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甘肃

定西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20:33:36 来源:定西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312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的各项决议,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人民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

一、综合

整体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全年全市GDP达到63.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11亿元,增长6.15%,第二产业增加值16.90亿元,增长14.32%,第三产业增加值20.05亿元,增长8.72%。一二三产业比为41:27:32,与上年相比,一产下降1个百分点,二产上升2个百分点,三产下降1个百分点。全市人均GDP达到2126元,增长12.3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资金短缺始终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由于我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实力比较薄弱,自身筹措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同时由于自然条件和发展环境较差,引进资金的难度也较大。二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比较缓慢。增值率较高的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比重太小。全市整体经济仍然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的模式。这是我市整体经济效益低下,财政困难,城乡居民增收缓慢的根本原因。三是受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的制约,在工业企业中还没有培育出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对整体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强;四是农业基础较差,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比较脆弱,农业产业链条还不紧固、不顺畅;五是投资环境还不理想,投资来源比较单一,民间投资增长缓慢;六是城市功能不健全,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居民就业不充分,社会保障压力大。

二、农业

2004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6.11亿元,比上年增长6.15%。全市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90.12万吨,增长8.02%,比历史最高年份1999年的85.78万吨增长5.06%。其中,夏粮19.31万吨,减产5.67%;秋粮70.81万吨,增产12.49%。全年粮食单产156.98公斤,比上年增加3.64公斤。

农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市夏秋作物比为28.5:71.5,与上年相比,秋粮播种面积比重上升6.1个百分点;粮经作物比73.4:26.6;马铃薯、药材、蔬菜等支柱产业播种面积达426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5%。从产值看,马铃薯、药材、畜牧业、食用菌、花卉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9.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4.52万亩,其中:防护林55.57万亩,用材林0.87万亩,经济林0.58万亩,薪炭林2.01万亩,其它林5.49万亩。封山育林12.95万亩。全年退耕还林(草)面积24.21万亩,荒山造林57.47万亩。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2004年,全市大牲畜存栏57.47万头,比上年增加0.47万头,其中,猪存栏96.9万头,比上年增长1.48%,羊存栏74.68万只,比上年增长2.75%,猪出栏90.9万头,比上年增长1.94%,羊出栏34.79万只,比上年增长4.88%,肉类总产量8.67万吨,比上年增长1.61%,牛奶产量达1012.5吨,比上年增长15.38%。

农业基础建设继续得到加强,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01.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68%;大中型拖拉机217台,小型拖拉机7963台,农用载重汽车927辆;农用运输车67193辆,其中:农用机动三轮车61591辆,比上年增加13304辆。农村用电量15358万千瓦小时,增长-0.87%;化肥施用实物量25.74万吨;农药消耗总量860.02吨;棚膜使用量1357.59吨;地膜使用量2523.78吨。全年新修水平梯田21.23万亩,累计545.81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7万亩,累计92.27万亩,新增保灌面积1.48万亩,累计76.11万亩。已配套机电井1309眼,其中新增32眼。新建集雨节灌水窖4204眼,累计达32.41万眼。新增补灌面积1.5万亩,累计达92.2万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370.4平方公里,累计达1.09万平方公里。

全年全市共输出城乡剩余劳动力48.2万人,比上年减少0.1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8亿元,比上年增加2.26亿元,增长39.29%。

三、工业、建筑业、交通和邮电业

工业经济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9%。其中:地、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04亿元,增长11.6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73亿元,增长0.41%,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63亿元,增长17.54%。全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6.91亿元,产品产销率为94.39%,比上年上升3.3个百分点。

全市年内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7.3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55.8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率为35%。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25亿元,增长11.77%;实现利润总额3905万元,增长-8.38%。

全市公路营运车辆5996辆,比上年减少148辆。其中有客运车辆1465辆、2.24万个座位,货运车辆4531辆,吨位1.86万吨。全市县乡公路通车里程1328公里,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分别达到121个和1848个,分别占总数的100%和91.26%。

邮电通讯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亿元,增长10.53%。城乡电话用户年末达到18.50万户,局用电话机交换容量达17.7万门。全辖区报刊发行量1605万份,其中报纸1548万份。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54亿元,比上年增长22.6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5.28亿元,增长16.57%,更新改造投资7.38亿元,增长38.56%,房地产开发1.66亿元,增长20.4%,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以及农村投资4.55亿元,增长30.25%,城镇私营及个体投资5945万元,增长51.89%。本年度内投资施工项目30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02个。本年投产项目35个,年末新增固定资产12.87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0%,其中:市的零售额4.75亿元,县的零售额8.48亿元,县以下的零售额9.2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0.63%、11.1%和8.91%。

