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甘肃

张掖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19:47:57 来源:张掖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13次

2004年,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以及省委“两抓两放”的重大战略布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克服地震和“5.23”透水事故造成的不利影响,立足实际,紧紧围绕三大战略的实施,以解决“三农”问题、加快项目建设和工业发展为重点,坚持在发展中顺应调控,在调控中谋求发展,促使全市国民经济稳步运行。全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增强,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核实,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2%。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27亿元,增长5.3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92亿元,增长19.9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11亿元,增长11.2%。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784元,增长18.4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61%。

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历史性突破。2004年,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5:33:32调整为34:35:3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首次超过一产。

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健康发展。初步测算,2004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38.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66%,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8%上升为39%。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工业规模小、大项目少,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任务艰巨,财税增收、社会就业压力大,农业产业化链条短,农民增收难度较大,融资渠道单一,社会资本总量小,制约经济快速发展。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4年,全市各级党政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进一步深化产业富民战略,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33.54亿元,可比增长5.33%。农业内部农林牧结构由上年的72:3:25调整为71:3:26。粮食全面丰收。全年粮食总产达到8.07亿公斤,比上年增加0.44亿公斤,增长5.8%。受结构调整和农副产品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主要农产品在调整品种、优化品质的基础上有增有减。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2004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17.19万亩,种草面积60万亩,其中优质牧草面积49万亩。当年完成退耕还林12.8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5万亩、荒滩地造林11.3万亩。森林覆盖率9.17%。

畜牧业快速发展。全市畜牧业增加值达到87956.3万元,增长11.2%,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5%提高到26%。全年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91.02万头、9.3万头、105.34万只和507.36万只,增长10.4%、13.6%、10.6%和5.7%。

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围绕草畜、制种、果蔬、轻工原料四大支柱产业,建成产业化基地面积264万亩,比上年增加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8%。开工新建重点龙头企业12个,改扩建龙头企业9个,完成投资2.2亿元,龙头企业和其它小型加工企业对农产品初级加工的能力已占种植业产品的72%,龙头企业加工转化率达到47%,比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市场体系日益完善。改扩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12个,累计达150个,完成投资3600万元。发展运销大户232个,累计达2371户;新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30个,累计达到743个。输出劳务26.17万人次,劳务收入6.37亿元。全面落实各项增收政策,全市兑付粮食直接补贴资金891万元;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免农业税1747万元,农民人均受益26.6元。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4年,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56.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61%。拥有各类农用汽车1768辆,大中型拖拉机1773台,小型拖拉机66874台,化肥使用量(折纯)8.75万吨,农村用电量22652万千瓦小时。围绕黑河流域节水改造的各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黑河综合治理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48亿元,占计划的97.7%,累计完成干渠开挖衬砌453.8公里,支渠604.4公里,斗渠602.2公里,田间配套101万亩,新打机井460眼,改造旧井1025眼,发展高效节水面积31万亩,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4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领导,狠抓落实,聚精会神抓项目,一心一意谋发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工业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2.32亿元,比上年增长20.35%。全部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3亿元,同比增长27.44%,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7.19亿元,同比增长32.38%,重工业实现增加值6.11亿元,同比增长22.1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工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大项目开工多、中小项目发展快,工业强市步伐明显加快。张掖火电厂累计完成投资12.8亿元,2005年底首台机组可建成发电;黑河上游8座梯级电站开发已建成2座,在建3座;年初确定的26项投资上千万元、销售收入上3000万元的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9.86亿元,其中建成18项,同时,建成投产一般工业项目30项,完成投资1.46亿元。这些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为工业强市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88亿元,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长39%,产销率达到91.51%。实现利税总额2.89亿元,增长25.38%,亏损企业亏损额4751万元,下降3.59%,盈利企业盈利额16744.1万元,增长23.3%,企业实现利润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993.1万元,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长38.6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06.92%,与上年同口径相比提高9.73个百分点。

建筑企业生产平稳发展。2004年,全市有资质等级的企业60户,完成增加值2.85亿元,实现利润3300万元。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完善,施工质量明显提高。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4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城市完成投资额44.38亿元,增长18.0%;农村完成投资额7.64亿元,增长71.8%。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37.80亿元,增长24.2%,更新改造投资3.67亿元,下降17.3%,房地产开发投资2.31亿元,增长12.4%;其它投资8.24亿元,增长59.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33.0亿元,增长16.6%,非国有经济投资19.02亿元,增长38.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97亿元,增长16.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0.16亿元,增长36.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9.85亿元,增长16.6%。固定资产投资产生的增加值拉动整体经济增长2.16个百分点。城区公用设施建设等工作进展顺利,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明显提高。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04年,全市3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27项。其中:GZ45线永山—山临高速公路竣工;张掖火电厂建设进展顺利,铁路专用线建成通车;黑河梯级电站建设速度加快,西流水电站并网发电,小孤山水电站主体工程完工,三道湾和二龙山水电站开工建设;甘州区年产40万只锥形钢制包装桶已建成20万吨生产线;高台大业10万吨草块加工生产线投入生产;高台番茄酱第四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民乐2500吨苹果梨浓缩汁加工项目和5万吨麦芽加工项目一期生产线建成投产。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57亿元,占总投资的68.4%。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拉动了全市投资的较快增长。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全年完成公路客货运周转量91923.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6.25%,其中:客运周转量59778万人公里,增长10%,货运周转量85946万吨公里,增长6.0%。全市客运线路达331条;日发班次1027个,比上年增长1.68%。全市乡镇和村社通公路率分别达100%和99.56%,通班车率分别达到100%和98.35%。全市拥有出租车辆1458辆。甘州区内已开通公交线路16条,拥有公交车辆143辆,营运里程达298公里。形成了以兰新铁路、312、227国道为主脉,县、乡、村公路为补充的交通网络和运输服务体系。

