁木齐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905次

乌鲁木齐市统计局

2005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克服了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国民经济延续了上年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工业生产大幅攀升,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消费需求继续保持了旺盛势头,对外贸易跨上了新的台阶,财政金融保持了平稳的运行态势,宏观调控成效显著,经济增长速度创近十八年来的最高。

一、综合

2005年我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据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增幅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是我市近十八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3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9.3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4.4亿元,增长13.1%。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38.6:59.9调整至1.3:40.2:58.5,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了1.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04、5.2、8.36个百分点。

二、农业

2005年我市农业受农产品价格下跌,农业生产资料上涨及干旱、大风、禽流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增长缓慢。据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2.6%。

在粮食直补和农业税减免等政策促动下,粮食生产出现转机,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2005年全市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45.34千公顷,增长1.0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97千公顷,增长12.98%;全年粮食产量5.51万吨,增长17.48%;蔬菜产量78.84万吨,下降17.23%;全年油料作物产量0.32万吨,增长3.23%。

畜牧业稳步增长。今年我市年末牲畜存栏头数为79.55万头(只),增长5.69%。全年肉类总产量2.82万吨,增长5.62%,其中牛羊肉产量增长1.94%,猪肉产量增长14.04%,禽肉产量增长11.36%;牛奶产量6.66万吨,增长19.14%;禽蛋产量0.5万吨,增长8.7%;水产品产量0.41万吨,增长7.89%。

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已初步形成了以达坂城、水西沟、板房沟为代表的旅游型小镇和以三坪农场、五一农场、安宁渠为代表的工业型小镇。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94万千瓦,农村用电量达到1.05亿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2005年是近年来我市工业生产增速最快的一年,据初步测算,全年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17%,增速比2004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2亿元,增长17.04%。

产销衔接情况良好。2005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72%,其中:轻工业产销率为99.84%,重工业产销率为100.79%。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5年我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5.82亿元,增长58.3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了163.49%,比上年提高了20.54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3.7%,上升3.5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16.81%,下降7.3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4.91%,下降了1.5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67次,加快0.36次;成本费用利润率9.46%,上升2.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5.72万元/人,增长3.05%。

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分别为:原煤940.7万吨,增长8.19%;发电量100.51亿千瓦时,增长13.34%;成品钢材296.23万吨,增长25.4%;农用化肥72.21万吨,增长23%;原油加工量423.53万吨,增长4.1%;纱4.09万吨,增长1.08%;自来水生产量1.23亿吨,增长0.74%;水泥产量257.45万吨,下降16.29%;汽油产量94.68万吨,下降0.15%;家具103.24万件,下降27.61%。

2005年,全市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45亿元,比上年增长9%。施工房屋建筑面积935.23万平方米,下降3.4%;房屋竣工面积423.85万平方米,下降3.4%。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我市投资克服了资金短缺及房地产投资下滑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稳定增长。据初步测算,2005年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6%。其中中央项目投资36亿元,比上年下降2.74%;地方项目投资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03%。2005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3.8亿元,比上年下降16.1%。

从三次产业完成投资额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4亿元,比上年下降64.6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8.8亿元,比上年增长29.9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7.3亿元,比上年增长7.74%。

2005年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5.1亿元,比上年下降37.75%,其中销售给个人31.4亿元,比上年下降39.96%。截止年末,全市商品房空置面积173.6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18%,其中:住宅空置面积119.4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23%。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05年全市89个重点项目(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完成投资额69.6亿元,八钢板材、西凯移动通讯有限公司投资的CDMA手机项目已建成投产。部分企业投资积极性较高,今年我市完成投资额排名前五位的企业是: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市政工程建设处、新疆华泰重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新疆电信有限公司。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增长。2005年我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62.5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22%。其中,铁路177.7亿吨公里,增长6.47%;公路84亿吨公里,增长22.75%;民航0.81亿吨公里,增长15.17%。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141.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7.17%。其中,铁路41亿人公里,增长6.22%;公路39.7亿人公里,增长34.52%;民航61亿人公里,增长15.49%。

