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陕西

商洛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11:32:01 来源:商洛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08次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全市经济呈现出发展提速、结构改善、效益上升、后劲增强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年初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超额完成,实现了“十一五”发展良好开局。

一、综合

全市经济较快发展。据核算,2006年商洛市生产总值114.16亿元,按可比价格增长10.5%,增幅比上年加快了0.9个百分点。这是商洛自2000年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首次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8.31亿元,比上年增长6.5%,第二产业41.09亿元,增长11.1%(工业增加值19.71亿元,增长12.7%;建筑业增加值21.38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44.76亿元,增长12.5%。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开展优质服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积极扶持“龙头”企业,扩大非公有制企业规模,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1.4亿元,已占到GDP的4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市个体工商户7.3万户,私营企业1930户,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税金2.2亿元,增长10%。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单位在岗职工10.75万人,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从业人员1.78万人。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农业基础条件差,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就业压力大,财政困难,三产层次低,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相当薄弱,城乡群众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对外开放水平不高。

二、农业

2006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突破发展这一主题,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粮食产量74.9万吨,比上年增长6.9%。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9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6.6%,其中农业产值26.44亿元,增长6.2%;林业产值4.69亿元,增长5.0%;牧业产值15.21亿元,增长7.4%;渔业产值0.13亿元。

2006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4.26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4278公顷,其中机电排灌面积9948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5.4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良好。实现工业增加值19.71亿元,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亿元,增长17.0%。主营业务收入29.6亿元,增长31%。2006年全市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亿元,下降19%,实现税金3.23亿元,增长16.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7.06%;总资产贡献率13.92%;资本保值增值率159.87%;资产负债率57.38%;流动资产周转率1.69次;成本费用利润率9.66%;产销率92.77%;全员劳动生产率69293.03元/人。

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3.26亿元,实现利润3940万元。施工面积187.8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148.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99.2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实现增速再次翻番。2006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飞跃,即继1998年增长165%以来增速又一次翻番,增速高达104.3%,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6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7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亿元,增长31.21%。一是投资增速创8年来最高,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飞跃。自1978年改革开放28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第一次飞跃是在1998年,增速达165%,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第二次飞跃,在高基数的基础上翻番,增长速度高达104.3%,增速在全省位居榜首。二是推动投资高速增长的亮点明显。1、跨区项目。西合高速、银武高速、供电局330变电工程200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49亿元,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7.5个百分点。2、地方项目的建设。大西沟铁矿90万吨采选扩建工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8亿元;商南矾矿开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商州江滨大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0.86亿元;柞水生态旅游开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0.74亿元;这四大项目共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7个百分点。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和旅游

全年公路货运量796.05万吨,增长10.4%,货物周转量61860.6万吨公里,增长5.9%,客运量2286万人,旅客周转量258522.6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1.3%和4.7%。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2755万元,增长41.7%。2006年末,话机总量达74万部(含移动电话),增长19.3%,电话普及率达到30.5部/百人,移动电话达37.8万户,增长19.2%。

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景点开发继续得到加强。2006年全市接待游客117.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60.6%和64.6%。

六、商业贸易和物价

2006年,消费品零售额突破40亿元,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增速比2005年高1.3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高。城镇消费品市场继续扩大,农村市场趋于活跃。2006年,市和县消费品零售额22.8亿元,增长55.1%,占全部零售总额的48.3%;县以下农村市场零售额18.6亿元,增长11.6%,占全部零售总额的44.9%。餐饮、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活跃。2006年,住宿和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9亿元,增长18.8%。

外贸出口快速增长。2006年,商洛对外贸易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出口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形势。据海关统计,2006年全市外贸出口总值为316.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0.2%。

市场物价基本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8%,居住价格上涨5.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2%。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2006年全市狠抓财源建设,注重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7.25亿元,比上年增长40.7%,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37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37.3%。财政支出20.3亿元,增长32.2%。

金融业运行平稳。200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6.95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16.65亿元,增长21.7%;各项贷款余额72.52亿元,增长9.0%,其中短期贷款47.65亿元,增长7.3%,中长期贷款24.62亿元,增长12.3%。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同步增长,银行现金收入368.77亿元,增长26.8%,现金支出379.16亿元,增长30.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教育、文化、卫生

2006年,各级各类教育获得较大发展,素质教育、义务教育稳步推进,学前教育受到重视,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良好。初中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96.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商洛学院在校学生5059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9321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195664人;小学在校学生数230611人;幼儿院在园幼儿22273人。小学入学率99.76%。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现代花鼓戏《月亮光光》在中国第八届戏剧节、第七届艺术节上获多项国家大奖,“商洛花鼓”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6年,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34.5万册,订销报纸2306.8万份。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89.4%、94.5%。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13个(不含诊所),卫生技术人员5403人,其中医生2691人,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4504张。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加强,村卫生室2380个,乡村医生3782人。

九、资源与环境

年末耕地总资源192114公顷,常用耕地面积128011公顷。年内减少耕地2455公顷,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428公顷,因灾废弃耕地298公顷,退耕还林还草占地572公顷,耕地改为园地40公顷,其它117公顷。年内新增耕地764公顷,其中废弃地利用522公顷,围垦52公顷,园地改为耕地27公顷,其它163公顷。

水资源拥有量57亿立方米。2006年用水总量2.66亿立方米,其中灌溉1.34亿立方米,生活用水0.53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46亿立方米,林业、渔业用水0.27亿立方米。

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60种。探明储量的共计46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黑色金属矿产4种,有色金属矿产8种,贵金属矿产3种,稀有稀土矿产8种,化工原料5种,建材及其它17种。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发展。2006年,工业废水排放量797.26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732.35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1.9%。工业废气排放量511274万标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废气排放量280592万标立方米,生产工艺过程中废气排放量230682万标立方米;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7753.5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10633.1吨;工业烟尘排放量7275.95吨,烟尘去除量5279吨;工业粉尘排放量12374.2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440.7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28.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5%;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415.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3.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335吨。

2006年污染治理项目30个,完成投资2562万元,其中废水治理2145万元,废气治理166万元,固体废物治理245万元,其他治理项目6万元,本年竣工项目27个。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242.74万人,增长0.3%,其中非农业人口36.9万人,增长1.4%,全年人口出生率8.8‰,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长率2.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0元,增长10.4%,农民人均纯收入1609元,增长6.4%。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619元,增长11.4%。

城乡居民储蓄增长。2006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6.65亿元,人均储蓄4905元,增长22.0%。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据劳动部门统计,2006年度,全市城镇参加养老保险59606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城镇已参加失业保险103546人,城镇已参加医疗保险98286人。全市农村已有59000人参加养老保险,47812人参加低保。

注:1、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增加值及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人口数为市公安局人口统计年报数,其口径为户籍人口数。

3、人均指标均按常住人口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