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甘肃

张掖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19:56:37 来源:张掖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187次

张掖市统计局

2009-3-20

2008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委二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推动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总体部署,以建设“十大工程”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全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克服低温冷冻、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2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65.03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55.60亿元,增长11.8%。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285元,比上年增长11.3%。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0:37:33调整为29:38:33,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持平。

消费领域价格涨幅较大。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7.3%,其中城市上涨7.6%,农村上涨7.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4%,消费品价格上涨7.8%。构成居民消费品价格的八大类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8.3%,成为带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6.2%、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6.3%、居住类上涨6.6%;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分别下降2.7%、5%和5.2%。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5.1%。

就业再就业形势较好。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93794人,比上年增加715人,增长0.77%。城镇新增就业16461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978人,比上年增长5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9%,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全年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22.41万人,培训农民工19.35万人。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5728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27169万元,比上年增长20.11%。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完成47607万元、9333万元和6970万元,增长17.17%、41.6%和22.67%。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财政重点支出得到保证,全年财政支出375303万元,比上年增长31.17%。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努力克服年初低温冰冻灾害和春夏期间的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发展势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48.54亿元,可比增长5.5%。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内部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结构调整为66:3:25:6,粮、经、饲种植结构由上年的67:26:7调整为68:26:6。粮食面积、产量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8.2万亩(含粮食制种面积63万亩),增长2.7%;粮食总产量达到9.5亿公斤,增长2%。受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市场价格因素影响,主要农产品在调整品种、优化品质的基础上有增有减。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粮食总产量         万吨        94.86         2.0

其中:小麦         万吨      22.79       -4.1

玉米                万吨      41.81         4.9

#玉米制种         万吨        29.18        10.7

油 料               万吨       5.24        27.2

甜 菜           万吨     6.58      -27.3

蔬 菜         万吨     99.36          2.0

水 果           万吨     17.96        -8.4

棉 花           万吨       0.91          9.5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完成造林面积6.57万亩,种草面积50万亩,其中优质牧草面积10.4万亩。当年封山(滩)育林4.4万亩,“三北”四期防护林建设人工造林 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0.71%。

畜牧业发展增势强劲。全市畜牧业增加值达到12.3亿元,可比增长18.97%。年末大牲畜存栏57.71万头,增长6.8%;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67.1万头、15.1万头、113.67万只和473.46万只,分别增长7.5%、27.5%、10.2%和7%。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666.2万公斤、1206.9万公斤和3708.6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11.2%、8.3%和21%。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肉类总产量               万吨          8.70          11.2

其中:猪肉产量         万吨          4.60           7.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禽蛋产量                万吨          1.21           8.3

奶产量               万吨          3.71          21.0

猪年末存栏               万头        55.17           6.9

羊年末存栏               万只     195.24         -2.5

禽年末存栏               万只       357.94           8.2

大牲畜年末存栏         万头        57.71           6.8

其中:牛年末存栏      万头        43.60          11.5

支柱产业稳步发展。围绕草畜、制种、果蔬、轻工原料四大支柱产业,建成产业化基地面积29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8%。当年开工新建、改扩建重点龙头企业14个,完成投资3.79亿元。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年消耗农产品178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4.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8.6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9%。拥有各类农用汽车1843辆,大中型拖拉机6747台,小型拖拉机75622台。全年化肥使用量(折纯)8.1万吨,农村用电量28328.97万千瓦小时。各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8年,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突出项目建设,深化企业改革,靠实目标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0.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6.53亿元,增长36.08%;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0.81亿元,增长65.56%;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32.61亿元,增长20.77%。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9.24亿元,增长29.16%;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1.66亿元,增长20.03%。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原煤         万吨           54.19            22.43

水泥             万吨          111.25             1.73

化肥           万吨             4.33          -22.87

发电量        亿度           55.91           -5.66

塑料制品     万吨            1.06            21.53

白酒(折65度) 千升            6851            12.29

工业生产效益明显回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产品销售率为91.47%,比上年下降0.1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7.7亿元,下降0.19%。亏损企业亏损额1.0亿元,同比上升41.8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43%。

建筑业保持稳定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招投标制度逐步完善,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施工质量明显提高。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5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21亿元,增长11.0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0亿元,增长11.05%。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94亿元,增长101.6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2.84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3.73亿元,增长0.74%。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8:44:48调整为15:42:43。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回落。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84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增幅比上年下降28.26个百分点。全年房屋施工面积61.2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01%;商品房销售面积37.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29%,增幅比上年下降18.15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开工建设的项目达609项,比上年增加16项,完成投资66.23亿元,同比增长11.52%。开工建设投资上亿元的项目22项,完成投资15亿元。重点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有力的拉动了全市投资的平稳增长。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稳步增长。全市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7.70亿元,比上年增长6.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82911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0%;货运周转量11019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0%。全市客运线路达334条,乡镇、村社通公路率和通班车率均达到100%。年末全市共有出租车辆1650辆,已开通公交线路27条,公交车辆201辆。形成了以兰新铁路、GZ45线、312、227国道为主脉,县、乡、村公路为补充的交通网络和运输服务体系。