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发展。2005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8.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46.13万户,比上年增长23.06%,小灵通用户63.68万户,比上年增长58.64%。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销售额大幅攀升。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6亿元,下降0.53%;非国有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9.4亿元,增长17.7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91.4亿元,增长14.9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3.8亿元,增长29.16%;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7.8亿元,增长6.6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市场物价略有下降。2005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99.5%,比上年下降了0.5%。在构成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中:食品类价格下降1.1%,其中粮食价格上涨0.4%,水产类价格上涨6.2%,油脂类价格下降10%;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1.7%;衣着类价格下降4.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1.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4.5%;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0.9%;居住类价格上涨10.3%。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外贸进出口额大幅攀升。2005年乌鲁木齐市外贸企业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9.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43%,其中:实现出口总值22.45亿美元,增长70%;实现进口总值17.02亿美元,增长12%。出口的主要商品有:鞋靴、服装、家具、塑料及其制品、机电音像设备等。进口的主要商品有:铜及铜制品、飞机、棉花、锌及其制品、光学医疗设备等。

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5年我市旅游业紧紧抓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契机,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促销活动,旅游业呈现出较快的发展势头,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5%;实现旅游及购物总收入67.5亿元,增长15%。其中,接待国际旅游者17.69万人,比上年增长52.96%;实现国际旅游及购物总收入4.13亿元,比上年增长52.66%。

八、财税、金融

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效带动财政收入的增加。2005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8.7亿元,增长10.15%,地方财政支出49.4亿元,增长6.93%。税收收入稳步增长,2005年国税部门实现税收收入47亿元,增长5.94%;地税部门实现税收收入34亿元,增长9.25%。

金融运行平稳,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407.54亿元,比年初增加193.25亿元,增长15.91%。其中,企业存款461.49亿元,比年初增加33.39亿元,增长7.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95.73亿元,比年初增加107.28亿元,增长21.9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86.39亿元,比年初增加69.01亿元,增长7.52%。

九、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环保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发展。2005年我市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截止2005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16所,在校学生10.9万人,同比增长20.02%;普通中学145所,在校学生13.68万人,增长3.25%;小学182所,在校学生17.43万人,增长5.06%;幼儿园236所,比去年增加15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6%,初中入学率达99.3%。职业教育方兴未艾,各种职业教育培训班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职业技术人才。

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2005年,我市举办了形式各异的庆祝活动,宣传自治区成立五十年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一批文化场馆建成开馆,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和学习的场所。乌鲁木齐大剧院建设进展顺利,文昌阁、乌拉泊古城遗址、文庙等文物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正在进行中。

卫生事业迈上了新台阶。截止2005年,我市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三大体系已初步建立。全市医疗设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投资结构渐趋多元化,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已达1478个,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数9.2张,拥有医师4.69人,拥有注册护士3.66人。全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2家。

体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今年我市已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先进城市,并跻身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城市行列。目前全市已建立群众体育晨晚练点达一千一百余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达83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40%以上,全市创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9个,自治区级13个。2005年我市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全国各类赛事中获得11枚奖牌。

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继续加大,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05年我市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改善,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24.22%,人均绿地面积达到5.36平方米。继续实施“蓝天工程”,通过改造小锅炉、增加集中供热面积,控制重点污染源和汽车尾气排放量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大气质量。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三级的天数占92.88%以上,其中二级以上天数占全年天数的70%。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据测算2005年末,我市户籍登记人口为194.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19万人,增长4.4%;市辖区城市居民登记人口为185.61万人,增长4.53%。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据城市抽样调查队初步测算,2005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816元,比上年增长11.17%;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052.04元,比上年增长7.0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249元,比上年增加316元,增长8.0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030元,比上年下降740元,下降15.51%。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工资水平继续提高。据初步测算,2005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45.81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职工工资总额100.13亿元,增长12.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21222元,增长13.04%。

注:①本公报数据为乌鲁木齐地区口径数。

②公报中乌鲁木齐市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③人口数为市公安局提供的户籍登记人口数。

④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统计口径为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

⑤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新口径数为9605元,比上年增长7.34%。

(新口径数即剔除居民交纳的社保、公积金、所得税后的口径数。)

⑥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年快报统计数,个别数据为初步测算数。

关闭
关注公众号 获取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