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青海

青海省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21:21:56 来源:青海省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29次

青海省统计局

1998年,我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紧围绕省九次党代会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积极实施增加投入、扩大内需为主的宏观调控措施,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部分地区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综合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实现了预定目标。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2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87.3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91.5亿元,增长10%;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372元,比上年增长7.4%;全社会劳动生产率8740元,比上年增长8.8%。市场物价总水平低位运行。在市场机制作用增强和买方市场逐步形成的格局下,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7%,分别比上年的涨幅回落3.4和4.1个百分点。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介绍城乡劳动力就业,组织各类就业培训,分流安置下岗人员等工作不断深入。年末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为47.0%,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上升0.4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全省各地在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中,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继续向好的方面加快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中,第一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0.1%下降为18.9%;第二产业比重由上年39.0%上升为39.6%;第三产业比重由上年的40.9%上升到41.5%。

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农村牧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完善,保护农牧业增产增收的各项措施得到加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三改一加强”和“抓大放小”战略实施良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省已组建企业集团40家,企业改制面扩大到51%,一批企业通过加强联合,产权流动和资产重组,增添了活力。计划、财税、金融、外贸、价格、流通、住房、科教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都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绩。

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经营困难,下岗待业人员较多,社会就业压力加大;农牧业生态环境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差,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脱贫难度增大;财政紧张,资金短缺,部分职工和城镇居民的收入较低,生活比较困难。

农业

1998年,各级政府继续坚持把加强农牧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两大目标,以脱贫致富达小康总揽农牧区工作全局,狠抓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菜篮子”工程、牧区“四配套”建设和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从多方面加大投入,努力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推进产业化进程,全省农牧业生产再获好收成,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总产值32.40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52%。其中:农业产值16.70亿元,增长3.4%;牧业产值14.85亿元,增长6.0%;林业产值0.81亿元,增长1.3%;渔业产值0.04亿元,下降20.0%。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主要农作物全面增产,农作物种植面积在市场导向作用下,进行了减粮增油的结构性调整。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由上年的207.9万千瓦增加到219.4万千瓦,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由9.1万千瓦增加到9.4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扩大到18.74万公顷,农田受灾面积9.1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43万公顷。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56.6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11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38.49万公顷,减少0.98万公顷,总产量128.20万吨,增长0.51%;油料作物播种14.78万公顷,增加1万公顷,总产量21.04万吨,增产14.60%;蔬菜作物播种1.25万公顷,总产量46.26万吨,增长9.26%。

畜牧业生产又获丰收。据抽样调查,草食牲畜仔幼畜再现多活少死的好势头,年内全省草食牲畜总增517.20万头(只),总增率由上年的24.75%提高到24.84%;全年出栏牲畜512.25万头(只),出栏率由上年的24.2%提高到24.6%。年末牲畜存栏2090.59万头(只),增长0.39%。其中:大牲畜451.66万头,羊1638.93万只。猪存栏113.25万头。全年肉类总产量20.53万吨,比上年增产3.49%。其中:牛肉6.87万吨,增长0.32%;羊肉6.43万吨,增长1.76%;猪肉6.80万吨,增产6.21%。羊毛总产量1.65万吨,增长0.40%;禽蛋总产量1.37万吨,增长3.0%;牛奶产量19.87万吨,增产6.79%。城乡市场的农副产品供应更加丰富。

