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甘肃

甘肃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11:46:45 来源:甘肃省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65次

2003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克服非典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30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00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607.62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453.44亿元,增长9.4%。全省人均生产总值4984元,增长8.97%。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甘肃省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4:45.7:35.9调整为18.4:46.7:34.9,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省从业人员1510.8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26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79万人实现了再就业,比上年增加1.7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比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势较好。全年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为17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8%。全省一般预算收入为86.72亿元,增长15.67%。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累计完成300.07亿元,增长9.51%,其中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97.62%。

市场物价运行基本平稳。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其中城市上涨0.9%,农村上涨1.4%。分项目看,食品价格上涨3.0%,其中粮食上涨1.6%、肉禽及其制品与上年持平、蛋类下降3.9%、水产品上涨0.2%、鲜菜上涨28.5%,鲜果下降1.6%;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2%;衣着类下降1.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1.9%;交通和通信下降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5%;居住类上涨1.5%。与上年相比,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0.0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5.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就业压力较大,有效需求仍然不足,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协调。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49.95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2.93万公顷,下降4.92%。棉花种植面积5.2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18万公顷,增长29.09%;蔬菜种植面积22.8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76万公顷,增长13.77%;油料种植面积33.5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42万公顷,增长7.78%;糖料种植面积0.5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19万公顷,下降26.81%。

粮食、油料、药材等主要农产品增产,甜菜减产。粮食总产量达到789.34万吨,比上年增长0.85%。其中夏粮333.31万吨,下降9.72%,秋粮456.03万吨,增长10.29%。全年亩产210.54公斤,达历史最高水平。油料、棉花、烤烟、药材和水果增产,产量分别为46.04万吨、8.66万吨、2.76万吨、32.51万吨、246.51万吨,分别增长9.80%、24.43%、97.14%、6.31%、3.89%。甜菜总产19.95万吨,下降30.85%。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全省完成造林面积58.6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7.74%,退耕还林面积26.67万公顷,增长1.24倍。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7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13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4万平方公里。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74.19万吨,比上年增长6.46%;牛奶22.18万吨,增长31.71%;禽蛋13.44万吨,增长8.30%;绵羊毛1.70万吨,增长11.11%。全年水产品产量1.43万吨,比上年下降3.3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449.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89.81亿元,增长13.0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303.41亿元,增长12.31%。集体企业完成40.42亿元,增长11.19%;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完成12.40亿元,增长11.07%;股份制企业完成188.77亿元,增长14.71%。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67.94亿元,增长9.29%;重工业完成321.88亿元,增长14.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77%,比上年提高0.52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0.83亿元,比上年增长47.4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2.62亿元,增长49.41%;规模以上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减少7.77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减少8.73亿元。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年工业新产品产值为35.63亿元,比上年增长4.21%。工业品出****货值48.0亿元,增长75.37%。集成电路、家用电冰箱等电子通信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82.8%、16.7%;服装增长22.3%;钢和钢材分别增长3.7%和17.1%。能源生产总量2842.2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6.3%;全年发电量404.87亿千瓦小时,增长19.0%;生产原煤2922.60万吨,增长23.6%;生产原油255.86万吨,增长0.9%。十种有色金属95.21万吨,增长23.1%,其中铝、镍、铜、铅分别增长36.5%、28.8%、24.7%、7.9%。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持续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全省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8亿元,增长17.81%;实现税金总额12.2亿元,增长28.42%;施工房屋面积2544.1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7.48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1179.67万平方米,减少316.0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6%。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563.83亿元,增长15.43%;集体经济投资32.23亿元,增长7.43%;城乡居民个体投资59.01亿元,增长2.89%。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322.45亿元,增长12.83%;更新改造投资174.31亿元,增长12.60%;房地产开发投资50.80亿元,增长34.71%。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0.83亿元,比上年增长8.49%;第二产业投资251.84亿元,增长27.2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较快,能源工业投资增长22.86%,原材料工业投资增长19.04%,机械电子工业投资增长91.56%,轻纺工业投资增长80.26%,说明“工业强省”战略正在有效实施;第三产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投资291.16亿元,增长7.32%。

全省公路里程达40659公里,比上年增长1.1%,其中建成高速公路342公里,增长6.9%。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633.0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0%。其中,铁路508.94亿吨公里,增长7.7%;公路123.85亿吨公里,增长4.5%;水运0.07亿吨公里,增长19.3%;航空0.21亿吨公里,增长22.4%。旅客周转量230.75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0.8%。其中,铁路132.71亿人公里,下降4.3%;公路87.15亿人公里,增长3.7%;水运0.19亿人公里,下降3.7%;航空10.70亿人公里,增长9.9%。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2.47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其中电信业务总量76.03亿元,比上年增长40.6%,邮政业务总量6.44亿元,比上年增长2.5%。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392万门,其中本年新增局用交换机19.6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02.3万户,比上年增长24.9%。其中城市286.5万户,增长22.8%;农村115.8万户,增长30.7%。本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80.3万户,比上年多增8.7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78.9万户,本年新增71.8万户,比上年多增7.67万户。电话普及率达26.2部/百人,每百人拥有电话比上年增加5.8部。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23万户,比上年增长9.5%。

