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新疆

和田地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3-16 22:34:55 来源:和田地区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097次

和田地区统计局

二〇一二年三月九日

2011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全面实施之年。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北京、天津、安徽三省市援和建设的支持帮扶及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地委、行署团结和带领全地区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富民强区固边”战略目标,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维护稳定、关注民生、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在务实创新中扎实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各项事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全地区经济发展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

一、综合

经济总量增长显着。经初步核算,2011年,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26.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创近三十年来最高增速。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21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24.24亿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62.18亿元,增长19.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154元(按年户籍平均人口计算),增长18.8%。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5.3%、21.8%、62.9%,分别拉动生产总值增长2.3、3.3和9.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上年的35.1∶17.0∶47.9调整为今年31.8∶19.1∶49.1。

价格总水平高位运行。据抽样调查: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6.9%,涨幅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八大类价格呈现全部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3.6%;居住类价格上涨8.7%;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7.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4.3%;衣着类价格上涨2.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2%。食品类价格的上涨,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而人工、燃料等生产成本的推动又是食品类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二、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1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92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7.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37.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以农牧民收入持续突破性增长为核心,以保持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连续4年保持在百万吨以上。全地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347.6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37.02万亩,亩均单产447.9公斤,总产量106.16万吨,连续保持4年百万吨以上;棉花播种面积37.18万亩,单产122.14公斤,产量4.54万吨;油料面积5.18万亩,产量0.92万吨;蔬菜面积19.59万亩,产量43.81万吨;瓜果类面积7.39万亩,产量15.24万吨;苜蓿面积32.17万亩,产量29.68万吨。设施农业总面积10.05万亩(新建墙体大棚1264亩、拱棚1287.2亩),其中:墙体大棚7.73万座、7.73万亩,拱棚8.28万座、2.32万亩,销售蔬菜24.68万吨,销售额7.4亿元,亩均效益7300元,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林业生产有较快发展。当年新增人工造林面积达21.90万亩,比上年增加1.50万亩,增长7.4%。其中,经济林18.32万亩,防护林5.87万亩,薪炭林0.2万亩。幼林抚育专业面积345.6万亩,增长56.7%;成林抚育面积255.6万亩,增长5.5%;苗木产量8990.14万株,增长11.4%;核桃产量6.27万吨,增长24.0%;水果产量37.65万吨,增长8.0%;木材采伐量达2.65万立方米,增长14.5%。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2011年,全地区年末牲畜存栏500.95万头,增长3.2%。牲畜出栏达419.72万头,增长8.1%;适龄母畜达341.88万头,增长5.6%,适龄母畜占期末存栏头数的68.3%;繁殖成活数达371.52万头,增长8.0%。肉类、禽蛋类、奶类总产量分别达8.22万吨、1.23万吨和3.42万吨,分别增长15.1%、23.7%和17.9%。全地区已建成畜牧养殖小区107个,养殖大户6492户,增长42.7%。

渔业养殖面减量增。年末,全地区水产品养殖面积为3.16万亩,减少40.9%;水产品总产量达0.2万吨,增长9.3%。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59.13万千瓦,增长11.0%。其中,柴油机动力50.53万千瓦,增长17.4%。大中型拖拉机1.41万台,增长25.0%;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增长14.5%;小型拖拉机0.94万台,减少11.8%。农村用电量2.66亿千瓦小时,增长16.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6.53万吨,增长2.8%。农药使用量0.04万吨,下降0.2%。塑料薄膜使用量0.6万吨,下降3.3%。农用柴油使用量2.84万吨,下降2.1%。年末耕地面积260.61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48.78万亩,占95.5%。新建防渗渠247.5公里,更新改造防渗渠259公里,新打机电井65眼,新建永久性堤防18.77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2.21万亩,盐碱地改良面积6.92万亩。

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地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7家,其中,国家级1家,区级21家。注册商标已达723件,其中,新疆着名商标13件,新疆农业名牌7个,有机产品认证5个,无公害农产品18个,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地区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3.1亿元,增长37.6%。其中,重工业实现产值11.27亿元,增长42.7%;轻工业实现产值1.83亿元,增长13.0%;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1.39亿元,增长19.0%。实现工业销售产值总计12.52亿元,增长34.0%,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6%,其中重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3%,轻工业产品销售率为85.3%,股份制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5.6%。

