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陕西

铜川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6-04-17 17:23:38 来源:铜川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5129次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局面,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用好一切有利于铜川转型发展的机遇,上项目强后劲,调结构促转型,保工业稳增长,抓改革添动力,惠民生增和谐,全市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进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全市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24.54亿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6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192.52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109.26亿元,增长11.2%。
 
结构调整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9:63.0:30.1调整为7.0:59.3:33.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全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62.9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非煤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8.7%,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7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4%,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73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1万人,新增公益性岗位5607人。大学生电子商务孵化中心暨西安交大电子商务创新与实践铜川基地正式运营。
 
物价总体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2%,涨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六升一平一降”:食品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涨1.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涨1.3%、衣着涨2.3%、烟酒及用品涨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涨2.0%,居住涨幅与上年持平,交通和通信下降0.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下降8.6%,降幅较上年扩大1.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下降5%,降幅较上年扩大3个百分点。
 
2015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分类名称
 
上年价格=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1.2
 
1、食品
 
101.6
 
其中:粮食
 
103.4
 
2、烟酒及用品
 
100.8
 
3、衣着
 
102.3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3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3
 
6、交通和通信
 
99.6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2.0
 
8、居住
 
100.0
 
二、农业
 
农业形势良好。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67亿元,增长5.2%。全年粮食总产24.11万吨,增长3.1%,实现“十二连丰”;其中夏粮7.35万吨,增长7%;秋粮16.76万吨,增长1.4%。水果总产73.02万吨,增长5.7%。设施蔬菜规模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0.59万亩,产量17.33万吨,增长5.3%。全年生猪出栏11.97万头,出栏家禽158.44万只。
 
201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24.11
 
3.1
 
#夏粮
 
万吨
 
7.35
 
7.0
 
秋粮
 
万吨
 
16.76
 
1.4
 
蔬菜
 
万吨
 
17.33
 
5.3
 
园林水果
 
万吨
 
73.02
 
5.7
 
#苹果
 
万吨
 
69.20
 
4.3
 
樱桃
 
 
10384
 
41.1
 
核桃
 
 
16054
 
0.6
 
2015年畜牧业生产情况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肉类产量
 
万吨
 
1.69
 
-2.3
 
#猪肉
 
万吨
 
0.80
 
-4.8
 
牛肉
 
万吨
 
0.54
 
0.3
 
羊肉
 
万吨
 
0.11
 
0.8
 
奶类产量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万吨
 
2.92
 
-3.7
 
#牛奶
 
万吨
 
2.61
 
-8.0
 
禽蛋产量
 
万吨
 
1.65
 
-3.1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昊诚农业设施大棚示范基地及光伏发电建设项目、海升果业项目、雅荷小丘田园式新型城镇化等一批农业产业示范项目进展顺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缓中趋稳。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9.04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76亿元,增长8.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149.5亿元,增长7.8%;轻工业16.26亿元,增长17.6%。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7.3%,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0.33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增加值86.19亿元,增长9.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0.29亿元,增长8.9%;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展加工业1.01亿元,下降25.2%;电力生产及供应业12.84亿元,下降6.8%。
 
食品、医药及装备制造业等接续产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54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医药制造业3.31亿元,增长64.2%;装备制造业7.58亿元,下降0.9%;食品制造业1.65亿元,下降0.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2.2亿元,同比下降1.7%;实现利税27.7亿元,下降18.4%。
 
全市在统的37个工业品产量中有17个增长,18个下降,2个持平;5个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两升三降”。
 
2015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原煤
 
万吨
 
2594.85
 
-6.5
 
水泥
 
万吨
 
3070.78
 
6.8
 
水泥熟料
 
万吨
 
1761.54
 
3.3
 
电解铝
 
 
10940.14
 
-57.4
 
火力发电
 
亿千瓦时
 
59.90
 
-0.4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3.4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32家,比上年新增1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7.3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地市投资和农户投资)347.55亿元,增长16.4%;民间投资157.12亿元,增长19.1%。全市1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2.7亿元。
 
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分行业情况
 
行业名称
 
绝对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地市和农户投资)
 
347.55
 
16.4
 
第一产业
 
24.60
 
33.9
 
第二产业
 
123.70
 
22.1
 
#采矿业
 
21.29
 
-31.1
 
#制造业
 
81.44
 
35.5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1.27
 
86.6
 
第三产业
 
199.24
 
11.4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20.77
 
96.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70.39
 
30.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8.3亿元,比上年下降10.6%。其中,住宅投资17.09亿元,下降17.2%;办公楼投资2.36亿元,下降4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35亿元,下降11.7%。开工建设保障房10642套,建成13240套,分配入住7802套。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共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171个,涉及金额468.35亿元。其中合同项目134个,涉及金额306.25亿元;协议项目37个,涉及金额162.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4.87亿元。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市场缓中趋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2.51亿元,增长23.7%。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化娱乐逐步成为引领消费较快增长的新热点。粮油、烟酒食品类、化妆品类、家用电器类、中西药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汽车及装潢材料类产品销售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分区域看,城镇实现零售额8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乡村实现零售额27.23亿元,增长19.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189.81亿元,增长20.8%;住宿业营业额6.76亿元,增长19.2%;餐饮业营业额18.08亿元,增长23.3%。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4818万元,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14680万元,增长7.6%。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薪火相传?再创辉煌”长征精神红色旅游火炬传递活动陕西站启动仪式在照金举行,“5.19中国旅游日”铜川分会场暨铜川樱桃旅游节活动精彩纷呈,陕西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落户铜川,宜君县获“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马咀养生体验、宜君旱作梯田、申河香谷湿地、金锁石林等成为新的旅游热点。铜川植物园建成开园。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13.1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5.6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2%和22.4%。
 
