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甘肃

白银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16:54:49 来源:白银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626次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抢抓机遇,乘势而 上,国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圆满完成了预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明显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和谐白银建设 成效显著。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07.52亿元,同比增长12.6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26.7亿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5.32亿元,同比增长17.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5.5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增加值12.05亿元,同比增长9.0%,房地产业增加值3.78亿元,增长5.23%。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868元,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 12.47:54.25:33.28调整为12.67:55.57:31.5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提高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1.03个百分 点,第三产业下降1.23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7.08亿元,比上年增长33.51 %。一般预算收入为7.04亿元,增长25.82%。其中市级收入3.61亿元,增长31.45%,县区收入3.43亿元,增长20.39%。一般预算支 出31.92亿元,增长39.60%。

消费领域价格明显上涨。2007年,全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为104.5%,较去年同期上涨4.5%,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4%,消费 品价格上涨5.2%。构成居民消费品价格的八大类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分 别上涨9.8%、0.7%、0.9%、7.7%、4.0%、0.4%、1.9%;交通和通信下降1.7%。

表1: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     标 2007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4.5

食品 9.8

烟酒及用品 0.7

衣着  0.9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7.7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4

交通和通讯 -1.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4

居住 1.9

生产领域价格水平高位运行。2007年,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7.15。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7.45%,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1.86%;煤炭产品价格上涨20.24%,有色金属产品价格上涨11.5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等价格涨幅偏高,节能降耗任务艰巨,就业压力较大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397.72万亩,比上年增加20.17万亩,增长5.34%;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13.59万亩,同比增 长4.84%。小麦播种面积76.59万亩, 比上年减少1.04万亩,下降1.34%,玉米播种面积65.48万亩,比上年减少5.33万亩,下降7.53%;薯类播种面积87.91万亩,比上年增 加13.39万亩,增长17.97%;蔬菜种植面积25.65万亩,比上年增加0.0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6.03万亩,比上年减少0.07万亩。

粮食总产量达到53.46万吨,增长3.16%,其中夏粮17.12万吨,下降1.32%,秋粮36.34万吨,增长5.42%。粮食亩产达到 170.49公斤。蔬菜产量继续稳步提高。蔬菜产量111.21万吨,比上年增长2.01%。油料、瓜类、水果产量分别为1.34万吨、15.47万吨、 11.81万吨,黑瓜籽产量9143吨。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完成造林面积9.48万亩,封山育林面积10.43万亩,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17.16万亩,当年苗木产量4800万株, 本年出售树苗3628万株。

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7.1万吨,增长2.13%;鲜蛋产量1.89万吨,增长19.82%;牛奶产量1.12万吨,增长18.47%。年末大 牲畜存栏26.16万头; 年末牛存栏2.54万只;猪存栏62.62万头,羊存栏186.42万只,鸡年末存栏575.84万只。猪出栏61.29万头、牛出栏2.99万头;羊出 栏106.97万只,比去年增长10.48%。水产品产量2046吨,比上年增长8.03%。

表2: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 品 名 称 绝对数(吨) 比上年±%

粮食 534648 3.16

油料 13385 4.25

蔬菜 1112062 2.01

水果 118131 9.79

肉类 70979 2.13

#猪牛羊肉 63108 7.68

牛奶 11224 18.47

禽蛋 18917 19.82

水产品 2046 8.03

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2.34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12.15万千瓦;水窖39.88万眼;水平梯田 174.99万亩,增长2.18%;年末拥有拖拉机48885台,联合收获机113台,农用水泵4843台,农用载重汽车2077辆,农用三轮运输车 54402辆。全年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4.27万吨;农村用电量3.5亿千瓦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5.84万亩,当年新增2.02万亩;农田机械节水 灌溉面积1.2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2007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44%,其中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9%。

中央企业增长较快。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中央企业完成增加值25.58亿元,同比增长21.68%;省属企业完成增加值45.44亿元,增长17.37%;市及市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19.14亿元,增长16.37%。

四大行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2007年,煤炭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68亿元,同比增长41.31%;有色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09亿元,同比 增长8.27%;电力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98亿元,同比增长19.25%;化工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36亿元,同比增长27.2%。这四大行业占 全市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6.63%。

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2007年,累计生产原煤1056.62万吨,增长15.72%;发电量139.18亿千瓦时,增长30.96%,其中:火电 121.14亿千瓦时,增长37.1%,水电18.04亿千瓦时,增长0.69%;十种有色金属36.27万吨,下降2.74%,其中:铝增长 1.14%,铅下降10.89%,锌下降2.58%;硫酸47.02万吨,增长15.03%;水泥210.12万吨,增长12.12%;电力电缆2006 千米,增长51.97%。

表3: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同比±%

原    煤 万吨 1056.62 15.72

硫酸(折100%) 万吨 47.02 15.0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磷    肥 万吨 4.25 -27.66

