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宁夏

石嘴山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22:40:49 来源:石嘴山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95次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不断加大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农业缺水、工业缺电、运力紧张以及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力弘扬“石嘴山精神”,创造石嘴山速度,全市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2003年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0.6%;第二产业增加值40.0亿元,增长21.9%;第三产业增加值22.0亿元,增长8.5%。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年的11.9:53.2:34.9调整为10.2:57.9:31.9。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3.0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稳中略升。与上年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1%。服务项目价格上升3.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类上涨4.5%,烟草及用品类上涨0.6%,衣着类下降1.9%,家庭设备及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1.8%,交通和通讯类下降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6%,居住类上涨0.8%。

2003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9.89万人,比上年下降8.6%。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1.57万人,下降25.5%;乡村从业人员18.32万人,增长6.6%。在城镇从业人员中,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5.51万人,比上年末下降6.1%,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2.69万人,下降1.1%。年末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110元,比上年增加725元,增长6.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6%,比上年上升了0.04个百分点。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区域经济融合度差,产业转型任务艰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带动作用不强,优势特色产业不明显,农民增收步伐缓慢,难度依然偏大;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3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

种植结构继续调整。2003年全市粮食产量32.2万吨,比上年下降12.0%。在主要作物中,油料产量2.06万吨,增长1.3%;蔬菜产量40.8万吨,增长22.4%;枸杞产量4988吨,增长5.3%;水果产量1.35万吨,增长18.0%。

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当年造林面积0.8万公顷,增长26.4%。全年肉类总产量3.04万吨,比上年下降14.3%;禽蛋产量9131吨,增长32.9%。全市水产品产量5755吨,下降17.5%。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03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3.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3%。大中型农用拖拉机1588台,增长32.7%;小型拖拉机4.28万台,增长0.7%;联合收割机747台,增长18.4%。农林牧渔业生产用电量3359万千瓦时,增长23.5%;肥施用量(实物)12.6万吨,比上年下降3.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大产业调整和产品更新力度,加快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增强。同时受高载能产品涨价因素的拉动,工业经济增速再创历史新高。2003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轻工业产值6.46亿元;重工业产值96.5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2.9亿元,增长25.1%;

在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中,原煤产量1342万吨,增长18.9%;发电量79.1亿千瓦时,增长63.8%;钢丝绳产量3.7万吨,增长17.8%;水泥产量62.5万吨,增长45.4%;焦炭45.2万吨,增长75.6%;铁合金23万吨,增长137.5%;金属镁14734吨,增长50.8%;石灰氮16.5万吨,增长102.5%;双氰胺3.95万吨,增长103.2%。

工业经济效益同步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比上年增长58%;实现利税7.9亿元,增长60.3%。实现利润2.3亿元,增长1.8倍,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0亿元,增长93.0%。全年工业总资产贡献率6.1%,比上年上升1.2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0.5%,比上年上升2.2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49次,比上年提高0.4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2.2%,比上年上升0.9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6.7%,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

建筑企业深化改革,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经营状况进一步改善。建筑施工企业全年完成总产值9.4亿元,增长9.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0.5万平方米,增长55.7%;竣工面积44.9万平方米,下降8.1%。实现利润1454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市上下继续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项目、争资金力度持续加大,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投资对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强。2003年全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8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其中:市县属完成基本建设投资7.81亿元,增长48.9%;更新改造投资4.76亿元,增长336.9%;房地产开发投资4.95亿元,增长70.0%。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大力实施北沙湖综合整治、石嘴山市天然气输配、垃圾无害化处理、滨河大道、大武口旧城改造及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城市靓化、山水大道绿化美化、大武口森林公园二期续建、石嘴山区集污及处理续建、大武口至工业园区一级公路建设等18项重点工程,极大地改变了我市的基础设施落后状况。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新增生产能力有:东方钽业钽铌铍产业化、星日电子公司4亿支片式钽电容器改造、奔牛集团综采设备生产能力技改、英力特化工公司年产5万吨石灰氮、范福煤焦化公司年产30万吨焦炭及煤气发电、众元煤焦化公司年产20万吨机焦技改、日盛集团年产1.2万吨ADC发泡剂及3万吨烧碱、金力建材公司2×3MW余热电站、沙湖纸业2万KVA电石炉等项目的相继建成,有效地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受“非典”及地域交通运输特点的影响,交通客货运输发展明显不足。全年公路客运量641万人,比上年下降45.7%;客运周转量27971万人公里,下降45.2%;公路货运量599万吨,比上年下降54.7%,货运周转量55802万吨公里,下降39.9%。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收入达2.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年末电话机总数17.88万部,比上年增长18.0%;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20.07万户,增长52.4%;无线寻呼用户1.03万户,下降19.3%;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达3.64万户,增长3.2倍,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努力克服“非典”的不利影响,呈现出稳中趋活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共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1.72亿元,增长11.0%。其中:国有商业零售额2.29亿元,比上年增长42.1%;集体商业零售额1.32亿元,增长39.1%;个体私营商业零售额14.54亿元,增长27.2%;股份制商业零售额2.25亿元,增长30.5%。全市集市贸易成交额8.21亿元,比上年增长3.4%。

