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宁夏

银川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22:26:23 来源:银川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585次

银川市统计局

2001年02月16日

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西部大开发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求真务实,进一步深化企业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调控目标如期实现。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5%,增幅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46元.分产业看,GDP中第一产业增长1.0%;第二产业增长9.0%;第三产业增长12.7%。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由1999年的12.8%、42.8%、44.4%调整为2000年的11.1%、43.8%、45.1%,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仍然保持着“三、二、一”的排序。

“九五”期间全市经济年均增速达到9.5%,高于全国“九五”年平均增长8.3%和全区年均增长9.0%的经济增长速度。五年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累计超过400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61.1%。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2000年占GDP比重达到33.0%,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较大贡献。

物价总水平继续低位运行。2000年除居住和服务项目类价格比上年上涨外,其它类别商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上年相比,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8%,涨幅较上年缩小0.9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2.3%,降幅较上年扩大1.0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达22.55万人,其中国有在岗职工16.72万人,集体在网职工1.86万人,其它经济类型在岗职工3.97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95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85。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2000年全市共有下网职工3946人(市属),分流安置2959人,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75.0%,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低于5%控制目标。

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地方财政支出10.8亿元,比上年增长33.4%。“九五”期间累计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2.09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1.7倍,年均增速达到29.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消费市场开拓乏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增长后劲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经济结构深层次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大了蔬菜种植面积,涌现出以“昆仑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00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7.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77.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为149.6万亩,比上年同期下降4.5%蔬菜播种面积17.14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66.7%;油料播种面积3.16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44.2%;药材种植面积3.92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177.1%,其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3.38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75.6%,由于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全年粮食总产量为62.67万吨,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13.6%,其中市属粮食产量51.24万吨,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13.2%。经济作物中,油料总产量0.33万吨,比上年增长70.8%,水果总产量3.9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畜牧业和渔业生产稳步发展。肉、禽、蛋、鱼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1.6%,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北方乳业、灵汉鱼业、万田禽业、益利兔业等一大批养殖大户初步形成了龙头号带动趋势。养殖业的发展,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新的亮点。全年猪、牛、羊肉产量达到2.39万吨,比上年增长3.1%;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36万吨,增长10.4%。

林业生产平衡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857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61万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7.6%,四旁植树39.55万株。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84.5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8%,农用大型拖拉机1088台,比上年增长15.3%,农用小型拖拉机3.52万台,比上年增长13.5%,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8.6万吨,增长5.3%,农村用电量1.3亿千瓦小时,增长6.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66万公顷,增长3.4%。

乡镇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2000年全市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4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实现利润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4%,上缴税金1.87亿元,增长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0年我市各级政府和工业主管部门加大了帮扶和扭亏增盈工作力度,工业生产摆脱了连续几年低速增长的被动局面,呈现出逐月加快的发展势头。全年全市工业完成总产值94亿元(含村及村以下工业),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全部工业增长值完成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对GDP的贡献率达41.4%,比上年同期提高19.3个百分点,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9个百分点。“九五”期间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达到7.6%,五年累计实现增加值120.91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52.7%。全部国有工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2000年完成总产值76.71亿元,增长11.0%,其中市属工业完成产值17.28亿元,增长4.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5.8%,集体企业产值同经下降5.8%,股份制经济同经增长8.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同比增长8.0%,其它经济同经增长22.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6.0%,重工业产值同比增长9.3%。大中型工业仍然起明显支撑作用。全年全市大中型工业同比增长11.6%,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生产增长8.6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但整体净亏损局面未能扭转。全年130家国有及非国有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实现利税总额4.32亿元,增长2.8%,盈亏相抵实现利润-1190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2.31亿元,比上年增亏9.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77.0%,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市属企业保持整体盈利的局面。2000年市属7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22亿元,同比增长7.5%,实现利税1.38亿元,同比增长41.3%,实现利润5640万元,同比增长40.2%。

建筑业稳步增长。2000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4.30亿元,比上年增长2.4%。“九五”期间累计实现增加值56.68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1.5倍。全市五级及五级以上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3.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按总产值计算匠全员劳动生产率为5.3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5.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8.6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78.69万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五年累计竣工725.57万平方米,比“八五”期间增长7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与上年持平,更新改造投资增幅较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46.98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0.36亿元,同比下降15.0%,更新改造投资完成6.46亿元,同比增长23.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54亿元,同比增长16.0%,全年市属投资总额完成23.3亿元,同比增长10.5%,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必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4.5倍、19.2%。从重点工程看,2000中央区属在银重点工程完成计划的92%,占全市投资总额的15.9%,分产业看,用于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1.8亿元、15.79亿元、29.39亿元,分别占全市投资总额的3.8%、33.6%、62.6%。全市本年新增固定资产49.1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104.5%。

“九五”期间,全社会累计投资总量达到196亿元,相当于“八五”期间全市投资总量的2.7倍,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0年,全市公路货运量完成1280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15.29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5.1%和6.4%;公路客运量2301万人,旅客周转量11.58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6.9%和11.5%,年末拥有各种民用汽车3.55万辆,其中载客汽车1.79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8.2%和8.4%。

