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青海

海北州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21:52:07 来源:海北州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47次

2003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一、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

2003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在经济总量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3.27亿元,占经济总量的20.3%,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38元,比上年增长14.3%。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构成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9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22%、9.2%。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7.4%、35%、37.6%调整为27.7%、37.1%、35.2%;一、二、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力,分别为1.1、7.9、3.5个百分点。

二、农牧业

全州农牧业生产在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农作物播种面积下降,局部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实现了稳定发展。全地区实现农林牧业增加值4.47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1)实现种植业增加值1.29亿元,增长9%;粮食总产量3.58万吨,油料总产量3.65万吨,粮油总产量主要受播种面积下降14.2%和6.7%的影响,分别下降了4.8%和5.3%;粮油单产分别增长10.9%和1.4%。(2)实现牧业增加值3.09亿元,增长5%。全年出售牲畜91.9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7.5%,商品率达到35.4%,出售羔羊达到30.9万只,增长8.9%,羔羊的专业化生产的规模进一步扩大。(3)实现林业增加值0.08亿元,比上年下降42.2%。造林合格面积7867公顷,下降55.8%。

三、工业和建筑业

从全年来看,工业生产增速逐月加快,到年底全地区累计实现增加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州县属2.58亿元,增长16.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91亿元,增长27.2%,均为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呈上升的有:原煤180万吨,增长39.3%;发电量3.9亿度,增长15.5%;铝锭1.46万吨,增长30.5%;食用植物油7232吨,增长41.7%;鲜冻畜肉2951吨,增长49.1%;铁合金8456吨,增长84%;碳化硅4200吨,增长43%;铅锌精粉4924吨,增长168%;网围栏408吨,增长24%。下降的有:石棉绒1.42万吨,下降1.3%;铜金属含铜量0.74万吨,下降26%。

2003年,全州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0家,全年实现增加值1770万元,比上年增长18.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州县属完成7.66亿元,增长27.2%;基本建设6.44亿元,增长38.2%,更新改造0.3亿元,增长7.1%,城乡集体0.01亿元,下降72%,城乡私人0.9亿元,下降13%。从投资的重点领域看,基础设施建设29903万元,增长6%,生态建设9841万元,增长2.6%;农业31147万元,增长21.2%;工业33793万元,增长23.8%;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事业2537万元,增长5%;小城镇建设15431万元,下降3.8%。

全地区新增固定资产6.3亿元,比上年下降18.8%,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1.7%,其中州县属新增固定资产5.3亿元,下降24%,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69%。全地区施工项目223个,其中本年新开工166个,竣工163个,项目竣工率73%。州县属施工项目186个,其中本年新开工141个,竣工141个,项目竣工率75.8%。

五、消费品市场

2003年,我州成功举办了建州五十周年庆典和第二届王洛宾音乐艺术旅游节,并积极配合完成了第二届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和张健横渡青海湖等大型活动。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使消费品市场趋向活跃,从而扩大了消费需求。

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县的零售3.21亿元,增长12.3%;县以下的零售0.41亿元,增长11.1%;批发零售贸易业2.91亿元,增长11.1%;餐饮业0.71亿元,增长24.1%。个体和私营经济完成3.09万元,增长15.7%,所占市场份额由上年的82.6%上升为本期的85.2%,提高2.6个百分点,成为促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因素。