工业和建筑业

1998年,全省工业坚持在“三改一加强”中,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深化改革、转换机制、调整结构、盘活资产,推动了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3.0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轻工业完成10.0亿元,增长5.1%;重工业完成53.0亿元,增长13%。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1:4.6变为1:5.3,重工业发展仍处于领先地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45.0亿元,增长9.3%,集体企业完成8.3亿元,增长6.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11.2亿元,增长11.6%;国有、集体和其他经济类型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由上年的75.1%、16.3%和8.6%转变到71.4%、12.2%和16.4%,非国有经济成分增大。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发展起来的电力、石油天然气、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四大支柱产业的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1.71亿元,增长32.6%,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1.0%上升到50.3%,在工业经济中进一步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产品结构有所变化,既有资源优势,又有市场销路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产品普遍增产,增长幅度提高,市场供大于求或缺乏竞争力的一些产品逐渐被压缩淘汰。与上年相比增产的主要产品有:发电量增产19.25%,其中水电增长32.58%;天然原油增产9.92%;天然气增产16.35%;钢增产0.96%;成品钢材增长8.96%;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2.73%,其中铝增长24.66%;电解镁增产24.62%;铜精矿含铜量增产33.70%;铅精矿含铅量增产12.92%;锌精矿含锌量增产3.21%;水泥增产28.16%;原盐增产97.05%;金属切削机床增产5.51%;硫酸增产7.23%;烧碱增产33.47%;卷烟增产6.29%;农用化肥增产37.36%;其中钾肥增长45.14%;平板玻璃增产11.20%;地毯增产3.45倍;日用精铝制品增产17.02%;白酒增产1.53%。减产主要产品是:原煤减产2.48%;铁合金减产2.07%;木材减产47.12%;纱减产2.74%;布减产2.97%;毛线减产19.36%;毛毯减产85.83%;呢绒减产53.1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工业经济效益较低。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表现为:重工业高于轻工业,大中型企业好于小型企业,总体水平不高。全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94亿元,比上年减少14.3%,资产保值增值率100.87%,比上年下降5.4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73.18%,比上年上升1.57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为14682元/人,比上年提高2.21个百分点。以上几项指标表明,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实现扭亏增盈、促使部分困难企业摆脱困境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建筑业大力推行建筑工程招投标制,监管力度加强,生产经营更加活跃,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省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0%。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建筑工程施工个数为2453个,实现招投标工程1670个,投标承包面由上年的52.5%扩大到68.1%;房屋竣工面积143.8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率为56.2%;实现利税总额由上年的8849万元增加到9000万元。

矿产地质勘查取得新进展,全年地勘总投入3.80亿元。年内新发现或证实为工业矿床的矿产地7处,新增探明矿产储量中,碳化硅用石英岩566万吨,水泥用石英岩2.7万吨,煤410万吨,石油1665万吨,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2.30万米。

固定资产投资

去年我省把增加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努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调整投资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长较快。据进度统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6%。其中,中央投资48.42亿元,增长8.1%,地方投资67.66亿元,增长28.0%。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88.38亿元,增长15.9%;集体经济投资3.41亿元,下降24.4%;城乡居民个人和其他投资24.28亿元,增长74.1%;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74.40亿元,增长19.9%,更新改造投资13.34亿元,下降3.5%,房地产开发投资7.85亿元,增长2.19倍。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资进一步向农林牧渔业、能源工业、运输邮电通信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倾斜。

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投资效果较为显著。全年以加快资源开发,培育优势产业为重点的13个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35.86亿元。基本建设竣工项目683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3%;新增固定资产27.26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37.3%;基本建设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油开采43万吨/年,发电机组容量40万千瓦,水泥32万吨/年,新建公路276公里,新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万亩。全省房地产开发升温,安居工程进展提速。全年基本建设竣工房屋面积147.84万平方米,竣工率为41.1%;商品房竣工面积46.5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9倍;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0.18万平方米,增长13.3%,喜创新高。

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发展水平提高,综合能力增强。全年运输邮电业完成增加值13.35亿元,比上年增长8.9%。

运输总量继续扩大。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74.3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62%。其中:铁路40.95亿吨公里,增长4.78%;公路33.40亿吨公里,增长8.97%;民航0.01亿吨公里,增长1.39%。旅客周转量完成24.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31%。其中:铁路7.3亿人公里,增长17.44%;公路16.2亿人公里,增长5.88%;民航1.1亿人公里,增长34%。