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迅速增加。目前,全地区已建成工业园区8个(和田市工业园区、皮山县工业园区被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落户入驻。8个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23亿元;187家企业入驻各园区,其中70家企业投入生产,新增就业岗位2236个,实现工业产值4.51亿元,增长57%,实现利税3200万元。

建筑业生产规模扩大。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34亿元,增长23.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70.86万平方米,增长55.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98.73万平方米,增长73.2%。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95亿元(地方117.3亿元、兵团3.65亿元),增长20.1%。在地方完成投资中:城镇完成投资112.54亿元,增长47.3%;农村完成投资4.44亿元,增长97.1%;房地产(本地开发企业)完成投资0.32亿元,下降15.7%;民间投资占24.7%,增长28.7%。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54亿元,增长58.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72亿元,增长98.7%,其中工业投资26.72亿元,增长96.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0.04亿元,增长35.6%。以新型工业化建设为第一推动力,工业投资加速增长,实现投资16.8亿元,增长21.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全地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1亿元,增长13.9%。其中,城镇实现16.77亿元,增长16.1%,高于乡村增速7.8个百分点,城镇消费能力明显。居民外出就餐需求增强,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28亿元,增长14.3%。书报杂志类和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分别增长8.3%和96.1%。

进口增加出口减少。据海关统计,全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40.5万美元,同比减少38.4%。其中,出口额425.3万美元,下降39.5%;进口额15.2万美元,增长16.6%。

六、民营经济、招商引资

民营经济保持较好发展。2011年,全地区民营企业2278家,注册资金52.22亿元,分别增长26.8%、73.8%;个体工商户达到3.17万户,注册资金5.26亿元,分别增长2.2%、4.2%、35.2%;实现营业收入达10.54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352户,增长64%,注册资本(金)3.3亿元,增长110%。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加。全地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34亿元,增长45.2%,80个新建和续建项目,总投资额44.51亿元,(5000万元以上项目23个、亿元以上项目8个),增长78.4%。其中:自治区外投资项目63个,总投资额41.6亿元,实际到位15.84亿元,增长62.9%,自治区外投资项目占主导地位。以中电投、华电集团、西部水泥、天山股份等为代表的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投资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设施建设水平提高。2011年,喀和铁路(和田段)205公里铁路通车营运,结束了和田不通铁路客运的历史,实现了和田几代人坐火车出行的梦想,和田交通运输历史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农村公路“畅通富民”工程建设全面开花,完成投资7.6亿元,建成1587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1.61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49万公里。全地区89个乡镇实现全通车,班车通达1366个行政村,通达率99.7%;和田机场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民用车拥有量快速增加。年末全社会民用车辆拥有量达到24.43万辆,增长18.2%。其中:汽车9.22万辆,增长55.0%;摩托车12.48万辆,增长1.7%;拖拉机2.34万台,增长7.0%;挂车0.39万辆,增长56.4%。个人车辆拥有量达到19.83万辆,比上年增加3.03万辆,增长18.1%。全地区持机动车驾驶证人员达到23.21万人,增长11.6%。

交通运输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2788万人,增长9.7%;旅客周转量20.09亿人公里,增长10.3%;公路货物运输量1031万吨,增长12.9%;货物周转量31.67亿吨公里,增长15.8%。全年航班起降3238架(次),增长39.2%;航空旅客吞吐量35.9万人(次),增长37.9%;货邮吞吐量1270.4吨,增长41.2%。

邮政通信业增势平稳。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7.91亿元,增长10.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68万户,增长10.0%;其中农村用户5.59万户,减少0.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0.82万户(其中小灵通用户0.63万户,减少55.4%),增长18.8%;互联网用户5.13万户,增长33.8%。全地区固定电话、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26.6部/百户、9.3部/百户、49部/百人。

旅游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地区共有星级宾馆17家,A级景区15个,星级农家乐9家,各类旅行社4家。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1.3万人次,增长26.0%。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00.2万人次,增长26.4%;入境游客1.1万人次,增长7.1%。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31亿元,增长54.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地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2.37亿元,增长46.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32亿元,增长47.7%,其中,税收收入6.93亿元,增长37.1%,非税收入2.39亿元,增长90.0%。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财政支付力度明显加大,全年累计完成财政支出129.85亿元,增长29.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25.67亿元,增长28.7%。

