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甘肃

天水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16:55:58 来源:天水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092次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各项改革,努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较好地完成了“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增强。据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亿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34.1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10.4%。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18:44:38调整为2000年的18:42:40,第三产业呈上升态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运行的整体质量不高,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压力增大,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0年,全市积极实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产业化战略,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86亿元,较上年增长6%,其中农业产值增长3%,林业产值增长13.46%,畜牧业产值增长15.64%,渔业产值增长21%。受自然灾害影响,粮食总产量58.42万吨,较上年减产4%。

林业生产形势较好,退耕还林(草)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1.3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8.6万亩,退耕种草面积2.64万亩。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年末大牲畜存栏44.85万头,生猪存栏54.91万头,其中能繁殖的母猪存栏5.85万头,牛存栏20.93万头,羊存栏20.83万只。肉类总产量5.18万吨,增长20.19%,其中猪肉4.24万吨,增长15.85%;禽蛋产量1.16万吨,增长12.62%。

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新修水平梯田18.63万亩,年末水平梯田面积达到367.69万亩。新打集雨水窖1.75万眼。新增保灌面积0.3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年末达到61.08万千瓦,增长6.73%;拖拉机达到16676台,增长3.22%;农村用电量17442万千瓦时,增长2.17%;化肥施用实物量22.42万吨;农用地膜5490吨,农药1375吨。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市乡镇企业总数2.16万个,从业人员16.07万人,全年实现总产值44.49亿元,较上年增长20.83%。

扶贫工作取得新成效。随着各项扶贫工作力度的加大和具体措施的落实到位,实现了全市整体基本解决温饱,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4.59万人,贫困面下降到1.5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0年,全市工业企业紧紧围绕改革与脱困两大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整体推进企业“三改一加强”,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9.6亿元,增长9.2%,其中部省属6.04亿元,市属工业3.56亿元。

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全市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3项,建成投产8项,开发新产品106项,增强了工业发展后劲。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继续趋好。全市国有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7.84亿元,产销率96.7%,较上年上升5个百分点。其中部省属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8.12亿元,产销率97.63%;市属工业实现销售产值9.73亿元,产销率95.11%。全员劳动生产率13425元/人,流动资金周转次数0.68次,较上年减缓0.03次;资金利税率3.72%,较上年上升了0.8个百分点。

扭亏脱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限额以上204户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减到58户,亏损面下降到28.43%,亏损总额1.16亿元,较上年减亏1亿多元。

建筑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拥有城镇集体以上建筑企业37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55亿元。优良工程率达31.18%。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0360元,较上年增加了4774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0年,在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加大投资、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到26.86亿元,较上年增加7.42亿元,增长38.17%。其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总额18.61亿元,增长31.43%;城镇集体完成投资总额0.42亿元,增长2.44%;城镇个体投资完成0.34亿元,增长4.6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9亿元,增长48.81%;其它经济完成投资3.1亿元,增长94.97%,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2.52亿元,增长5.2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6.4亿元,增长2.23倍。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3.14亿元。全市新增的生产能力或效益主要有:中、小学生席位3650个,粮食仓库5000万公斤,输电线路长度47公里,变电设备能力16万千伏安,医院病床220张,全成纤维单位400吨/年,商品蛋鸡场400万公斤蛋/年,城市自来水供应能力12.4万吨/日。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903公里。据抽样调查,全社会客运量1047万人,客运周转量48579.8万人公里;货运量1111.1万吨,货运周转量75587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末全市邮电业务总量达到24651万元,较上年增长47.46%。全市电话装机总容量达到21.57万门,市话年末拥有量达到15.51万户,住宅电话达12.35万部,较上年增加4.97万户。新兴邮电业务和服务项目较快发展。“因特网”上网用户迅猛增加,无线寻呼达到4.38万户;移动电话达到3.44万户。各种报刊订阅总量达到17.16万份。

六、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2000年天水师范学院正式通过审定,结束了天水无本科学校的历史。全市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4596人;中小学校3092所,在校学生619636人;小学生毕业数达65620人,初中毕业生数达40683人,分别较上年增长10.17%和16.44%。全市学龄儿童的入学率99.53%、巩固率98.96%、毕业率97.99%。为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人数达到6040人,比上年增加了2234人,增长58.69%。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市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206项,鉴定科技成果53项,累计新增效益9740万元;民营科技企业161家,全年技工贸收入2.4亿元,实现利税1359万元。

七、商贸流通、旅游和市场物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5亿元,较上年增长9.7%,在零售总额中,城市17.3亿元,农村10.2亿元。全市年末城乡个体工商和私营企业户数达到31106户,其中私营企业1457户,比上年增长21.72%。个体私营从业人员达到11.2万人。集贸市场总数达156处。

旅游业快速发展。受春节、“五一”和“十一”等节假日经济的推动,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2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5.9%,其中外国游客3963人次,台湾同胞776人次,港澳同胞835人次,共实现旅游收入2.68亿元人民币,增长26.4%。

市场物价止跌回升。2000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9.3%,较上年上升1.4个百分点。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预算执行情况较好。2000年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6.4亿元,较上年增长2.8%;财政支出10.6亿元,增长15.5%。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全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5.01亿元,新增存款7.23亿元,增长9.31%,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60.38亿元,新增存款4.27亿元,增长7.6%。全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7.85亿元,新增贷款3.6亿元,增长5.58%。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824万元,增长3.85%,其中财产保费收入4709万元,增长0.11%;寿险保费收入7115万元,增长6.48%。全年赔付额3487万元,增长13.8%。

社会保险业务健康发展。全年全市社会保险各项基金收缴1.7亿元,支出2.23亿元,增长3.3%。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5个,电影放映发行机构7个,文化馆7所,公共图书馆7所,各类藏书517千册。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1%。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242个,床位数6447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达到6640人,全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58254平方米,年内儿童计划免疫人保率42.6%,“四苗”接种率全程合格72.3%,全市合作医疗或医疗保险村数达62个,村设置的医疗点数达3344个。

体育事业稳步推进。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全市运动员共获奖牌57.5枚,为省以上体育学校输送优秀运动员23员,有28名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等级标准。

群众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全市有43.49万名青少年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280万人以上。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市区非农业人口达到32.2万人,建成区面积32.51平方公里,较上年扩大0.46平方公里。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4.4万立方米/日;公共汽车营运车辆年末实际数152辆,客运量2275万人次;出租汽车1354辆;供热总量51万百万千焦,蒸汽供应1200万吨,供热面积55.7万平方米;年末市区道路总长度237公里。较上年增长1.04倍;排水管道230公里,较上年增长1.28倍。天水市城区外环路拓建工程南山路、人民路、迎宾藉河大桥等工程投入使用,使天水市区面貌大为改观。

环境保护事业加快发展。全年共完成工业污染治理投资达586.5万元,完成治理项目26项。

十一、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2000年,全市有55.12万名妇女采取了节育措施,节育率87.8%。全市总人口336.0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4600人,出生率13.86‰;死亡人口18050人,死亡率5.61‰;全年净增人口2655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25‰,比上年下降1.69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为4583元,较上年增长4.6%,人均消费性支出3851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58元,增长5.6%。

就业渠道拓宽,职工人数继续下降。全年共组织安置再就业人数达12577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12242人,失业率3.59%。全市职工总数178224人,较上年下降6.3%,其中部省属单位55129人,市属单位123095人。

职工工资总额增加,平均工资水平上升。全社会职工工资总额11.8亿元,增长9.7%,其中市属7.19亿元,增长12.82%;职工年平均工资6538元,增长15.51%,其中市属5947元,增长1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