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陕西

汉中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10:22:31 来源:汉中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80次

2001年汉中全市人民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克服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和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探索加快汉中发展的路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稳妥的推进各项改革,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基本上实现了“十五”计划的奋斗目标,为汉中在新世纪实现全面振兴开了一个好头。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2.0亿元,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65.0亿元,同比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56.0亿元,同比增长12.0%。

市场物价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其中,城市上涨1.3%;农村上涨2.0%;食品价格100.9(其中,粮食96.5,肉禽及制品、鲜菜和蛋分别上涨9%、4.2%和4.8%),烟酒衣着价格分别上涨2.2%和1.7%,娱乐教育文化价格上涨12.3%,居住价格上涨1.5%。

2001年,全市从业人员202.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5.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70.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7.4万人。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4.9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8千人。

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加强。全市足额发放了当年干部职工工资、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全部兑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面扩大到19.3%。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品种、品质和布局的优化,发展产业化农业和订单位农业。加大了国有企业的改制力度,至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改制企业419户,占总数的97.1%;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9.9,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5亿元,同比减亏21.5%;非公有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17万户。私营企业722户。至年底,全市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16.7万户、私营企业4154户,注册资本达31.33亿元,从业人员51.04万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高新技术企业少,需改造提高的传统产业企业多;财政支付能力依然较差;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还相当困难。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6.0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扩大1.40%,油菜籽增至89.6万亩,中、高档优质水稻达110成亩。新发展茶、果、药13万亩。蔬菜总面积达52万亩,总产达88.6万吨。

粮油生产因灾减产。受调整面积和严重干旱、低温、病虫害影响,全年粮食总产达109.8万吨,减产11.9%;其中,夏粮产量达25.9万吨,减产16.4%;秋粮产量83.8万吨,减产10.34%。油料总产量10.1万吨,减产4.4%。

茶叶、水果、柑桔、黄姜、杜仲、枣皮等区域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发展势头很好。全年创建茶叶、蚕桑、水果、蔬菜、中药材等科技示范区34个,面积达21.65万亩;订单农业面积达29.15万亩,其中烤烟7万亩,茶叶1.2万亩。

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市畜牧业增加值达6.85亿元,全年出栏的生猪达183.9万头,增长3.6%;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6.3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猪肉产量达14.4万吨,同比增长3.4%;全年生猪订单达12万头,至年末生猪存栏达172.6万头,大牲畜存栏33.8万头。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达1.36万吨,增长11.4%,渔业产值达5872万元,增长12.45%。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植树造林48万亩,比上年增长35.6%。封山育林144.1万亩,退耕还林11万亩,育苗1.56万亩,发展苗木花卉2.5万亩,完成13个种苗工程建设项目。小峡引水一期工程和双龙寺水库建成投用,云河、卡房、娘娘滩水库和石门水库除险加固建设进度加快,汉江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陆续完工。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9平方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部工业实现产值144.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市县区属工业实现产值103.0亿元,同比增长6.6%。全部工业增加值52亿元,同比增长7.6%。市县区属工业增加值39.7亿元,在全部工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1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6.9亿元,同比下降2.3%;集体企业1.5亿元,同比下降2.0%;股份制企业5.45亿元,同比增长65.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0.1亿元,同比增长50%。重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同比下降0.7%,轻工业增加值6.0亿元,同比增长15.1%。全年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4.8%,汉江制药、汉王药业、勉县人造板公司、南化公司等骨干企业产值利税稳步增长。陕飞、汉江机床厂债转股和“八一”锌业技改项目顺利实现;汉中卷烟一厂、二厂产品和新产品开发取得初步成效,生产经营形势开始好转。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由于投资的加大,建筑业市场异常火热,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3.4亿元,同比增长10.1%,全市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52万元,下降78.0%;税金总额3669万元,增长44.5%。全年施工工程个数1361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890个,占全部工程个数的65.4%;全部工程施工面积28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0%;房屋竣工面积124.2万平方米,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企业改制取的新进展,全年又有5户国企完成改制,大汉钢、啤酒厂、城固肉联厂等企业通过租赁、收购、联合等方式盘活了资产。南郑美妆庭纸业、城固秦汉陶瓷、略阳区力矿业、宁强丁家坝金矿等引资、合资企业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44.53亿元,同比增长32.5%。其中,市县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0亿元,同比减少3.3%。在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4.6亿元,增长84.4%;其中,市县区属7.6亿元,增长9.2%;技术改造投资4.0亿元,减少21.7%,其中,市县区属1.5亿元,减少31.2%;房地产开发投资7.4亿元,增长20.3%;其它投资3.8亿元,增长23.8%。投资结构继续得到改善。全年第一产业投资1.2亿元,增26.6%;第二产业投资26.7亿元,增长79.2%;第三产业投资16.4亿元,减少6.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投资增长2.77倍,农村电网改造完成投资3.12亿元,西汉高速公路、重点水利工程和“一江两岸”城市建设及“中央大道”改造工程等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继续加快。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15.3亿元。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9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7.4亿元,增长6.0%;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5.5亿元,增长4.3%。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4.6亿元,增长6%;餐饮业零售额4.8亿元,增长6.4%;其他行业零售额13.5亿元,增长2.8%。

