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
|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区工业增加值2093.96亿元,比上年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3.8%,重工业增长6.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0%;股份制企业增长6.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2.4%;非公有工业增长10.4%,其中,私营企业增长10.8%。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6.0%,制造业增长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7%。 年末全区发电装机容量6474.5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2%。其中,火电装机容量3303.8万千瓦,下降0.9%;水电装机容量42.6万千瓦,与上年持平;风电装机容量1456.7万千瓦,增长0.1%;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583.7万千瓦,增长14.4%。 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412.72亿元,比上年下降10.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172.69亿元,增长71.3%;股份制企业307.27亿元,下降9.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7.46亿元,下降41.0%。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112.94亿元,同比增长68.1%;制造业268.33亿元,下降31.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1.45亿元,增长4.6倍。 表3 2022年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816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25.85亿元,比上年增长6.5%。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44.55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4.7%。 四、服务业 全年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8.83亿元,比上年增长0.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13.50亿元,增长0.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4.10亿元,增长0.2%;金融业增加值352.17亿元,增长4.2%;房地产业增加值185.07亿元,下降4.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74.58亿元,增长10.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66.82亿元,下降5.5%。 全年全区货物运输总量4.9亿吨,比上年增长3.6%;货物运输周转量874.0亿吨公里,增长7.6%。全年全区旅客运输总量0.3亿人,下降25.7%;旅客运输周转量63.1亿人公里,下降40.1%。 表4 2022年全区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全区邮政行业寄递业务累计完成19267.1万件,比上年增长2.0%。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201.1万件;包裹业务4.5万件;快递业务量9905.9万件,快递业务收入15.6亿元。全年全区完成电信业务总量[8]106.9亿元,增长22.6%。年末全区电话用户总数938.4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891.0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49.4万户,比上年增加32.3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787.9万户,比上年增加37.1万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18.0亿GB,增长20.9%。 |
|||||||||||||||||||||||||||||||||||||||||||||||||||||||||||||||||||||||||||||||||||||||||||||||||||||||||||||||||||||||||||||||||||||||||||||||||||||||||||||||||||||||||||||||||||||||||||||||||||||||||||||||||||||||||||||||||||||||||||||||||||||||||||||||||||||||||||||||||||||||||||||||||||||||||||||||||||||||||||||||||||||||||||||||||||||||||||||||||||||||||||||||||||||||
|
指 标 |
单位 |
绝对值 |
比上年增长(%) |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亿元 |
419.95 |
-10.1 |
|
房屋施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4918.44 |
-12.3 |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3402.57 |
-9.5 |
|
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766.18 |
-45.1 |
|
房屋竣工面积 |
万平方米 |
627.13 |
-45.2 |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483.13 |
-36.7 |
|
商品房销售面积 |
万平方米 |
715.60 |
-29.5 |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650.74 |
-23.1 |
|
商品房待售面积 |
万平方米 |
817.55 |
-20.4 |
|
其中:住宅 |
万平方米 |
258.49 |
-16.6 |
|
商品房销售额 |
亿元 |
502.07 |
-25.6 |
|
其中:住宅 |
亿元 |
450.95 |
-22.9 |
|
本年实际到位资金 |
亿元 |
627.90 |
-14.5 |
|
其中:国内贷款 |
亿元 |
44.84 |
15.2 |
|
自筹资金 |
亿元 |
126.44 |
-2.2 |
|
其他资金来源 |
亿元 |
456.61 |
-19.3 |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8.44亿元,比上年增长0.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62.82亿元,增长0.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5.62亿元,下降1.8%。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172.69亿元,增长0.4%;餐饮收入额165.76亿元,下降0.6%。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4%,饮料类增长27.7%,烟酒类增长18.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9.3%,化妆品类下降10.8%,金银珠宝类下降14.3%,日用品类增长22.1%,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17.2%,书报杂志类增长19.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0.3%,中西药品类增长6.7%,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1.7%,通讯器材类增长7.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6%,汽车类增长1.8%。
七、对外经济[11]
全年全区货物进出口总额257.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出口196.78亿元,增长16.6%;进口60.60亿元,增长54.5%。货物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36.18亿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80.20亿元,增长23.7%。其中,出口76.36亿元,增长25.7%;进口3.84亿元,下降6.1%。

表6 2022年全区主要商品出口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