邮电通讯事业快速发展,通讯传输能力和技术日趋先进。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3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4.61万门,比上年增长13.6%;年末市话到过户数26.01万户,比上年增长27.9%,其中住宅电话17.15万户,增长22.8%,全年无线寻呼用户过13.8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78万户,分别比上年增加1.39万户和3.68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36.4%,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达57.4%。

六、国内贸易

在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市商业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以丰富的商品品种、充裕的商品货源扩大销售,消费品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1%。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9.82亿元,增长11.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72亿元,增长0.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股份制经济和私营经济保持较高增幅,同比分别增长10.3%、32.3%、32.3%。分行业看,占主要比重的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幅达14.2%,餐饮业增长14.4%,其它行业增长3.9%。

“九五”期间受国家启动消费、居民收入增加、假日经济等因素影响,消费市场繁荣活跃。五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65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1.1倍,年平均增长11.3%。

七、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形势良好。2000年我市采取积极措施,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和竞争力,不断拓展外贸新领域,对外贸易全面增长。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2.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出口总额2.31亿美元,增长2.8%;进口总额2400万美元,增长1倍。“九五”期间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1.25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37.3%。

利用外资取得进展,规模扩大,结构优化。2000年新增批准设立的三资企业20家,合同外资50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2%,实际直接利用外资602万美元,较上年增长15.5%。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我市旅游业突出抓好整体形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旅游宣传,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加强行业管理,服务质量有很大提高,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0年接待国内游客17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3%,旅游总收入达到6.2亿元,比上年增长45%。接待境外游客0.7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80万美元,增长47%,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业平衡发展。全年我市金融秩序稳定,行业管理体制逐渐完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存款稳定增加,贷款力度加大。200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8.02亿元,较年初增长17.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8.48亿元,较年初增长21.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6.50亿元,增长13.8%,中长期贷款余额69.54亿元,增长32.4%。全年货币净回笼23.95亿元,较上年提高13.0%。

保险事业稳步前进。全市各类保险机构共实现保费收入2.87亿元,增长21.3%,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98亿元,增长32.5%;财险保费收入0.98亿元,增长2.1%,全年赔款总额0.58亿元,增长5.7%。全市共有72.21万人次参加了人寿保险,2.27万户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保险业依靠其优良的行业风范不断壮大。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过一步完善。2000年全市城市建成区面各达到52.05平方公里,拥有道路面积384万平方米,完成了民族南街打通、解放东街东段拓宽等12条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新增道路面积14万平方米,年末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265.8公里,较上年增加38.8公里,公交标准运营车辆441标台,组织上年增加11辆,年末拥有出租车4038辆,比上年减少176辆。

城市公用事业明显提高。全年供水、供气、供热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年供水量1218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13万立方米;用气普及率达92.28%;集中供热面积达到98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0万平方米。

城市绿化取得明显成效。截止2000年末,城市绿化覆盖面积2086公顷,比上年增加157公顷,增长8.1%;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164公顷,比上年增加64公顷,增长5.8%,覆盖率22.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上年的4.24平方米增加到4.4平方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环境保护工作在科研监测、防治污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同时,加大执法监督及宣传力度,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00年末,全市共建成烟尘控制区5片,面积52.92平方公里;建成噪声达标区4片,总面积28.87平方公里;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69.7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0.89%;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大气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0.341毫克/立方米;大气二氧化硫年日均值0.055毫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状况达到三级及好于三级的时间占总天数的77%。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3个,投入资金5663.2万元,比上年增长3倍。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技事业成绩斐然。大力实施科教兴银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科研机构不断完善,科技队伍不断壮大。2000年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3个,48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8项获省部级奖,40项获地市级奖,90%奖项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获奖科技成果全部得到推广及应用。

教育事业欣欣向荣。教育战线深化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调整教育结构,使全市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2000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所,在样生15901人,比上年增长29.8%,中等专业学校19所,在校生13576人,增长24.9%,中学76所,在校生61330人,小学296所,在校生110089人。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现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群艺馆6个;图书馆5个;博物馆2个;电影放映单位29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有线电视台2座,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均为100%。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医疗水平明显提高。2000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7个,其中医院36个,医院床位数5402张,卫生技术人员6908个,其中医生2961人。与上年相比,医院床位增加214张,医生增加179人。卫生防疫工作成绩突出,儿童“四苗”全程接种率达97%能上能下,脊髓灰质炎、新生儿破伤风等疾病已得到消灭和控制。农村卫生建设继续加强,改水改厕成效显著,全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0年末,全市总人口(含吊庄)100.94万人,比上年增长2.9%,其中市区人口64.17万人,全市非农业人口56.44万人,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市人口出生率13.6%,比上年下降0.45个千分点;死亡率4.6%,比上年下降0.6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9.0‰,比上年增长0.16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据抽样调查,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2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九五”期间年均递增7.4%;人均消费性支出5369元,增长19.7%。农民人均纯收入2712元,比上年增长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收入的增加促使消费档次提高,居住条件改善。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0.0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8平方米。

注:1、本公报数据为统计快报数。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总产值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