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青海

海北州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21:50:58 来源:海北州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09次

2002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州委九届二次全委会议和州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国民经济在上年实现“十五”计划良好开局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地方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一、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

2002年完成全州国内生产总值13.9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280元,比上年增长13.2%。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构成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7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1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3.8%、12.1%。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1.72%、30.96%、36.19%调整为29.14%、33.92%、36.94%;一、二、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力,分别为0.6、7.6、4.4个百分点。

二、农牧业

2002年,全州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订单和设施农牧业,积极落实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农牧业生产在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农作物播种面积下降,局部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实现了稳定发展。全地区实现不变价农林牧业总产值3.22亿元,比上年增长5.1%;州县属农林牧业总产值2.93亿元,增长6.5%。

种植业结构调整见成效。农作物种植向适应市场需求和体现特色调整优化,效益好的品种面积扩大。全地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8.2万亩,比上年减少12.5%,总产量3.84万吨,减产9.2%,亩产由上年的203.2公斤提高到210.6公斤,增产3.6%;油料种植面积37.7万亩,减少14.8%,总产量3.78万吨,减产11.6%,亩产由上年的96.8公斤提高到100.4公斤,增产3.7%。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其它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29.7、63.2、7.1转变为26.9、55.5、17.6。

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地区草食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为38.36%、39.27%、33.16%,各比上年增加1.4、0.56、0.78个百分点;年末草食牲畜存栏总数259.42万头只,增长0.6%,能繁殖母畜比例由上年的51.96%提高到52.44%。肉类产量为2.24万吨,增长6.7%。其中:牛肉产量0.71万吨,增长8.1%,羊肉产量1.4万吨,增长6.8%。

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稳步推进。全地区当年验收合格的造林面积为21.14万亩,增长了3.6倍;其中:“天宝”工程造林3.6万亩,“三北”工程造林3.7万亩,生态工程造林0.9万亩,黑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造林2.4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造林9.58万亩。全州林业生产在生态建设的有力带动下,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2年,全州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特别是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农畜产品加工和中药材生产等优势特色产业通过资产重组和优化升级,在做大做强上取得重大进展,成为推动我州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力量。

工业经济发展加快。全地区完成不变价工业产值5.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州县属5.59亿元,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05亿元,增长21.5%,均超过两位数的增长,克服了关闭“五小”企业、禁采沙金等新困难,在上年扭转下滑趋势的基础上开始走出困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有72%产品呈增长趋势,其中:原煤129.1万吨,增长11.5%;发电量3.4亿度,增长90.3%;铝锭1.12万吨,增长11.5%;石棉绒1.44万吨,增长8.2%;铜金属含铜量0.96万吨,增长9.3倍;食用植物油5104吨,增长33.3%;鲜冻畜肉1948吨,增长6.9%;中成药104吨,增长22%;新增铁矿石7万吨,H酸单纳盐430吨。有28%的产品产量呈下降趋势,其中:铁合金4076吨,下降48.9%;碳化硅2938吨,下降24.9%;沙金减少产值1900万元。

2002年,全州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8家,全年实现增加值1497万元,比上年增长93.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1倍;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2年,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仍然是拉动全州经济的首要因素,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规模继续扩大的同时,农业、工业等产生领域的建设投资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地方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投资总量保持快速增长。全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基本建设5.32亿元,增长28.8%,更新改造1.06亿元,增长15.5%,城乡集体0.05亿元,下降62.9%,城乡私人1.04亿元,增长16.2%。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从投资的重点领域看,基础设施建设3.31亿元,增长2%,生态建设0.48亿元,增长48.5%;农业2.58亿元,增长56.8%;工业2.69亿元,增长17%;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事业0.24亿元,增长9.1%;小城镇建设1.54亿元,增长57.8%。

全地区新增固定资产7.76亿元,比上年增长57.4%,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率103.9%,其中州县属新增固定资产7.02亿元,增长150.9%,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率116.6%。全地区施工项目336个,其中本年新开工282个,竣工262个,项目竣工率78%。州县属施工项目291个,其中本年新开工247个,竣工233个,项目竣工率80%。

五、消费品市场

2002年,我州积极配合完成了首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海北赛段的比赛,并成功举办了首届金银滩草原王洛宾音乐艺术旅游节和门源县第三届“祁连山之夏—油菜花节”。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使消费品市场趋向活跃,从而扩大了消费需求。

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县的零售3.1亿元,增长24%;县以下的零售1.05亿元,下降8.4%;批发零售贸易业2.62亿元,增长14%;餐饮业0.57亿元,增长30%;生产单位零售0.96亿元,增长5%。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促进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因素,其零售达到2.75亿元,增长了24%,所占市场份额由上年的61%上升为本期的66%。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6497户,从业人员11636人,注册资金12952万元,分别增长了10%、11.5%、25.5%;私营企业116户,从业人员2052人,注册资金796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52.6%、50%、54%。