商品名称 |
出口值(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
枸杞 |
2.05 |
-6.6 |
|
泰乐菌素 |
7.55 |
2.1 |
|
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 |
2.45 |
-23.4 |
|
双氰胺 |
12.39 |
12.1 |
|
金属锰 |
10.28 |
-4.5 |
|
钽铌铍制品 |
4.26 |
-1.4 |
|
机床及铸件 |
7.23 |
83.3 |
|
赖氨酸酯及盐 |
5.19 |
4.7 |
|
蛋氨酸 |
2.73 |
16.6 |
|
碳化硅 |
2.63 |
99.5 |
全年全区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2个,实际使用外资3.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0.9亿美元,与上年持平。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2]765.97亿元,比上年下降3.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0.14亿元,同口径(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3.7%。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06.82亿元,同口径增长22.3%,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6.7%。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484.87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465.31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969.70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885.35亿元。
表7 2022年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
指 标 |
年末数 (亿元) |
比上年末增长 (%) |
|
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
8484.87 |
13.4 |
|
人民币存款余额 |
8465.31 |
13.4 |
|
其中:住户存款 |
4899.59 |
14.8 |
|
非金融企业存款 |
1533.73 |
4.8 |
|
机关团体及财政性存款 |
1757.22 |
16.8 |
|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
8969.70 |
6.0 |
|
人民币贷款余额 |
8885.35 |
7.3 |
|
其中:短期贷款 |
1965.07 |
-6.0 |
|
中长期贷款 |
6014.62 |
13.1 |
|
票据融资 |
892.94 |
3.5 |
年末全区共有上市公司15家,总股本209.22亿股,总市值1619.19亿元,比上年末下降23.8%。其中,流通市值964亿元,下降14.7%。全年证券交易额12083.28亿元,下降14.0%。年末全区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13]挂牌公司40家,比上年末下降2.4%。
年末全区共有省级营业性保险分公司25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财产险收入70.84亿元,增长8.4%;寿险收入102.32亿元,增长1.5%;健康险收入36.14亿元,下降5.0%;意外伤害险收入6.54亿元,下降5.9%。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72.16亿元,下降1.2%。其中,财产险赔付43.18亿元,下降5.8%;寿险业务赔付15.98亿元,增长15.9%;健康险赔付10.85亿元,下降3.1%;意外伤害险赔付2.15亿元,下降3.8%。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99元,比上年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94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30元,增长7.1%。


全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136元,比上年下降4.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213元,下降4.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825元,下降5.2%。全区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5%,其中城镇为28.7%,农村为31.4%。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3.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6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5.89万人,减少5.1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62.81万人,减少0.6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62.37万人,增加2.7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00.44万人,减少3.3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7.43万人,增加8.3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47.33万人,增加3.5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14.08万人,增加2.58万人。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
2022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307所(含小学教学点345所),教职工12.64万人。全年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1.3%,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4.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7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3%。
表8 2022年全区各级教育招生、在校、毕业生人数
|
类 别 |
校数 (所) |
招生数 (人) |
在校学生数 (人) |
毕业学生数 (人) |
|
普通高等学校 |
20 |
57225 |
185194 |
43995 |
|
#研究生 |
0 |
4837 |
12737 |
3509 |
|
成人高等学校 |
1 |
18468 |
51952 |
16308 |
|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
32 |
28930 |
77874 |
23672 |
|
普通中学 |
320 |
155737 |
456555 |
153012 |
|
#高 中(含完全中学) |
70 |
58653 |
172385 |
53161 |
|
初 中(含完全中学) |
250 |
97084 |
284170 |
99851 |
|
普通小学(含教学点) |
1446 |
101742 |
609840 |
97329 |
|
幼儿园 |
1473 |
97492 |
255799 |
107869 |
|
特殊教育学校 |
15 |
1169 |
7127 |
1500 |
2022年,全区登记自治区级科技成果802项,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18项,应用技术成果628项,软科学成果56项。专利授权量12451件,下降3.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204件,增长9.1%。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59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4.37亿元。
年末全区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39个;自治区级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5个,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9个,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565 个;国家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含分中心)11 个,自治区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95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6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54个。
