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青海

海东地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4-16 18:27:22 来源:海东地区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859次

海东地区统计局 2010-04-02

2009年,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的工作主线,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狠抓落实,积极应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全区经济运行平稳,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

一、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

2009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5.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54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5.17亿元,比上年增长6.27%,拉动经济增长1.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64%。第二产业增加值4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拉动经济增长4.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84%。第三产业增加值6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拉动经济增长6.3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51%。

"十一五"以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十一五"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及产业结构继续呈"三二一"格局,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19.95%、37.23%、42.82%,转变为18.6%、36.33%、45.07%。

2009年海东地区经济结构示意图

二、农业

2009年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到位,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加上气候条件较好,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14.71万亩,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76.75万亩,比上年增长0.15%,总产量47.95万吨,比上年增产4.63%。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4.05万亩,同比下降7.34%;产量为15.04万吨,下降6.01%。薯类种植面积90.36万亩,比上年增长1.15%,总产量24.35万吨,比上年增产2.75%。油菜籽作物种植面积92.22万亩,比上年增长0.35%,总产量13.38万吨,比上年增长6.44%。蔬菜种植面积28.58万亩,比上年增长12.08%,产量59.2万吨,比上年增产9.01%。

全区积极落实畜牧业生产政策,加强防疫措施,畜产品生产稳定,年末生猪存栏61.45万头,比上年增长1.62%,出栏74.55万头只,出栏率达123.28%;羊存栏131.38万只,比上年增长1.07%,出栏96.25万只,出栏率达74.04%。全年肉类总产量8.55万吨,比上年增长1.75%,其中:猪肉产量4.94万吨,增长2.92%;牛肉产量1.57万吨,下降0.28%;羊肉产量1.61万吨,下降1.79%;牛奶产量4.34万吨,增长18.74%。劳动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继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3.37万人,培训就业率达90%。劳动力输出53.37万人次,其中省外输出26.45万人次。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13.86亿元,同比增长3.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80.51亿元,同比下降2.24%。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3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7%。全区共实现工业增加值36.15亿元,同比增长12.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82亿元,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0.33亿元,比上年增长27.44%。

全区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07户。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总产值8.52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45.29%,重工业总产值71.99亿元,下降5.89%。分经济类行看,国有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2亿元,下降5.49%;股份合作制企业总产值0.41亿元,增长42.85%;股份制企业总产值52.59亿元,增长2.58%;外商及港澳台企业总产值0.13亿元,下降79.41%;其他企业总产值6.18亿元,下降20.14%。

全区工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113.03亿元,产销率为99.27%,同比增长1.5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80.61亿元,产销率为100.12%,同比增长2.07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43亿元,同比下降0.96%;实现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29.11%;实现税金总额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200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品产量

增长%

发电量

万千瓦

小时

737828

9.67

农作物收获机械

13481

29.87

水泥

3514416

43.37

铁合金

157835

-7.55

其中:硅铁(折合含硅75%)

128436

25.89

石墨及炭素制品

110095

28.78

线材

74123

14.34

变压器

千伏安

24572

3.86

原铝(电解铝)

81550

-23.75

饮料酒

千升

13399

0.68

家具

31420

9.65

精制食用植物油

19386

-39.62

饲料

2028

52.83

乳制品

2383

3.12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创造增加值1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7个,实现利润总额0.91亿元,税金0.37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

全区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07亿元,同比增长30.68%。区属投资中:分城乡看,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36亿元,增长10.29%;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71亿元,增长88.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8.7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6%,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4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7.91亿元,比上年增长39.52%。分投资类型看,全年国有及控股经济投资完成28.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79%,民间投资完成42.51亿元,比上年增长35.78%。

"十一五"以来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房地产开发技资5.97亿元,比上年增长84.41%。施工房屋面积211.26万平方米,增长57.64%;竣工房屋面积60.2万平方米,增长89.76%。商品房销售面积36.38万平方米,增长70.6%;商品房销售额5.77亿元,增长128.17%。

五、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2%。分地域看,城乡消费同步增长。全区县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65亿元,同比增长23.62%;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53亿元,增长21.92%。分行业看,餐饮住宿业增势强劲。全区实现餐饮住宿业消费7.67亿元,同比增长26.89%;零售业实现16.20亿元,增长24.15%;批发业实现8.52亿元,增长19.93%。

"十一"以来全区社会消费品额总额及增速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6%,商品零售物价上涨101.6%,工业品出厂价格为94.83%。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和旅游

全区年末汽车拥有量3.28万辆,比上年增长11.2%。其中:营运性汽车达13182辆,同比增加1636辆,增长14.17%。年末载客汽车拥有量为3307辆,同比减少694辆,下降17.35%。其中班线客车1851辆,同比减少93辆,下降4.78%;出租车1296辆,减少650辆,下降33.4%。全年客运量达2278万人、旅客周转量为82179万人公里。年末拥有载货汽车拥有量为9797辆,同比增加2252辆,增长29.85%;全年货运量达1335万吨、货物周转量为234798万吨公里。

