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甘肃

酒泉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20:18:02 来源:酒泉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23次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克服非典影响,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运行质量继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消费品市场趋向活跃。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果。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初步统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6.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亿元,增长8.59%;第二产业增加值45.95亿元,增长11.48%;第三产业增加值35.68亿元,增长9.78%,三次产业比例为23.4:43.1:3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061元,比上年增长9.71%。

就业规模有所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3.3万人,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7.75万人,增长6.93%,农村从业人员25.55万人,下降2.56%。年末在岗职工9.72万人,增长0.2%。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年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86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6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和体制制约因素依然比较突出;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农民增收渠道狭窄,结构调整还没有完全突破以农为主、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格局;支撑经济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可控性差,工业主导产业不明显,市场竞争力不强;消费需求仍然不足,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不够明显;财政支出因素增加,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待进一步协调。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3年,全市农村经济结构以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着力壮大“五大产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使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玉门的孜然、敦煌的葡萄、肃州的奶牛养殖和制种、金塔的肉羊育肥产业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全市农村增加值达到39.5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种植业生产有增有减。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0.39万亩,比上年下降15.11%,其中粮食制种面积14.47万亩,比上年下降23.56%;经济作物及蔬菜瓜类面积109.79万亩,比上年增长4.4%,其中,棉花面积58.74万亩,比上年增长19.9%;饲草作物面积30.49万亩,比上年增长36.8%。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由上年的32:56:12调整到26:58:16。

林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8.91万亩,比上年增长2.3倍。林业增加值达到5321.27万元,比上年增长36.7%。

畜牧业发展加快。草畜乳产业优势开始现露,全市完成畜牧业增加值43919.54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为20.6%,提高0.1个百分点。肉牛出栏4.09万头,肉羊出栏103.42万只,猪出栏37.84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2%、29.5%和6.1%。猪牛羊等肉类总产量5.26万吨,增长11.7%。

渔业生产出现下降。水产品养殖面积3.12万亩,比上年下降4.3%,产量1488.63吨,下降9.2%。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2.9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1%。拥有农用拖拉机5.85万台,增长6.4%;农用运输车1.36万辆,增长4.6%。化肥施用量(折纯)5.29万吨,增长0.2%。农村用电量19635.25万千瓦小时,增长26%。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7.18万亩,增长0.9%。

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全市乡镇企业增加值18.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营业收入60.26亿元,增长23.0%;实缴税金1.41亿元,增长5.2%;净利润3.89亿元,增长23.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国有及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全面增长,集体企业增速减缓,非公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4.21亿元,增长12.5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1.04亿元,增长11.22%;集体企业增加值2.15亿元,下降3.59%;个体和私营企业5.32亿元,增长21.01%。

轻工业稳步发展。实现增加值5.24亿元,增长3.05%,农产品加工业对市县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4%,拉动市县工业增长1.2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速加快,实现增加值28.77亿元,增长12.82%。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1.43%,比上年提高21.1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7.27亿元,增长15.5%,产销率达99.12%,比上年提高1.78个百分点。利税总额99043万元,增长48.97%,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5580万元,增长2.57倍。市县工业效益明显好转,实现利税13670万元,增长20.75%,其中实现利润4393万元,增长47.24%,亏损企业亏损面25.22%,比上年扩大6.96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健康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07%。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全年通过投标承包工程466个,占施工工程个数的66.48%。全年施工房屋面积206.8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82%,竣工房屋面积93.6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1.47%。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税5863万元,比上年下降2.59%。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高速增长。全市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争取国债资金,鼓励民间投资,推动了投资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6%;市县固定资产投资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1%。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38.07亿元,增长8.92%;城乡集体投资8.04亿元,增长59.4%;城乡个体投资7.11亿元,增长18.14%。从投资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28.32亿元,增长3.84%;更新改造投资8.68亿元,增长28.2%;房地产开发投资2.3亿元,增长6.98%。从隶属关系看,地方项目完成投资33.56亿元,增长16.01%,占全市投资比重由上年的62.85%升至63.04%;中央省属项目投资19.67亿元,增长11.15%。从大项目看,全年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108个,完成投资24.88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比重为87.85%。

