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甘肃

陇南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20:54:10 来源:陇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29次

2005年,是陇南撤地设市后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十五”规划目标的最后一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一次党代会、一届一次人代会议精神,千方百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出稳定快速增长,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健运行。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达74.18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2.5%,是近十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增速比2004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7亿元,增长6.52%;第二产业增加值21.62亿元,增长18.02%;第三产业增加值28.79亿元,增长13.17%。初步预计,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9%,发展势头明显加快。

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年末,全市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下。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投资规模小,渠道单一;农民增收难度大,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繁重。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市农业完成增加值23.77亿元,同比增长6.52%,增速比上年提升了0.8个百分。

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粮食获得丰收。全年农作物播种积554.68万亩,比上年增长1.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55.88万亩,比上年增长0.9%。粮食、经济及其它作物种植结构由上年的82.72:15.59:1.69调整为今年的82.19:16.34:1.47。全年粮食产量达84.7万吨,比上年增长5.1%。其中:夏粮产量35.7万吨,增长2.8%;秋粮产量49.0万吨,增长6.8%。

林业建设持续推进。当年完成造林面积52.75万亩。其中:经济林5.87万亩。

畜牧业和水产品增长。全年肉类产量达73183吨,比上年增长3.9%。年末,大牲畜存栏64.65万头,猪存栏86.0万头,羊存栏37.44万只,禽类存栏495.2万只。出栏肉猪82.44万头,禽蛋14855吨。水产品产量1299吨。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7万亩。兴修水平梯田15.07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9.4万千瓦。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148台,农用载重汽车903辆,农用运输车22882辆。化肥折纯量63921吨,塑料薄膜使用量5985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73073万元,增长21.89%。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0944万元,增长25.70%。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1364万元,增长18.7%;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29580万元,增长26.3%。产销率达95.1%,比上年提升3.8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43185万元,增长4.8%。资质以上企业48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99722m2,增长11.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8562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37464万元,城镇私人建房投资18908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4822万元,农村投资37368万元(含农村非农户),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公路、电力、邮电、教育和疾病预防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展良好。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6683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0%;客运周转量4448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0%。

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026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全市电话交换机容量31万门,拥有电话23万部。其中:市内电话13.5万部,农村电话9.5部。移动电话容量20万部,移动电话用户23.5万户(含联通)。

六、国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市场销售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913万元,比上年增长12.4%。按消费地区分,市县(区)零售额为128970万元,比上年增长11.9%;县(区)以下零售额为62943万元,比上年增长13.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为168078万元,餐饮业22762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2%、17.6%。

对外贸易有所下降。全年完成进出口额637万美元,比上年有所下降。其中,出口35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5.0%;进口为2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4.0%。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3.8,分别比上年上升0.9、3.5和3.8个百分点。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66396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市县级财政收入26936万元,比上年增长6.1%。财政支出234978万元,比上年增长21.8%。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041269万元,增长22.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6418万元,增长21.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41496万元,增长7.7%。现金净投放118448万元,增长15.9%。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保险业务收入12119万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人寿保险业务收入7868万元,下降17.3%;财产保险业务收入4251万元,同比增长11.4%。

八、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科技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学校总数3149所,教职工23149人。其中,专任教师21730人。在校学生数562496人,其中:小学在校生345517人,普通中学在校生179157人,职业中学在校生507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207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32%,毕业率达98.59%,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72.98%,青壮年非文盲率93.4%。高、初、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分别为55.71%、91.21%、95.56%。全市参加普通高校招生人数13125人,总录取人数5608人,录取率42.7%。其中,本科上线人数3346人(含民办院校),录取人数1763人,录取率13.4%;专科上线人数2767人(含三职生),录取人数3845人(含高职),录取率达到29.3%。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群艺馆1个,文化馆9个,博物馆7个,公共图书馆9个。年末,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9.49%;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8.19%;城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

体育事业日趋活跃。全年向省队和各类大专院校输送体育人才7人,向国家集训队输送2人。国家一级运动员达到4人、二级运动员达到56人。在省级和外省比赛中,全市运动健儿获得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5枚。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举办运动赛会136场次,全市体育锻炼人口达到91万人。修建全民健身路径14条,新体育综合训练馆1座。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280个(不含诊所),医院病床396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957人。其中:执业医师1837人,执业助理医师579人,注册护士1146人,药剂人员400人,检验人员220人,其他人员775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共投入科技资金635万元,其中,科技三项经费468万元,新上科技项目134项,鉴定验收27项,取得成果36项;完成普及培训38.2万人次,骨干培训1.8万人次;完成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5项,生产工艺改造21项,研发新产品17个,专利申请量达到15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400万元;共引进推广新技术成果128个,动植物良种率达到86%,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6%。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市总人口272.5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76‰,比上年提升0.1个千分点。常住人口260.9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人均工资12320元,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4元,增长12.0%;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5300元,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1353元,比上年净增101元,增长8.1%。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49008人,32146人企业职工和8678人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73020人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有19512人参加了工伤保险,5234人参加了生育保险。全市征缴失业保险费698万元,养老保险费7306万元,医疗保险费3839万元,工伤保险费22万元,生育保险费8万元。为8678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6233万元,2033人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504万元。支出医疗保险费3719万元。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有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329.5公顷。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人居环境继续改善。全市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51个,环保总投资2640.9万元。城区饮用水达标率100%。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总面积3.5平方公里,覆盖率50%。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小区1个,噪声达标区面积3.5平方公里,覆盖率达50%。

注:《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陇南年鉴--2006》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