全区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935万元,同比增长18.05%。通讯部门业务总量完成3.51亿元,增长40.27%。全区拥有移动电话用户68.37万户,同比增加22.22万户,增长48.13%;固定电话用户12.04万户,同比下降8.11%,其中农村用户达7.43万户,同比下降4%;联网用户1.89万户,同比增加0.57万户,增长43.12%。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3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63%;旅游总收入3.83亿元,增长43.5%。其中境外入境人数1.22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万美元。

七、财政和金融

全区财政总收入83629万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中央"两税"收入30360万元,增长44.04%;地方财政收入53269万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590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全区财政总支出53.8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52.12万元,比上年增长28.8%。

"十一五"以来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及增速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5.2亿元,比年初增加26.44亿元,增长26.7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76.15亿元,比年初增加15.35亿元,同比增长25.25%。全区各项金融贷款余额39.3亿元,比年初增加8.39亿元,增长27.1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为21.56亿元,比年初增加6.48亿元,增长33.91%;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3.74亿元,比年初增加2.04亿元,增长34.96%;全区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46.76亿元,同比增加43.24亿元,增长21.25%;现金支出277.44亿元,同比增加47.38亿元,增长20.6%;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30.68亿元,增长15.61%。

八、教育和科技

全区各类学校1079所,在校学生27.34万人。其中:普通中学148所,在校学生9.49万人,比上年减少0.43万人;农职业中学6所,在校学生1.65万人,比上年增加0.14万人;小学881所,在校学生14.03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907人;幼儿园40所,在园幼儿2.09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29%,初中适龄入学率为90.51%。高中、初中、小学每一教职工平均负担学生人数为21.7、11、18。全区落实"两免一补"等教育补助资金2.36亿元,比去年增长62.76%。

全区有各类科技人员2.82万人。引进新技术35项、新品种55项,共计90项,示范推广科技成果58项。争取科技项目42项,项目总投资1.2亿元,增长37.93%,争取无偿援助资金1258万元,增长71.86%。

九、文体和卫生

全区共有地级群艺馆1座、县级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量达40.06万册,文物收藏量4.3万件。有地级广播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站7座,县级电视网络公司6个,有限电视用户达11万人,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有限电视频道接收量增加,开展广场文化、民间传统文化活动6500场次,整治文化市场,城乡居民精神生活质量提高。城乡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和全民健身运动,举办较大型体育比赛活动40次(场),参加人数达15.2万人。

全区拥有各种卫生机构142个,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13所,乡镇卫生院109个。全区实有床位数2394张,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实有床位1335张,乡镇卫生院实有床位1007张。共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546人,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75人,乡镇卫生院拥有技术人员880人。全区每万人拥有床位数15.11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6.07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总人口158.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18.06万人,城镇人口40.54万人。城乡男性人口81.5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51.4%,女性人口77.0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48.6%。全年出生人口2.03万人,死亡人数0.7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8.78‰,全区净增人口0.45万人。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5.7万人,年人均劳动报酬36151元,比上年增长12.24%。期中:在岗职工人数5.21万人,年人均工资38369元,比上年增长14.15%。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62元,比上年增长12.27%,农民人均纯收入3827元,比上年增长18.87%。

"十一五"以来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十一五"以来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40741人,失业保险基金发放总额284.54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43840人,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支出18477万元,同比增加3058万元,增长19.83%。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8313人,医疗保险费用支出16987.32万元,同比增加4646.32万元,增长37.65%。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8391人,工伤保险费用支出840万元,同比增加284万元,增长51.08%。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153人。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080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6%。

年末,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人数41463人,全年累计兑现最低生活保障金9164.43万元,同比增加1625万元,增长21.55%。全区13.59万农村居民纳入了农村低保范围,共发放低保金10603.23万元,增加3529.27万元,增长50.1%;发放农村特困人口医疗救助资金2918.64万元,增加1379.14万元,增长89.58%。全区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2009年全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120.11万人,参合率达98.15%,参合农民医药费用支出达12915万元,增加3200.4万元,增长32.94%。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7.57万人,参保率为79.44%,为参保城镇居民实际补偿金额达519.51万元。

十一、资源和环境

全区年初耕地面积215.8千公顷(323.74万亩),年内净减少耕地0.5千公顷(0.74万亩),年末耕地面积215.3千公顷(323万亩),比上年增长0.1%。

2009年,全区林地面积756.3万亩,森林覆盖率24.9%,其中:天然林面积374万亩。全年“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人工造林11.5万亩,封山育林9.4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造林0.83万亩,封山育林4.95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人工造林6.9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全民义务植树410万株。

全区有各类环境检测站7个,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和环境保护评价“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以治理工业污染为重点,加大治物减排力度,五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低于控制目标。氨氮排放量1180吨,化学需氧量22767吨,二氧化硫排放14595吨,烟尘19479吨,工业粉尘21158吨。

据初步统计,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12.7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88%;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7.09%;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66%。

注: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