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甘肃

定西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20:36:49 来源:定西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513次

2007年,全市上下在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定西的重大活动和讲话精神鼓舞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和谐文明的特色经济强市目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全力扶持优势产业,狠抓项目建设和劳务经济,克服了多年不遇的严重干旱困难,在粮食小幅减产的情况下,保持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经济社会呈现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整体经济较快增长。全市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总量的较快增长。2007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10亿元,突破100亿大关,同比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8.1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2.94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9.05亿元,增长14.4%。一二三产结构为38:23:39,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趋于良性发展。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虽有减产,但整体农业稳步增长,结构继续优化。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8.11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全市粮食产量83.05万吨,减少2.06万吨。其中,夏粮14.25万吨,减少7万吨;秋粮68.8万吨,增加4.95万吨。马铃薯折粮产量达到59.5万吨,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71.63%。全年粮食单产138.87公斤,比上年减少8.97公斤。全市中药材产量15.2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农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市夏秋作物比为28:72。马铃薯、药材、蔬菜等支柱产业播种面积达488.89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2.49%。从产值看,马铃薯、药材、畜牧业、食用菌、花卉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4%,其中马铃薯产值占到了农业总产值的30%。

主要农作物产量

产品名称 2007年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83.05万吨 -2.4

其中:马铃薯 59.5万吨 9.64

油 料 3.01万吨 -13.51

其中:胡麻 2.32万吨 -5.69

甜 菜 0.70万吨 -53.64

药 材 15.22万吨 0.66

其中:党参 3.74万吨 5.06

当 归 3.83万吨 4.93

黄 芪 4.16万吨 6.12

柴 胡 1.09万吨 -33.54

其他药材 1.99万吨 3.65

林业生产持续稳定。2007年完成林业增加值2963万元,比上年增长5.04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27万亩,其中:防护林14.13万亩,用材林0.06万亩,经济林0.42万亩,其它林1.66万亩。完成零星(四旁)植树784万株。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2007年完成畜牧业增加值115683万元,比上年增长6.03%。全市大牲畜存栏58.93万头,比上年增加0.33万头;猪存栏86.43万头,比上年减少9.75万头;羊存栏83.47万只,比上年增加1.09万只。猪出栏102.46万头,比上年减少0.32万头;羊出栏45.08万只,比上年增加2.26万只。肉类总产量9.52万吨,比上年减少0.46万吨;牛奶产量达5250吨,比上年增加2285吨。

农业基础建设继续得到加强,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一是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36.8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13%。其中耕作机械中有拖拉机920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25台,小型拖拉机8678台;排灌机械中有动力机械8945台,农用水泵9789台,节水灌溉机械91套;运输机械有85821辆,其中农用载重汽车1011辆,农用运输车84810辆。二是农村电气化方面:农村发电量达到177.26万千瓦时,用电量达到19266.52万千瓦时,其中生产用电8632.73万千瓦时,生活用电10633.79万千瓦时。三是农村化学化方面:农用化肥施用实物量27.05万吨,塑料薄膜使用量4718吨。四是农村水利化方面:年末已配套机电井达到1372眼,水窖48.50万眼。机电排灌面积13.32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2.33万亩,水平梯田575.2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92.31万亩,保证灌溉面积75.65万亩。

三、工业、建筑业、交通和邮电业

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继续提高。2007年,全市工业经济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8%。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61亿元,增长25.16%,重工业完成增加值8.96亿元,增长17.8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44.20亿元,增长37.3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2007年 比上年增长%

原 煤 5.59万吨 -8.82

原 盐 3.12万吨 20.06

铝 5.67万吨 33.86

发电量 6.06亿度 46.08

饮料酒 390千升  持平

中成药 8303吨  10.4

塑料制品 718吨 -4.6

水 泥 39.64万吨 -4.38

磷肥 8925吨 -29.84

建筑业稳定发展。2007年,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73亿元,同比增长11.00%。

公路运输日益发达。2007年,全市客运周转量达到8016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10%,货运周转量达到118782万吨公里,增长6.7%。全市公路营运车辆达到9751辆,比上年增加2649辆。其中有客运车辆2475辆、3.80万个座位,货运车辆7276辆,吨位2.75万吨。全市公路晴雨通车里程4519.958公里,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分别达到119个和1537个。

邮电通讯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10亿元,城乡本地电话用户达到3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6万户。辖区报刊发行量达到2050万份,其中报纸1984万份。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较快增长。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28亿元,比上年增长30.50%。城镇投资完成48.93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5.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84%、83.11%。农村投资完成6.34亿元,下降15.92%。本年度内投资施工项目43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20个。本年投产项目128个,年末新增固定资产7.30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0%,其中:市的零售额7.14亿元,县的零售额12.35亿元,县以下的零售额13.2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20%、16.60%和14.10%。

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年底全市私营企业达到1263户,投资者4169人, 雇工24229人,注册资金17.61亿元;个体工商户31825户,从业人员4.29万人,注册资金3.10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市场物价高位运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6.5;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5.3。在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中:食品类115.8,烟酒及用品类109.6,衣着类101.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106.3,交通及通讯类10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75.6,居住类109.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8.1。

