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努力,真抓实干,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增速加快、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近十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62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05.52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89.56亿元,增长6.3%。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第一、第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21.3:39.7:39调整为21.2:42.6:36.2。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定增长。200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87.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7.5%,增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61.75亿元,增长9.6%;林业产值4.63亿元,增长1.3%;牧业产值16.77亿元,增长5.5%;渔业产值1.08亿元,下降3.0%。
种植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55.44万亩,比上年减少29.54万亩,下降3.8%,粮食总产191.45万吨,比上年增加11.95万吨,同比增长6.7%。棉花总产7.37万吨,增长56.9%;油料总产7.91万吨,增长4.9%;水果总产138.59万吨,比上年增加17.98万吨,增长14.9%,其中苹果109.35万吨,增长14.4%。
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年出栏猪93.99万头,增长8.2%;出栏羊43.20万只,下降2.0%;出栏大牲畜12.08万头,增长5.5%,其中出栏牛11.94万头,增长6.1%。年末生猪存栏86.44万头,增长7.9%;羊存栏77.38万只,下降9.6%;大牲畜年末存栏44.65万头,增长3.7%,其中牛存栏44.07万头,增长4.7%;家禽存栏884.98万只,下降14.5%。肉产量11.05万吨,增长4.1%。蛋、奶产量为6.62万吨和11.97万吨,分别下降12.6%和1.7%。
林业生产取得新进展。全年造林32.59千公顷,育苗2.2千公顷,当年苗木产量21385万株,增长36.1%。退耕还林11.54千公顷,封山育林9.79千公顷。
全年水产品产量15155吨,较上年增加722吨,增长5.0%。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业科技广泛应用。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99.36万千瓦,增长9.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15.70千公顷,保持稳定。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32.12万吨,增长4.3%,农药使用量334.78万公斤,增长36.1%,农膜使用量482.49万公斤,下降14.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27.03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5.1%,实现工业增加值78.78亿元,同比增长25.8%。分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完成产值24.4亿元,增长16.2%,省属企业完成产值120.50亿元,增长43.3%,市县工业完成82.10亿元,增长28.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总产值69.18亿元,增长46.8%,集体企业完成8.45亿元,增长61.0%,股份合作企业完成0.73亿元,下降11.8%,股份制企业完成137.11亿元,增长26.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4.64亿元,增长18.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6.93亿元,增长78.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总产值31.4亿元,增长5.3%,重工业完成195.60亿元,增长40.5%。
六大工业支柱产业优势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六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168.16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4.1%。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产值21.99亿元,增长44.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产值31.45亿元,增长107.1%;石油加工炼焦业完成产值19.68亿元,增长43.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完成产值19.46亿元,增长37.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36.95亿元,增长29.8%;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完成产值38.64亿元,增长19.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增长。在全市统计且可比的61种工业产品中,同比增长的36种,占59%,下降的25种,占41%。其中重点监控的30种工业产品中,同比增长的18种,下降的12种。增幅较大的主要是建材、能源和部分食品类产品,如铝材、钢材、生铁和啤酒,分别增长92.8%,47.4%、35.2%、25.7%,黄金和水泥均增长25.1%;下降的主要有卷烟、白酒、交流电动机、机制纸和混合饲料,分别下降80.5%、74.8%、31.0%和19.5%。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7.51,比上年提高了54.9个百分点。在七项构成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10.4%,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52.9%,提高33.0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74.2%,下降6.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66次/年,提高了0.06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8.9%,提高6.0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1645元/人,增加了33932元/人,提高了1.22倍;产销率为93.6%,较上年同期下降了9.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7.03亿元,增长2.75倍,实现利税总额30.82亿元,增长84.3%,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4年全市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产值30.65亿元,增长15.9%。房屋施工面积181.93万平方米,下降11.1%,其中新开工面积115.61万平方米,增长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04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08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9.29亿元,同比增长22.9%,更新改造完成14.69亿元,增长1.8%,房地产开发完成4.08亿元,增长6.8%,其他投资完成0.94亿元,下降47.8%,
投资结构调整加快。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力度加大,第二产业投资力度减弱。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占完成投资(除农村集体和城乡私人建房投资,下同)5.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8.84亿元,增长37.3%,占完成投资的36.5%,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6.08亿元,增长4.6%,占完成投资的58.3%,比上年下降6.6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国家重点项目陕西韩城第二发电厂全年共完成投资18.50亿元,占全市投资的22.5%,市级重点项目乐天大街、渭清路道路建设完成投资5.01亿元,关中环线渭河大桥和渭蒲公路大桥完成投资1.2亿元,渭化双甲工程完成投资2.1亿元,陕西黑猫焦化有限责任公司120万吨焦化工程完成投资2.1亿元,临渭区渭北产业园区完成投资0.88亿元,其他重点项目也按计划顺利进展。
