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甘肃

天水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4-22 11:23:01 来源:天水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3391次

2009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认真落实中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按照“突出一个振兴,建设三大园区,发展五大产业集群,壮大县域经济”的总体思路,不断推进“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旅游富市、科技兴市、商贸活市”五大战略,以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为发展空间,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使全市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工业生产全面回升,投资和消费同步加快,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民生问题进一步改善,全年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各项指标和任务。

一、综合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7.9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实现101.1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实现111亿元,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7584元,增长10.2%。全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4:38.9:42.7。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2009年全市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35.83亿元,同比增长22.7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47亿元,增长35.08%;一般预算收入11.37亿元,增长22.39%。财政支出107.57亿元,增长34.92%。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平稳。全市CPI为101.5%,比上年同期回落5.1个百分点。从八大类消费价格情况看,呈“五升两平一降”态势。其中,食品类上涨3.2%,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5%,居住类上涨3.5%,交通和通讯类上涨2.3%,医疗保险上涨2.6%,衣着类下降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基本持平。

二、农业

农村经济整体运行平稳。2009年全市上下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不断优化结构,壮大优势产业,培育特色经济,农村经济整体运行平稳。2009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99亿元,同比增长9.52%。其中,种植业64.12亿元,增长8.97%;林业3.85亿元,增长29.98%;牧业11.56亿元,增长7.7%;渔业0.08亿元,下降34.31%。

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2009年粮食总产量104.46万吨,较上年增加1.1万吨,同比增长1.07%。其中,夏粮总产31.47万吨,下降2.72%;秋粮总产72.99万吨,增长2.8%。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461.05万亩,较上年减少8.32万亩,下降1.77%。

经济作物喜获丰收。2009年全市油料种植面积76.17万亩,同比增长5.25%;油料总产量6.54万吨,增长6.45%。蔬菜种植面积69.54万亩,增长15.5%;蔬菜产量150万吨,增长15.08%。水果产量74.78万吨,增长19.61%。药材种植面积12.07万亩,下降12.35%;药材总产量2.06万吨,增长9.98%。

林业生产形势较好。2009年全市森林覆盖率30%,完成造林面积33.02万亩,林业产值3.85亿元,果园面积111.73万亩。

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11.56亿元,同比增长7.7%。大牲畜存栏52.05万头,增长4.98%;猪存栏64.87万头,增长3.89%。肉类总产量6.36万吨,禽蛋产量1.23万吨,奶产量6086吨。

劳务输转见成效。2009年全市共组织劳务输转60.06万人,创劳务收入45.69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17亿元,增长5.04%;实现利税6.57亿元,下降12.8%;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48亿元,下降12.49%;产销率96.37%。

建筑业发展平稳。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0.28亿元,同比增长9.4%。全市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实现利润总额2882万元,增长71.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持续增加。2009年以来,全市不断积极扩大投资,加快施工项目进度,固定资产投资运行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增速明显加快、活力显著增强”的发展态势。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89亿元,同比增长41.6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2.41亿元,增长31.5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0.47亿元,增长73%。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5.06亿元,增长5.65%。

当年新增的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主要有:新建高速公路91.11公里,改建公路370.9公里,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0.28万吨/日,程控交换机(安装能力)20万线/年,新建独立公路桥梁6座2039.8延长米。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3266公里(不包括乡村公路)。全社会公路客运量6483万人,同比增长5.1%,客运周转量224950万人公里,增长4.72%;货运量939.4万吨,增长18.7%,货运周转量284776万吨公里,增长4.78%。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9.44亿元,同比增长6.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包含小灵通)用户51.37万户,增长4.1%;年末移动电话(包含移动、联通、电信部门)用户139.13万户,增长79%。

六、商贸流通、旅游

消费需求持续升温,外贸总量有所回升。在国家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的刺激下,消费需求增长结构呈现出积极、向好和全新的变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加强。200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6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市实现零售额55.8亿元,增长20.4%;县17.1亿元,增长36%;县以下36.7亿元,增长20.4%。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5亿元,增长28.7%;零售业76.4亿元,增长24.9%;住宿餐饮业23.3亿元,增长13.8%;其他行业4.4亿元,增长24.5%。完成进出口总额11984万美元,同比增长1.6%。

旅游业蓬勃发展。2009年全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530万人次,同比增长36.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6亿元,增长43.9%。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市场运行健康平稳。2009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86.07亿元,较年初增长36.2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57.43亿元,增长28.86%。各项贷款余额159.54亿元,增长49.97%。其中,短期贷款86.4亿元,增长41.19%;中长期贷款72.8亿元,增长61.76%。

保险业全面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67578万元,赔款7278万元。

八、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6.2亿元,同比增长10.6%,占GDP的比重为33.2%。全市个体工商户4.26万户,从业人员9.85万人,注册资金6.29亿元;私营企业4355户,从业人员4.57万人,注册资金44.19亿元。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市普通高校3所,在校学生1.9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8所,在校学生3.92万人;普通中小学校2670所(包括485个教学点),在校学生66.57万人。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2%,在校生巩固率99.28%;初中学龄儿童毛入学率99.28%,在校生巩固率98.4%。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2009年全市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346项,取得科技创新成果203项,其中138项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全市已建成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27家,认定11家国家、省级创新型企业及试点企业,29家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9年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3个,农家书屋1278家,公共图书馆7所,各类藏书120余万册。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4.36%和88.41%。↙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2009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04个,床位941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772人(含全市村卫生室卫生员数),其中执业医师5914人(含卫生院执业医师数)。年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五苗)接种率稳定在95%以上,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新增疫苗接种率稳步提升。

群众体育运动广泛开展。2009年年末,全市共有全民健身点149个。学校在校学生施标率和达标率分别达98%和95%。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约14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9.5%。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共获得金牌6枚、银牌10枚、铜牌17枚。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人均城市道路面积8.64平方米,城市照明灯12292盏,用水普及率75.87%,生活垃圾处理率100%,燃气普及率57.1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6平方米。

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较快。2009年全市共完成环保投资4.12亿元,空气污染指数60,渭河水质达标率100%。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总人口359.69万人,常住人口343.0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60.87万人,城镇人口98.82万人,城镇人口中城市人口[2]47.87万人,较上年净增0.77万人,占总人口的13.3%。全年出生人口4.58万人,人口出生率12.81‰;死亡人口2.1万人,死亡率5.86‰。人口自然增长率6.95‰。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2元,同比增长9.73%;农民人均纯收入2404元,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493元,增长7.4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252元,增长10.05%。城市人均居住面积19.29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17.26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2009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人数分别为11.89万人、14.99万人、24.32万人、10.03万人和4.1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5.74万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7.8亿元,发放率100%;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4.79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城镇居民39.7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3.9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0.57万人。全市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分别为100%、87.1%、81.8%。共有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45万户,10.9万人,累计发放低保补助资金1.35亿元;共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96万户,25.24万人,累计发放低保补助资金1.51亿元。农村临时救济1.89万人。

就业再就业取得新成效。2009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2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1万人;安置困难人员再就业0.99万人,为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323万元。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8.25万人,其中国有单位12.82万人,城镇集体单位0.83万人,其他单位4.6万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9.04亿元,同比增长28.18%。其中,国有单位劳动报酬30.8亿元,增长26.18%;城镇单位劳动报酬1.3亿元,增长3.07%;其他单位劳动报酬6.94亿元,增长44.96%。

注:[1]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等价值量指标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

[2]城市人口,指市辖区人民政府驻地和区辖其他街道办事处地域及城区建设已延伸到建制镇(乡)的全部行政区域内的总人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