水    泥 万吨 210.12 12.12

十种有色金属 吨 362697 -2.74

铜 吨 72926 -6.82

铅 吨 22935 -10.89

锌 吨 134301 -2.58

铝 吨 132536 1.14

黄    金 千克 672 -9.19

白    银 千克 80000 -1.63

电力电缆 公里 2006 51.97

钢芯铝绞线 吨 4734 11.47

发电量 亿度 139.18 30.96

供电量 亿度 80.96 16.09

企业效益大幅提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70.58亿元,同比增长19.59%,产销率为96.17%。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 务收入231.73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利税28.13亿元,同比增长42.23%。实现利润13.43亿元,同比增加8.31亿元,增长 162.3%。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共亏损39户,比上年减少10户,亏损额为0.83亿元,同比下降7.25%。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3%。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52家,年末从业人数2.49万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21亿元,增长26.1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96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 中央、省属单位完成投资35.63亿元,同比增长8.5%,市及市以下地方投资55.33亿元,同比增长27.5%。按城乡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85.29亿元,同比增长21.14%,农村固定资产资5.83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4.27亿元,同比增长36.8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 9.51亿元,增长12.97%。第二产业投资完成投资47.57亿元,增长11.95%;第三产业投资33.88亿元,比上年增长33.82%。

2007年,全市施工项目个数879个,比上年增加144个,其中新开工632个, 比上年增加112个,本年投产项目481个,年末新增固定资产60.83亿元。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2007年,全市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3.5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全市公路客运量1588万 人,客运周转量91330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2329万吨,增长6.01%,货运周转量109803万吨公里,增长7%。

邮电通讯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44亿元(200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11.44%。市话用户年末达到22.32万户,减少3.9万 户,下降14.87%;农话用户年末达到11.42万户,增加0.66万户,增长6.13%;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49.64万户,增加13.22万户, 增长36.3%;电话普及率达到47.64部/百人,每百人增加5.62部。

六、国内贸易、金融保险业

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24亿元,增长16.2%,增速、增量均创建市以来新高。市、县零售额增长较快。全年市、县及县 以下的零售额分别为34.0亿元和19.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7%和15.5%。住宿餐饮业保持高速增长,批发零售业增速明显加快。2007年,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74亿元,增长22.6%;批发业5.56亿元,增长13.9%;零售业38.04亿元,增长14.3%。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企业 规模进一步提升,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6.6%和14.4%。

金融支撑能力稳步提高。金融机构存款保持平稳增长。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0.25亿元,同比增长13.0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 68.84亿元,比年初增加16.35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7.36亿元,比年初下降2.6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4.84亿元,增长 4.74%。短期贷款达到53.81亿元,其中,农业贷款9.94亿元,工业贷款14.67亿元,商业贷款13.36亿元,私营个体企业贷款1.06亿 元。

保险业平稳发展。2007年,全市有保险公司11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8家,人寿保险公司3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3%,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2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57亿元。全年处理国内赔案6.42万件,其中: 处理财产险国内赔案6.3万件,处理人寿险国内赔案0.12万件。赔款额8800万元。

七、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全市共有普通中学高中学校31所,在校学生59851人,专任教师3322人;普通中学初中学校122 所,在校学生135360人,专任教师7205人;九年制学校34所;小学1169所(含教学点178个),在校学生202909人,专任教师11711 人;幼儿园122所,在园幼儿22667人,专任教师461人。职业教育改革步伐加快,全市职业中学11所,其中职业中专4所,成人中专4所,普通中专3 所。在校学生9762人,专任教师867人。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市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53人,专任教师2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 99.91%;初中入学率98.49%。2007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录取人数达到12112人。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5个,文化站78个(含街道文化站9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2个,纪 念馆1个,广播电台4个,广播人口覆盖率84.2%。全市现有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4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0.1%。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全市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 站)598个,其中基本医疗机构123个(含社区服务中心9个,医院25个);诊所465所;社区服务站10个。卫生床位数5335张,卫生技术人员 551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460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5人。农村医疗网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取得进展。

八、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市自然保护区5个,保护区面积26489公顷,占辖区面积6.41%。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0.047毫克/立方米,较 2006年下降了48.9%,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 240天,占全年监测有效天数的67.8%。

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14起,同比事故起数下降29.36%;死亡112人,比上年下降21.13%;受伤314人,比上年 下降22.65%。直接经济损失730.82万元,比上年下降21.19%。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54人,下降32.5%;道路交通万车死 亡率7.64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常住总人口为175.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0.22万人,乡村人口114.79万人。分别占常住人口的34.41%和65.59%。人口出生率为11.66‰;人口死亡率为4.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就业形势继续好转。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55889人,比上年末减少7665人,下降4.69%。年内有7883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实现了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6%。建立劳务输转基地216个,输转劳务36.98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转17.59万人,创劳务收入10.58亿元。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65元,比上年增长22.3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463元,比上年增长 9.98%。农民人均纯收入2323元,比上年增长8.3%,增速高于去年2.3个百分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61元,比上年增长 12.11%。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37.47%,比上年上升0.98个百分点;农村为 44.9%,比上年上升3.26个百分点。

2007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736户,参保人员57168人。共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15995万元,征缴失业保险费260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费14242万元,共为7513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597万元。

全市共有25717户、67110人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分别比上年增加505户和966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50897人。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核实数,如有变动以2007年《白银市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农业统计数据未包含省属单位;

4、人口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城乡人口数按常住人口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