六、科技、文教、卫生和体育

科技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科技投资稳步增长。2007年,科技部门深入调研,加强指导,强化培训,加大组织申报项目的工作力度,项目申报数量有所增加,项目申报质量明显提高。共组织申报科技项目77项,其中科技部13项,科技厅64项。批复立项19项,总投资408万元,比上年增加71万元,增长21%。其中科技部1项(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投资114万元;省科技厅18项(重大专项3项,投资160万元;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项,投资18万元;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5项,投资50万元;星火计划7项,投资53万元;科技基础条件建设补助专项1项,投资5万元;科技支撑国际科技合作与工程中心1项,投资8万元),总投资294万元。省科技厅上年结转项目7项,当年投资26万元。陇海乳品公司、腾胜公司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扶正公司等两户企业被列入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效灵公司等两户企业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7家。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市有艺术团体7个,博物馆8个,公用图书馆7个,藏书69.40万册。专业剧团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全年下乡演出2058余场次。

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调频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31座,总发射功率7.176千瓦,广播覆盖率达到89.68%;全市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达到772座,总发射功率7.538千瓦,卫星电视地面站761座,电视覆盖率达到89.25%。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4.11万户。

教育事业成绩斐然。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强化教育管理,着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全年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各级各类教育保持了快速、协调、持续发展。至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138所。其中:普通高校1所,在校学生3773人;成人高校1所,在册学生2188人;中等专业学校4所,在校学生7647人;中等职业学校17所,在校学生21716人;完全中学48所,在校学生73817人;独立初中144所,在校学生171279人;小学1815所,在校学生330036人;幼儿园102所,在园幼儿27655人。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工31498人,其中专任教师29901人。一是全面实施"新机制"改革,着力提升义务教育整体水平。2007年,全市为51万多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为4.3万多名贫困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为32万多名学生发放了免费教科书。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6.3%。二是深入开展"职教效益年"活动,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职业学校招生18807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5117名,有4891名实现了稳定就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5.6%。三是严格按照"德才并举"的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2007年,全市高中、初中、小学的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70.6%、94.0%、97.3%,比上年分别提高了5.3、1.7、0.6个百分点。四是教育教学质量继续提高。2007年,全市有29746名学生参加了普通高考,比去年增加了3802人。本科(不含独立学院)上线人数达到4624人,比去年增加了364人。其中,重点普通本科上线1038人,比去年增加80人,普通本科上线3586人,比去年增加280人,600分以上的考生达到241人,比去年增加了38人。普通本科院校录取新生4843人,有4人被北京大学录取,1人被清华大学录取,有10人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全市有52110名初中学生参加了毕业会考,有24038名学生被普通高中录取。2007年,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达到11681人27704科次,毕业人数724人。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210所。乡村卫生服务推进一体化管理,全市有乡镇卫生院133个,村卫生室1963个。

体育事业全面进步。一是创造条件承办大赛,体育多元服务功能得到体现。全市体育部门承办省级以上体育比赛4项5次。其中在漳县承办第三届全国攀岩精英赛跻身全省四大体育品牌赛事之一。二是广泛开展各类活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全市举办各类群体活动和竞技比赛11项16次。一方面,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组织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有"新春体育健身大拜年"、"元旦春节百万农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月活动"、"迎奥运老年人健步走活动"、"妇女健美操比赛"、"社区中老年人文体大赛"等,特别是"迎奥运万人健身操比赛",有市区12所学校10个活动站的近万人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进一步掀起了亿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新热潮。三是坚持抓好业余训练,参加各级竞技比赛成绩优异。积极推行体教结合,认真抓好业余训练工作,提高市体校和各县区业余体校的办学质量,市体校和通渭、陇西等四县业余体校积极申报了"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组队参加了全省体育比赛8项9次,分别在少年田径、武术、篮球、柔道、跆拳道、垒球、乒乓球比赛中获6金15银12铜。与市农业局联合组团参加全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夺取7金4银6铜、团体总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并被大会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我市输送的一批优秀运动员在国内外大赛中屡创佳绩,其中焦鹏达获全国山地车赛第二名,赵建国获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第五名,薛建华、王满义在全国伤残人运动会中勇夺4金1银,破1项全国纪录。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快步增长。2007年,全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6.08亿元,增长23.48%,其中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3.24亿元,增长20.00%,全市财政支出完成38.07亿元,增长35.68%。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2007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2.34亿元,较年初增长24.5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4.46亿元,增长13.11%;各项贷款余额74.49亿元,增长21.59%。

保险业继续完善壮大。全市全年完成财产保险保费5051.41万元,同比增长22.49%。处理各类财产保险赔案6605件,赔款5125.36万元。完成人寿保险费11722万元,累计赔付743万元,满期给付4086万元,退保金866万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事业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863元,比上年增净101元,增长5.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3元,比上年增加1051元,增长14.41%。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10.28万人,全年职工平均工资18171元,比上年增加3788元,增长26.3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350元,比上年增加3802元,增长26.14%。

社会保障事业成绩显著。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了46404人、75498人、77042人、29937人,分别占任务的105.5%、105.6%、105.5%、106.9%。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及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二是就业再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185人,占任务数的162.1%;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531人,占任务数的162.7%;困难人员再就业2765人,占任务数的157.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3%,低于省上3.6%的责任指标。

九、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293.08万人。人口出生率13.01‰,死亡率6.88‰,自然增长率6.13‰。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或核算数;

2、产值指标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