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青海

海西州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22:11:22 来源:海西州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06次

2005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与时俱进,奋力开拓,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均实现了“十五”计划和当年的预期发展目标,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财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保持了全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十五”时期是海西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改革开放步伐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城乡面貌得到重大改善的时期。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4.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十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6.2%,年均递增速度比“九五”期间提高了2.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7亿元,比上年增长5.2%,“十五”年均增长5%,比“九五”降低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0.12亿元,增长17.6%,“十五”年均增长17.7%,比“九五”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9.75亿元,增长12.9%,“十五”年均增长14.3%,比“九五”提高3.5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具有优势的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三大产业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4.04:70.12:25.84调整为3.3:74.5:22.2。第一、二、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1.3%、78.9%和19.8%,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0.2、12.6和3.2个百分点。

价格总水平上涨。2005年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2%,部分商品价格低于上年水平。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8%,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5.3%,衣着类价格上涨8.9%,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价格上涨0.7%,居住类价格上涨4.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下降3.3%,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价格下降0.3%,医药保健用品类价格下降2%。2005年全州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2.0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2.45%。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二是影响工业经济提速增效的因素还很多。三是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的难度较大。四是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五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不少等。

二、农业

2005年,全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免征农牧业税及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农牧民种植养植和投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牧业结构调整继续优化,农牧民收入增加,使全州农村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发展。2005年全地区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现价,下同)6.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7%,“十五”年均增长3.3%。

种植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作物喜获丰收。2005年全地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7.91万亩,比上年增长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67万亩,增长11.2%;粮食总产量7.79万吨,增长21.2%。油料播种面积11.68万亩,比上年下降13.2%;油料总产量1.74万吨,下降4.4%。全地区其它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减少。2005年其它作物播种面积为3.55万亩,比上年下降3.8%,产量达3.6万吨,增长1.9%。粮食、油料和其他作物种植之比由去年的54.3:35.8:9.9调整为59.8:30.8:9.4,整体效益有所改善。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30.4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6%,农用运输车达2250辆,增长9.3%;大中型拖拉机808台,增长6.6%;小型拖拉机17194台,增长2.2%;农村用电量1409万千瓦时,增长1.9%。

林业生产建设稳步推进。2005年全州当年造林合格面积29.49万亩,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9万亩。

畜牧业生产喜获丰收。2005年全州共产各类仔畜99.45万头(只),育活仔畜87.21万头(只),仔畜成活率为87.69%,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成畜减损4.48万头(只),成畜减损率2.17%,比上年下降0.64个百分点。全地区草食牲畜总增82.73万头(只),总增率40.05%,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年内出栏牲畜79.7万头(只),出栏率38.58%,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商品率达32.47%,比上年下降0.19个百分点。年末全地区草食牲畜存栏头数211.55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4%。能繁殖母畜比例达57.75%,比上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全年肉类总产量2万吨,下降10%,羊毛产量2236吨,下降1.1%,奶类产量1.19万吨,增长2.8%。

渔业生产增长迅速。2005年全州水产品产量217吨,比上年增长30.7%;卤虫产量60吨,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

2005年全州加大煤炭、钾肥等行业的整合力度,强化对工业运行的监测,不断提高对重点地区和企业的协调及服务力度,努力缓解电力紧张、运力不足等压力,企业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内部管理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克服资金短缺等困难,大力构筑特色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电力和煤炭开采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盐湖开发为主的盐化工业;以有色金属和石棉等矿产品采掘为主的采选业和建材业;以农畜产品和中藏药为原料的加工业等四大工业体系,使全州工业生产保持了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2005年全地区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90.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2.0%,“十五”年均增长18.3%,比“九五”提高1.3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59.5%提高至67.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71.4%提高至84.9%。2005年实现销售产值173.9亿元,增长38.6%,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5%,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有:

1、大中型工业企业是全州工业快速增长的主导。大中型企业是全州工业企业的支柱和骨干,是拉动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2005年全州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1.97亿元,增长20.9%,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0.9%,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2、国有、股份制企业生产呈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84亿元,增长35.3%;股份制企业完成79亿元,增长20.9%,股份制经济是拉动全州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

3、州属工业生产呈高速增长态势。随着全州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重点资源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海西州属工业企业活力逐步显现,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工业生产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态势。2005年州属工业完成增加值12.6亿元,增长38.7%,增速高于地区增速16.7个百分点。

4、全地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体经济效益趋好,利润大幅攀升。2005年全地区6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5.7亿元,增长55%,实现利润51.17亿元,增长88.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5、资源开发取得新进展,全州主要工业品产量保持增长势头。原煤生产250万吨,增长93.8%;原盐132万吨,增长55.2%;纯碱17万吨,增长126.9%;天然原油221万吨,下降0.2%;年产天然气23亿立方米,增长25.8%;原油加工量95万吨,增长16.1%;钾肥实物量241万吨,增长16.1%;铅精矿含铅量6.7万吨,增长9.7%;锌精矿含锌量8.2万吨,增长13.6%;铁矿石成品矿43万吨,增长55.6%;水泥19万吨,增长26.2%。(主要产品产量见附表)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州进一步加强项目和投资工作,加大对基础设施、优势产业、生态建设的投入,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坚持项目带动经济发展,使全州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海西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2.06亿元,比上年增长2.5%。“十五”累计总投资343亿元,是“九五”累计投资的2.8倍。2005年上报口径固定资产投资额6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州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为36.45亿元,比上年增长48.6%。

