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陕西

安康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11:17:02 来源:安康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52次

安康市统计局

2006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围绕经营绿色战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极实施突破发展,全力推进项目带动,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超额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全市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进一步放活,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绿色产业与和谐社会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发展加快。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7.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超任务03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61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45.43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69.20亿元,增长11.0%。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7.1%、28.9%和44.0%。各县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如下:

价格总水平略有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4%。(见下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8%,服务项目价格下降2.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1%。

年末全市城镇在岗职工11.5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1万人。全年有445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2%,比上年末增加0.1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外出从业劳动力(乡镇外)60.32万人,总收入达35.05亿元,其中,省外从业42.31万人;在省外从业人员中,到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22.77万人、15.17万人和4.37万人。

二、农业

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1.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04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74万公顷,增加0.19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74万公顷,增加0.65万公顷。

粮食、烤烟等大宗农产品快速增长,蔬菜、油料、水果、茶叶、中药材等产品在调整品种、优化品质的基础上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产量95.7万吨,比上年减产4.1万吨,减少4.19%(见下表)。

林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成幼林抚育面积16.4万公顷,增长0.5%。全市活立木蓄积量55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5.4%。主要林产品产量如下: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7.1万吨,比上年增长18.85%。其中牛、羊肉产量分别增长8.68%和14.32%。全年水产品产量0.57万吨,增长15.66%。

全年木材产量(采伐量)5.8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4.48%。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0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20.67亿元,增长13.5%,工业产品销售率93.81%。

全市现有20个行业大类中,按现行价格计算,全市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3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59.5%,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48%;烟草制品业增长0.9%;纺织业增长34.5%;医药制造业增长12.6%;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9亿元。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21亿元,比上年增长20.71%(见下表)。

全年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4.38亿元,下降53.62%。第二产业投资21.65亿元,增长20.59%,增速上升13.9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21.65亿元,增长21.02%。部分工业行业投资高速增长。在500万元以上项目中电力增长28.93%,。第三产业全年完成投资49.19亿元,增长40.87%,增速加快41.7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6.53亿元,比上年下降0.77%;全年商品房销售额7.54亿元,增长32.98%。

五、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趋旺,消费品零售额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99%。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6.55亿元,增长16.0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6.43亿元,增长13.4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6.14亿元,增长14.1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34亿元,增长18.40%;其他行业零售额0.50亿元。

2006年,全市实现外贸出口总值271.4万美元,增长1.28倍,是1993年我市开展自营出口业务以来最好的一年,其中,工矿产品出口156万美元,占出口总值的57.46;农副产品出口115.4万美元,占出口总值的42.54%。

2006年,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户,其中,独资企业3户,合资企业1户,主要涉及水电建设、矿产品和房地产开发领域,合同利用外资2251.38万美元,同比增长61.89%,实际利用外资367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2.26亿元,比上年增长6.4%。

全年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22.1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4.26%;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0.52亿吨公里,增长34.99%。公路旅客周转量35.82亿人公里,增长29.28%(见下表)。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4%。其中通信5.34亿元,增长16.59%;邮政0.94亿元,增长18.98%。邮电业务总量5.51亿元,增长6.5%。

今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61.87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5.4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3.84万户,乡村电话用户21.97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5.03万户,年末总量达到64.28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9.73万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15.29部/百人和21.63部/百人。

全市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5088公里,其中,二级路达303公里,三级公路里程953公里。

旅游业快速增长。全年入境人数51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其中,外国人2237人次,增长4.7%;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2903人次,增长4.9%。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人数5140人次,增长2.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7.38万美元,增长2.8%。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30万人次,增长20%;国内旅游总收入4.16亿元,增长20%。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5.82亿元,增长19.71%;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9.32亿元,增长12.16%。

全年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人民币贷款余额50.9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65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7.10亿元,下降0.07亿元。其中个人购房贷款余额6.46亿元,增加1.22亿元。(人行张红提供)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68%,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70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0.21亿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0.95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09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0.46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0.05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0.58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27万人,在校生0.73万人,毕业生0.25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14万人,在校生2.32万人,毕业生0.80万人。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6万人,在校生5.04万人,毕业生1.24万人。全市初中招生4.94万人,在校生15.05万人,毕业生5.0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3.70万人,在校生26.38万人,毕业生5.29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03万人,在校生0.17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18万人。