六、交通和邮电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和扩大内需的有效拉动,全州交通运输和邮电业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全社会公路运输业完成客运量18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0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2%;货运量256万吨,货运周转量2.39亿吨公里,增长10.1%;邮电通信企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56万元,增长17%,移动用户和固定电话用户分别达到1.5和1.8万户,增长了24.5%和31.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2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加速发展,财政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州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42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国税收入769万元,增长10.5%;地税收入3045万元,增长12.1%;财政组织收入2928万元,增长14.3%;实现了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完成一般预算支出35458万元,增长20.9%,其中:经济建设类支出5164万元,增长37.7%;公共类支出25101万元,增长12.1%;社会保障类支出4240万元,增长61.1%;其它类支出953万元,增长70.2%。加强了对农牧业的支持力度,确保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发放,促进了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完成了农牧区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金融运行平稳。截止12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5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企业存款2.2亿元,增长3.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08亿元,增长12.6%。各项贷款余额4.42亿元,增长5.7%;其中短期贷款2.98亿元,增长5.6%;中长期贷款1.01亿元,下降19%。

保险事业不断完善和发展。全年完成保费收入1233万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财产险收入774万元,增长21.5%,人寿险459万元,下降8.7%。保险赔款支出634万元,下降26.1%,其中财产赔款支出387万元,下降18%,人寿赔款支出247万元,下降3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进步。全州各类学校235所,招生人数13650人,在校学生46089人,毕业生10713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2所,招生人数30人,在校学生376人,毕业生150人;普通中学27所,招生人数4319人,在校学生11503人,毕业生2836人;小学195所,招生人数5592人,在校学生28731人,毕业生4401人,全州学龄儿童入学率96.9%;职业技术学校4所,招生人数82人,在校学生1242人,毕业生270人;幼儿园6所,招生人数3626人,在校学生4208人,毕业生305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人数1人,在校学生29人。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2002年,全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845人,其中自然科学专业技术人员1803人,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37.2%;社会科学专业技术人员3042人,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62.8%。科技项目方面,《肉羊胚胎移植技术应用》、《牧草加工技术推广》和《星火人才培训》被省科技厅立项,并下达资助资金20万元;《优质野生微孔草研究开发》、《高原白牦牛资源开发》和《科技实用技术培训》确定为州级项目,下达科技三项费用18万元。今年申报的“门源县冷凉高效农业科技园区”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全州确定县乡级农业示范园(点)5个,建立县级种子村和农牧业科技示范村25个,科技示范户213户,高产科技示范田4.6万亩、粮油良种面积45.5万亩,良种化程度达到91%。全年研究开发经费支出70万元;研究与开发课题19题,其中基础研究5题、应用研究5题、实验发展9题。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2002年,全州艺术事业机构1个、电影事业机构7个、图书馆5个、群众文化馆(室)20个、文物管理机构5个、广播站和电视台(站)各5个,全州电视人口覆盖率94.5%,全年采播电视新闻920条,其中藏语新闻790条;各类专题片16部,其中藏语专题片2部。全年创作歌曲作品7首,舞蹈作品10个,举办各类演出96场,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31次。成功举办了首届金银滩草原王洛宾音乐艺术旅游节和门源县第三届“祁连山之夏—油菜花节”。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02年,全州共有卫生机构56个,床位892张,从业人员117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15人。州、县、乡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全面实施,本年共进行了3批集中采购,准入药品1407种,一次性卫生用品122种。全州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0%。全州共核定非营利性乡镇卫生机构33所,非营利性村卫生室246个,营利性村卫生室12个。乡镇卫生和农村牧区医疗条件改善步伐加快。

体育事业活力增强。我州运动员在青海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7枚、银牌3枚、铜牌5枚;积极配合完成了首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海北赛段的比赛。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2年,经公安部门统计,全州人口26.57万人,年内出生人口3603人,出生率13.63‰;年内死亡人口914人,死亡率3.46‰;自然增加人口2689人,自然增长率10.17‰。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根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14元,比上年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581元,增长6.9%。通过农牧业税费改革,全州农牧民人均负担下降35.24%,人均减负44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州年内安置城镇下岗及失业人员2809人,安置率为49.6%,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为3.8%;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36618人,比上年增长80.6%;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面、按时、足额发放;城乡17614名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解决了234名州直国有破产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障和1250名破产企业职工和下岗职工出中心的一次性安置问题,各项社会保障支出总额达7920万元,比上年增长45.3%。为农牧区受灾群众发放救济金3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