金融业平稳发展,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截止2011年末,全地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7家。各项存款余额274.72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7.78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年末各项贷款余额55.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4.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94亿元,增长14.8%;中长期贷款29.23亿元,增长91.0%。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14亿元,增长23.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2亿元,增长35.8%;人寿险保费收入1.02亿元,增长4.6%。全年累计赔付0.98亿元,增长40.0%。其中,财产险当年赔付0.82亿元,增长46.4%;人寿险当年赔付0.16亿元,增长14.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2011年全地区共有各类学校1250所,在校学生51.66万人。全年普通高等教育院校3所,在校学生0.59万人,增长1.6%;普通中专5所,在校学生0.54万人,增长19.8%;职业高中8所,在校学生1.9万人,增长15.0%;普通中学148所,在校学生11.6万人,增长0.6%,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3万人,增长17.3%,初中在校学生10.3万人,下降0.2%;小学674所,在校学生19.2万人,下降3.8%;各类幼儿园414所,在园儿童6.23万人,增长5.4%。中小学“双语”班在读学生10.84万名。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7.8%。

科技投入明显增加。全地区申请列入国家、自治区科技计划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7个,项目经费1800万。各县(市)共落实三项经费2651.9万元,增长26.5%。安排实施科技三项费项目156个,增长5.4%,拨付项目资金2126.76万元,增长45.6%;培育具有县、乡、村特色的示范园、示范村90个,推广示范面积6840亩。组织实施新产品开发36项、成果转化10项、科技攻关9项、新技术引进51项,共申请专利15项,授权8项,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全地区“三馆”免费开放工作走在全疆前列。年末全地区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9个,累计举办文艺演出、文艺汇演比赛953场次,送戏送书画下乡21场次。应邀赴巴基斯坦参加中巴建交60年庆祝活动及赴北京市、天津市和安徽省开展文化交流演出。新创作的《克里阳麦西来甫》荣获中央电视台第六届CCTV舞蹈大赛院团?群舞类十佳作品奖。成功举办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共49期。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实施。553个行政村和15个社区文化室加紧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完成746个,实现全地区村村都有农家书屋的目标。县级及以上文化馆9个。图书总藏量53.1万册。地区博物馆全年共接待参观人数12.7万人次,增长61.6%。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98万户。全地区广播电视台10座,调频转播发射台200座,电视转播发射台203座;人民广播电台节目18套,平均每天播出195小时;电视台节目19套,平均每周播出1511小时;年末广播综合覆盖率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0%和97.6%。《和田日报》全年发行966.7万份,增长0.4%,其中,维吾尔文报纸672.7万份,下降4.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地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13个,比上年增加16个。其中,医院63个,乡镇卫生院及社区服务机构10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9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卫生监督机构9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08万张,增长7.7%。其中医院床位0.67万张,增加0.06万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0.65万人,增长8.3%。执业(助理)医师0.22万人,注册护士(师)0.2万人,其他技术(药师、技师、其他)人员0.23万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164.4万人,参合率达98.5%。新开工建设村卫生室143所,已累计建设村卫生室449所。按户籍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病床10.2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2人。

体育竞技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运动和竞技体育深入开展,取得新突破,重大体育赛事成绩斐然。10条“全民健身路径”健身工程建设完毕。全年篮球、乒乓球、自行车、长跑、摔跤、国际象棋比赛活动共157场次;举办县(市)农牧民运动会8期;完成自治区摔跤运动员备战第九届全国民运会集训任务;在自治区青少年运动会和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分别获得10金、5银、6铜和2金2银1铜的好成绩。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总量低速增长。据公安统计资料:年末户籍总人口207.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2万人,增长1.8%(女性101.92万人,增长1.3%,性别比为100:103.7)。其中:农业人口172.57万人,增长1.4%,非农业人口35.01万人,增长3.5%;维吾尔族199.88万人,增长1.7%,其他少数民族0.45万人,减少2.2%。全年人口出生率20.56‰,下降8.86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11‰,下降0.8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4.45‰,下降8.05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平稳。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2.74元,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329.4元,增长15.6%,其中居民用于食品消费5100.46元,增长24.6%,占消费支出比重为41.4%,提高3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443元,增长9.3%。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4.07万元,增长1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

