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陕西

咸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09:59:49 来源:咸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603次

咸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咸阳调查队

2008年4月2日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市经济在上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呈现出快速、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呈现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一、综 合

宏观经济加速运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86亿元,比上年净增10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13.2%,比上年和计划分别提高了0.6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亿元,同比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267亿元,同比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198亿元,同比增长15.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50%和4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已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733元,约合1607美元,比上年提高了2010元。

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突出特色、提升层次、错位发展、均衡推进日渐成为发展亮点。秦都、渭城、泾阳、兴平等县市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初步实现了率先发展;三原、武功、乾县、礼泉以食品加工和现代农业为重点,逐步走上了实现跨越发展的路子;彬县、长武、旬邑、永寿、淳化以煤炭资源开发和果业、畜牧业为重点,县域经济快速崛起。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喜人态势。县域经济总量达到355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1%,彬县、旬邑、长武GDP增速达18%以上。永寿、彬县、淳化荣获2006年度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食品类涨幅居首。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呈逐月上升之势,3月、6月、9月和12月累计消费价格总指数分别为102.4%、103.1%、104.1%和105%,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5.1%,上涨5.1%。从区域看,因市、县消费结构的差异,市区上涨3.5%,县城上涨5.7%。从类别看,食品类上涨13.9%,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等工业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略升或下降,工业品价格上涨动力较弱。其中,粮食上涨10%、鲜菜上涨25%、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7.5%、鲜蛋上涨21.1%,燃料上涨5.2%、建材及五金上涨3.6%、家电上涨2.7%、衣着类上涨1.9%,体育娱乐用品上涨0.3%、纺织品下降0.7%、文化办公用品下降3.5%、交通通信用品下降7.1%,服务项目类下降0.7%。农资价格上涨8.2%。

劳动就业稳中有增。2007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6.8万人,其中在岗职工36.1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156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2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1.7万人,社区组织就业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低于4.1%的控制目标。全市劳动力转移就业98.8万人,有组织输出60.7万人。全市着力打造了“纺织女工、电子青工、果业农工、足疗技工、手织布工”等劳务品牌,使我市外出务工人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高,“咸阳足疗”被国家工商局注册了集体商标,被中国就业促进会推荐为 “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优秀劳务品牌”。我市注重发挥境外就业服务机构作用,不断扩大国际劳务输出规模,全年向境外输出2048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整体较低,“双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经济增长对地方财政和就业拉动作用有限。二、农 业