生产资料市场销售平稳。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0.64亿元,全市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1.5亿元,同比增长2.8%。

对外经济认真执行开放兴市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整治投资环境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市自营进出口总额达1488万美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出口总额1342万元美元,增长16.4%。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户,合同外资金额372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35万美元,同比增长92%。

全年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89个,合同引进资金14.55亿元。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共引进项目30个,项目投资6.87亿元。严厉查处了一批破坏投资环境的典型案件。清理废止各类行政性文性56个,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23项,规范了市场行为,优化了投资环境。

旅游业健康发展,节假日经济效应明显。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5450人次,外汇收入65.4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460万人次,带动消费5.3亿元。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11.6亿元,同比增长18.0%。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2689万吨,比上年增长8.4%。其中铁路1130万吨;公路1527万吨,民航货运32.4吨。完成客运量47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4%。其中:铁路422万人次;公路4331万人次,民航5360人次。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达52.7亿吨公里;旅客周转达27.1亿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54亿元,同比增长94%,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109.1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28.3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6.2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5.1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8.4部/百人。

七、金融、保险业

2001年,全市金融机构认真执行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保持金融工作的平稳运行。至年底,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73.8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国家银行达134.3亿元,同比增长12.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18.8亿元,较年初净增12.8亿元;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142.1亿元,较年初增加6.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9.65亿元,较年初净增1.43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1.29亿元,较年初净增3.86亿元,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50.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97亿元,寿险保费收入1.95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709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617万元,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赔款3248万元,寿险给付2784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1年,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得到了进一步推行和巩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又有新的进展;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良好;社会力量办学不断发展。

全年普通高中招生15505人,增招2129人,在校学生达38432人;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招生4948人,在校学生12515人;全市初中学校招生62219人,在校学生161869人;初中入学率达94.7%;小学招生57263人,在校学生36655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2%;特殊教育学校招生98人,在校生607人,全市幼儿园在园幼儿48278人。

2001年,全市进一步加大科教兴汉战略的实施力度,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基地,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加大了科技产业化步伐。全年全市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51件,授权专利32件,分别比上年减少7%和11%。

九、文化、卫生和教育

文化事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2001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13个,博物馆5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89%,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8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67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56个;病床床位1164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1399张;卫生技术人员13952人,其中医生7351人,护师、护士3328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3个,卫生技术人员493人;农村乡村卫生院达290个。卫生技术人员4387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深入,2001年全市成功的召开了第二届全运会,有21人打破了37项省青少年记录,在省级以上组织的体育比赛中,全市有8人获得冠、亚、季军,积极支持了北京的申奥活动。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与环境保护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低水平增长。2001年全市共出生人口3.1万人,出生率为8.4‰;死亡人口2.26万人,死亡率为6.1‰;全市人口自然净增0.84万人,自然增长率为2.3‰。年末全市总人口为369.5万人。

其中,城镇(区划镇)人口274.5万人;乡村人口95万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68.7万人;农业人口300.8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1480元,实际增长3.5%,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新建城镇职工住宅125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123万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巩固提高。年末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有2.56万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全部领到了基本生活费;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达19.5万人;有18.1万职工和5.2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养老保险;全年发放养老保险金2.67亿元;有15.3万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大病医疗费用统筹,巩固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达2977张,收养2204人。城镇已建立起各种社区点站21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2个。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至年末,全市共有环保机构35个,职工和从业人员365人,设置环境监测工作站(点)9(99)个;全年共投入环境保护投资15320万元,治理项目43个,生态环境保护得到重视。全市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保护区总面积达120633公顷。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有关产值其绝对数均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