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甘肃

白银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16:51:32 来源:白银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82次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克服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步伐,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工业强市战略,国民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市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5.34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比全省增速高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4亿元,增长5.10%;第二产业增加值55.5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35.2亿元,增长10.7%。人均GDP达到6028元,增长10.86%。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存量结构由上年的14.4:52.2:33.4转变为13.9:52.7:33.4。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势较好。全年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为12.02亿元,比上年增长22.05%。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为3.66亿元,增长13.91%。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2.69亿元,增长14.83%。

市场物价运行基本平稳。全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分项目看,食品价格上涨2.5%,其中粮食下降0.2

%、肉禽及其制品下降0.8%、蛋类下降2.8%、水产品下降1.9

%、鲜菜上涨14.8%,干鲜瓜果下降3.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3%;衣着类下降1.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下降1.1%;交通和通信下降2.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4.1%;居住类上涨3.1%。与上年相比,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9%。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部分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差,工艺设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民营资本筹集困难,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消费需求不足,居民收入县区间、行业间、城乡间差异较大,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93.96万亩,比上年减少14.42万亩,下降4.68%。蔬菜种植面积22.78万亩,比上年增加5.17万亩,增长29.36%;油料种植面积25.10万亩,比上年减少2.55万亩,下降9.22%。

秋粮、蔬菜产量继续稳步提高,夏粮、油料减产。粮食总产量达到52.97万吨,比上年下降2.7%。其中夏粮20.22万吨,下降8.9%,秋粮32.76万吨,增长1.6%。粮食亩产达到180公斤,比上年增加3.7公斤/亩,为历史最高水平。蔬菜产量89.28万吨,比上年增长10.94%。油料、甜菜、瓜类、水果产量分别为1.54万吨、

0.16万吨、16.02万吨、5.72万吨。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当年完成造林面积79.4万亩,比上年增长1.33倍,完成退耕还林46万亩,比上年增长2.17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7.36万亩,当年新增3.57万亩;当年净增节水灌溉面积0.15万亩。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5.29万吨,比上年增长5.09%;鲜蛋11085吨,增长8.54%;牛奶0.46万吨。年末大牲畜存栏25.56万头,比上年下降0.55万头,猪存栏55.22万头,增加1.49万头,羊存栏100.35万只,增加11.47万只。水产品产量1685吨。

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0.24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12.04万千瓦;水窖37.40万眼;水平梯田162.57万亩,增长1.74%;年末拥有拖拉机40445台,联合收获机103台,农用水泵4091台,农用载重汽车2205辆,农用三轮运输车46603辆。全年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3.85万吨;农村用电量3.38亿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工业强市战略取得成效,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2003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1.75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完成增加值32.19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市及市以下工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1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呈上升趋势。全市原煤产量842.33万吨,增长41.67%,供电量47.27亿千瓦小时,增长21.3%,水泥151万吨,增长5.94%,发电量120.22亿千瓦小时,增长15.43%,十种有色金属25.68万吨,由上半年同比下降29.2%变为下降8.39%,其中铜产量6.7万吨,下降4.19%,比上半年的增速提高8.8个百分点,铝产量9.39万吨,增长67.6%。

限额以上工业产品产销衔接情况较好。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33%,比上年提高0.78个百分点,其中市及市以下企业产销率92.1%,比上年同期提高0.39个百分点。

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明显回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05.97亿元,同比增长36.77%,实现利润总额2.79亿元,增加1.08亿元,其中市及市以下企业实现利润0.86亿元,增加0.88亿元。亏损企业个数减少,亏损额下降,亏损企业21个,同比减少3个,企业亏损面下降3.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2.9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亏1.58亿元,减幅为34.8%。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持续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5.4%。施工房屋面积

178.89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86.4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59.8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比上年增长32.69%。其中:中央省属单位投资20.92亿元,同比增长35.01%;市及市以下单位投资21.08亿元,同比增长30.46%。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26.89亿元,增长35.62%;更新改造投资10.07亿元,增长41.36%;房地产开发投资1.29亿元,增长78.63%。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31%;第二产业投资15.72亿元,增长19.73%;第三产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投资19.89亿元,增长51.57%。

五、交通、邮电

运输格局多元化,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升。2003年,全市公路里程达到2852.5公里,比上年增加24.8公里。全社会公路客运量1186万人;客运周转量65237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878万吨,货运周转量84099万吨公里。

邮电通讯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市话用户年末达到17.68万户,增加2.78万户,增长18.63%;农话用户年末达到7.17万户,增加1.37万户,增长23.63%;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13.20万户,增加3.97万户,增长43.05%;电话普及率达到21.8部/百人,每百人增加4.8部。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国内贸易、金融保险业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5%。分城乡看,市的零售额19.08亿元,增长9.42%;县及县以下零售额5.63亿元,增长9.5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3.25亿元,增长10.88%;餐饮业零售额32.23亿元,增长4%;其他行业零售额3.79亿元,增长14.64%。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9.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2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6.33亿元,增长33.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7.31亿元,增长16.98%,占各项存款余额的比重为67.3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4%。其中,农业贷款5.71亿元,工业贷款32亿元,商业贷款12.13亿元,私营个体企业贷款1.41亿元。

保险业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收入2.58亿元,比上年增长25.14%。全年赔款、给付7070万元。

七、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得到了优先发展,基础教育明显改善。全市共有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2021人;中等师范学校1所,在校学生1337人;职业中学9所,在校学生4559人;普通中学高中学校31所,在校学生44257人;普通中学初中学校158所,在校学生11.92万人;小学1387所,在校学生26.28万人。成人高等学校4所,在校学生586人;成人初等学校23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1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4%;初中入学率98.4%。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5个,文化站82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2个,广播电台2个,广播人口覆盖率83.9%。全市现有电视台3座,有线电视台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89.10%。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全市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748个,其中医院27个,床位数4534张,卫生技术人员5645人,其中执业医师1890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23人。农村医疗网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取得进展。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市总人口为174.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4‰,比上年下降0.59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6元,比上年增加624元,增长10.56%。农民人均纯收入1785元,比上年增加97元,增长5.75%。全部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1623元,增长10.43%。城乡居民人均年储蓄3851元,增长16.52%。

全市自然保护区5个,保护区面积26489公顷,占辖区面积6.41%。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全市废水处理设施70套,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9.22万吨/日,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229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67.33%;废气治理设施332套,废气治理设施处理能力811.3万标立米/小时;工业烟尘去除量494581吨,工业粉尘去除量135560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193942吨,“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8275万元。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核实数。

2、公报中总值指标均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为了更加准确和规范地表述地区GDP,将“XX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名称改为“XX地区生产总值”。如将“白银市国内生产总值”改为“白银市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