农业经济形势良好,粮食总产再创新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继续好转。“粮果畜菜”四大主导产业优势凸显,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进程日益加快。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3.5亿元,列全省第一,比上年增长7.3%。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17.3万吨,比上年增长4%,高于1993年的201.6万吨和2004年的200.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全市水果产量313.1万吨,其中苹果259.2万吨,旬邑、淳化、礼泉、彬县、乾县五县跻身全国苹果20强县之列。蔬菜273.8万吨,增长5.5%,肉18.5万吨、奶49.7万吨、蛋9.5万吨,分别增长11%、15.7%和8.4%。年末大牲畜存栏55.6万头,比上年末增长6.5%;其中奶牛存栏19.1万头,增长21.2%;生猪存栏166万头,增长6.5%;羊存栏95.4万只,增长12.3%。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新兴产业渐显风光,果用瓜类产值达2亿元,中药材产值3425万元,花卉业产值810万元,盆栽植物产值2604万元,香椿芽菜等菜类产值2144万元,农产品价格全面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林业重点工程实施进展顺利。全市共完成绿化造林34.4万亩,建设绿色家园行政村346个,全民义务植树1124万株,育苗完成2.1万亩。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扎实有效,全年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成灾率为4.9‰,低于防治目标0.28个千分点。关中环线绿化是我市植树造林工作的重点,现已实现了全线绿化,栽植树木15万余株。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食品、装备工业表现突出。在食品、装备、建材、煤炭等支柱工业高增长的强力拉动下,工业经济呈现稳步攀升的趋势。全年新增30户规模工业企业,全市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580亿元,同比增长25.2%。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70.8亿元,同比增长18.8%。一是七大支柱“三高两快一稳一减”。食品、装备、建材三大支柱发展迅猛,实现产值89.2亿元、74.5亿元、23.3亿元,分别增长53.1%、43.3%和46.8%;医药和能化工业增长较快,完成产值25亿元和243.6亿元,增长28.2%和25.4%,其中煤炭工业增速高达80.3%;纺织服装工业增长13.4%,电子工业下降2.4%;二是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亏损73户,比上年减少16户,实现利税总额22.7亿元,增长43.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6%,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三是社会用电量增加,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全社会用电量56.7亿度,增长10.7%,其中,工业用电量37亿度,增长15.8%。四是能化、装备和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快速增长,全市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7户,过5亿元企业达到20户。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建筑业高速发展。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203.4亿元,比上年增长46.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4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27万平方米。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面积98.4万平方米,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房17.7万平方米。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4.2亿元,同比增长43.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6.8亿元,增长50.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2.1亿元,增长50%。其中,一产投资8.7亿元,增长了147.7%;第二产业投资178.4亿元,增长50.6%,重大工业项目的相继开工,加快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三产投资149.7亿元,同比增长47.5%。民间投资更趋活跃,市场份额目前已接近八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形成。全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大唐彬长电厂、60万吨甲醇、多晶硅、咸阳化工、港中旅温泉世界、兴化合成氨、彬县煤矸石等重点项目已经动工建设,彬长矿区DMTO、二甲醚、单晶硅、子午轮胎、金龙鱼、亭口水库等重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进展良好。我市投资的高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拉动成为近年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五、交通和邮电

公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市公路建设投资32.6亿元,运输场站建设完成3100万元,均创交通发展历史新高。福银高速咸永段、统一大道竣工通车,关中公路环线率先在全省建成,机场高速新线、彬县至旬邑公路进展顺利。以通村公路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全年投资7.9亿元,新修通村公路3100公里,使1615个行政村130多万农民群众告别了泥泞;新建、改建县乡公路560公里,新建农村五级客运站点180个。公路养护管理再上新台阶,投资1.5亿元,实施干线大中修工程450公里,建成养管示范路284公里,树立了以省道208、209等路线为代表的咸阳公路品牌,干线年均好路率达到87.5%,县乡公路年末好路率达到78.9%。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全市公路客运量51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旅客周转量32.1亿人公里,增长5.3%;货运量2955万吨,增长6.6%,货物周转量33.7吨公里,增长8%。全市拥有各类载货汽车11986台,载客汽车5717辆。

邮电通信业健康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5.4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4亿元,增长9.1%,电信业务总收入13亿元,增长8.3%。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81.7万户,其中乡村电话33.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79.8万户,互联网上网用户12.5万户。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连锁经营迅速扩张。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3亿元,同比增长18.1%,为我市10年来最高水平。一是城市快于农村。市、县、县以下零售额分别为80.6亿元、53.9亿元、4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4%、20.4%和14.9%。二是住宿和餐饮业表现抢眼。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餐饮环境的改善,居民在外就餐的机会明显增多,全市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23.4%。三是限额以上快速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星级住宿餐饮企业销售分别增长21.6%、30.3%和62%,居民消费趋于商品丰、环境优、服务好的消费场所。四是连锁经营迅猛发展。近年现代连锁经营迅速扩张,国内、国际知名连锁经营企业纷纷登陆咸阳,民生、国美、人人乐网点增多,销售快速增长,市场份额日益提高,连锁经营规模扩张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七、对外经济和外事旅游