邮电通讯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7995万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741万元,下降13.6%;电信业务收入34254万元,增长12%。年末全市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达到33.5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9.4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64.7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3.6万户,增长10.4%。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03.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其中接待海外旅游人数2.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6%。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旅游综合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6.67%。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市的零售额22.7亿元,增长23.6%;县的零售额12.1亿元,增长16.3%;县以下零售额12.7亿元,增长17.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9.57亿元,增长20.3%;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95亿元,增长18.6%。

对外贸易保持平稳增长。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0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出口总额3653万美元,增长46%;进口总额352万美元,增长18%。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全市招商引资签约项目96项,总投资48.28亿元。开工建设86项,占签约项目的89.6%,到位资金24.03亿元。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拥有各类交易市场53个,基本形成了以甘州区为中心,辐射全市其它县、河西地区乃至省内外的市场网络体系。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0.5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6.59亿元,增长11.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9.46亿元,增长27.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8.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4.80亿元,增长20.5%,中长期贷款余额43.32亿元,增长15.9%。

保险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全市保费收入58816万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607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45209万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0964万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财产险赔付8005万元,人寿险赔付2959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共有本科院校1所,专科院校1所,成人高校1所,普通中学100所,中等职业学校13所,小学580所,幼儿园50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为99.8%。2008年,向全国各类高、中等专业院校输送新生10265人,高考录取率为72.68%。

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园)学生数如下:

在校(园)学生数     单位      2008年     增长(%)

普通高等学校             人           16154        13.04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       人            1638      -15.96

职业中专学校       人            8728      -28.02

普通高中                 人           30325       -7.63

初 中                  人           60898         3.75

小 学                人         103784       -8.40

幼儿园                  人           26368       -2.95

科技事业有新进展。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4万人,拥有科研机构5个。全市科学技术支出3145万元,比上年增长14.53%.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40项。科技成果在工农业生产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6个,档案馆7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机19部,广播调频发射机40部,有线电视用户23.73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5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07%。《张掖日报》全年共发行345期,累计发行759万份。全年组织各类文艺表演和群众性文化活动676场次,观众达105万人次,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2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12个,县以上医院13个,中心卫生院3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卫生技术人员501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150人,注册护士1582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4527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个。农村有医疗点的行政村866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263人。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整顿取得实效。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年全市运动健儿在全国、全省各类体育比赛中获金牌4枚、银牌17枚、铜牌14枚。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达97.8%。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128.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22万人,乡村人口83.94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4.5%。全年出生人口1.55万人,出生率为12.19‰;死亡人口0.84万人,死亡率为6.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4‰。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15元,比上年增加720元,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989元,增长11.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15元,比上年增加378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16元,增长10.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43%。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4847人,比上年末增长21%。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09516人,比上年末增长20%。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44128人,比上年末下降2%。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63157人,比上年末增长7%。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54687人,比上年末增长21%,其中参保农民工人数为21095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32667人,比上年末增长6%。

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708人,比上年下降7%。全市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48052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59818人。

全市6个县(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90.38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上年增长2.7%,参合率达93.8%,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7916万元,比上年增长89.9%,累积受益人数82.65万人次,增长7.2%。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建设用地5.06万公顷;年末全市耕地增加413.69公顷,减少41.69公顷,当年净增加耕地372公顷;全年全市总用水量24.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20.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6亿立方米,生活用水0.6亿立方米,生态用水2.5亿立方米;目前全市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共33种,已发现矿床及矿化点370多处,其中具有成矿价值的151处。

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12个,项目总投资18583万元。拥有自然保护区2个,总面积219.03万公顷。全市用于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科技投入达32700万元,环保投资指数1.94%。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工作以及城区废气和水源污染治理成效明显。

初步测算,全年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29.5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8.14%,万元GDP能耗为2.0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71.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3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4.40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3.24%。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11人,比上年下降15.9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6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6.58;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4.2。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27起,死亡94人、受伤258人,直接经济损失18.025万元。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生产总值、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指标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常住人口数。

4、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指标数据为2008年快报数。

5、畜牧业存出栏及产品产量为2006年农业普查衔接数据。

6、节能降耗有关统计数据为初步测算数,未经省上评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