六、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平稳发展。全年公路客货周转量67.1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4%。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4170.5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13.49公里,国道93.31公里,省道68.7公里,县道578.17公里,乡道882.84公里,村道2275.95公里,专用公路58.08公里。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13.25万辆,增长7.9%;其中,轿车保有量3.37万辆,增长12.8%。
 
2015年全市交通运输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境内公路总里程
 
公里
 
4170.53
 
1.5
 
客货周转量
 
亿吨公里
 
67.14
 
10.4
 
#客运周转量
 
万人公里
 
89667
 
3.1
 
货运周转量
 
亿吨公里
 
66.24
 
10.5
 
民用车辆拥有量
 
万辆
 
13.25
 
7.9
 
#汽车
 
万辆
 
7.68
 
10.8
 
#轿车
 
万辆
 
3.37
 
12.8
 
邮政电信总体平稳。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0.34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19.24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25.96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2.01万户。年末数字电视在线用户15.07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14.17万户。邮政函件业务23.38万件,比上年下降25.4%;包裹业务1.15万件,下降45.8%;快递业务134.17万件,增长46.4%,快件累计收投比为1:4.14。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36.1亿元,同口径增长2.2%;地方财政收入23.11亿元,同口径增长13.7%。财政支出89.86亿元,增长8.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31亿元,下降8.9%;教育支出18.1亿元,增长4.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16亿元,增长14.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71亿元,增长6.1%;农林水事务支出11.42亿元,下降3%。2015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81.3%。
 
金融运行稳健。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2家,营业网点153家。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1.78亿元,较上年增长9.7%;其中,个人存款297.89亿元,增长10.3%。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45.85亿元,增长17.4%;其中,短期贷款44.55亿元,增长14.7%;中长期贷款75.8亿元,增长8.8%。
 
保险业较快增长。全市共有各类保险业机构24家,分支机构71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55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02亿元,增长3.8%;人寿险保费收入6.54亿元,增长43.1%。保险业累计赔付1.67亿元,增长7.7%;其中,财产险赔付1.54亿元,增长6.9%;人寿险赔付0.12亿元,增长11.9%。
 
八、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教育事业稳步提升。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创建。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11所幼儿园建设项目全面完工。全市共有各类中小学校140所,在校学生7.46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84万人,普通初中2.01万人,普通小学3.57万人。全市拥有特殊教育学校(市聋哑学校)1所,在校生43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329人;各类幼儿园97所,在园儿童1.8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4096人,较上年增加555人。高考二本上线人数2193人。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共有民营科技企业96家,比上年增加1家。全年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5项,受理专利申请344项,专利申请授权189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获全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获杨凌农高会后稷奖11项。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拥有市级广播电视台1个,县级广播电台2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5个,文化站33个;公共图书馆5个,图书总藏量81.4万册;影视传媒公司2家,3D影院3家。批准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持续开展“唱响铜川”、“舞动铜川”、“书香铜川”、“诗画铜川”四大品牌群众文化活动。
 
九、卫生、体育、档案
 
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946个;其中,医院40个,社区服务中心43个,卫生院34个,村卫生室54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5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5219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310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158人,注册护士3001人,卫生防疫和防治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94人,妇幼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53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举办各类大型群众体育竞赛活动30次,组团参加了全省运动会年度比赛,获第一名15个,第二名9个,第三名18个。全年销售体育彩票6510万元,较上年增长27.7%。
 
档案事业平稳发展。全市拥有综合档案馆5个,专业档案馆1个,大型企业档案馆1个;年末馆藏全宗427个,馆藏案卷33.56万卷,保管档案24.81万件,馆藏资料4.17万册。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拆除、关闭了23家石碴、白灰和矸石企业,投资3.76亿元对115家工业企业实施了精细化治理。拆除燃煤锅炉223台,新建燃气锅炉141台。淘汰黄标车1511辆。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6.6%,下降幅度居全省第一。城市饮用水源地监测水质达标率100%。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及好于二级标准天数269天,较上年增加40天。
 
安全生产总体稳定。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42人,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29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60元,比上年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10058元,增长9.7%。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健全社保托底制度,实现了应保尽保。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5.1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7.8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8万人、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7万人。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保障和疾病应急救助等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82万人;其中,城镇职工19.02万人,城镇居民18.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9.56万人。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3.6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9.42%。
 
全市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2个,拥有床位1316张。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22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445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2500元。
 
注: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水果产量包括果用瓜,园林水果产量为果业统计监测结果。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标准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户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项目投资、非农户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6、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