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新疆

克拉玛依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9-22 17:22:39 来源:克拉玛依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35次

克拉玛依市统计局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的发展势头,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7.5亿元(现价,全口径),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1%,第二产业增长5.5%,第三产业增长10%。

一、油气勘探

2001年,新疆油田公司勘探按照战略展开、战略突破、战略准备三个层次的年度计划部署,预探和评价勘探工作在马桥、陆梁、莫北、卡因迪克、风城、车排子、莫索湾、三个泉、陆南、石南、吉木萨尔等油田和区块上全面展开,共完成二维地震2489千米,三维地震2274平方千米,完钻探井79口,钻井进尺20.2万米,获得工业油气流井66口。在油气预探中获得一个战略性重大突破和五个重要苗头,在评价勘探取得五个重要进展。

年内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511.3万吨,可采储量1902.58万吨,完成控制石油地质储量3470万吨;新增探明天然气储量68.8亿立方米,可采储量58.48亿立方米。

二、油气及炼化生产

油气生产形势喜人,原油产量持续增长。2001年,新疆油田公司以效益产量为目标,优化增产措施,夯实老区稳产基础,在确保油气单位操作成本削减目标完成的基础上,保持了油气产量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油气产量、产能建设规模等六项历史新纪录。2001年生产原油968.3万吨,比上年增长5.2%,增长幅度是历年最大的一年。2001年完成原油配置销售量935.77万吨,增长5.7%,原油配置率为96.6%,比去年高出0.4个百分点。

2001年天然气销售依然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全年生产天然气17.6亿立方米,增长8.5%。完成天然气配置量11.72亿立方米,比去年增长5.7%,销售去向在上年的基础上更加多元化,除油田稠油热采用气量大幅增加外,城市民用和车用天然气的市场逐步扩大。

石油炼化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努力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企业效益比上年有较大提高。全年累计加工原油596.9万吨,比上年增长0.5%;四大类产品产量达408.6万吨,增长4.5%,其中柴油、润滑油产量分别增长8.8%和28.2%,汽油、煤油产量分别下降5.4%和27.2%。生产乙烯17万吨,比上年增长4.8%。

三、石油工程技术服务

2001年,新疆石油管理局生产经营形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集团公司三项费用补贴减少,新增费用增加的情况下,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企业增加值28亿元,劳动生产率提高22%,可变生产成本有所下降。

与上年相比,除二维地震和试油工作量略有下降外,其他主要实物工作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年完成钻井进尺149.6万米,完成测井测试6432井次;完成三维地震2151平方千米,增长8%;完成井下作业工作量38708标准井次,增长13%;完成地质录井工作量1029井次,增长9%。另外,运输、供电、发电、供水总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001年在油田传统市场开放50%的情况下,新疆石油管理局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加大投资和技术创新力度,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市场份额稳中有升。在立足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全年落实外部市场合同金额6.2亿元,增长6.9%,其中海外市场合同金额1700多万美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1年,我市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81.55亿元,比上年下降7.6%。其中石油工业完成投资74.53亿元,比上年下降9.6%;其他投资则继续高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额7.02亿,增长29%。

新疆油田公司全年完成投资55.57亿元。尽管投资总额比上年下降,但油气勘探投资和开发投资完成额分别比上年增长8.9%和7.1%,新增原油生产能力175万吨/年,比上年增长3%。

炼油和化工建设取得新进展。克拉玛依石化公司沥青基地、蒸馏安全技术改造和催化裂化改造项目均在年内完工,45万吨/年汽柴油加氢装置已完成初步设计,设备开始订货。独山子乙烯22万吨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超过6亿元,单项工程开工率达80%,其中2号换热站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又有较大改观。我市第一个国债资金项目——市南郊1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投产使用;完成了市区10个居民小区的环境改造工程;独山子区、白碱滩区和市区又有多条城市道路改造工程完工;此外,移动通讯大厦、农行—新华书店大楼和南通德胜综合楼等新一批高层建筑也在年内基本建成。

2001年是我市房地产业大发展的一年。全年完成投资1.5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倍,竣工房屋面积11.6万平方米,增长1.95倍;商品房销售1.1亿元,增长1.2倍。个人购房比重在90%左右,表明我市房地产市场已经启动。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1年,我市四级以上独立核算建筑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地方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22.1亿元,增长40%。这显示了在建筑市场基本没有扩大的情况下,市场份额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五、地方工业