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年底全市私营企业达到1170户,比上年净增126户,从业人员2.40万人,增长7.17%;年底个体工商户6.62万户,从业人员10.89万人,增加4436人,注册资金3.74亿元。年内个体私营企业上缴税金1.06亿元,增长9.92%。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3.6;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4.8。从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分类别看:食品类111.2,烟酒及用品类106.4,衣着101.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103.7,交通及通讯类93.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99.8,居住类108.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7.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科技、文教、卫生和体育

科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投资成倍增长。2004年全市科技系统共组织申报国家、省上科技项目49项,批复立项26项,占申报数的53%,比上年增加4.2倍,当年投资426万元,比上年增加1.1倍。其中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采用综合脱色及纳滤技术提取高纯度菊粉产业化、马铃薯淀粉乳制备L-(+)乳酸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中试、甘肃定西食用菌生产技术示范与科技服务体系建设4项列入科技部科技计划,总投资275万元,当年投资275万元;中药制药企业ERP建设等22项列入省科技计划,总投资167万元,当年投资151万元。甘肃省定西市专用型马铃薯脱毒种薯快繁中心建设等4个国列重大项目,投入总经费262万元,1项已全面完成任务,3项实施进展良好。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等5个省列项目,投入总经费80万元,4项通过鉴定验收,1项已完成研究开发任务。

全市有艺术团体7个,博物馆5个,县(区)级电影放映单位9个,公用图书馆7个,藏书55.73万册。专业剧团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全年下乡演出1910余场次。

广电事业继续稳步发展。全市有1千瓦以上大型调频广播发射机5台,1千瓦以下的137台,广播覆盖率达到88.60%;全市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达到737座,其中1千瓦以上的2座,卫星电视地面站716座,电视覆盖率达到87.10%,全市拥有有线电视用户3.07万户。

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117所。其中:普通高校1所,在校学生2120人;成人高校1所,在册学生5614人;中等专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7901人;职业中学(专)16所,在校学生4978人;完全中学42所(其中高级中学5所),在校学生5.06万人;独立初中163所,在校学生16.82万人;小学1826所,在校学生38.38万人;幼儿园58所,在园幼儿3.02万人。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工2.8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63万人。

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7%;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6%;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4%;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率达到60.2%,其中录取普通高中占41.9%,录取中等职业学校占18.3%,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之比接近3:1;普通高校录取人数9033人,录取率达到51.3%,其中本科录取3692人,比上年增加1058人,其中有4名新生被北京大学录取,2名新生被清华大学录取。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医疗机构217所,病床4604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312人;乡村卫生服务推进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得到新的发展。全市有乡镇卫生院158个,病床1401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01人。

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群众性体育活动新颖多样。2004年,我市承办全国体育比赛2次,有9省(直辖市)的61队258名运动员参赛;承办全省比赛3次,有全省30个单位的480名运动员参赛;举办市级体育比赛13次,有113队1292名运动员参赛。全市组织派出14队138名运动员参加全省体育比赛10次,夺得4金9银18铜的较好成绩。

全市有省级先进体育乡镇50个,各级各类群众体育社团组织64个,晨晚练点73个,省级传统项目学校8个。全市体育运动人口达110万人,社会体育运动指导员1135人,中小学学生体育达标率94.0%(施标率为10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2004年,全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11亿元,增长8.23%,其中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3.16亿元,增长7.15%,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9.65亿元,增长20.96%。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2004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2.74亿元,较年初增加1.09亿元,增长17.7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4.89亿元,增长11.64%;各项贷款余额54.69亿元,增长9.30%。

保险业继续完善壮大。全年全市财产保险保费3905万元,增长7.01%。全年共处理各类财产保险赔案6978起,赔款2777.8万元,处理人寿保险赔案6610起,累计赔付501万元,满期给付746万元。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事业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590元,比上年增净97元,增长6.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17元,比上年增加518元,增长9.59%。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9.33万人,全年人均劳动报酬11316元,比上年增加651元,增长6.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598元,比上年增加648元,增长5.92%。

社会保障事业成绩卓著。2004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5.1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4.0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0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7.53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达6.21万人,其中参保职工5.14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07万人;全市人均年养老金7102元,比上年增长5.3%;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5.75万人;全市登记失业率为3.1%;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数100张,收养各类人员49人。

九、人口与计划生育

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年末全市总人口296.99万人,较上年末增加6400人。人口出生率9.86‰,死亡率5.37‰,自然增长率4.50‰,综合节育率91.24%,计划生育率81.18%。

注:1、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预计数据;

2、产值指标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马铃薯产量为折合粮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