全年我区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比赛共取得金牌6枚,银牌6枚,铜牌3枚。全年有1人获得国际级运动健将等级称号,3人获得国家级运动健将等级称号,232人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等级称号,547人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级称号,1人获得国际级裁判员等级称号,5人获得国家级裁判员等级称号,42人获得国家一级裁判员等级称号。
十一、旅游和社会服务
全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3882.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2%。国内旅游收入304.28亿元,增长6.3%。
年末[14]全区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57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134个,儿童收养救助服务机构11个。社会服务床位29394张(不包括社区床位数),其中养老机构床位27484张(不包括社区日间照料床位5530张、社区全托服务床位739张),儿童福利和救助机构床位1070张。年末全区共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3020个(不包括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社区服务中心44个,社区服务站2852个。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区水资源总量8.92亿立方米。平均降水量254毫米,比上年下降7.3%。总用水量66.33亿立方米,下降2.6%。其中,生活用水3.70亿立方米,增长0.7%;工业用水4.46亿立方米,增长5.1%;农业用水53.64亿立方米,下降5.7%;人工生态环境用水4.53亿立方米,增长36.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15]130.84(当年价)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5.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1.3(当年价)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2.2%。
全年全区完成营造林面积10.05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4.56万公顷。森林抚育面积1.60万公顷。年末全区自然保护区1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4个。
全年[16]黄河干流宁夏段入境至出境断面水质均为Ⅱ类优水质,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为90%。5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为307天,比例为84.2%,细微颗粒(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11.1%;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上升3.2%。
2022年,全区城市区域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1.7分贝,同比减少0.3分贝,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二级,总体水平评价为较好。
全年全区累计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156起,比上年下降8.8%,死亡150人,下降9.6%。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296人,下降20.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907人,下降5.4%。煤矿生产安全死亡事故4起,死亡4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042人。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宁夏统计年鉴-2023》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年度农民工数量包括年内在本乡镇以外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外出农民工和在本乡镇内从事非农产业6个月及以上的本地农民工。
[4]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是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
[5]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6]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7]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之和。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8]电信业务总量按2021年价格计算。
[9]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10]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调查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调查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11]货物进出口采用人民币计价。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由于技术原因仍主要沿用美元计价。
[12]2022年数据为初步数,正式数据以自治区财政厅决算数据为准。
[13]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又称“新三板”,是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
[14]此部分数据为民政厅预计数,正式数据以民政厅公布数据为准。
[1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增减幅度按2020年价格计算。
[16]数据来源于《2022年宁夏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5个国控断面监测统计结果;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及比例为未剔除沙尘天气数据,PM10、PM2.5平均浓度均为剔除沙尘天气后数据。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数据来自自治区财政厅;水资源数据来自自治区水利厅;林业数据来自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发电装机容量数据来自国网宁夏电力公司;铁路运输数据来自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公路运输数据来自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民航数据来自西部机场集团宁夏机场有限公司;电信业务总量、电话用户、宽带用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互联网普及率等数据来自宁夏通信管理局;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银川海关;外商直接投资等数据来自自治区商务厅;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宁夏邮政管理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上市公司数据来自宁夏证监局;保险业数据来自宁夏银保监局;社会服务数据来自自治区民政厅;教育数据来自自治区教育厅;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数据来自自治区科技厅;专利数据来自自治区市场监管厅(自治区知识产权局);体育数据来自自治区体育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安全生产数据来自自治区应急管理厅;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来自自治区公安厅;其他数据均来自自治区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