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陕西

安康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11:07:13 来源:安康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54次

安康市统计局

(2001年4月)

2000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奋斗,真抓实干,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按照“农业抓产业、工业抓特色、基础抓三通、全局抓项目”的要求,全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等项工作,在遭遇历史上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

综 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全市国内生产总值78.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51%,其中:第一产业24.93亿元,增长6.15%,第二产业19.94亿元,增长11.48%,第三产业33.91亿元,增长7.85%。

市场物价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9.8%,八大类项目分别为:食品95.9%,其中鲜菜101.5%;衣着97.5%;家庭设备用品98.2%;医疗保健93.5%;交通通讯工具91.0%;娱乐教育文品103.9%;居住105.6%;服务项目111.4%。

劳动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3.07万人,比上年减少0.57万人,其中:城镇在岗职工12.7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4万人。实施再就业工程取得新进展,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045人,较上年末增加944人,1338名职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3%,比上年末上升0.13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不稳固,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转换经营机制任务还相当艰巨;再就业压力增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困难。

农 业

农业获得较好收成。全市战胜特大旱涝灾害,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使全市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97.06万吨,较上年增长21.51%。其中:小麦增长21.80%,稻谷增长27.76%,玉米增长45.65%。

多种经营中,油料总产38011吨,比上年增长45.00%;魔芋、黄姜、食用菌、茶叶、干鲜果等主导产业产量进一步增长,品质不断提高;蔬菜生产在结构调整中持续增长,面积达21973公顷,总产25.59万吨,增长8.00%。

植树造林有所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3.44千公顷,林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中幼龄林抚育面积36.24千公顷,增长12.16%。森林面积继续扩大。

畜牧、水产平稳发展。全年肉产量达87908吨,增长9.96%,水产品产量1931吨。

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9.64千公顷;小流域治理3.97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14.23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2.23万公顷。

扶贫工作成绩显著。由于上下共同努力,全年有12万人实现脱贫。“小康村”、“新村”建设平稳推进。

据乡镇企业局统计,全市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60.70亿元,增长24.06%。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在改革中前进。全市工业完成增加值11.98亿元,较上年增长11.8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1亿元,增长11.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5.06亿元,增长26.5%;集体企业0.59亿元,增长18.00 %。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产品销售率96.48%。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品 种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同期增减%

原 煤 吨 12945 37.98

烟 万箱 10.10 0.07

发电量 亿千瓦时 30.97 76.00

白酒 万吨 0.27 42.11

丝 吨 892 6.70

丝织品 万米 785 -4.73

农用化肥 万吨 3.12 20.46

化学原料药 吨 39 12倍

中成药 吨 55 -5.17

家具 件 12684 32.29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市13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725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面由上年51.43%下降到42.22%;总资产贡献率由上年的2.37%上升到6.56%;资产负债率60.68%;流动资金平均周转次数为1.80次,增长0.13次;全员劳动生产率40010元,增加了18339元。

建筑业稳定增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85亿元,增长10.2%。全市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43万元,比上年下降17.38%;施工工程536个,其中:招投标承包工程394个,占全部施工工程总数的73.51%;施工面积104.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7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7.34万平方米,增长39.25%;有亏损企业9个,亏损面为15.52%。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继续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8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1%,其中:国有投资18.95亿元,增长18.81%,集体投资1.40亿元,增长12.90% ,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94亿元,增长24.68%,其它类型投资2.56亿元,增长1.59倍。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12.99亿元,增长38.93%;更新改造投资4.47亿元,增长26.99%;房地产开发投资3.36亿元,下降8.70%。

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投资比重上升。农林牧渔业投资0.89亿元,增长6.93倍,所占比重由上年的0.53%上升为3.32%;能源工业投资6.49亿元,增长55.64%,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9.52%上升为24.18%;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5.78亿元,增长9.47%,比重为21.54%。

重点项目建设得到加强。全市2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16亿元,较上年增长23.5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4.6%。

全市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6.91%,比上年增加12.02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25.29亿元,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94.24%,比上年增加50.24个百分点。

