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陕西

榆林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10:59:38 来源:榆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962次

2002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省十次澡代会精神,按照市一届人代会提出的实施跨越式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的目标,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11.3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5.2%。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十市之首。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8亿元,增长33.82%亿元,增长7.9%。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上升1.8和4.0个百分点,百第三产业则下降5.8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1%。分项目看,医疗保健个人用品和居住价格分别上涨1.0%和3.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4%(其中教育价格上升0.5%)食品.3%(其中粮食下降0.3%,鲜菜上涨3.3%);依着、家用设备用品、交通、通讯等类别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全年.6%。

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2002年,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9.19万人,其中在岗职工17.84万人。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1.2万人,比上年减少0.72万人,年末登记失业率为4.0%。

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优势产业对相关产业拉动不强;农业生产基础依然脆弱,主导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农民增收难度较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效益低下。

二、农业

2002年,我市农业生产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有利因素,农业生产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全年农业牧渔业总产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4.3万公顷,增长4.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3.1万公顷,与上年持平;经济作物播川面积4.8万公顷,下降4.5%;蔬菜及其它作物播种面积6.4万公顷,增长59.2%。主要产品产量:粮食104.34万吨,增长89.6%,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油料5.66万吨,增长2.1倍;水果11.49万吨,增长62.0%,创历史最高纪录。

退耕还林还草在全市范围内展开,面积进一步扩大,质量提高,全年完成造林288万亩,比上年增长1.4倍。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0.70万吨,禽蛋产量2。46万吨,奶产量1.92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4.0%、1.0%和16.0%,大畜存栏32.36万头,猪存栏82.02万头,羊存栏267.31万只,分别增长1.0%、3.0%和6.0%。全市实施封山禁牧,舍饲养羊,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放牧方式,良种羊特别是小尾寒羊比上年增长11.3万只,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4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全部工业总产值112.40亿元,增长1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90.10亿元,增长29.7%。

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产值52.10亿元,增长16.0%;集体企业产值1.88亿元,增长21.2%;股份有限企业产值30。46亿元,增长42。1%;联营私营及其他企业产值5。70亿元,增长23。3%.其中轻工业产值3.5亿元,增长7.6%,重工业产值税86.60亿元,增长31.0%。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6亿元,实现利税12.1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8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9亿元,企业亏损面达35%。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原煤3226万吨,比上年增长24.8%(全部产量5000万吨);天然原油119.7万吨,增长17.6%;天然气38亿立方米,增长14.2%;精甲醇22.1万吨,增长8.3%;发电量30亿千瓦时,增长16.7%;电石28.8万吨,增长1.7倍;水泥22.7万吨,增长51.1%;平板玻璃70.7万重量箱,增长1.4倍。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施工房屋面积223.6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91.6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8370.0元/人,增长26.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亿元,比上年增长22.7%,高出全省8.1个百分点,是我市历史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最好的一年,其增加值占GDP的比率达到15.3%。其中基本建设完成60.94亿元,增长28.8%;更新改造3.99亿元,增长2.1倍;其它投资完成4.67亿元,增长1.1倍;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2.53亿元,增长14.5%;房地产投资2.87亿元,增长3.6倍。全年投资在50万元以上项目为44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17个。全部投产项目271个,新增固定资产32.81亿元。

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农业牧渔业完成投资1.14亿元,与上年持平;采掘业完成投资14.2亿元,增长59.9%;制造业完成3.5亿元,增长9.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9.3亿元,增长9.3倍;交通运输邮电业完成26.72亿元,增长4.6%。基本建设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原煤开采206万吨;天然原油11万吨;平板玻璃185万重量箱;新建公路485公里,改建公路190公里;造林面积122万亩;中等学校学生出席位10890个,建筑面积40651平方米;小学校学生席位8120个,建筑面积18856平方米;城市天然气储敢能力100万立方米/日,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2.17公里。

五、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稳步增长。2002年共完成增加值10.8亿元,较上年增长9.8%。

2002年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物运输量2516万吨,货物周转量246751万吨公里;客运量2521万人,客运周转量316706万人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0168公里,比上年增加185公里。

电信业务发展迅猛,新兴业务增势强劲。年末市话和农话交换机总容量37.8万门,比上年增长26.4%;市话和农话用户26.8万户,其中住宅电话22.9万户;城市话机普及率39.6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0.7部,农话电话普及率3.3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部。

年末电信局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1万户,以ADSL为代表的宽带网正在迅速接入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家庭,用户达1226户。

