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甘肃

庆阳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9-04-28 11:27:21 来源:庆阳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3513次
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持续推进“三重”“三一”等系列稳增措施落地见效,着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和质量提升,全市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6.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7.0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8.4%。全年出生人口2.64万人,出生率为11.63‰;死亡人口1.61万人,死亡率7.11‰;自然增长率为4.52‰。
 
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08.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01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55.67亿元,下降1.5%;第三产业增加值281.47亿元,增长10.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1312元,增长3.0%。
 
年末文化产业法人单位871个。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4%。输转富余劳动力53.03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23.66万人;劳务总收入达到147.33亿元,增长11.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4%。其中食品烟酒类指数100.9%;衣着类101.8%;居住类104.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99.4%;交通和通讯类101.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101.5%;医疗保健107.6%;其他用品和服务101.0%。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1.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5.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123.8%。
 
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57.66亿元,比上年增长5.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3.09亿元,增长13.5%。各项税收完成141.98亿元,增长7.3%,占财政收入90.1%。全年财政支出25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2018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91起,死亡82人,受伤202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38.82万元。
 
二、农业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84.61万亩,比上年下降3.8%;粮食总产量达到141.60万吨,增长10.5%。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06.03万亩,下降6.9%,产量41.90万吨,下降3.1%;秋粮播种面积378.59万亩,下降2.0%,产量99.71万吨,增长17.5%。油料播种面积77.28万亩,增长15.5%,产量9.01万吨,增长15.4%;蔬菜面积43.72万亩,增长4.2%,产量41.46万吨,增长16.7%;果园面积80.97万亩,其中当年新栽8.36万亩;水果总产量34.39万吨,下降19.8%,其中苹果面积66.35万亩,产量31.53万吨,下降18.6%。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72.65亿元,增长6.3%。
 
年末大牲畜存栏35.40万头,比上年增长3.2%。其中,牛存栏27.90万头,增长3.4%;牛出栏15.32万头,增长3.1%。猪存栏42.97万口,增长3.5%;猪出栏45.69万头,增长2.7%。羊存栏183.59万只,增长13.3%;羊出栏104.85万只,增长7.4%。肉类总产量7.41万吨,增长3.3%。
 
全市水产品产量1328吨,比上年下降20.1%。
 
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5万亩,比上年下降11%,占年末耕地面积28.81%;保证灌溉面积达到50.23万亩,下降16%。农业机械总动力162.65万千瓦,增长6.7%。
 
当年完成造林面积100.37万亩,比上年下降1.3%。
 
全市共落实中、省、市专项扶贫资金14.14亿元(含天津帮扶和中央定点帮扶资金),比上年增加4.69亿元,增长49.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323.87亿元,比上年下降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9.86亿元,下降2.2%。
 
规模以上工业中,地方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6.88亿元,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543.31亿元,产品销售率为99.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89.34亿元,增长17.6%,其中利润总额88.18亿元,比上年增长57.6%。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减少3241万元,下降1.2倍。
 
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82户,比上年新增5户;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46.23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74.79亿元,比上年下降7.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额12.29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投资额196.87(含油田公司156.13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投资额165.62亿元,下降26.5%。在投资总额中,地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8.67亿元,比上年下降21.9%。
 
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施工项目610个,比上年下降5.6%。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367个,本年投产项目201个,新增固定资产36.64亿元。
 
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45.02亿元,比上年增长4.9%。房屋施工面积444.82万平方米,下降13.0%;房屋竣工面积44.07万平方米,下降34.7%;商品房销售面积107.94万平方米,增长50.4%。
 
五、国内外贸易
 
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63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8.71亿元,增长8.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4.92亿元,增长7.0%。分行业看,批发业52.89亿元,增长12.3%;零售业168.37亿元,增长7.2%;住宿业1.98亿元,增长3.4%;餐饮业30.39亿元,增长5.8%。
 
全市外贸出口创汇16762万元,比上年增长1.6%。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货物运输量4360万吨,比上年增长9.4%,货物周转量763000万吨公里,增长10.2%;旅客运输量3516万人,增长13.6%,旅客周转量228540万人公里,增长13.6%。
 
全市年末汽车保有量达到324734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51563辆),其中营运车辆20429辆,非营运车辆304181辆。
 
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4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倍。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75亿元,增长13.0%;电信业务总量35.70亿元,增长2.8倍;移动通信业务总量8.89亿元,下降13.2%;联通业务总量1.43亿元,增长15.4%。固定电话用户年末累计达到24.82万户,增长1.6%;移动电话年末累计达到233.88万户,增长7.1%;互联网用户年末达到52.15万户,增长43.5%。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0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5%;实现旅游收入55亿元,增长30%。
 
七、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46.24亿元,比年初净增91.23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87.96亿元,比年初净增68.39亿元,增长9.5%;各项贷款余额686.67亿元,比年初净增10.03亿元,增长1.5%。
 
