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青海

玉树州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22:00:35 来源:玉树州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93次

玉树州统计局

2007年4月20日

2006年,在玉树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全州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坚决贯彻中央、省经济宏观高控政策,抢抓机遇谋发展,求实创新促和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良好的成绩,实现了“十一五”开门红。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155442万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9.5%(按05年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6000万元,增加6%;第二产业24000万元,增长15%;第三产业35442万元,增长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为5116元,人均增长422元,增长9%。

二、农业和畜牧业

2006年,农牧业生产遭受干旱少雨的自然灾害影响下,效益有所减收。农业总产值119139.99万元,增长3.67%。当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24万亩,下降7.22%。粮食总产量8622吨,下降56.7%。

畜牧业效益指标呈减少态势。全州成畜减损10.75万头只匹,减损率为3.87%,多减员0.07个百分点。出栏113.6万头只,出栏率为40.88%,多出栏3.22个百分点。其中:出售83.24万头只,商品率减少3.61%,牲畜总值130万头只,总增率9.59%,年末存栏277.6万头只匹,下降0.1%,年末各类牲畜中,能繁殖的母畜137.83万头只匹,母畜比例49.3%。

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等优惠政策,使农牧民得到实惠,其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再生产消费日趋高涨。据年报显示:大中型拖拉机249台,动力6225千瓦;小型拖拉机3424台,动力44512千瓦;农用排灌机械561台,动力7754千瓦。

生态治理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面46455牧户563.25万亩的草原围栏和22.87万亩人工种草任务,还草757.73万亩,年内灭鼠(虫)3298万亩。

造林绿化面积扩大,质量逐步提高。2006年造林合格面积1354公顷。零星植树5850百株,封山育林面积14063公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治理和植被再生效果明显。

三、工业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现价)9106万元,增长9.2%,其中:轻工业2731万元,重工业6374万元,分别增长9.2%和增长9.2%;实现销售产值8767万元,增长11.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5523万度,增长18%,原盐1890吨,增长2%,生产网围栏2000吨,增长38%,生产砖1200万块,增长4%。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4.2次,比上年加快0.2次。

四、固定资产

各级党委、人民政府积极争取建设资金,狠抓项目施工管理。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又创新高。据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551万元,增长20.03%。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9516万元,增长86.5%;第二产业35028万元,增长48.19%;第三产业23007万元,下降23.4%。按建设性质分:新建73508万元,扩建7861万元,改建80万元。

全州共有218个项目,同比减少9个项目。其中:新开工项目158个,减少41个;本年投产项目161个,减少26个;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54个,千万元以上的项目29个。

五、交通运输及邮电通讯业

交通、邮政、电信业发展迅猛,效益持续增长。据部门(行业)提供:客运量18.8万人,增长1.62%,旅客周转量9500万人公里,增长0.68%。邮政业务总量526.88 万元,增长16.27%。电信业务总量2523.42万元,增长31.07%。

六、贸易、旅游业

城乡市场日趋活跃,发展较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39万元,增长12.7%。其中:批发和零售19432万元,增长9.8%,住宿、餐饮业5149万元,增长14.5%,其它行业2658万元,增长33.9%。

旅游业发展良好。旅游客人数达6170人(次),其中:国外旅客5400人(次),共收入3085.2万元,旅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增长20%。

七、财政金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较大幅度增长,全年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46万元,增长10.38%,总支出85671万元,增长25.28%。

2006年全州金融机构存款持续走高,银行贷款呈恢复性增长态势,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加强,不良贷款总体实施双降。贷币供应充足、及时。各项存款余额134342万元,增长48.9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0390万元,增长84.81%;农业存款余额3907万元,增长3%。城乡居民储蓄款44703万元,增长27.73%。各项贷款余额63669万元,增长0.4%,其中:短期贷款21862万元,增长15.45%;中长期贷款41807万元,下降6.48%。全年累计现金收入230422万元,下降3.23%,现金支出314350万元,增长6.26%。

八、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事业

2006年教育事业紧紧围绕“两基”功坚,为促进民族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布局调整工程,提高办学效益,使民族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全州各级各类公办学校209所,其中:职业学校1所,九年制学校7所,中学10所,小学193所,教学点17个。在校学生52103人,其中:小学生4177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3.5%,初中生6922人,高中生1967人。职业学校在校生501人,全年共15492人(次)参加扫除青壮年文盲学习班。“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22.5%。

卫生事业发展较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好转。全州共有卫生机构82个,拥有病床539张(套),从业人员88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95人,医生459名,卫生防疫人员132人,个体诊所58家,从业人员68人。

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迅速,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电视普及面逐步扩大,收视效率不断提高。据统计全州系统内广播电视网点215个,从业人员134人,乡村电视收视器材普及面广,广播人口覆盖率83.65%,电视人口覆盖率68.51%。科学技术稳步推进,完成并验收科技项目7项,总投资281万元,其中:牍 筹资金为240万元,省上资助41万元。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2006年,人口出生率13.5‰,死亡率2.6‰,人口自然增长率10.9‰,年末总户数74047户,总人口(常住)为302781人,在总人口中,汉族人口为5739人,占1.9%,藏族人口为296481,占97.9%;回族人口为285人,占0.1%;其他民族276人,占0.1%。

全州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1922.84元,增长7.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78元,增长13.2%,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进行,2006年全州享受低保人数13331人,实现了应保尽保。五保户生活有了实质保障,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敬老院42所,总供养人数达5863人,其中集中供养557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扶贫工作扎实有效。2006年遭受旱灾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脱贫工作成效显著,全州解决温饱人口达9327人,尚有贫困人口93558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44885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9337人,因灾反贫757人,已实施整村推进项目36个,总投资2130万元,覆盖6县19个乡24个贫困村,扶持贫困人口15402人,年内已落实扶贫资金805万元。

2006年,全州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总体呈现双增态势,年末从业人员12279人,增长0.93%,劳动工资29964.7万元,增长12.%,年平均工资为23507元,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7645人,养老保险人数3179人,事业保险人数643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