六、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亿元,比上年增长5.5%。

2002年全市出口创汇38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8%,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煤炭出口创汇2744万美元,增长8.9%;农副土特产品和石化产品出口创汇1056.9万美元(其中绿豆出口13088吨,创汇946万美元),增长1.7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各种征管措施的落实,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2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加上上划两税财政总收入达到19.89亿元,增长34.5%,地方财政支出21.39亿元,增长19.8%。

2002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稳步增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27.9亿元,比上年初增长15.8%,其中企业存款32.3亿元,增加1.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79.6亿元,增加12.6亿元。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109.3亿元,较年初增加17.8亿元,增长19.4%,其中短期贷款48.8亿元,增长4.5%,中长期贷款50.1亿元,增长23.7%(其中基本建设贷款24.9亿元,增加3.7亿元;技术改造贷款0.5亿元,减少0.1亿元;个人中长期贷款8.9亿元,增加4.9亿元)。全市货币累计投放12.7亿元,比上年多投放2.2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年保险费收入28843.8万元,比上年增长8340.8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8669.3万元,增长15.0%,人寿保险费收入20174.5万元,增长55.6%,分别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945.6万元和2140.1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全市组织评议、登记科技成果26项(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3项,省内先进水平的13项);市科技进步奖30项,申请省科技进步奖21项,其中有11项获奖;申报国家科技成果计划1项,已通过专家评审并列入计划,项目从2003年正式实施;申报陕西省科学技术推广计划项目3项,全部列入计划。

2002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4552所,其中高等学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8所,普通中学272所,小学4250所。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8.52%和91.72%,比2001年提高0.52和7.01个百分点;小学和初中辍学率分别为058%和4。9%,比2001年降低了0.65和1.2个百分点。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58682人,比上年增加了13646人,2002年高考上省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含体、艺和提前录取专业)人数达到4014人,实际录取4324人,较上年增长46%,上线率为30.7%,居全省第二。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7.2%、73.6%和61.15%,分别比上年提高1.27、3.35和5.81个百分点。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扫除青壮年文盲2.7万人,文盲率由上年的1.5%下降到1.3%;农民技术学校培训学员11.2万人。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全市共有14个表演团体,13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全年全市各专业艺术团体共送戏下乡演出了370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23455场,下乡摆摊设点400多处,流动售书15000多人次,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市第一届党代会和人大、政协会议期间,为丰富代表文化生活,营造喜庆气氛,文化部门精心组织,举办了3场大型文艺晚会,赢得代表们的一致了评。2002年文化市场秩序有了较大好转。市、县、区停整顿文化经营单位187家,取缔录像厅20家,歌舞厅15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全部取缔,对全市87家网吧进行清理整治,取缔5个,鹪整顿21户,处罚违规经营者25户。

体育事业来取得丰硕成果。在省十二届运动会上,我市代表团共获得金牌13枚,银牌54枚,铜牌45枚,团体奖杯12座,金牌总数名列全省第三。在省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上,荣获女子乓乒球比赛团体第三名,男子团体第五名,中国象棋团休第六名,木兰扇个人第三名和第六名的好成绩。榆阳区老年秧歌队在参加全省全国比赛均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全市城镇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已达95%以上,农村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已达80%。

十、人口和环境保护

2002年全市总人口为335。44万人,比上年净增加1.74万人。人口出生率9.34%,死亡率4.08%,自然增长率5.26%。

环境保护事业稳步发展。年未全环境保护系统共有365人,各级环境监理所和监测站11个,监测人员203人。全市建成了4个烟尘控制区,面积为13。2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4个,面积达10。2平方公里,建成并经当地政府正式授牌的县级绿色示范党校4所,市级9所,有3个绿色企业、2个绿色社区、2个绿色村庄已通过省局组织的预验收。

2002年,我市全力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和天然气气化工程。榆林城区天然气工程总投资3000多万元,近万避孕药居民,24家主要餐馀业和10个企业事业单位的采暖锅炉用上了天然气,榆林城区集中供热工程总投资2512万元,实现集中供热面积25万平方米,靖边县天然气气化工程投资2500万元,有1800户居民使用上了天然气。榆林市城区垃圾填埋场投资500多万元,已建成投用;榆溪河综合治理城区段河堤工程已基本完工。

十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较快,生活水平继续改善。

200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8元,分别比上年增加922元和257元,增长23.3%和24%。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49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23.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和10.9%,其中食品支出点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1.0%和45.80%,比上年降低3.7和2.5个百分点。储蓄存款增多。.年未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9.6亿元,比年初增加12.6亿元。住房面积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0.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9.7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年未全7.2万名在职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1.3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社会统筹。全市共保障困难居民和下岗职工15532户,42585人,目前已发放保障金2455.2万元,保障对象人均月补助53.8元。2002年全市有福利院4所,床位数407张,敬老院48所,床位565张,供养人员3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