受“非典”影响,旅游业收入下降。全年国内旅游人数863.3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6.6%;国内旅游收入21.89亿元,下降18.4%。全年入境旅游者人数10.15万人次,下降57.1%,其中外国人6.79万人次,下降58.3%,港澳台同胞3.36万人次,下降54.7%。全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2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1.0%。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4.60亿元,比上年增长9.47%。分城乡看,市的零售额307.95亿元,增长9.53%;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66.65亿元,增长9.3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88.27亿元,增长9.75%;餐饮业零售额66.88亿元,增长8.09%;其他行业零售额19.46亿元,增长8.77%。

汽车、家用电器等商品销售量增长显著。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销售的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3倍;家用电器类增长21.4%。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3.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3%。其中出口总值为8.78亿美元,增长59.9%,增长速度居全国第三;进口总值为4.50亿美元,增长37.0%。从出口市场看,对韩国出口2.40亿美元,对日本出口1.82亿美元,对香港出口0.89亿美元,对美国出口0.62亿美元,对俄罗斯出口0.5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5倍、94.7%、90.8%、84.8%和31.6%。出口产品结构趋向优化,一般贸易出口5.51亿美元,增长58.7%;加工贸易出口3.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6%,加工贸易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7.15%,比上年提高0.6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0.71亿美元,增长97.1%,占全省出口总额的8.12%,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有所下降。全年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2倍;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0.3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5.7%。

经济技术合作继续增长。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0.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0%;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0.42亿美元,下降13.7%。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7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7.23%。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29.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699.07亿元,增长20.0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7.39亿元,增长16.79%。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5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2%。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2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3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17.12亿元,增长13.57%;中长期贷款余额677.13亿元,增长20.70%。农村信用社贷款189.03亿元,增长20.03%。消费贷款余额89.68亿元,增长46.38%,其中个人住房贷款54.70亿元,增长32.06%。

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年末全省共有境内股票上市公司18家,股票市价总值为30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1%。

保险业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收入4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2.1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37亿元,增长6.03%;寿险保费收入27.64亿元,增长28.0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92亿元,增长37.09%。全年赔付额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53%。其中:寿险赔付3.22亿元,增长9.90%;健康险赔款和给付0.11亿元,增长22.22%;财产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6.64亿元,增长18.3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坚持科技兴省战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6项,“863”计划项目1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29项,比上年增加7项。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547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524项,软科学成果23项。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987件,比上年增长22.3%;授权专利488件,增长21.09%。技术交易稳步发展,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529项,比上年增长53.98%;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76亿元,增长42.12%。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6.01万人,比上年增长13.18%,在校学生17.34万人,增长21.26%。研究生教育招生0.36万人,增长20.0%,在学研究生0.86万人,增长43.33%。全年普通高中招生16.82万人,比上年增长16.81%,在校学生42.70万人,增长23.41%。职业中学招生1.92万人,比上年下降16.52%,在校学生4.95万人,下降12.39%。初中学校招生45.31万人,比上年增长1.36%,在校学生130.60万人,增长3.63%。普通小学招生57.23万人,比上年下降6.16%,在校学生322.76万人,下降0.06%。特殊教育招生975人,在校学生767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7.22万人。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完善提高。全省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53个,国家检测中心2个。共有气象雷达观测站点5个,比上年增加1个。卫星云图接受站点17个。制定、修订国家标准1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继续较快发展。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5个,文化馆83个,公共图书馆91个,博物馆67个,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15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6座。档案馆10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80.26万卷(件),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88.90%和89.37%,分别比上年提高0.13和0.77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160.13万户,比上年增长4.13%。出版报纸34269万份,各类杂志10985万册,图书7471万册(张)。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102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61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61069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56946张;卫生技术人员82306人,其中医生35094人,护师、护士22400人。全省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03个,卫生技术人员3801人;妇幼保健院、所、站97个,卫生技术人员2930人。乡镇卫生院1469个,床位12583张,卫生技术人员14212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中,甘肃省运动员获各类奖牌39枚。

十一、环境保护

城市空气质量逐步提高。年末全省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有2个(上年为0),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5个,比上年增加2个。噪声污染严重的城市占7.1%,比上年降低14.3个百分点。建成烟尘控制区43个,比上年末增加4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398.2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17.8%;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46个,比上年末增加1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241.6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1.2%。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省有自然保护区47个,其中国家级8个,比上年增加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35.84万公顷,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9.63%。

地表水水质有所改善。地表水水质监测状况显示,全省满足III类、IV类和V类标准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0.0%、71.81%和73.43%,分别比上年提高19.97、13.19和4.46个百分点,超过V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26.57%,下降3.46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603.3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2.7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58‰,比上年下降0.58个千分点;全年死亡人口16.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6.46‰,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全年自然增长人口15.9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2‰,比上年下降0.59个千分点。男性人口1347.2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1.75%;女性人口1256.1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8.25%。0—14岁人口622.4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3.91%,比上年下降1.0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1823.9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0.06%,比上年提高0.7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56.9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03%,比上年提高0.29个百分点。城镇人口712.7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7.38%,比上年提高1.42个百分点;乡村人口1890.5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62%。

十三、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57.24元,比上年增加505.82元,增长8.22%。农民人均纯收入1673元,比上年增加83元,增长5.2%。

社会保障和城市低保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省参加失业保险162.0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8.42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39.96万人;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41.8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45.99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为98.79%。全省城市困难居民56.97万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的成效。年末全省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0.9万张,收养5718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0.19万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55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0亿元;接受社会捐赠0.27亿元。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总值指标均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工业增加值含长庆油田甘肃境内部分。

4、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为了更加准确和规范地表述地区GDP,将“XX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名称调整为“XX地区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