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陕西

渭南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10:02:43 来源:渭南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36次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经受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严峻考验,使得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1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82.4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81.0亿元,增长5.0%,人均生产总值3890元,增长7.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1.25:39.73:39.02,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7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消费品市场增长乏力。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9.5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5.43%,其中农业产值50.08亿元,增长4.85%,林业产值4.63亿元,增长1.92%,牧业产值13.86亿元,增长9.09%,渔业产值1.0亿元,增长2.67%。

种植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179.50万吨,较上年增长4.29%,其中夏粮总产113.85万吨,增长8.48%;秋粮因洪灾减产,总产65.65万吨,下降2.25%;棉花总产4.70万吨,增长27.75%;油料总产7.54万吨,与上年持平;水果总产120.61万吨,下降1.94%,其中苹果95.6万吨,下降2.22%。

造林绿化事业成效显著。全年造林65.6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54.91%,育苗2.51千公顷,增长12.05%,当年苗木产量15713万株。“山川秀美”工程进展良好,退耕还林24.01千公顷,增长1.78倍,封山育林12.01千公顷,增长19.27%。平原绿化和“五荒”经济林发展有新的突破。林业资源的管理、保护工作有序开展,森林防火、林木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得到加强。

畜牧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年出栏猪、牛、羊分别为86.86万头、11.25万头、44.07万只,分别较上年增长9.88%、2.83%、17.49%。大牲畜年末存栏43.04万头,增长1.35%,生猪存栏80.08万头,增长5.19%,羊存栏85.55万只,增长10.70%。家禽存栏1035.26万只,增长0.21%。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0.62万吨、7.57万吨、12.18万吨,增长5.04%、1.07%和9.14%。

渔业生产受洪灾影响较大。全年水产品产量为14433吨,较上年减少584吨,下降3.89%。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业科技广泛应用。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74.71万千瓦,增长3.4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15.78千公顷,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30.79万吨,增长3.95%,农膜使用量564.27万公斤,增长36.14%,农药使用量246.02万公斤,增长0.0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8.87亿元,突破15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1.88%,市县工业完成64.44亿元,增长11.42%,其中国有企业完成总产值47.75亿元,同比下降6.62%,集体企业完成5.46亿元,下降18.04%,有限责任公司完成81.92亿元,增长81.4%,股份有限公司完成12.92亿元,增长7.26%,私营企业完成14.77亿元,增长6.47%,外商投资企业完成3.13亿元,增长32.6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总产值30.01亿元,增长6.96%,重工业完成138.86亿元,增长23.05%。

主要产品产量多数增长。在全市统计且可比的78种工业产品中,增长的63种,占80.77%,其中重点监控的30种工业产品中,同比增长的有26种,占86.67%。(见附表一)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显著提高。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33.21%,比上年下降3.5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7.92亿元,增长51.68%,利润总额5.07亿元,产成品占用11.07亿元,下降4.65%,产品销售收入196.01亿元,增长73.51%。亏损企业亏损额3.11亿元,较上年减少1.93亿元。企业综合效益指数达99.61%,较上年提高36.12个百分点,是98年以来最高的年份,总资产贡献率7.39%,产销率100.33%,资产负债率75.15%,流动资产周转率1.8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2.68%,资本保值增值率157.81%,全员劳动生产率26300元/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有新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6.45亿元,增长4.13%,房屋施工面积204.57万平方米,增长9.61%,房屋竣工面积128.41万平方米,增长17.58%,从业人员4.16万人,上升0.24%,利润总额1326万元,下降35.3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7亿元,增长34.9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8.24亿元,增长39.10%;更新改造投资14.43亿元,增长40.62%;房地产开发投资3.82亿元,增长87.41%;其它投资1.81亿元,增长101.75%。

投资结构调整加快。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投资力度加大,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5.30%,第二产业投资完成44.37亿元,增长高达74.5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6.3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0.90亿元,同比增长16.13%。

市县属项目投资增长快于中省项目。全年中省项目完成投资30.91亿元,比上年增长31.08%,市县属项目完成投资37.39亿元,增长高达67.98%。

全年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连铸坯90万吨/年,焦炭102.4万吨/年,炼钢97万吨/年,水泥生产75万吨/年,软饮料4.7万吨/年,新(改)建公路292.8公里,中小学校学生席位7219个,城市自来水管道65.05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8.67公里,城市防洪堤4.3公里,挖掘机110台/年等。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客货运周转量稳中有升。全年公路客运量2669.99万人,客运周转量151745.85万人公里,增长7.45%,公路货运量1174.06万吨,货运周转量74093.95万吨公里,增长5.62%。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量4.47亿元,增长4.69%,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装机总容量50.51万门,增长7.87%,固定电话用户数78.39万部,增长21.89%,其中城市电话24.29万部,下降5.71%,乡村电话45.14万部,增长17.09%。无线移动电话规模迅速扩大,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3.88万部,增长31.69%。电信数据通讯、公众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广泛使用,年末计算机互联网宽带用户达2.19万户,增长79.64%。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200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9.59亿元,增长7.9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餐饮业消费逐渐升温,实现零售额6.4亿元,同比增长9.46%,增幅比上年高1.2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30.14亿元,增长7.83%,农村19.43亿元,增长8.0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完成14.27亿元,增长0.71%,集体经济7.79亿元,下降12.57%,私营经济4.44亿元,增长23.33%,个体经济19.78亿元,增长37.55%。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价格总水平开始回升。2003年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增长1.6%。(见附表二)

