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青海

海东地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21:45:07 来源:海东地区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235次

2005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6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68元,比上年增长12.3%。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全区优势产业继续壮大,特色经济较快发展。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9亿元,比上年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8.6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3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22.06%、36.31%、41.63%转变为20.61%、38.63%、40.76%。

二、农业

全区继续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继续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订单农业和特色种养业,农业整体实现了生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农作物种植向适应市场需求和特色、高产、优价的品种增加,布局更加合理。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48.55万亩,比上年减少2.11%,总产量37.43万吨,增产8.48%,亩产量由上年的227.36公斤提高到251.97公斤,增产10.82%,其中:薯类种植面积81.82万亩,比上年减少0.24%,总产量21.81万吨,增产15.43%。油料作物种植面积97.59万亩,比上年减少2.88%,总产量12.7万吨,增产8.26%;蔬菜产量40.51万吨,增产14.13%,种植业继续保持了效益较好、丰收的年景。

畜牧业稳步发展。我区合理有效地利用草地资源和广泛推进科学养畜,生产和效益双增。全区草食畜饲养量295万头(只),比上年增长5.7%。草食畜出栏116.26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8.56%,出栏率70.54%,商品率61.1%,草食畜年末存栏168.23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07%。全年肉类总产量7.56万吨,比上年增长4.85%,其中:猪肉产量4.35万吨,增长5.84%;牛肉产量1.31万吨,增长4.5%;羊肉产量1.56万吨,增长5.53%。牛奶产量2.94万吨,增长15.43%;羊毛产量0.23万吨,下降0.73%。

退耕还林草任务全面落实。2005年全区共完成退耕还林草面积22.9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种草0.72万亩,周边荒山造林22.2万亩。“十五”期间累计退耕地造林种草87.92万亩,周边荒山造林133.7万亩。

渔业保持稳定增长。淡水养殖面积325公顷,水产品产量达206吨,比上年增长3.52%。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水浇地面积)为66.44万亩。年内完成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12.6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25平方公理,解决了8.26万人、15.82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的问题,水利设施项目建设进程加快,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通过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年工业生产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区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1%。

工业整体经济效益下滑。规模以上81户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7136万元,其中:盈亏相抵后亏损总额为2787万元,由盈变亏。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产销衔接较好。工业产销率达95.41%,比上年提高0.73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增长,效益提高。全年建筑业创造增加值12.03亿元(含外来企业),比上年增长22.3%,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64万平方米。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276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继续狠抓项目建设,取得了成效,投资总量继续增加。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5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1%,“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2.37亿元。其中:区属投资完成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2%“十五”期间累计完成125.82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91倍,年均增长23.4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15.52亿元,比上年下降9%。民间投资17.89亿元,增长32.66%。投资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4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13亿元,比上年下降12.12%。重点工程建设顺利,一批新增生产能力陆续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背景下,消费品市场活跃,物价稳中有升。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2%,“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88%。分地区看:县的零售额9.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县以下零售额6.67亿元,增长11.6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12.25亿元,增长11.07%,餐饮业3.26亿元,增长16.88%;其他行业1.11亿元,增长9.03%。出口增长。据经贸委统计,外贸出口额达到174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9.3%.。出口产品主要有:蚕豆、硅铁、油菜籽、牛羊绒系列产品、孟加拉帽等。

物价总水平继续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商品零售物价上涨0.8%。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运营条件不断改善,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功能继续增强。

交通运输稳定发展。年末汽车拥有量1.8万辆,比上年增长9.2%。汽车客运量1122万人,增长5.2%,旅客周转量45954万人公里,下降5.74%;汽车货运量1054万吨,增长5.82%,货物周转量59908万吨公里,增长6%。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3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9.87公里。

