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陕西

渭南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10:07:43 来源:渭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442次

渭南市统计局

(2007-4-24)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两大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各项工作,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速加快。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在上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生产总值突破350亿元大关,实现35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是1994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3.63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1.23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5.21亿元,增长12.0%。产业结构发生新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8.2:46.2:35.6调整为18.17:46.06:35.77。

当前,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经济发展亮点较少,对经济增长拉动不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难度加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城镇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产业发展不均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经济增长方式依然较为粗放,节能降耗任务艰巨。

二、农业

农业经济发展良好。2006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07.31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7.3%。其中农业产值76.63亿元,增长8.4%,林业产值5.93亿元,增长9.0%,畜牧业产值20.34亿元,增长5.0%,渔业产值1.23亿元,增长5.5%。

粮食喜获丰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97.41万亩,比上年减少15.32万亩,下降1.89%,粮食总产201.19万吨,比上年增加10.91万吨,增长5.73%。其中夏粮115.44万吨,增加7.37万吨,增长6.82%,创2000年来新高;秋粮85.75万吨,增加3.55万吨,增长4.31%。棉花总产7.24万吨,增长6.63%。油料总产7.17万吨,增长4.82%。

果菜产量继续增加。全市水果产量157.88万吨,增长23.0%,其中苹果产量120.03万吨,增长23.85%。蔬菜产量68.07万吨,增长7.49%。

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出栏猪115.18万头,增长8.09%,出栏羊43.76万只;出栏大牲畜12.46万头,其中出栏牛12.3万头。年末生猪存栏93.6万头,羊存栏75.53万只;大牲畜存栏44.24万头,其中牛存栏43.74万头;家禽存栏970.27万只。肉、蛋、奶产量为12.91万吨、6.79万吨和13.1万吨,分别增长5.39%、2.26%和5.48%。

林业生产协调发展。2006年全市林业生产方式逐步从以退耕还林、增加造林面积,封山绿化为主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森林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林产品产出方向转变,经济效益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全年造林9.27千公顷,育苗1.6千公顷,当年苗木产量7842万株。退耕造林865公顷,封山育林38.52千公顷,增长26.63%。全市花椒产量2.38万吨,增长11.21%。

渔业生产有所下滑。全市养殖面积3001公顷,全年水产品产量15022吨,下降1.82%。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业科技广泛应用。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24.79万千瓦,其中拖拉机6.46万台,共计99.85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53.12千公顷,增长4.47%;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34.20万吨,增长1.66%;农膜使用量505.68万公斤,增长4.4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68.75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工业增加值126.53亿元,增长13.5%。实现销售产值357.02亿元,产品销售率达到98.27%,同比提高0.2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9.02亿元,利税总额76.3亿元,增长9.63%。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13.64。市县属工业增速加快。在全市工业中,中省企业完成产值246.54亿元,增长8.42%,市县属企业完成产值122.21亿元,增长22.82%,高于中省企业14.4个百分点。

六大重点行业五增一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产值35.01亿元,增长4.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69.04亿元,增长20.25%;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完成产值66亿元,增长20.85%;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实现产值27.49亿元,增长17.78%;石油加工炼焦业完成产值25.73亿元,增长30.2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产值56.35亿元,下降17.9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其中纸制品、精甲醇、白银和罐头等产品大幅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43倍、3.04倍、7.1倍和1.08倍,钢材、采矿设备、发电量、小麦粉、生铁、焦炭和水泥,分别增长46.67%、40.09%、30.50%、56.83%、28.96%、27.84%和26%,黄金、农用化肥、钼精矿和饮料酒等产品,分别增长10.81%、6.19%、2.26%和2.19%。下降主要有原煤、交流发电机、布、和印刷机等产品,分别下降4.54%、1.75%、14.04%和15.89%。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6年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93个,完成施工产值68.9亿元,增长10.42%;房屋施工面积281.2万平方米,增长22.4%,房屋竣工面积132.9万平方米,增长13.2%。建筑业实现利税总额0.7亿元,增长4.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07%,同比提高11.3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4.14亿元,增长23.79%,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在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43.3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0.55亿元,同比增长19.1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9.09亿元,同比增长114.94%。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增加。2006年,在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完成51.62亿元,增长8.42%,占城镇投资的45.23%。其中水利、环保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1.93亿元,增长16.75%;公路建设投资完成10.02%,增长32.06%。

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2006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93亿元,同比增长33.50%。其中住宅投资9.49亿元,增长45.33%,占房地产投资的86.82%,比上年提高7.01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销售额9.36亿元,增长99.15%,房销售面积73.04万平方米,增长84.44%,销售态势良好。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焦炭200万吨/年,火力发电15万千瓦,水泥210万吨/年,新(改)建公路1518.47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6.3公里,高等院校学生席位26276个,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3.3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16.2万平方米,医院病床364张,原煤开采15万吨/年,棉纺7000锭/年。

五、交通和邮电业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2006年全市公路客运量5211万人,增长14.0%,客运周转量307626万人公里,增长9.86%,公路货运量3079万吨,增长10.4%,货运周转量335927万吨公里,增长7.8%。

邮电通信业健康发展。2006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3.8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74亿元,电信业务量完成12.06亿元。年末全市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数101.24万部,其中城市电话35.95万部,乡村电话65.29万部;无线移动电话用户158.38万部,增长23.73%;互联网宽带用户达7.08万户,增长33.83%。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活跃。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2.8亿元,同比增长13.6%,高于去年同期2.7个百分点。分城乡市场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0.88亿元,增长13.08%,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1.92亿元,增长14.38%,高于城镇市场1.3个百分点,农村市场活力增强。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91.43亿元,增长12.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实现8.14亿元,增长30.7%,发展较快,是消费品市场的一大亮点。