2005年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2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项,应用技术成果19项,软科学1项。授予专利权28件,增长47%。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50元。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科技项目8个,其中,新产品项目1个。科技活动人员48人;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为700万元。科技活动内部支出445万元,其中R&D经费150万元,新产品开发经费50万元。

质量、标准化和计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53个,完成对77个企业的产品认证。全市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0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8万台(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表演场馆3个,市县文化馆11个,乡镇文化站157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台13座,电视台11座,教育台1个。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3.52万户,数字电视用户0.30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5.8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0.35%。年末全市共有档案馆12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1.74万卷(件)。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等)27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3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660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175人,注册护士1652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5500张。乡镇卫生院200个,床位1718张,卫生技术人员2339人。全年全市报告甲类传染病发病人数0例、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6226例,报告死亡23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10.17/10万,下降37.45%,死亡率0.78/10万,下降17.89%。全市有4个县(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占全市县(市、区)总数的40%,覆盖农业人口93.74万,占全市农业人口的37.32%,84.23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平均参合率90%。

全年我市运动健儿在省十三届运动会上,共获19枚金牌,12枚银牌,11枚铜牌,总分2118.8分,均超过了上期,竞技水平稳步提高。群众体育运动进一步提高,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全年投入188万元,为全市115个行政村建设了体育场地,34.65万余人达到全民健身国家体育煅炼标准。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1‰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为265.0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6439人,出生率为9.98‰;死亡人口21325人,死亡率为8.05‰;自然增长率为1.93‰。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53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0元,实际增长7.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8.6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24%。年末,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居民28.9平方米,农村居民30.65平方米。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低于625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18.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89万人;按低收入人口标准625-865元测算,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2.5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05万人。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8573人,比上年末增加7115人。其中参保职工66796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1777人。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37599人,增加921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02164人,参保退休人员31610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83034人,增加2560人。全市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56511人,增加17337人。其中,参保农民工4021人。全市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41397人,增加4038人。

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0252人。全年4.26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9.76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加1.39万人。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716张,收养各类人员1822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77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800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030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98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实际建设占用耕地104公顷。灾毁耕地0.31公顷,生态退耕1516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52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17公顷。当年净减少耕地1637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269.33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0167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684.5毫米,年未全市112座水库蓄水总量6758万立方米。全年用水量5935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5%,其中,生活用水8999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954万立方米,农业用水46641万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377立方米;全市人均用水量224立方米。全年仍有13万人口用水困难。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16万公顷,下降21.8%。其中,退耕还林(草)面积0.79万公顷。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7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8%。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2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211.3平方公里。

2006年安康市环境质量比2005年有所好转,环境空气质量和噪声控制质量略有提高,地表水环境质量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汉江干流6个监测断面监测统计结果显示水质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以上标准。城区空气污染指数平均为2.32,较上年下降0.88,环境空气质量略有改善。全市水质监测8个断面中,有7个断面水质综合类别属Ⅱ类,占87.5%,1个断面水质综合类别属Ⅰ类,占12.5%,汉江安康段监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Ⅱ—Ⅲ类水质比率达100%。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平均等效声级比上年度下降2.5分贝。

全市有各类环境监测机构1个,监测人员25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41.8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0.0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9.98%。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年全市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1121吨,比上年下降11.6%;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9376吨,比上年下降1.2%。

全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79亿元,比上年下降73.5%。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8.45万公顷,下降22.8%。其中,绝收5.69万公顷,下降12.4%。全年未发生森林火灾。

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7个,面积达19.2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5个,面积11平方公里。完成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4个,当年完成投资265万元。

全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242人,比上年上升122.0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54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24起,造成208人死亡、799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172.82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14.11人。

2006年底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3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1.8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33%,提高4.12个百分点。

注: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