地方工业继续高速发展,总规模明显扩大。2001年,我市乡及乡以上地方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52亿元,同比增长61.45%。其原因:一是部分改制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天利高新、金塔、新科澳和合力等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的企业,2001年产值占地方工业的40.5%;其次,新的改制企业不断出现,新增单位实现产值1.95亿元,使地方工业增速14.92%;第三,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年内私营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0.94亿元,同比增长130%,在地方工业所占的比重达4.58%,比去年提高1.53个百分点。

2001年地方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工业产品生产和销售不能良好衔接,产品销售率为92.64%,明显低于95%的正常水平;二是企业从事的行业及产品雷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发展压力巨大。

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

2001年

比上年增长%

塑料树脂及共聚物

34451

11.4

小麦粉

20000

86.9

食用植物油

3031

27.6

瓶装饮用水

13257

-18.5

皮棉

310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30.9

加气混凝土

立方米

8790

-6.2

建筑涂料

1501

33.7

三角带

万A米

35

48.9

塑料制品

15456

1.7倍

万块

14574

65.6

水泥预制件

立方米

6631

-57.0

油毡油纸

万卷

28.89

94.9

金属制品包装物

7593

-6.3

金属制液体贮藏罐

4261

-29.7

2422

42.6

蓄电池

千伏安时

2059

-26.7

六、农牧业

2001年,我市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进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10115万元,按可比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但内部结构变化明显。其中:林业增长近5倍;渔业增长15.7%。种植业全年各种农作物播种面积6400公顷,比上年增长6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00公顷,下降25%;棉花种植面积3800公顷,增长25.4%。但由于受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较重,种植业产值总体下降4.3%;畜牧业中家畜生产增长较大,而家禽及其产品生产由于竞争力弱,市场萎缩较大,因而总体下降15.9%。

2001年是大农业规模开发的第一年,开发区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林纸基地工程建设开始启动,呼克公路以东4867公顷已完成了土地平整工作,夏秋两季共造原料林3200公顷,植树1900万株,成活率在85%以上。肉牛产业以优质种群扩繁和采精、制精、胚胎移植、设备配置及其技术推广为主,全年自繁76头,胚胎移植60头,年底已存栏良种牛600余头,牛奶加工及销售比上年增长35%。开发区内主要种植豆科、绿肥等改良土壤肥力的作物、饲草和树木,各类作物播种面积3184公顷,其中苜蓿732公顷,苏丹草400公顷,绿肥387公顷。

主要农畜产品及牲畜存栏情况:(单位:吨,万头)

2001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204

-52.2

其中:小麦

118

-69.2

玉米

1059

-50.3

棉花

3867

-4.4

蔬菜

705

-68.8

肉类产量

3254

-7.7

牛奶

1598

-3.0

水产品

423

15.9

禽蛋

134

-75.5

牲畜存栏头数

5.37

-2.54

其中:大畜

0.41

5.1

1.93

-25.2

3.02

18.9

七、邮政、电信

2001年,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邮政行业在大力拓展邮递、报刊发行、邮政储蓄等传统业务的同时,继续拓展邮政广告、速递业务、礼仪服务等新业务,使业务量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854.9万元,比上年增长7%。电信业加快了本地网的优化组合,年内开通了“小灵通”无线市话业务,使电信业在固定电话市场趋于饱合、移动和寻呼业务剥离之后,又有了新的增长点。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0729.9万元,比上年增长42.3%。移动业务继续高速增长,全年完成移动业务总量18216.8万元,比上年增长62%。完成寻呼业务总量597.5万元,增长10.5%。

截止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13.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超过7万户,每百人拥有量继续在自治区排第一。

主要邮政、电信业务量完成情况:

计算单位

2001年

比上年增长%

国内函件

万件

171.1

-5.4

包件

万件

6.4

-9.9

特快专递

万件

6.1

24.5

长途电话

万张

1110.7

-19.3

邮政储蓄余额

万元

62745

10.4

市话用户

28171.2

41.9

八、国内贸易、旅游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信心的提高,“假日经济”、住房消费及家电降价等市场热点不断涌现,特别是节日期间销售比较旺盛,市场销售量明显加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3亿元,比上年增长8%。