居民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建农村安居富民房4.87万户,定居兴牧房0.35万户,每户建筑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81万套,其中:廉租房1.39万套;天然气入户总数达5.01万户,增长27.7%,其中当年新增天然气入户1.09万户(城镇9912户、农村975户);解决13.47万人安全饮水,使农村安全饮水人数达到128.5万人。

十二、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年末全地区从业人员79.42万人,增长6.7%,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占11.9%和27.5%。单位年末从业人数8.26万人,增长4.6%;在岗职工7.69万人,增长2.4%。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城镇新增就业2.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开展“一年一户一人一技”及“农户素质”培训工程,全年共组织农牧民科技培训35.89万人次,农民技术员比例达到98.9%;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13.67万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5.32万人次、城镇就业再就业培训2.36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4.23万人次,劳务创收12.54亿元,增长10.92%。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66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0.26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7.95万人,参保率达97%;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5.9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6.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7.09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90.78万人,参保率达97%。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11万人;130个重点村整村推进1.6万户、6.6万贫困人口越过贫困线。

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月人均200元提高到248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年人均收入低于700元提高到844元。全地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居民40.48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各类补贴4.9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发放3亿元)。发放基础养老金8266万元,发放率100%。全年在就医、子女上学、取暖及生活困难方面救助10万人次,其中城镇特困群众0.53万人,支出救助金256.63万元。推进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实施,40万困难群众得到保障。

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831例,为残疾人供应辅助器具785件,为349名符合条件的贫困重度智力、精神、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培训残疾人3917人,多渠道安置315名残疾人就业。实施“爱心天使助学基金项目”和“居家托养项目”,筹集62.5万元,为498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和15名贫困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安居富民工程,投入140.9万元,为2206户农村残疾人进行危房和37户贫困肢体残疾人家居无障碍环境改造。为1080名城乡肢体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主发放燃油补贴资金28.08万元。

十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发生各类安全事故582起,死亡104人,受伤646人,直接经济损失372.88万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439起,占事故总起数的75.4%,死亡95人,占死亡总人数的91.4%,受伤644人,占受伤总人数的99.7%。

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天数应为334天(截止2011年12月1日),实际监测330天,好于2级的天数104天,达标率31.1%(考核规定达标率为40%);与上年相比,城市空气环境质量I、II级天数比例下降0.2个百分点,基本与上年持平。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与上年相比地表水质达标率持平;城市饮用水源地未达标,水质达标率为30.5%(和田市二水厂Ⅳ类水,氟化物超标)。区域环境噪声昼夜监测网格数134个,昼间噪声平均值58.9dB(A),未达到国家标准。和田市城市供水普及率提高到97.5%,城市燃气普及率提高到89%,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1.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86.9%。

十四、对口援助

对口支援工作全面展开。地区主动加强与北京、天津、安徽三个对口援助省市前方指挥部协调沟通,完善对口支援综合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安居富民、就业培训、工业园区、棚户区改造、高效节水、设施农业、农贸市场、扶贫帮困、教育卫生等民生项目进展顺利,形成经济、干部、人才、教育、科技全面援助的良好局面。全年,对口支援三省市共安排项目262个,计划安排援助资金28.62亿元(不含兵团),实际到位资金25.46亿元,资金到位率89%,项目开工率100%。共选派369名援疆干部到和田开展工作。承接971名和田少数民族普通高校毕业生培养任务,三省市先后开设和田高中班,共招收420名和田学生免费就读。同时,依托对口援疆省市,组织483人赴内地进行学习考察,举办各类培训班129个,培训3621人次,选送2505名各类人才赴内地学习培训。积极争取开通了三省市直达和田的航线。在和田工作的369名援疆干部心系边疆事业、情系和田人民,舍小家、顾大家,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无私奉献、忘我工作、不负重望、不辱使命,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激发了和田各族干部群众对党中央和支援省市的感恩之情,巩固了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和田统计年鉴-2012》为准。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GDP)、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邮政业务和电信业务总量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2001年至2010年按照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因此2011年邮政业务和电信业务总量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

4.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旅游、招商引资、外贸进出口、金融保险、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等方面数据为有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