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135”区域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等机遇,努力克服春季干旱、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市经济发展不但取得较好的发展成就,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既定目标,而且为全市“十二五”起好步、开好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经济增长: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注]300.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18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实现113.27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实现126.77亿元,增长1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37.7:42.3。
物价: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4个百分点。从八大类消费价格情况看,呈“六升两降”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10.3%,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9%,居住类上涨2.6%,交通和通讯类上涨1.5%,医疗保险类上涨4.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4%,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分别下降0.2%、0.4%。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9.95亿元,比上年增长5.87%。其中,种植业82.88亿元,增长7.31%;林业3.22亿元,下降24.93%;牧业13.35亿元,增长8.2%;渔业0.08亿元,下降0.78%。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0.18亿元,比上年增长7.5%。
全年粮食总产量109.1万吨,比上年增加4.64万吨,比上年增长4.44%。其中,夏粮总产33.21万吨,增长5.53%;秋粮总产75.89万吨,增长3.97%。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468.94万亩,比上年增长1.71%;油料种植面积75.19万亩,下降1.29%;蔬菜种植面积76.43万亩,增长9.91%;药材种植面积11.6万亩,下降3.89%。
全年大牲畜存栏55.26万头,比上年增长6.17%。其中,牛存栏29.97万头,增长8.67%;猪存栏70.02万头,增长7.94%;羊存栏28.95万只,增长5.62%。肉类总产量6.88万吨,禽蛋产量1.28万吨,奶产量0.61万吨。
主要经济作物中,药材产量2.04万吨,比上年下降1.08%;油料产量6.59万吨,增长0.75%;蔬菜产量169.07万吨,增长12.71%。
全年森林覆盖率30.2%,果园面积115.17万亩。
全年共组织劳务输转63.18万人,创劳务收入56.88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市属工业企业实现24.13亿元,增长30.4%。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6%;轻工业实现20.32亿元,增长6.7%。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实现24.11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国有企业实现23.08亿元,增长9.5%。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4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实现利税8.96亿元,增长35.8%;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79亿元,增长56.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94.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情况如下: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增长±%
高压开关板 8330面 2.4
卷烟 32.08万箱 -3.1
塑料制品 12434吨 7.5
中成药 800吨 9.1
金属切削机床 5959台 78.1
锻压设备 491台 89.6
轴承 5690万套 23.7
半导体集成电路 55.03亿块 67.5
通信电缆 686公里 -46.8
毛线 1128吨 -57.8
发电量 26.25亿千瓦时 6
水泥 337.55万吨 58
建筑业: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3.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851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5.56亿元,比上年增长39.1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4.43亿元,增长36.53%;农村项目24.69亿元,增长17.88%。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3.51亿元,比上年增长56.11%。
城镇投资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0.85亿元,比上年下降 41.4%;第二产业投资56.64亿元,增长30.26%,其中工业投资52.15亿元,增长40.27%;第三产业投资126.94亿元,增长57.87%。
当年新增的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主要有:新建公路842公里,改建公路551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4座延长619.76米,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855公里,水泥223万吨/年。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全年公路通车总里程11459.48公里(不包括乡村公路)。全社会公路客运量5130万人,比上年下降20.9%,客运周转量220085万人公里,下降2.2%;货运量1350万吨,增长43.7%,货运周转量287736万吨公里,增长1%。
邮电通讯: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37亿元,比上年增长9.85%。年末本地固定电话(包含小灵通)用户40.48万户,比上年下降21.2%;移动电话(包含移动、联通、电信部门)用户136.96万户,下降1.6%。
旅游:全年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68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95亿元,增长17%。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55%。分地域看,城镇实现零售额89.77亿元,增长20.6%;乡村实现35.78亿元,增长16.9%。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9.45亿元,增长17.2%;零售业实现89.63亿元,增长20.7%;住宿业实现1.52亿元,增长1.7%;餐饮业实现24.95亿元,增长17.4%。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299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1.61%。其中,出口16222.4万美元,增长104.55%;进口6770万美元,增长66.3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全年全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7亿元,比上年增长31.2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39亿元,增长26.54%;地方财政收入22.71亿元,增长30.02%。财政支出12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5%。2010年,全市实现国家税收24.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地方税收11.58亿元,增长25.17%。
金融: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63.25亿元,较年初增长19.9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05.82亿元,增长18.7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5亿元,较年初增长34.76%。其中,短期贷款88.84亿元,增长2.91%;中长期贷款126亿元,增长72.9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保险: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7929万元,赔款7552万元。
九、非公有制经济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占GDP的比重为34.5%。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4.47万户,从业人员10.35万人,注册资金8.35亿元;私营企业4975户,从业人员5.65万人,注册资金63.8亿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在校学生2.9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0所(不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4.03万人;普通中小学校2594所(包括548个教学点),在校学生64.78万人。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75%,在校生巩固率99.39%;初中学龄儿童毛入学率99.45%,在校生巩固率98.75%。
科学技术:全年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37项,取得科技创新成果202项,其中137项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建成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3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省级创新型企业及试点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3个,农家书屋2027家,公共图书馆8所,各类藏书80余万册。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4.72%和88.63%。↙
卫生: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11个,床位941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281人(含全市村卫生室卫生员),其中执业医师6199人(含卫生院执业医师)。年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五苗)接种率稳定在95%以上。
体育:年末全市共有全民健身点149个,在校学生施标率、达标率分别达96.3%和90.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约106万人,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共获得金牌65枚、银牌54枚、铜牌53枚。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人均城市道路面积8.72平方米,城市照明灯12292盏,用水普及率76.09%,生活垃圾处理率100%,燃气普及率57.3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62平方米。
环境保护:全年完成环保投资5亿元,比上年增长21.5%。空气污染指数58,渭河水质达标率100%。
十三、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7元,比上年增长15.86%;农民人均纯收入2825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300元,比上年增长10.7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413元,增长7.13%。城市人均居住面积19.29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17.52平方米。
社会保障:全年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人数分别达12.64万人、14.98万人、27.18万人、10.8万人和4.1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5.98万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9.63亿元,发放率100%。参加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5.2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4.0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0.77万人。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0.2%。共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39万户,10.8万人,累计发放低保补助资金1.44亿元;共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1.21万户,39.05万人,累计发放低保补助资金2.46亿元。农村临时救济2.66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3万人,为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4亿元。单位从业人员18.92万人,其中,国有单位12.66 万人,城镇集体单位0.78万人,其他单位5.48万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4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4%。其中,国有单位劳33.8亿元,增长9.72%;城镇单位1.44亿元,增长11.71%;其他单位8.34亿元,增长20.11%。
十四、安全生产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40起,死亡76人,受伤118人,直接经济损失41.46万元。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2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5%。
注: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等价值量指标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