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新疆

乌鲁木齐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2-03-09 12:26:35 来源:乌鲁木齐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7322次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一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为“三年翻一番、五年新突破”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2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97亿元,增长19.6%。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6.4和1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4:46:52.7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4.5%,比上年上涨4.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烟酒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和居住类分别上涨12.2%、3.7%、2.1%、3.3%和2.9%;衣着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2.8%、0.2%和0.8%。2011年全年我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为112.9%,比上年上涨12.9%。

全年建成2个大型蔬菜配送中心和423个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有效保证了市场供应,全年物价涨幅始终低于全国(105.4%)和全疆平均水平(105.9%)。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6%。

畜牧业保持稳定增长。截至2011年末,全市牲畜存栏数81.6万头(只),增长1.7%。其中,生猪存栏数11.55万头,增长14.2%;活羊存栏数58.6万只,下降0.3%。家禽年末存栏数181.38万只,下降10.4%。种植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大幅压缩,下降14.2%。

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35.02万千瓦,增长1.1%;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4.12万吨,下降4.6%。

农村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农业节水技术推广1.35万亩,新建续建农村公路306.22公里,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8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投入13.6亿元,加快甘泉堡等重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三一西北重工、陕汽重卡等41个重点工业项目。争取工业专项扶持资金2.08亿元,重点扶持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全市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75亿元,增长14.5%。地方工业拉动作用增强。全年非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352亿元,增长16%。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见表3)。

2011年,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12.3%,比上年下降17.5个百分点,其中资产负债率为52.7%,总资产贡献率为1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21.73亿元,增长6.7%;实现利润149.96亿元,下降14.1%。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2.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2%;施工面积2298.2万平方米,增长30.2%;竣工面积575.65万平方米,下降13.7%。建筑企业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21.17万元,比上年增长8.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11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含跨地州项目)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分城乡看,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22.03亿元,增长25.9%;农村非农户投资12.97亿元,增长1.58倍。

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2.54亿元,下降55.5%;第二产业投资235.84亿元,增长23.6%,其中工业投资230.46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投资396.62亿元,增长31.2%。

从所有制结构看,国有经济完成投资38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7.5%;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251.22亿元,增长26.7%,其中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完成投资13.87亿元,增长15.4%,股份制经济完成投资60.37亿元,下降0.7%。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11年,全市131项重点建设(支持)项目已开工115项,完成投资264.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总投资的41.5%。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95.57亿元,增长34.3%;商品房施工面积1789.14万平方米,增长14.8%;竣工面积306.06万平方米,增长23.8%;商品房销售面积464.09万平方米,增长9.5%;商品房销售额242.28亿元,增长22%。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0亿元,比上年增长2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670.68亿元,增长23.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9.32亿元,增长29.1%。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7.2%。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9.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6.5%;书报杂志类增长38.9%;日用品类增长33.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9.8%;通讯器材类增长9.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6.1%;金银珠宝类增长69.6%;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3.9%。汽车类零售额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3个百分点。

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及“汽车以旧换新”等工作稳步推进。

六、对外贸易和旅游

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出口67亿美元,增长49%;进口23亿美元,增长49.7%,实现贸易顺差44亿美元。

2011年,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51个,引入外省到位资金266.3亿元,增长26.9%。新批外商投资26家、境外投资项目18个,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增长15%。首届博览会我市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和贸易合同138个,签约总金额861.6亿元。

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含一日游)145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6.6%,其中接待国外游客39.6万人次,增长49.2%。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40亿元,增长87.8%,其中国际旅游收入11亿元,增长79.2%。

七、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货运周转量282.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其中,铁路74.72亿吨公里,增长5.5%;公路203.93亿吨公里,增长10.7%;民航4.05亿吨公里,增长1.12倍。