邮电通讯业蓬勃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97亿元,比上年增长8.79%。年末拥有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36.74万户,增长33.45%,电话普及率达到28.75部/百人,增长32.49%。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5.36万户,普及率37.27部/百人;农村电话用户16.37万户,普及率18.9部/百人,公用电话5.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累计16.3万部,增长53.34%。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06万户,增长8.7%。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城市零售额16.98亿元,增长13.1%,农村零售额7.1亿元,增长9.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1.98亿元,增长10.8%;餐饮业零售额2.02亿元,增长28.1%。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实现出口贸易总额93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87%。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4年,全市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24项,项目总投资42.7亿元,引进资金38.4亿元,现已落实签约项目91项,占签约项目的73.4%。其中,上亿元的项目7项,千万元以上的项目39项。到位资金9.93亿元,占引资总额的25.8%,比去年增长18.26%。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拥有各类交易市场56个,基本形成了以甘州区为中心,辐射全市其它县乃至河西地区的市场网络体系。

旅游产业全面发展。围绕张掖历史文化名城、甘州区大佛寺、肃南马蹄寺、山丹草原风光、高台临泽湖泊水面四大旅游区,共建成项目27项,完成投资7960万元。在重点景区开发方面,投资790万元,用于国家3A级景区大佛寺和马蹄寺建设,完善了景区内部结构,树立了景区新形象。同时,通过城镇化带动,吸纳民间资金、相关行业投入等方式,投入资金750万元,加大市内和周边地区休闲度假短线市场的建设。大力开发大众旅游项目,延伸旅游产业链条,目前已形成了以甘州区为中心,肃南马蹄寺、山丹古长城为两翼的旅游发展格局,旅游景点已达39处,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8万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2.3%,其中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以上的景区(点)3家。全年实现旅游收入2.32亿元,比上年增长45%,占GDP的比重达2.34%,比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4年,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6.09亿元,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长16.2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7亿元,同口径增长13.71%。财政支出达到12.55亿元,增长10.05%。

金融业平稳运行。20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1.38亿元,增长15.1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77亿元,增长17.78%。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4.84亿元,增长14.3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1.28亿元,增长6.35%;中长期贷款余额22.80亿元,增长34.26%。

保险业稳定发展。全年保费收入完成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4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327.1万元,增长13.13%;人身险保费收入22045万元,增长9.55%。全年赔付额4419万元,增长8.64%,其中:财产险赔付2777万元,增长7.36%;人寿险赔付1642万元,增长10.8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教育系统强化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协调发展、结构比较合理的教育体系。全市拥有本科院校1所,专科学校1所,中等专业学校4所,普通中学102所,各类职业中学12所,小学621所,幼儿园524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8%;初中入学率达98.07%。2004年,我市向全国各类高、中等专业院校输送新生6588名,高考录取率达83.46%,比上年提高2.66个百分点。

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成效明显,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4万人,拥有科研机构5个。2004年,全市投入科技三项费用的金额198.5万元,取得科技成果43项。科技成果在工农业生产建设中发挥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事业健康发展。2004年末,全市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6个,档案馆7个。拥有电视发射机17部,广播调频发射机47部,电视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03%和97.48%,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9.73万户。《张掖日报》、《走廊周末》全年共发行312期,累计发行708万份,比上年增长4.31%。

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硕果累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4年全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新创剧(节)目20个,组织各类文艺表演和群众性文化活动893场次,观众达134.43万人次,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

卫生医疗条件较大提高,疾控系统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45个,其中,县以上医院19个,中心卫生院26个,拥有病床3456张。卫生技术人员3415人,其中职业医师1516人。农村有医疗点的行政村达795个,占全市行政村的87.27%,乡村医生和卫生员达1019人,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整顿取得实效。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我市运动健儿在全国、全省各类体育比赛中共获金牌7枚、银牌13枚、铜牌39枚。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达97.2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127.8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21万人,乡村人口86.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32.24%,较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9‰,下降0.16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95元,比上年增加635元,增长10.0%,城镇恩格尔系数为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35元,比上年增加261元,增长7.9%,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1.6%。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农村敬老院66所,床位数达1379张,收养人数810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282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231名,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5%。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加大,参加人数达到46736人,完成基金征缴6223万元。全市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101人,金额达443.8万元,增长30.91%;救助特困户、五保户、烈军属等51257人次,全市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达52389人,比上年增长34.21%;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466.2万元,增长50.76%。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2004年,全市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员147人;环境监测站2个,环境监测人员20人;环境监察支队1个,环境监察大队6个,共有环境监察人员74人。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52个,项目总投资1202.6万元。烟尘控制区6个,面积18.9平方公里;拥有自然保护区2个,总面积265.7万公顷。全市用于工业污染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环保部门自身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达41447.36万元,环保投资指数为4.41%。重大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工作以及城区废气和水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生产总值为初步核实数。

2、公报中总值、增加值指标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城镇人口由市建设局提供。

4、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指标,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发生变化,与上年采用同口径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