固定资产投资成效显著。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生铁71万吨/年,焦炭105.5万吨/年,炼钢100万吨/年,火力发电44.2万千瓦,水泥生产52万吨/年,新(改)建公路793.17公里,中等学校学生席位28072个,小学校学生席位建筑面积9710个,造林面积23.64万亩,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6.35万吨/日,中成药2471吨/年,金采矿(原矿)25.98万吨/年。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客货运周转量稳中有升。2004年公路客运量4082.39万人,客运周转量161688.8万人公里,增长6.55%,公路货运量1555.47万吨,货运周转量103910.41万吨公里,增长40.24%。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2004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23亿元,增长10.8%。电信业务量完成5.35亿元,增长65.1%。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装机总容量53.73万门,增长6.4%,固定电话用户数88.42万部,增长12.8%,其中城市电话23.43万部,下降3.5%,乡村电话52.63万部,增长16.6%。无线移动电话规模迅速扩大,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9万部,增长55.0%。电信数据通讯、公众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广泛使用,年末计算机互联网宽带用户达3.38万户,增长54.4%。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200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6.3亿元,比上年增长9.5%。从经济属性看,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零售额实现24.9亿元,比上年增长6.9%,私营个体商业活力增强,零售额实现36.3亿元,增长12.0%。从行业看,全市餐饮业零售额实现9.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从城乡市场看,全市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7.1亿元,比上年增长8.0%,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39.2亿元,增长10.6%。
市场物价持续回升。2004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0%,高于上年2.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指数上涨8.3%,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11.6%。
七外贸旅游
2004年,全市新批外资企业12个,比上年增加3个。全年合同利用外资3483.75万美元,同比下降44.2%,实际利用外资1273.3万美元,同比下降28.5%。
据西安海关统计,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值累计602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倍,其中出口总值3859.4万美元,增长1.2倍。
据市旅游局统计,2004年全市累计接待旅游人数5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2.3%,实现旅游收入16.8亿元,增长74.8%。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2004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8.46亿元,同口径增长15.9%,财政支出22.88亿元,增长13.4%。
20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9.55亿元,比年初增长18.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7.53亿元,增长15.6%。各项贷款余额241.1亿元,比年初增长10.2%。货币净投放37.67亿元,同比增长40.2%。
2004全市各类保险公司各项保费收入6.71亿元,比上年下降3.9%,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51亿元,增长12.7%,寿险保费收入5.19亿元,下降8.1%。全年支付各类赔款1.08亿元,增长20.0%。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4年,全市共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47个,其中国家项目22个,省级项目25个,争取无偿资金373万元。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壮大,全市累计发展到350家,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5亿元,其中技术性收入2.1亿元。植物复合营养液等10个科技项目获市级科学技术奖。高新技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渭南高新区外7家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达7.2亿元,实现利税5265万元,创汇150万美元,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家,超千万元的企业4家。
全市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渭南师范学院新校区全年完成投资1.14亿元,大部分设施已投入使用。全市中小学灾后重建竣工面积14.9万平方米,危房改造完成面积20.6万平方米。全市16所普通高中在创建市级示范和省级重点高中活动全年投入1.99亿元,80%的高中教学用房全部实现楼房化,初中教学用房基本实现楼房化,小学一半以上也实现了教学用房楼房化。年末,全市有全日制高等院校1所,在校学生1.4万人,中等师范学校两所,在校学生0.26万人;普通中学426所,减少10所,在校学生36.14万人,下降23.8%;小学2804所,减少199所,在校学生51.02万人,下降9.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5%,初中升高中阶段的升学率75.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4年我市举办了全市戏曲小品调演暨2004年春节戏曲晚会和庆祝建国55周年文艺晚会。华县的皮影团、合阳的提线木偶戏参加了2004陕西—香港经贸合作周的交流演出活动,并分别在法国和伊朗演出。大型现代戏《千树万树梨花开》荣获陕西省第九届精神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奖,《居水桥畔》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银奖,歌曲《故乡河》荣获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年末全市拥有文化事业机构307个,从业人员1600余人,其中艺术表演团体14个,图书馆11个,文化馆11个,文化站253个。市级无线广播电台1座,广播节目9套,调频发射机147部,市级无线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12套,电视发射机350部,电视综合覆盖率95.3%,广播综合覆盖率93.0%。
卫生事业在改革中稳步发展。全市开展了食品卫生监督及重点传染病防治等专项工作。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市投入5142万元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其中投资2430万元建成了市县两级疾病控制中心(除大荔县)。年末有医院、卫生院299个,卫生技术人员11897人,医生5183人;拥有床位数8786张,其中医院床位数6562个。
2004年,我市组队代表全省参加了全国第五届农民运动会,承办了“秦、晋、豫黄河金三角体育协作区”体育比赛,成功举办了陕西省电信杯首届健美操大赛和全市第三届老年人运动会。年末全市拥有1所市级青少年体校,5所省级少儿体校,2所市级少儿体校
十一环境保护
2004年,全市加大污染源限期治理力度,制定并实施了《2004年燃煤烟尘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拆除、改造了42家单位的65台锅炉,完成了对44家水泥厂、医院、宾馆饭店等企业限期治理任务。年末全市设有环境监测站12个,监测人员263余人,各级环境监理站(所)13个,执法人员459余人。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4年全市计划生育率97.2%,比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9.7‰,死亡率4.8‰,自然增长率4.9‰,比上年下降0.3个千分点,据此推断年末全市总人口544.6万人。
200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06元,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1742元,比上年增加153元,增长9.6%,是近十年来增速最高的一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2.18平方米,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71平方米,增长0.2%。
2004年,全市在岗职工32.95万人,比上年增长1.0%,职工工资总额35.02亿元,增长14.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511元,增长12.1%。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劳动保障工作重点围绕就业再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全年共输出劳动力33.4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0.35万人。全年共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2568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1277.31万元。年末全市医疗参保人数累计达32.80万人,总参保率达到82.7%,劳动保障工伤保险参保累计12.48万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9.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22598人,登记失业率3.6%。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各级政府为帮助在“03.8”洪水及连阴雨受灾的群众共下拨9680万元建房资金,全面完成了受灾群众的建房任务。全年省上下拨我市低保资金2680万元,市上共下拨低保资金5120万元。接受退役士兵3374人,安置转业士官200人。年末全市共有43所敬老院,床位851张,供养五保对象450人。全市城镇有9.87万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有1.87万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注:
1、本公报中生产总值为陕西省统计局评估反馈数字,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人口数为计生委抽样调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