六、交通和邮电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扩大内需的有效拉动,全州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全社会公路运输业完成客运量20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1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4%;货运量279万吨,货运周转量2.58亿吨公里,增长7.9%;邮电通信企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35万元,增长18%,移动用户和固定电话用户分别达到2.9和1.98万户,增长了93%和1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3年,全州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89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国税收入911万元,增长18.4%;地税收入3474万元,增长14.1%;财政组织收入3104万元,增长6%。完成一般预算支出41645万元,增长17.5%,其中:经济建设类支出8904万元,增长19.9%;公共类支出25931万元,增长13.9%;社会保障类支出5437万元,增长28.4%;其它类支出1373万元,增长33.8%。加强了对农牧业的支持力度,确保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发放,促进了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金融运行平稳。截止12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企业存款2.5亿元,增长13.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72亿元,增长12.5%。各项贷款余额5.49亿元,增长24.3%;其中短期贷款3.61亿元,增长21.2%;中长期贷款1.59亿元,增长56.6%。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扭转了长期以来我州金融贷款小于存款,存贷差并呈扩大趋势,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保险事业不断完善和发展。全年完成保费收入1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财产险收入123万元,增长14.9%,人寿险402万元,下降12.4%。保险赔款支出775万元,增长22.2%,其中财产赔款支出463万元,增长19.6%,人寿赔款支出312万元,增长26.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进步。全州各类学校229所,招生人数13869人,在校学生46015人,毕业生11522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招生人数101人,在校学生337人,毕业生97人;普通中学26所,招生人数4835人,在校学生12538人,毕业生3511人;职业初中学校1所,招生人数150人,在校学生300人,毕业生137人;小学192所,招生人数5645人,在校学生28988人,毕业生4534人,全州学龄儿童入学率97.9%;幼儿园6所,招生人数3135人,在校学生3826人,毕业生324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人数3人,在校学生26人,毕业生3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480人,其中自然科学专业技术人员1598人,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35.7%;社会科学专业技术人员2882人,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64.3%。科技项目方面,《良种肉羊胚胎移植技术》项目被列入科技部项目;《肉羊快速高效饲养技术推广》、《海晏县畜牧业现代化示范技术推广》等8个项目被省科技厅立项;州上确定《优质青稞新品种北青六号推广示范》等4个科技项目。同时对《六味藏红丸研究开发》等4个省州级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这些项目的组织实施对我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在科技培训方面,全州共举办培训班58期,培训人数5379人,其中妇女580人,发放各类科技资料8800册(份)。通过培训,使广大农牧民群众掌握了一定的科技知识,为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奠定了基础。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2003年,全州艺术事业机构1个、电影事业机构8个、图书馆5个、群众文化馆(室)20个、文物管理机构5个、广播站和电视台(站)各5个,全州电视人口覆盖率94.5%,全年采播电视新闻950条,其中藏语新闻810条;各类专题片19部,其中藏语专题片2部。编排播出《党建视点》和《新闻视点》14部、《影视剧场》464期、《艺海采风》68期、《图文信息》360期、公益广告142条、防治“非典”专题片4部,在亿万农民健康行动中播发新闻52条、图文信息16条,首次开办了《儿童剧场》。全年创作歌曲作品5首,舞蹈作品8个,举办各类演出90场,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120场次。成功举办了海北五十年州庆暨第二届王洛宾音乐艺术旅游节和门源县庆暨第四届“祁连山之夏—油菜花艺术节”。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03年,全州共有卫生机构61个,床位778张,从业人员115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96人。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全州共设立疫情报告网点345个,实行“零病例”日报制度,报告率达到100%,取得了预防“非典”的阶段性胜利。州、县、乡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全面实施,全州招标药品平均降价幅度为17.4%,州、县、乡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招标药品占常用药品的比例达到90%,招标药品采购全额占药品采购金额的比例达到80%以上,州、县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降至53%和61.2%。州县医院设立济困助困病床28张,共接诊门诊病人8275人次,收治住院病人57人次。全州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6%。。全州95.3%的村卫生室列入等级行列,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比例达到100%,乡镇卫生和农村牧区医疗条件改善步伐加快。

体育事业活力增强。我州代表青海省参加了第七届全国民运会马上项目的比赛,参赛的9名骑手获得铜牌1枚、五至八名6个,其中马上三项比赛获得第五和第八名各1个,填补了我省在全国民运会上该项目无名次的空白;成功举办了海北州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州各县、场、矿的13支代表队参加了9个大项19个小项的比赛,角逐出111枚奖牌;圆满完成了第二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海北赛段的组织配合工作;州体校田径班代表海北州参加了全省中学生运动会,获金牌1枚、2枚,四至六名6个。向省体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6名。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3年,经公安部门统计,全州人口26.75万人,年内出生人口3772人,出生率14.14‰;年内死亡人口893人,死亡率3.35‰;自然增加人口2879人,自然增长率10.79‰。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全地区在岗职工人数为2.28万人,增长18.5%,职工工资总额28141万元,增长14.2%。根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12元,比上年增长10.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705元,增长7.9%。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州年内安置城镇下岗及失业人员2713人,失业率控制在3.9%;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34426人;城镇14053名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对农牧区9731名特困群众发放救助资金107万元;解决了448名州直国有破产企业职工的一次性安置问题,发放安置费500万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面、按时、足额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