资金投向更加合理。第一产业投资6.71亿元,增长5.68%,第二产业投资27.2亿元,增长35.54%,第三产业投资19.32亿元,下降1.46%。分行业看,农田水利和生态环境投资8.77亿元,增长18.67%;工业投资26.43亿元,增长44.57%,其中轻纺工业4.49亿元,增长2倍,能源工业4.54亿元,增长14.94%;交通邮电通讯业投资3.82亿元,下降8.17%,其中交通运输业2.51亿元,下降23.48%;商业贸易和餐饮业投资1.46亿元,增长3.55%;社会服务业投资0.75亿元,下降63.41%,科教文卫投资3.92亿元,增长1.19倍。在更新改造投资中,用于增加产量的投资2.15亿元,增长37.8%;提高产品质量的投资2.46亿元,增长43.9%,所占比重达28.3%,增加3.08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铁矿石原矿开采20万吨/年,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1.5公里、变电设备能力2.4万千伏安,城市污水处理能力4万吨/日,各类学校建筑面积0.82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全市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1亿元,比上年增长3.6%。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增长。城镇零售总额21.1亿元,增长2.7%;农村零售总额9.9亿元,增长5.5%。批零贸易业零售额稳步攀升,餐饮业下降,制造业和集市贸易较快增长。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0.5亿元,增长11.7%;餐饮业零售额2.9亿元,下降3.3%;其他行业零售额1.1亿元,增长20.3%。年末全市共有城乡消费品市场84个,消费品市场商品成交额13.99亿元,增长15.9%。

市场物价总水平有所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2%。从分类看,除住房和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交通和通信价格恢复性增长外,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价格仍有不同程度下降。

六、对外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规模扩大。全市进出口贸易总值21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进口364万美元,增长66.9%;出口1792万美元,增长51.6%。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市引进利用国外资金2913.73万美元,增长1.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43.9万美元,增长8.6倍,多双边无偿援助20.44万美元,世界银行贷款及国外政府贷款2549.39万美元。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62项,落实到位资金5.77亿元,其中,引进资金4.92亿元,增长17.3%。

旅游业受非典疫情影响较大。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8.3%;其中,海外游客2.8万人次,下降62.3%。实现旅游收入3.4亿元,下降5.6%。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中有增,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7.41亿元,比上年增长4.6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改善,综合运输能力加强。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5434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6公里。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4.96万辆,增加8800辆,其中汽车拥有量2.45万辆,增加6500辆。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339万吨,比上年增长1.5%,完成货物周转量8171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1%,完成客运量1370万人,比上年增长2.3%,完成旅客周转量7732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9%,

邮电通讯平稳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达到3.72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45亿元,增长8.3%;电信业务收入3.27亿元,增长8.2%。年末邮路总长度达到3195公里,微波线路达到338公里,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245公里,增长32.59%。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93.1万门,增长13.55%;其中固定电话装机容量37.1万门,增长23.7%。年末本地电话用户27.28万户,增长24.1%;移动电话用户24.36万户,增长37.91%。全市电话普及率为53.5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2.3部。数据通信出口带宽620兆,比上年增加315兆,国际互联网用户达2.76万户,增长32.59%。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同步增长。辖区财政总收入1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7%,占GDP的比重为10.4%。大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91亿元,增长17.92%。财政支出12.86亿元,增长8.26%。财政支出充分体现了“有保有压”的原则,重点支出得到保证。农林水事业费、社保补助、抚恤和社会救济等三项重点支出分别增长33.99%、213.65%和40.62%,均高出一般预算支出增幅。