继续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5亿美元,增长26.3%。其中,出口总额1.35亿美元。全市出口商品供货值25亿元,增长2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35万美元,增长1.5倍。

七、财政金融业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03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4.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09亿元,增长18.6%。

财政支出适应全市经济建设需要,不断调整支出结构,有效地保证了全市重点建设及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全年地方财政支出9.02亿元,增长3.4%,其中:基本建设支出下降41.8%、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增长18.4%、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3.7%、科学事业费支出增长10.6%。

金融形势运行平稳,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6.5亿元,比年初增长36.9%。其中:企业存款年末余额34.52亿元,增长63.8%;储蓄存款65.52亿元,增长21.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5.82亿元,比年初增长28.9%。其中:短期贷款41.59亿元,增长11.9%;中长期贷款28.7亿元,增长43.8%。2003年末,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53.5亿元,现金支出277.7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现金24.2亿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环境保护事业

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石”战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施了一批高科技项目,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2003年共组织实施市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项;实施自治区级科技攻关计划14项;实施自治区级科技产业计划4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5项。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市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成人高等学校2所,在校学生1083人;中等专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4456人;普通中学71所,在校学生47148人;普通小学194所,在校学生63437人;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93%。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繁荣活跃。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36个,公共图书馆3座,藏书30万册。广播台站3个,电视台1个。城市有线电视台站1个,卫星地球站25座,电视发射和转播台5座。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3个,病床2702张,其中:医院、卫生院62个,病床2571张;妇幼保健机构6个,病床52张。全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395人,其中医院、卫生院2943人;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42人。卫生防疫机构5个,卫生技术人员111人。

体育事业大事喜事不断。成功举办的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我市作为分会场,努力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举全市之力,凝全市人心,燃全城之情、当好东道主、办好分会场”的要求,认真准备,精心安排,优质服务,受到了组委会、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来自全国各省区市代表队的高度赞誉,在让全国人民进一步了解石嘴山的同时,大大促进了全市城乡群众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实施“体育下乡、篮球进村”工程为动力,按照“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部门联动、城乡互动、典型带动、全民齐动”的工作方针,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组织实施了对首批25个乡镇、72个行政村的体育健身器材捐赠活动,共投放资金40万元。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山水园林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工业污染治理稳步推进。2003年,全市共有企业专职环保人员345人,比上年增长80.6%。全年共投入污染治理资金4700万元,市政府下达的15家重点企业的17个限期治理项目完成了14个。据统计,全市削减二氧化硫819吨、烟尘7655吨、COD4081吨、粉尘排放量大幅度下降,基本上实现了年初提出污染物削减5-10%的目标。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明显改善。新污染源得到较好控制,2003年,全市

环保部门共参与审批各类建设项目133个,项目总投资12.07亿元,其中环保投资6398万元,从源头上较好地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环境执法监督力度得到加强,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动,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有了新的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逐步增强。

九、人民生活

2003年,全市总人口72.7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21万人,增长0.7%;男女性别比为100:94.1。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全市人口出生率10.43‰,死亡率4.51‰,人口自然增长率5.92‰,全年净增人口4229人。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再就业与解困工程的深入实施,城市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2元,比上年增加415元,增长7.3%;人均消费性支出4768元,比上年增长3.7%。

随着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富民工程"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不断推进,农民外出务工的热情不断升温,成为农民增收的有力推动。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994元,比上年增加89元,增长3.1%。

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按照“两个”确保的要求,加大了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扩大覆盖面,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人员养老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2003年全市共有3.82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9.91万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有12.1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各类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实施,2003年共有46777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比上年增加5690人。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140张。

注:1.本公报全市各项统计数据均包括市辖大武口、石嘴山二区和平罗、惠农、陶乐三县。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及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所有数据均以《石嘴山年鉴-2004》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