七外贸旅游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6248.06万美元,同比增长89.27%,实际利用外资1779.74万元,同比增长115.71%。合同引进市域外资金114.38亿元,同比增长250%,硕果累累。

据西安海关统计资料,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8624千美元,增长29.20%,其中出口总额17162千美元,增长15.88%。

因非典和洪灾的影响,旅游人数和收入明显下降。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345万人次,下降23.2%,实现旅游收入9.55亿元,下降23.6%。

八财政金融保险业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03亿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5.3%;财政支出20.18亿元,增长10.7%,基本保证了社会各项事业运转的需要。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5.94亿元,比年初增长17.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1.33亿元,增长14.7%。各项贷款余额222.00亿元,比年初增长16.9%。货币净投放26.86亿元,比上年下降17.56%。

全市各类保险公司各项保费收入6.9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9%,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34亿元,增长18.46%,寿险保费收入5.65亿元,增长19.63%。全年支付各类赔款0.9亿元,增长27.0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03年,全市共列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37个,其中国家项目7个,省级项目30个,争取无偿资金426万元。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建设成效显著,8个两高一优农业及资源利用类项目实施情况较好,14个工业及食品、医药类项目中部分已提前完成计划。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壮大,全市累计发展到350家,新增加30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亿元,增长8.7%,高新技术企业13家。韩城、合阳、澄城、大荔和蒲城五县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合格县市”。

全市有全日制高等院校1所,在校学生9510人,中等师范学校两所,在校学生3189人,下降4.78%;普通中学416所,在校学生47.44万人,增长6.85%;小学3003所,在校学生56.61万人,下降9.8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初中入学率98.7%,各项指标均在国家规定范围之内。

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渭南师范学院新校区全年完成投资1.27亿元,部分设施已投入使用。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投入资金1.16亿元,建成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改项目取得新成绩,完成危改项目95个,新校舍面积8.5万平方米。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已见成效,全市引入社会资金0.74亿元,建成48幢学生公寓楼和食堂。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我市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全省民乐民歌(业余)大赛中,获一等奖2个,三等奖5个,歌曲<<故乡河>>被评为全省“五个一工程”奖。成功举办了大型抗洪赈灾义演活动。年末全市拥有文化事业机构307个,从业人员1600余人。其中艺术表演团体14个,图书馆11个,文化馆11个,文化站253个,全市有无线广播电台1座,广播节目8套,调频发射机147部,无线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12套,电视发射机356部,电视人口覆盖率87.1%,广播人口覆盖率82.0%。

全市年末卫生机构数35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11个;卫生技术人员12186人,其中医生5347人;拥有床位数9946张,其中医院床位数6621个。面对“非典”及洪灾,全市迅速建立了疫情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救护体系。灾区卫生防疫工作成效显著,省、市、县共出动医疗人员9598人次,诊治患者86358人次,发放药品价值177万元,喷洒消毒药品126.67吨,消毒面积近53.17平方公里。

组队参加了陕西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获金牌4枚,银牌9枚,铜牌8枚,代表团获得“优秀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成功地承办了陕西省青少年举重比赛、少年套路比赛、“三集中”体校比赛和四省(秦、晋、豫、陇)八市射击比赛,并在射击赛中夺得8枚金牌、9枚银牌,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创建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一所。

十一环境保护

全市以控制污染物为目标,全面深化污染防治工作,投资9803万元,完成中省限期治理项目6个,投资227万元,完成市属限期治理项目4个,投资1320万元,完成县属限期治理项目50个。加大医疗废水和医疗垃圾的监管力度,对25家市县医疗单位下达限期治理决定,12家完成了治理任务。加强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全市共审批环评报告30个,总投资9.1亿元。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4起。

合阳、大荔两县分别完成生态示范县25项验收指标中的22项和19项,三河湿地、合阳湿地、大荔沙苑三个自然保护区工作进展顺利。年末全市设有环境监测站12个,监测人员150余人,各级环境监理站(所)13个,执法人员220余人。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全市计划生育率96.33%,比上年提高了1.05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10.07‰,死亡率4.9‰,自然增长率5.17‰,比上年下降0.44个千分点,据此推断年末全市总人口543.19万人。

200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61元,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1589元,增长0.7%,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4333元,增长14.21%。

全市在岗职工32.63万人,比上年下降0.73%,职工工资总额30.56亿元,增长18.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379元,增长18.9%。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3.17平方米,增长12.26%,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7.66平方米,增长4.01%。

年末共有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72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140个,登记失业1.9万人,失业率3.5%,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通过劳动力市场登记求职介绍成功11000人次。全市累计基本医疗参保人数达30.67万人,总参保率达到77.33%,劳动保障工伤保险参保9.61万人,占全年任务107%。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9万人,全年共发放失业保险金2450万元。

全市有9.72万人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全年下拨低保资金4121万元。筹措300万元资金,改扩建15所中心敬老院,入院老人208户。安置残疾人1024名就业,接收退伍义务兵和转业土官3586人,其中回农村安置2286人,非农村安置1300人。为灾区群众搭建过冬取暖房4.9万间,受灾群众每人不少于一床棉被和一身棉衣,确保了群众安全过冬。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1、本公报中生产总值为陕西省统计局评估反馈数字,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人口数为计生委抽样调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