金融业务稳健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8.63亿元,比年初增加23.43亿元,增长15.1%。其中,企业存款42.88亿元,增加3.43亿元,增长8.6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19亿元,增加17.13亿元,增长16.8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7.19亿元,比年初增加12.24亿元,增长18.84%。其中,短期贷款60.19亿元,增加10.77亿元;中长期贷款13.33亿元,增加3.56亿元,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3亿元,增加1.24亿元。年末货币累计净投放10.29亿元,比上年末下降6.97%。

保险市场规模扩大。全年保费收入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5.96%,其中,财产险收入7544万元,增长5.78%;寿险收入28358万元,增长45.64%;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1945万元,增长10.57%。支付各类赔款5431万元,比上年增长14.63%。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4278万元,增长3.46%;寿险赔付金额1153万元,增长91.2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1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7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职业中学8所,普通中学96所,其中完全中学16所、高级中学6所、初级中学5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1所,普通小学458所,成人技术培训学校102所。初中毕业生“六科”合格率达到64%,升入高中比例达到85%;普通高校考生上线率达到64.5%,录取学生数为2791人,录取率达到62%。学龄儿童入学率99.97%,巩固率99.99%;小学、初中学生辍学率分别为0.01%和1.8%,农村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0.6%。

办学条件继续改善。普通中小学占地面积653.3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8.42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减少35.5万平方米和增加7.57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面积195.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52万平方米。图书藏量达到272.9万册,比上年增加4.6万册。固定资产总值达到56.6亿元,比上年增加5798万元。

科技队伍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7万人。工业企业从事科研活动人员1919人,其中工程师1501人。

科技投入明显增加,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全市各级财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234万元,下降22.26%。大中小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8108.5万元,比上年增长0.42%,其中研究与发展(R&D)支出4807.3万元,增长91%。全年共取得应用技术成果77项,受理专利申请9件,授权专利6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2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12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5个。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3.1%;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7座,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53小时,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3.3%。全市广播电视光纤传输网络达到4847公里,有线电视用户19.7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2%,比上年提高2.74个百分点。全年出版报纸332.4万份,出版杂志1.5万册,发行图书10大类、524万册。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8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13万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卫生事业规范运行。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25个,其中医院24个、卫生院74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445张,其中医院2378张、卫生院961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539人,其中医生执业医师1139人,助理医师338人,注册护士1283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8个,卫生技术人员181人。妇幼卫生机构9个,卫生技术人员129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73个,床位923张,卫生技术人员793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达76%,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525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向省体工队输送优秀体育人才8人,向大专院校输送12人。在省级以上比赛中,我市运动健儿获得金牌9枚,银牌17枚,铜牌13枚。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举办运动赛会403场次,参加人数达38万人次;全市共有11.52万名适龄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年末全市有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03.3万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1.2%。生态示范点及生态示范工程进展顺利,共建成生态示范点7个,示范工程项目5个。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人居环境继续改善。全市环保投资1.49亿元,占GDP比重达1.4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8.5%,饮用水达标率100%,垃圾定点堆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9个,总面积达40平方公里,覆盖率达到87.4%。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小区10个,噪声达标区面积39.8平方公里,覆盖率达到87%。

十二、人口

人口低速增长。据抽样调查测算,2003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1.61‰,死亡率6.20‰,人口自然增长率5.41‰。年末全市总人口96.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9.9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51.68%;乡村人口46.69万人,所占比重为48.32%。男性人口49.7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1.48%;女性人口46.88万人,所占比重为48.52%。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582元,比上年增长9.1%。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595元,增长1.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9%。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924元,比上年增加236元,增长6.4%。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26.9元,比上年增长20.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7%。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4.7万人,综合覆盖率100%,社会化发放率100%;有5.88万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综合覆盖率100%;有8.1万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两个确保”基本实现,全年分别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7265万元、失业保险金1623万元,支付医疗费5849万元。全市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2.9万人,下降0.4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4万人,下降2.44%。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统计口径为企业和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