邮电通信业务面拓宽。全年邮电部门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6亿元,比上年增长40.67%。其中长途电话和集邮增长较快。新型业务增势强劲,移动电话年末用户由上年的1.4万户增加到3.5万户,增长1.51倍;全省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4.7部/百人提高到5.6部/百人,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20.6部/百人。农牧区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有所上升。数据通信等电信业务得到扩展。

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在商品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买方市场逐步形成,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亚洲金融风波仍在持续的情况下,全省国内贸易平稳增长,外贸进出口减缓,物价保持稳定。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流通领域经济结构变化巨大。全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6亿元,比上年增长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其中:国有及集体经济份额减少,年占比重分别由上年的35.5%、8.1%下降到28.1%、7.3%;私营和个体经济的份额增加,所占比重分别由上年的2.6%、38.7%提高到4.8%、44.7%。分地区看,市的零售额42.9亿元,增长6.2%;县的零售额17.2亿元,增长3.4%;县以下零售额10.5亿元,增长8.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7.2亿元,增长2.8%;餐饮业零售额9.0亿元,增长34.2%增幅仍居各行业之道。城乡集贸市场成交活跃,全年商品成交额37.54亿元,比上年增长26.1%。

外贸进出口下降,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旅游业创汇增加。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80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0400万美元,进口总额1400万美元。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9000万美元。进出口商品结构有所变化。出口商品中,食品类839万美元,增长19.5%;工业制成品8006万美元,下降18.2%。按农副产品及加工品和工矿产品分类:农副产品及加工品出口2927万美元;增长12.9%;工矿产品出口7504万美元,下降23.8%。进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564万美元,占57.9%。全年外贸出口收购总值4.06亿元,比上年下降34.4%。

对外经济稳步推进。1998年,西宁海关正式开关。全省新审批注册外资企业24家,协议外商直接投资758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5%;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342万美元,增长77.2%。

旅游业又有新发展。年内全省接待外游人数1.66万次,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外国游客9724人次,增长3.2%;港澳台同胞6561人次,增长93.1%。旅游外汇收入276万美元,增长1.6%。

在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和内需不足等新情况下,物价总水平呈现低位走势。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4%,城市和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为99.7和99.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7%,城市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100.6和101.0。分项目看:食品价格下降1.7%,其中:粮食下降2.4%、肉禽及其制品下降3.7%、蛋类上涨1.6%、水产品上涨0.1%、鲜菜下降6.8%;衣着类上涨0.4%;家庭设备及用品下降0.3%;医疗保健用品上涨4.6%;交通和通信工具下降2.6%;娱乐教育方化用品下降1.4%;居住商品上涨12.5%;服务项目上涨12.3%。全省农业生交资料售价上涨0.3%,农产品收购价格下降6.3%,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5%。今后应进一步重视理顺价格关系,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确保农牧民增收,为加快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微观基础。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增长。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27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77亿元,增长16.9%。全省一般预算支出44.09亿元,增长20.89%。

金融形势基本正常。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4.54亿元,比年初增加31.47亿元,增长14.84%。其中:企业存款87.14亿元,增加13.21亿元,储蓄存款130.43亿元,增加17.3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91.65亿元(不含开发银行贷款79.83亿元),比年初增加30.05亿元,增长11.4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9.60亿元,增加20.4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96.74亿元,增加6.07亿元。存贷相抵后贷款大于存款57.11亿元。全年净投放货币32.86亿元,比上年多投放3.58亿元。贷多存少缺口拉大,货币连增净投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避免产业负面影响的工作有待于加强。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全省取得保费收入3.37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其中:财产保费收入1.80亿元,增长12.5%;人寿险收入1.57亿元,增长37.7%。保险赔付额1.04亿元,下降18.8%。其中:财产险赔付0.83亿元,下降26.6%;人寿险赔付0.21亿元,增长40.0%。各类保险共赔付10.36万件、人次、比上年增加1.04%。