全年客运周转量370.4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8.9%,其中,铁路旅客周转量30.54亿人公里,增长27.2%;公路旅客周转量64.2亿人公里,增长9.5%,民航旅客周转量275.75亿人公里,增长1.66倍。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5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3亿元,增长9.6%;电信业务收入48.04亿元,增长14.1%。201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40.04万户,比上年末减少15.0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52.0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08.44万户;互联网用户251.5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25.28万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64.2亿元,比上年增长33.73%。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6.2亿元,增长39.33%,其中,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分别增长51.98%、38.33%、34.81%和12.9%。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99.71亿元,比上年增长43.93%,一般预算支出238.49亿元,增长49.42%,其中,教育支出40.83亿元,增长51.3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7.04亿元,增长35.9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87亿元,增长12.74%;农林水事务支出10.58亿元,增长45.12%;节能环保支出8.87亿元,增长42.4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80.5亿元,比年初增长12.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308.78亿元,增长13.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70.34亿元,增长16.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53.98亿元,比年初增长21.8%,其中,短期贷款762.46亿元,增长12.6%;中长期贷款1588.56亿元,增长25.8%。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6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72亿元,增长37.7%;人身险保费收入44.94亿元,增长10.7%。全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16.52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其中,财产险8.99亿元,增长36.2%;人身险7.53亿元,增长31%。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稳步发展。截至2011年底,乌鲁木齐地区经科技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83家,占全疆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65.4%。2011年,乌鲁木齐地区登记的重大科技成果数120项,其中: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3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全年专利申请量为2125件、专利授权量为1269件,分别比同期增长了23%和6%。2011年技术市场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16份,合同成交总金额达12839万元,技术交易额12835万元。

教育条件继续改善。投资2.41亿元,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3所,幼儿园35所,校外青少年活动中心8个。2011年,落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补助经费3679万元,惠及学生22.73万人。积极开展定点帮扶及送教下乡活动,落实农村义务保障专项经费2707.31万元,惠及15万人次。年末各类学校在校生达64.85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3.12万人;普通中等职业学校9.11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6.66万人;小学在校生19.72万人;幼儿园在园人数6.1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数0.05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举办“千人宣讲”和专题报告会400余场次;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新建农家书屋71家;在社区、农村放映公益电影8397场,观影人数达155万人次;开展百日广场文化活动千余场次。积极组织参加第七届全国文博会,文化产业和旅游合作项目签约金额达2.23亿元。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建(改)建街道卫生服务中心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2011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达1511家,比去年下降5.4%,其中:医院、卫生院170家,增长1.8%;卫生机构床位数2.9万张,增长19.6%;卫生技术人员3.04万人,增长6.1%。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深入推进“体育进社区”和“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四届健身气功比赛。在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上取得了4金、2银、4铜的历史最好成绩。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测算:201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321.21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新增9.95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44元,比上年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8436元,增长13%。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756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食品支出4676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9.8%。

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安置城镇人员就业8.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8%;开发公益性岗位3000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7802人;完成各类职业培训9.65万人;新建2个人力资源市场和50个一站式就业服务大厅。实现了三年以上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全部就业和“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4.96万人、99.13万人、67.99万人、66.14万人和57.59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56.27万人。连续7年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平均养老金达1754元。城镇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分别提高到960元和271元。发放城乡低保金9123.41万元,惠及低保对象3.09万人;发放城乡困难群体教育、医疗救助金2522.58万元,惠及4.46万人次。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投入155亿元,实施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项目125个。新(续)建会展大道、外环路东北段等24条道路;新建加气站30座;10座调蓄水池建成投入使用。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应用,城市管理全方位动态监控能力不断提升。

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推进。全年投入40.57亿元,实施了青峰路片区四期、六道湾煤矿片区等2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新建房屋1.5万套154万平方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5007套、廉租房5048套、经济适用房2715套、完成农村安居富民房7566套。

大气污染治理进一步强化。全年投入27.76亿元,实施了21个重点治理改造项目。新增热电联产供热面积1080余万平方米,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1030余万平方米,落实热计量收费供热面积914.78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23万平方米,拆并改造燃煤锅炉7796台。减少供热燃煤84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000吨,氮氧化物1200吨,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的75%以上。

2011年乌鲁木齐地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死亡率为0.17;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人死亡率为3.73;煤炭百万吨煤死亡率为2.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4.91。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资料均为含兵团的地区数据。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5.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不含村卫生室、兵团驻乌医疗机构、武警及部队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