基本建设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水力发电10.36万千瓦;水泥12万吨;新建公路81公里;新建公路桥梁7座500延米;新增医院病床330张。

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教育在改革中加快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919所,其中:大专以上3所,高级职业中等学校(含中专和技工学校,下同)27所,高中36所,初中174所,小学2677所。在校学生54.22万人,其中:大专以上0.35万人,高级职业中等学校1.67万人,高中1.84万人,初中12.11万人,小学38.25万人。初中学龄生入学率91.8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6%,普通初中和小学辍学率分别为5.46%和1.20%。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招生79人,在校学生557人;幼儿园招生3.12万人,在园儿童3.49万人,增长14.4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科技队伍稳步发展。年末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有专业技术人员3.38万人,增长4.97%。全市有6项成果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代理专利申请7项,获授权6项。

质量、标准化和计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共有质量检验机构11个,质量认证机构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0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53746台件。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8.9亿元,比上年增长8.8%。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48.44亿吨公里,其中:公路12.23亿吨公里,增长56.39%;水运0.28亿吨公里,增长40.00%。

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35.93亿人公里,其中:公路19.18亿人公里,增长59.43%;水运0.33亿人公里,增长10.00%。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597公里,新增81公里,公路质量等级进一步提高,全年新建二级路3.9公里;增加三级路20公里,四级路73公里;内河航道保持495公里;空中航线一条。

邮电通信完成业务总量26641万元,比上年增长47.28%,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2.89万门,移动电话户数41762户,比上年增加20718户。全市固定电话16.11万户,其中:农村用户6.0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为6.21部/百人。互联网用户7834户。

国内旅游保持较快增长。“春节”、“五一”和“十一”等长假期的拉动作用明显,全市共接待游客5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

国际旅游稳步发展。全年海外入境游客1800人次,比上年增长18.50%。旅游外汇收入54万美元,增长54.73%。

国内贸易

全市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22.96亿元,比上年增长4.88%,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5.09%。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3.99亿元,增长5.9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97亿元,增长3.21%;按所有制分,国有经济达4.98亿元,下降4.15%;集体经济1.95亿元,下降7.04%;私营经济0.79亿元,增长27.09%;个体经济9.07亿元,增长9.56%;其它经济6.17亿元,增长8.44%。

全市15家大中型批发贸易企业的全年销售额3340万元;费用率为34.75%;全年利润总额-0.66万元。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33626万元,增长8.36%。地方财政支出97036万元,增长15.02%。

金融形势稳定,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8.25亿元,增长10.40%,其中:企业存款20.39亿元,增长9.2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1.84亿元,增长7.94%。各项贷款余额78.27亿元,增长11.76%,其中:短期贷款41.22亿元,下降1.59%;中长期贷款32.52亿元,增长26.60%;中期流动资金4.36亿元,增长90.01%。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费收入10923万元,增长15.20%。其中:财产保险收入3908万元,增长4.58%;人寿保险收入6385万元,增长22.69%。支付各类赔款2286万元,其中:财产险1810万元,寿险476万元。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表演场所3个,图书馆1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文化站91个,博物馆3个,综合档案馆11个,专业档案馆1个。全市有有线广播电视站12个,用户9.22万户。有中短波广播发射机2部,发射功率20千瓦,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和转播台2座11千瓦。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89.75%,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86.75%。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含诊所)342个,床位4607张;医院、卫生院有医生2937人;护师、护士1502人。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2个,卫生技术人员510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农村乡镇卫生院187个,床位439张,卫生技术人员884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省以上各项比赛中,我市运动员奋力拼搏,取得较好成绩,共获金牌1枚,银牌7枚,铜牌5枚。群众体育活动日益活跃,继汉阴县之后,平利县被评为省级体育先进县。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全年安排排污治理项目17个,完成投资479万元,其中:治理固体废物233万元,治理废气158万元,治理废水88万元。

人民生活

城乡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5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4.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88%。其中: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52元。年末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3.31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0.42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巩固提高。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70613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403人;有8.3万名职工和2.05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55697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有床位1109张,在养934人。城镇社区服务单位2处,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全市城镇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2709名城乡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注:1、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人口数据待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