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省加快了“科教兴青”战略的实施,科技事业发展充满生机,教育事业成效更加显著。科技队伍壮大,经费投入增加。年末全省共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79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1.6万人,比上年增长33.3%,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0.43万人,比重占27.9%。全年科技经费支出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研究与发展支出0.61亿元,增长3.4%。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市场更为活跃。全省取得科技成果145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3项,国际先进水平6项;国内领先水平28项,国内先进水平55项。全年专利申请137件,比上年增长5.4%;授权专利62件,增长10.7%。组织完成了97项技术创新项目,实施了3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全省签定技术合同440份,比上年增长18.3%,其中成交额2917.4万元。产品质量检验、法定计量技术鉴定、天气预报、地震监测及测绘等综合技术服务工作网络,也都取得了新成就,展示出新面貌。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基础教育普及程度提高。全省6所普通高等院校招生2787人,比上年增长6.41%;在校生8691人,增长5.96%。2所成人高校招生2572人,增长10.53%;在校生5139人,增长11.35%。449所普通中学招生72987人,增长2.88%;在校生195037人,增长0.21%。23所成人中专在校生10698人,比上年减少10%;1633所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在校生259257人,比上年增长38.17%。全省有12个县级行政单位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3465所小学在校生486648人,增长3.2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由上年的90.45%提高到92.10%。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的5.82%和2.30%。民族教育进一步加强,全省专设的1587所各级普通民族学校在校生203132人,增长8.28%;各级各类学校中少数民族在校生290124人,增长6.3%。全年全省共扫除文盲4.82万人,有4个县通过了省颁标准扫盲验收。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园地欣欣向荣。全省现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42个,公共图书馆38个,博物馆12个,档案馆62个,电影放映单位709个;广播电台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59.0%;拥有1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9座,电视人口覆盖率78.8%;全年报纸出版量达3792万份;杂志出版量为85.33万册;图书出版1295.18万册(张)。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城乡居民卫生防治和初级保健的基本条件进一步改善。全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263个;卫生技术人员21159人,比上年增长13.83%。其中:医院、卫生院等医疗机构591个;卫生技术人员15616人,增长0.8%。卫生防疫治机构59个;卫生技术人员1219人。妇幼卫生机构48个;卫生技术人员533人。全省职工医疗制度改革正常运行,创建卫生城市的活动已全面推开。

体育事业发展强劲。全年参加国际、国内体育比赛201人次,获得9项冠军,7项亚军,6个第3名。体育外事活动有了新的进展,全民健身运动已普及城乡各地,各类学校体育活动更加广泛,有75%的在校学生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人口与就业

控制人口增长成绩显著。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21.26‰,比上年下降0.54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78‰;自然增长率为14.48‰,比上年下降0.37个千分点。年末全省总人口502.8万人,比上年增加7.2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5.12%,上升0.54个百分点。

社会就业状况发生变化。年末全省从业人员253.3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其中:城镇93.7万人,增加0.43万人,占37.0%;乡村159.6万人,增加1万人,占63.0%。在城镇,国有和集体经济单位的从业人员继续减少,其他经济类型单位的从业人员明显增加;1998年,全省共分流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3.34万人;到年末尚有下岗未就业人员3.7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82万人。

人民生活和社会福利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0元,实际比上年增长5.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426元,实际增长9.7%。全省职工平均货币工资7449元,增长5.05%,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4.32%。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镇人均住房面积8.64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9.60平方米。年末农村贫困人口32.93万人,比上年减少17.17万人。

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加快。全省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35.27万人;参加社会离退休费社会统筹人数11.81万人。全年各级劳动保险机构为0.21万失业职工提供了失业救济,城镇居民基本上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各种造福于社会,方便群众生活的社区服务设施、中心的建立取得新的进展。农村牧区社会保障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环境保护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力度增大。1998年末全省共有环境监测站15个,监测人员173人。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02.25万公顷,占辖区总面积的6.96%。全年完成限期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2项,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额达2228.5万元;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推进了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