市场物价运行平稳。2006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1.7%,增幅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在八大类指数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2%,烟酒用品类上涨0.8%,衣着类上涨1.4%,家庭设备用品类上涨2.3%,医疗保健类上涨0.3%,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9%,居住类上涨5.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下降4.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下降0.1%。

七、外贸旅游

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据市商务局统计,2006年,全市共签订各类招商引资项目212个,计划总投资157.3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55个,实际到位资金25.9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74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41万美元。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户。

外贸出口增长强劲。据西安海关统计,2006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1646.3万美元,同比增长19.22%,其中出口9321.2万美元,增长50.46%。

旅游业发展喜人。据市旅游局统计,2006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692.5万人次,同比增长14.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4亿元,增长15.7%。其中接待海外游客3.67万人次,增长22.3%,实现海外旅游收入641.7万美元,增长17.5%。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02亿元,同比增长33.4%,其中增值税4.18亿元,营业税1.87亿元,企业所得税1.94亿元,城市建设维护税1.28元;财政支出40.62亿元,增长38.16%。

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1.52亿元,较年初增加60.28亿元,增长14.6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7.18亿元,较年初增加29.95亿元,增长9.75%。各项贷款余额265.33亿元,较年初增加29.57亿元。现金净投放57.3亿元,同比多投放0.37亿元。

2006年全市各类保险公司各项保费收入9.12亿元,比上年增长27.28%,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79亿元,下降17.85%;寿险保费收入7.33亿元,增长29.59%。全年支付各类赔款1.25亿元,增长1.9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力度加大。2006年,全市共有67个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省立项目,其中科技部项目14个,省科技局和省知识产权局53个,争取国家、省各类资金554万元。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在稳定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发展到16家,民营科技企业累计发展到350家,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约10亿元,较上年增长13%。全市有10项科技项目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有17个项目获市级科学技术奖。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在全市开展了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和市级示范高中活动,推广了合阳县、韩城市创建高中教育的经验,制定了市级示范高中的评估管理办法,促进了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不断扩大。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实施顺利,完成拆除危房面积3.7万平方米,新建面积14.3万平方米,维修漏房面积19.2万平方米。年末全市有全日制高等院校1所,在校学生1.48万人;普通中学422所,在校学生49.67万人;小学2392所,在校学生43.7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5%,小学、初中升学率分别为99.9%和99.0%,辍学率分别为0.11%和1.24%,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为99.8%和99.0%,各项指标均在国家控制的范围内。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我市大型民间社火舞狮《华山魂》参加了2006西安曲江国际唐人文化周暨大唐芙蓉园开园一周年盛典演出活动。组织26名戏曲小选手参加了第六届陕西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并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8个。举办了渭南市农村文艺调演活动,共选调了43个节目,组台6场次,在全市向广大农民群众公演,其中5个节目参加了全省农村文艺调演,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6个。华县皮影、华阴老腔、合阳提线木偶、富平阿宫腔、澄称尧头粗瓷烧纸技艺等5个项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图书馆11个,文化馆11个,文化站195个。

广播电视稳定发展。拥有市级无线广播电台1座,广播节目9套,调频发射机147部,市级无线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13套,电视发射机348部,电视综合覆盖率91.44%,广播综合覆盖率86.91%。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在韩城市试点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临渭区、华县和富平县3个试点区县,参合农民154.23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86.61%,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公共卫生体系项目建设顺利,市妇幼保健院病房楼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市中心医院第五病区扩建工程进入安装阶段,市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工程已交工验收完毕。年末有卫生机构318个,卫生技术人员12188人,执业医师3911人,拥有病床数11020张,其中医院病床数7735张。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组队参加了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国际太极拳大会、陕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陕西省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其中在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获得了76枚金牌,27枚银牌,39枚铜牌的好成绩。承办了2006年陕西省体育健身大拜年活动。成功举办“2006年肯德基全国青少年篮球挑战赛”渭南赛区比赛和渭南市中学生篮球运动会。我市射击运动员武柳希在第15届多哈亚运会射击比赛中获2金1银1铜、一个第四的优异成绩,实现了亚运会金牌零的突破。武术运动员李瑾在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中获1枚金牌。年末全市拥有1所市级青少年体校,6所省级少儿体校,7所市级少儿体校。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加大以渭河流域污染为重点防治力度,出台了《渭南市排放水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全年投入1.8亿元,完成了58个污染项目治理任务,其中有8家水泥企业、5家造纸企业和10家医院完成了治理任务。龙钢污水处理工程通过竣工验收,金堆城钼业公司低浓度二氧化硫制酸项目、陕化厂氨回收二期项目开工建设,龙钢综合利用热电厂等3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启动,新增年综合利用废煤气14.89亿标立方米。开展了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的普查工作。制定了《渭南市机动车辆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重视自然生态保护,完成了《渭南市生态功能区划实施意见》的编制。年末全市设有环境监测站12个,监测人员313余人,各级环境监察机构13个,执法人员461余人。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人口抽样调查资料,2006年全市人口出生率10.37‰,死亡率5.93‰,自然增长率4.4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45.65万人。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1元,比上年增加687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2043元,增加161元,增长8.55%。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2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81平方米。

2006年末,全市在岗职工32.69万人,职工工资总额44.62亿元,增长14.0%,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577元,增长14.85%。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全年共输出劳动力71.8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4.6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2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0.42万人。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24.2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7.48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3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84万人人,生育保险参保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06年,出台了《渭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全市有17588户37422名五保户和部分特困户纳入农村低保,发放保障金1200万元。向五保供养人员4063人支付供养经费660万元,其中集中供养157人,分散供养3351人。向城市低保对象41004户98241人下发了9265万元保障金。年末全市共有社区服务中心20个,社区服务设施500多处。

注:本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