全年保费总收入278555.29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88675万元,增长9.3%;财险保费收入89880万元,增长15.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25424.93万元,增长26.3%。其中,寿险支付77938.94万元,增长36.4%;财险支付47485.97万元,增长12.5%。
 
八、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
 
全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6005人,在校学生22029人,毕业3877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5046人,在校学生13693人,毕业3480人;普通高中招生16454人,在校学生49759人,毕业17954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61%。全市大专以上高考录取人数16152人,比上年减少1145人,下降6.6%;录取率79.7%,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
 
全市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4454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2845人。
 
全年共组织实施农业、工业、医疗卫生和社会公益事业等各类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2项,共投入科技经费292万元。
 
全市共有专业国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9个,全年演出1813场(次),观众220万人(次);年末共有公共图书馆9个,藏书79万册;博物馆、纪念馆15个,文物藏量29680件;综合性档案馆9个,馆藏各类档案57.17万卷、63.16万件,资料9.17万册,照片2.59万张;文化站119个。
 
全市有线电视用户增加到92731户,有线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2.3%。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全年《陇东报》出版365期,发行1249.73万份。
 
全市举办县以上运动会40次,参加运动员58328人次。在市级以上运动会上我市体育健儿共夺得35枚金牌,28枚银牌,22枚铜牌。
 
九、卫生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2083个,比上年增加75个。其中,医院44个,乡镇卫生院1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7个,村卫生室1261个,门诊部16个,诊所488个,妇幼保健院(站)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卫生监督所(中心)8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96个。2018年年末实有医疗床位12121张,比上年净增1344张,增长12.5%。其中,医院9619张,净增2086张,增长27.7%。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3689人,净增3973人,增长39%;其中,执业医师3650人,净增384人,增长11.7%;执业助理医师1123人,净增240人,增长27%;注册护士6940人,净增3304人,增长90%;药师(士)411人,净增3人,增长0.7%;技师(士)497人,净增50人,增长11%;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068人,减少8人,降低7%。
 
十、环境保护
 
全市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环境空气质量有升有降,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有所变差,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市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浓度均值分别为69ug/m3、32ug/m3、135ug/m3、14ug/m3、19ug/m3和1.2mg/m3。1-12月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20天,优良天气率为88.2%。与去年同期相比,PM10上升4.5%,PM2.5、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均值均分别下降8.6%、4.9%、48.1%、13.6%、20.0%。各县城区优良天气率平均值为84.3%,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8ug/m3、33ug/m3、138ug/m3、18ug/m3、18ug/m3和1.3mg/m3。
 
全市7条河流14个断面中,水质为优的4个(为姚新庄、罗川、林镇、下郑村断面);水质为良好的1个(为巴家咀水库);水质为轻度污染的6个(为曲子大桥、店子坪、新堡大桥、铁李川、米家川、马头坡断面);水质为中度污染的2个(为彭阳村、宁县桥头断面);水质为重度污染的1个(为柴家台断面);按功能类别评价达标断面8个,水质达标率为57.1%,与上年同期相比,宁县桥头、马头坡、镇原县彭阳村监测断面水质有所变差。环县曲子大桥断面、合水县铁李川断面水质有所好转;其它断面水质无明显变化。
 
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纳入监测的庆阳市9处在用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西峰区巴家咀水库、正宁县庵里水库、合水县新村水库、香水水库、徐阳沟、庆城县马岭东沟和纸坊沟、华池县柔远东沟和鸭儿洼),水质达标率为100%;3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中环县庙儿沟、镇原县尤家坪水质达标率为100%,宁县供水站1#井因水源地取水层位为白垩系承压水,本底中总硬度、硫酸盐和氯化物浓度较高而超标,但经净化处理后的出厂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市区声环境质量除I类、Ⅳ类功能区夜间小时等效声级有超标外,其余Ⅱ类、Ⅲ类功能区昼间、夜间等效声级和I类、Ⅳ类功能区昼间等效声级均达标。
 
十一、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3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818人。其中,参保职工4.31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04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6.40万人,增加0.02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30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1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2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61万人,增加1.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0.03万人,增加1.0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0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14.80亿元,累计受益340.85万人次。
 
全市城市低保13728户32440人,比上年末减少2998户、减少7473人;农村低保70570户233521人,减少24398户、减少83619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46元,比上年增加2170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62元,增加746元,增长9.2%。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镇为29.3%,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农村为33.7%,下降1.4个百分点。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结果。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2017年生产总值为第三次农业普查调整后数据。3、2014-2017年粮食产量为第三次农业普查调整后数据。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5、固定资产投资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6、人口按常住地统计,即公布常住人口;由于流入流出人口影响,出生人口减死亡人口不等于本年新增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