邮电业务继续扩大。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1.75亿元,比上年增长6.06%,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2.38万户,增长1.09%。移动电话用户21.75户,增长50.51%。全区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户87部,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金融积极发挥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的作用,强化职能,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增长。全区财政总收入38670万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中央“两税”收入14892万元,增长14.9%;地方财政收入23778万元,增长5.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613万元,增长5.2%。全区财政总支出170739万元,增长23.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69564万元,增长23.3%。一般预算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5110万元,较上年增加2895万元,增长130.7%;企业挖潜改造支出415万元,下降26.4%;科技三项费用支出251万元,下降19.3%;农业支出11711万元,增长35.4%;林业支出5983万元,增长29.8%;水利和气象支出3636万元,增长21.4%;工业交通事业费支出2346万元,增长19.1%;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4837万元,增长7.5%;教育事业费支出42237万元,增长21.8%;科学支出235万元,增长74.1%;医疗卫生支出9973万元,增长85.9%;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6087万元,增长4.6%;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401万元,下降27.5%;公检法司支出6845万元,增长27%。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0.98亿元,比年初增加6.7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6.43亿元,减少1.4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98亿元,增加4.24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1.42亿元,比年初减少4.3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1.08亿元,减少1.14亿元;中长期贷款20.31亿元,减少2.25亿元。“十五”期间金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明显下降。全区金融机构现金总收入113.2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13.53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滑坡。2005年保险业务拓展困难,保费减少。全区保费收入5724万元,比上年下降12.6%。

八、教育和科技

继续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推进教育改革,减免困难学生教材费和部分学费。强化科技宣传、推广工作。

全区基础教育稳定发展。全区各类学校1375所,在校学生28.23万人。其中:普通中学177所,招生人数39213人,在校学生110811人,比上年增加1801人;农职业中学7所,招生人数2428人,在校学生5120人,比上年增加2449人;小学1164所,招生人数23678人,在校学生145083人;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709人;幼儿园24所,招生19499人,在园幼儿2055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

科技推广工作扎实有效。全区有各类科技人员2.82万人。积极推广科学技术。引进、试验新技术45项、新品种70项,示范推广实用技术120项。争取科技项目39项,争取项目资金615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定发展。全区共有文化馆7个,博物馆7个,档案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广播站6个,电视转播台6个,藏书量达31.68万册,文物收藏量3.11万件。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5%。有限电视频道接收量增加,开展广场文化、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整治文化市场,城乡居民精神生活质量提高。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拥有各种卫生机构148个,其中:医院13所,实有床位数1265张;卫生院114所,床位数606张;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所)6个,床位数44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卫生监督所7个。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177人,其中:执业医师809人;助理医师244人;注册护士555人。诊疗达121.63万人次,治愈率达83.87%。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城乡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和全民健身运动,举办较大型体育比赛活动42次(场),参加人数达6万人。组织实施环青海湖自行车赛海东赛段、国际黄河极限挑战赛工作,扩大体育交流。

十、环境保护

全区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创建平安海东,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全区有各类环境检测站7个;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59.3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3.7%;环境保护评价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烟尘粉尘控制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成效。年末全区总人口15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18.6万人。城乡男性人口80.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51.41%;女性人口75.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48.59%。全年出生人口2.28万人,出生率14.69‰;死亡人口0.93万人,死亡率为5.97‰;人口自然增长率8.72‰。调庄及招生迁出人口0.55万人。全区净增人口0.8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单位从业人员6.25万人,年人均劳动报酬15448元,比上年增长5.27%。其中:在岗职工人数5.26万人,年人均工资16803元,比上年增长10.05%。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5元,比上年增长10.56%,比“九五”末增加了2617元,年均增长11.04%;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元,比上年增长14%,比"九五"未增加了881元,年均增长12.4%。城乡居民整体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区建立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完善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全区纳入低保对象的人数3.39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实现了按时足额发放。安置失业人员就业人数0.81万人,全区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0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2%。强化就业培训,全区累计培训人数达4.65万人。

全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缓慢,人均水平低,城乡差距较大,农村脱贫致富的任务还很艰巨;产业基础脆弱,建设资金短缺,财源建设缺乏后劲;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全区上下要认真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十届七次全委会、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起好步,开好局,保持和发展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安全发展的势头,开创海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核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