分经济类型看,各种经济成份零售额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不大。

零售额(亿元)

市场占有率%

国有经济

3.75

27.3

集体经济

2.21

16.1

个体私营经济

7.26

52.9

股份制经济

0.51

3.7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74亿元,增长11.6%;餐饮业零售额1.84亿元,增长2%;制造业和其他行业零售额2.15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旅游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2001年我市已有涉外星级宾馆11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8家),旅行社7家,旅游开发公司4家,旅游定点单位15家;旅游从业人员1800余人,比上年增加1300多人;全年接待游客13万人次,旅游业收入9139万元,其中星级宾馆接待游客12.2万人次,营业收入4947万元。

市场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从全年走势看,物价大体呈现上半年上升、下半年小幅回落的态势。2001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1.7%;商品零售价格上升2.3%。从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看,受居民消费增长的带动和部分定价商品及服务项目放开的影响,多数类别的消费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涨。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涨幅如下:

类别

价格涨幅(%)

增减百分点

一、食品类

2.5

5.6

其中:粮食

-5.0

-1.9

油脂

-8.9

3.9

肉禽

13.3

17.6

6.2

22.7

水产品

3.8

8.7

鲜菜

3.4

-1.2

2、烟酒类

-2.6

3、衣着类

1.4

-4.0

4、家庭设备及用品

1.0

0.6

5、医疗保健

1.8

-4.2

6、交通和通讯工具

-0.3

-0.9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3.6

2.1

8、居住

1.9

0.3

九、财政、金融、保险

受石油价格持续走低的影响,我市各项税收及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全年地方财政各项收入10.26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增值税增长8.7%,营业税下降19.1%,企业所得税增长1.8%。地方财政各项支出10.19亿元,增长4.4%。其中:基本建设支出达到1.14亿元,下降5.1%;城市维护费支出1.2亿元,增长5.7%;文教卫生事业支出和行政管理费支出分别增长12.1%和10.9%。

金融运行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7亿元,比年初下降0.3%;其中企业存款61.7亿元,比年初减少10.4亿元,下降14.4%,主要是石油企业帐户余额限制所致。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30.4亿元,比年初增加6亿元,增长24.7%;其中短期贷款22.1亿元,增长35.1%,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2.6%。居民消费信贷发展较快,截止年末,我市国有银行发放消费贷款余额为2.21亿元,比年初增长39.2%;其中用于住房、汽车等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为1.88亿元,增长41.3%。全年各项现金收入308.6亿元,增长28%;各项现金支出325.2亿元,增长25.8%;现金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16.65亿元,下降3.7%。

保险事业发展情况较好。保险机构全年实现保险费收入20163万元,比上年增长14.7%;赔款金额4522万元,增长65.8%。

十、科技、教育、环保

科研工作又取得新成果。新疆油田公司有78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获自治区级科技成果奖10项,获油田公司技术创新奖68项,申请专利6项,授权专利5项。新疆石油管理局全年安排科技项目69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6项,授权专利18项,国家级、集团公司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进展顺利。市属系统全年安排重点科技项目36项,其中:科技攻关项目15项,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20项,项目计划完成率达90%以上,获市级科技成果奖7项,向自治区推荐优秀科技成果2项,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了90%以上。“科技兴市”工作取得新进展。白碱滩区、独山子区分别被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和“自治区科技工作先进城区”,白碱滩区还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称号。

继续开展农村科普教育,提高农牧民文化科技素质。通过利用农村冬闲季节开展“科技之冬”技术培训活动,积极推广农作物高产栽培和牲畜快速育肥及饲料微贮等适用技术,共培训农牧民834人次。通过建立“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等形式,认真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其中“密植高产棉花栽培技术”“肉牛品种改良技术”“牛羊育肥试验技术”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积极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截止2001年末,我市民营科技企业有29家(有限责任18家,集体3家,私营3家,国有民营5家),民营科技企业长期职工为1800人。全年实现总收入3.4亿元,其中实现技术性收入1.89亿元,净利润2011万元,上缴税金352万元,均比上年大幅度增长。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我市科技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重要的生力军。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1年市局共有大中专院校6所,职业中专和聋哑学校各1所,普通中学21所,普通小学29所,幼儿园29所。师生分布情况如下:

大中专

职业中学

普通中学

小学

幼儿园

在校生人数

3072

513

16150

23054

8588

毕业生人数

1073

470

4836

3992

2890

招收新生数

736

474

5850

4024

1964

教职工人数

788

165

2054

1875

1352

#专任教师

349

1564

1697

335

普通教育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强化教育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小学生合格率为100%,初中生合格率为99%,高中生合格率为94%,初中升普通高中入学率71%。加强和推进学校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加大教育督导工作力度,已有自治区示范性高级中学2所、规范化小学、幼儿园2所和4所,有94.2%的学校、76.7%的幼儿园达到了一类学校或幼儿园的标准。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素质,2001年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教师达2115人次。在直属11所中学全面实施了教职工全员聘用制,为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高校招生考试又取得好成绩,2001年我市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考生共计1776人,综合上线率达到70.1%,比上年提高13.7个百分点。其中:汉语言上线率65.5%,民语言上线率86.1%,分别提高11.6和16.8个百分点。民汉大专及以上录取率达88.9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职工教育本着以为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服务为宗旨,以培养紧缺人才和高层管理人才以及转产转岗人员再就业培训为重点,全年共培训各类人员23058人,其中培训干部8763人,培训工人14295人。在各项培训教育中,参加岗位培训18198人,适应性培训8474人,继续教育1995人,中、高等教育2822人。职工学历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在校各类函授生达1.2万余人,全年参加成人自学考试的考生7100余人次。职工队伍的文化技术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加强了油田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油田污水处理水质全部达标。随着六九区稠油污水处理、81#污水处理改造等重点工程的建成和投产,标志着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已全部治理完毕,实现了“一控双达标”的工作目标。加强了大农业开发、石油勘探开发及施工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三同时”管理措施。在全疆19个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评比中,我市连续四年名列第一,被列为全国环保监测重点城市。加强了环境监测工作。监测数据表明,我市地表水、地下水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功能区噪声达到了国家标准。

十一、文化、卫生、体育

文艺工作继续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市局中心工作为主线,以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专业性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全年共组织较大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及文艺演出、比赛22次、100多场次,举办美术书法、摄影等文化展览12期,展出作品2000余幅,参观人数达1.5万人;组织文化服务队伍赴石油生产一线及农牧区等进行文化服务演出24场,观众达1.3万人次。帮助两乡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开展了民族特色的文艺活动。强化精品意识,繁荣文艺创作,各类文艺作品及节目在国家和自治区举办的比赛中获奖项26个。积极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接待外来文艺演出团体28个。基层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正式命名了5个特级、6个一级和3个标准级乡、街道文化站,建立了15个基层文化活动示范点。积极培养文艺人才,全年举办音乐舞蹈、健美等文艺培训班26期、48个班,委派专业艺术人员对基层单位文艺辅导4800多人次。文化市场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种文化经营场所790余家。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广播电视宣传紧扣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主题,突出中心工作,关注社会热点,加强舆论监督。广播电视共采制播发维汉语新闻11000余条,其中广播新闻7140条,采访制作新闻3060条(次)。节目质量不断提高,年内有18件广播电视作品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对外投稿采用率明显提高。电视节目内容日益丰富,年内新增3套电视节目,全年累计播出时间17520小时,其中无线播出6935小时。进一步加强了广播电视硬件建设。年内完成了市区60个新村、38000余户有线电视网络的改造工作。完成了新电视发射机房设备的搬迁、安装工作,恢复了汉语调频广播一套节目、两个频道的播出。

目前,全市有群众艺术馆、职工文化中心、少年宫、少儿活动中心、图书馆各一座,有专业和业余演出团体、业余艺术学校各一个,有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一座,有电视转播及发射台3座、卫星地面站14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8.8%。图书馆全年累计分编入库新书3千册,订阅报刊1400余种,馆藏图书20.1万册,接待读者12.5万人次,借阅书刊33.4万册次,年内图书馆还完成了馆藏图书书目数据库的录入工作,开放了“169网上图书中心”,图书馆获文化部和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读者喜爱的图书馆”称号。邮政局全年发行报纸1188.5万份、杂志126.1万册,新华书店发行图书258.8万册,人均购书继续保持全疆领先的地位。