一批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青藏铁路格拉段全线铺通、西格段二线应急工程开工建设。315国道察汗诺-德令哈段、西部通道当金山-花土沟改造和天木公路基本完成。德令哈-乌兰、锡铁山-鱼卡、热水-江仓-木里110千伏输电工程及主要城镇道路、污水处理、供水管网等市政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盐湖集团钾肥综合利用一期、青海碱业二期、青海油田30万吨甲醇、中浩60万吨甲醇、肯德柯克铁矿开发等一批新的优势资源开发项目开工建设,油气资源、盐湖化工、煤炭开发、有色金属等工业项目进展良好。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被列入国家第一批试点产业园区。2005年全州共实施施工项目271个,比上年新增1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87个。竣工投产项目161个,比上年增加30个。

五、国内贸易

随着全州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增强及各大节日消费的拉动,使全州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2005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十五”年均增长17.6%,比“九五”时期提高7.2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市场1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占整个市场的比重达83.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占整个市场的比重为16.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零售额1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2%;餐饮业零售额2.62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他行业零售额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六、邮电和旅游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2005年邮电业务收入27959万元,比上年增长1.9%,“十五”年均增长19.8%。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4.76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16.11万户,比上年增长41.9%。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15.3万户,比上年下降3.2%。

全州旅游事业迅猛发展。2005年全州共接待境内外游客86.3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4%;实现旅游总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41.9%。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5年全州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使财政收支成为近年来增加最多、增幅最高、均衡性最好的一年。2005年全地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15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十五”年均增长29.5%,比“九五”时期提高19.3个百分点。其中:中央级收入实现12.28亿元,增长39.2%,“十五”年均增长35.5%;省级收入完成1.71亿元,增长17.6%,“十五”年均增长21.3%;州县级收入完成6.16亿元,增长36.6%,“十五”年均增长22.9%。全州一般预算支出12.4亿元,增长22.7%,“十五”年均增长22.9%,比“九五”时期提高8.6个百分点。其中公共类支出8.19亿元,增长23.7%;社会保障类支出1.3亿元,下降3.3%;经济建设类支出2.28亿元,增长27.8%;其他支出0.64元,增长74.5%。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2005年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十五”年均增长19.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78亿元,增长18.8%,“十五”年均增长16%。各项贷款余额44.9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十五”年均增长6%。2005年全州现金累计收入230.45亿元,现金累计支出237.64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7.19亿元,同比多投放1.9亿元,增长36.1%。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2005年全年保费收入11031万元,增长4.6%,“十五”年均增长5.7%。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5453万元,增长13.8%;寿险保费收入5577.62万元,下降3.2%。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4715万元,增长2倍。其中财产险赔款2944.7万元,增长16.9%;短期人身险赔款及寿险给付21770万元,增长2.8倍。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州各类学校178所,其中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67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校77所,幼儿园32所。全州共招收各类学生17692人,其中:中专生229人,普通中学9303人,职业中学99人,小学生8061人。全州各类学校在校人数80139人,其中:中专生294人,普通中学生26417人,职业中学生150人,小学生45034人,幼儿园学生8244人。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5313人,其中:专职教师440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比“九五”末提高0.71个百分点。其中:纯牧区学龄儿童入学率9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比“九五”末提高9.9个百分点。

继续加大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力度,加强技术创新,使科技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全州实施科技项目32项,其中:省级10项,州级22项。“十五”期间共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50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28项,州级科技成果35项,授权专利15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4项。2005年落实科研经费319.5万元,其中落实省级经费219.5万元,州级100万元,“十五”期间累计共落实科研经费1262万元。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末,全州共有文化事业机构18个,其中艺术表演团1个,图书馆3个,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0个,民族博物馆2座,文物管理所2个。有线电视台8座、电视台2座、电视差转台28座、卫星收转台223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2%,广播人口覆盖率90%。

卫生事业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门类齐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州、市、县、乡(镇)卫生防疫及医疗网络已基本健全。2005年全州拥有各类卫生机构74所,其中医院10所,疾控中心9个,乡镇卫生院36所。病床数1322张,全部卫生技术人员1844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5人。全州拥有村卫生室162所,两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70%以上。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从无到有,2005年全州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牧民达11.9万人,参合率达93.6%,合作医疗基金达377.54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5年我州代表队在全省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参加了赛马、射击、摔跤、拉巴牛、举沙袋等五个项目,在比赛中分别夺得射击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三个单项团体第一名及赛马比赛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各单项比赛中取得个人单项第一的有8人,第二名的有7人,第三名的有3人。在比赛中4人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2人被评为全省民族体育先进个人。

十、人口及人民生活

2005年预计全州总人口41.7万人。根据公安部门户籍统计年报资料表明,2005年全州户籍人口36.25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农业人口13.73万人,增长0.9%;男性人口18.76万人,与上年持平;少数民族人口10.09万人,比上年增长3.8%,其中蒙古族2.54万人,比上年增长0.4%,藏族人口4.3万人,比上年增长2.6%。人口出生率11.86‰,下降0.9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3.46‰,上升0.4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8.4‰,下降1.43个千分点,比“九五”末下降4.11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城乡抽样调查统计资料表明,2005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93元,比上年增长10.1%,“十五”年均增长10.1%,比“九五”时期下降1个百分点。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03元,增长8.6%,“十五”年均增长7.2%,比“九五”时期提高1.5个百分点。职工工资水平继续增长。2005年全州全部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27100元,比上年增长23.1%,“十五”年均增长12.9%,比“九五”时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州属18644元,增长9.2%,“十五”年均增长14.7%,比“九五”时期提高7.6个百分点。

继续推动劳动就业制度改革。2005年全地区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数6.17万人,比上年下降4%,其中城镇在岗从业人员5.7万人,比上年下降1.9%。州属单位从业人员为2.9万人,下降1.6%。

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2005年实现新增就业岗位5235个,安置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6969人,其中四类下岗人员再就业4903人。全州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4%。

注:全州总人口为预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