卫生事业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积极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加强了卫生机构及人员的管理,医务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卫生机构全年共诊疗病人162.4万人次,住院病人治愈率67.9%,好转率29.4%,病床使用率85.7%。血液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成立了市献血委员会,采用内地的先进经验,基本解决了我市血液供应不足的问题。继续巩固计划免疫成果,全年儿童计划免疫苗接种率在95%以上。妇幼卫生工作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年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管理率均达90%以上,还完成了母婴保健专项服务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及办证工作。加强了对药品的监督检查,全年共进行了4次较大规模的检查,收缴了价值近18万元的各类伪劣药品及器械,进一步规范了药品市场,保障了全市群众的健康权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强化城市卫生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使之逐步趋向制度化、规范化,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区环境治理和灭鼠灭蟑活动,城市卫生面貌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1年,我市继续保持了全国卫生城市的称号。

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初步形成了以卫生部门为主体的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一体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建立居民家庭档案1万多份、个人健康档案3万多人,方便了群众就医。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我市拥有综合性医院4所,乡级卫生院2所,卫生防疫机构3所,拥有病床1444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193人,其中医生1001人,护师、护士891人,中、西药师113人,检验师及其他技师132人。石油局职工总医院、白碱滩医院已于年内移交政府管理。

体育事业以增强人民群众体质为基本任务,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性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年内竞技体育又取得好成绩。在2001年全国残疾人田径、举重锦标赛暨远南残疾人运动会选拔赛上,我市运动员代表自治区参赛获女子铅球F54级第一名,并将代表国家参加远南残疾人运动会;在自治区青少年年度竞赛上,获金牌3枚,银牌5枚、铜牌各4枚;在自治区首届城乡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上,夺得象棋团体和个人第一名,囊括了乒乓球全部金牌。

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积极开展了全民健身和支持北京申奥活动,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群众体育活动。全年市局共举办各类运动会560项次,参加比赛的人数达3万多人次。积极培养中小学生的体育爱好和兴趣,年内举办足球、游泳、网球及乒乓球培训班14期,有500名学生参加了培训。认真开展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全年共有26300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占应达标人数的95.2%,其中良好级占29.4%,优秀级占11%。继续加强基层体育骨干和裁判队伍培训工作,全年培训学员40名,其中教练员2人、裁判员38人。积极推动社区体育和单项体协的工作,已有11个街道办建立了体协组织,有单项体育协会14个。完成了《克拉玛依市成年人体质监测报告》的编写和评审工作,报告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十二、人民生活、人口

城镇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继续有所提高,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加快。根据城镇居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1年我市城市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65.7元,比上年增长8%;月人均消费性支出717元,增长13.3%,两者增幅均为近几年最高的一年。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在居民消费各类支出中,居住类、娱乐文教类和家庭设备类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70.9%、20.7%和20%,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全年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31.7%降至28.2%,降低3.5个百分点。2001年,我市每百户居民彩电、冰箱的拥有量分别为117台和100台,空调50台,电脑、音响、影碟机、摄像机、厨房电器等新的家用设备普及率继续提高。居民居住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年市局共建成住宅近2600余套,总面积23.82万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18.8平方米。由于居民收入增加以及投资渠道狭窄,全年储蓄存款总量继续增加。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9.3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7.05亿元,增长11.3%。受低温、大风灾害造成的棉花减产及价格下跌等因素的影响,200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267.4元,下降9.5%。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率达到95%,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失业保险基金收缴率达到93%。医疗保险的单位、人员参保率和资金到位率均达到95%以上。加强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落实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了应保尽保;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90%,保障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开展了“温暖工程慈善行”活动,救助考入大中专院校的特困学生和重大病症患者172名,发放慈善款近40万元。

人口增长仍保持较低水平。2001年末,全市总人口(不含辖区内兵团人口)为284256人,比上年增长2.89%。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52563人,占53.7%;女性人口131693人,占46.3%;少数民族62626人,占22%;汉族221630人,占78%。各区人口数分别为:独山子区58257人,克拉玛依区159271人,白碱滩区59665人,乌尔禾区7063人。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