外贸进出口再创历史新高。我市积极争取国家外贸进出口扶持政策和资金,调动进出口企业积极性,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壮大外贸进出口队伍,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8亿美元,同比增长28.4%,其中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首次超过3亿美元大关,达到3.1亿美元,增长28.4%,实现贸易顺差2.3亿美元。全年新增进出口企业33户,其中17户企业取得进出口实绩,全市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已发展到153户(不含外商投资企业)。进一步加快外贸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共争取1098万元外贸进出口扶持资金,扶持和引导企业加大新品开发力度,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果汁和鲜果占全市出口的比重已超过30%,土织布也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以电子产品、纺织品、农副产品及深加工为龙头的三大支柱出口产业已经形成。

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就。我市积极实施“科学招商、理性招商、绿色招商、效益招商”,以工业项目和大项目招商为重点,狠抓项目落实和优化投资环境等各项工作,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市共引进合同项目412个,合同引进资金444.5亿元,完成投资额103.5亿元。引进资金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7个,5个开工建设,引进资金在1亿元至10亿元的项目51个,2个建成,27个开工建设。

利用外资持续健康发展。全年先后组织115户企业和100个项目参加“西洽会”、“厦洽会”等20多项贸易洽谈活动,签订外资项目7个,合同利用外资2.4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4户,合同利用外资 0.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0.4亿美元,同比增长16%。截至年底,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59户,总投资近20.5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 8.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7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对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和贡献日益增强,上缴的税收占全市税收的22.1%,吸收就业人数已达1.7万人,渭河电厂、步长制药和彩虹荧光材料三家企业成为十大纳税户。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步推进。全市利用咸阳技术和劳动力优势,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分别在非洲和东南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包工程、外派劳务,积极寻找商机,拓展渠道,探索“走出去”的新路子。全市外派劳务人员684人;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773万美元,成为扩大再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展多渠道、多领域的民间交流活动和经贸促进工作,组织企业参加了中国陕西——韩国合作周,巴西、阿根廷陕西经贸合作推广周、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等16项经贸活动,推动了全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我市通过精心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品牌,着力营造魅力农村、活力城市、和谐咸阳的旅游氛围。全市有星级饭店26家,4588张床位,社会饭店约有3万张床位。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8亿元,分别增长6%和28%,为全面建设小康咸阳、和谐咸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旅游节活动精彩纷呈,以“踏青赏花节、槐花采摘摇蜜节、渭电之旅的工业游、金秋采果游”等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大大提高了咸阳旅游的知名度,使越来越多的人认知咸阳,走进咸阳。全市足疗保健经营场所420家,床位2万张,从业人员1.2万人,咸阳足疗已成为特色产业,成为许多游客来咸必不可少的休闲娱乐方式。八、财政、金融和保险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民生支出大幅上升。在经济较快增长的推动下,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6.2亿元,增长32.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46亿元,同比增长54%,为近年来最高增幅,列全省第一。继秦都、渭城两区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后,又有彬县、长武、兴平三县市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0.6亿元,增长46.6%,其中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关乎民生的支出分别增长107.3%、73.1%和54.7%。

金融运行稳定,现金呈投放态势。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90.5亿元,比年初增加66.1亿元,同比少增加6.9亿元。其中:储蓄存款392.3亿元,比年初增加13亿元,同比少增加23.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65.6亿元,比年初增加37.7亿元。现金继续呈现投放态势,累计投放5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投放10亿元。

保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全市保费总收入16.9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9亿元,增长56.9%,占总保费收入22.9%;人身险保费收入13亿元,增长26.7%,占总保费收入77.1%。全年支付各类赔(给)付款4.5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1.5亿元,人身险赔(给)付3亿元。截至年底,全市主体公司已发展到19家,其中财产险公司13家,寿险公司6家。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完成投资10718万元,改造17万平方米,撤并学校190所,完成高中标准化建设投资3380万元。年末有高等学校14所,普通中学334所,职业中学40所,小学2123所;有专任教师5.63万人,其中高等学校0.44万人,普通中学2.31万人,职业中学0.18万人,小学2.7万人;在校学生104.7万人,其中高等学校、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小学在校学生依次为8.4万人、45.8万人、5.2万人、45.3万人。全市小学入学率达到了99.94%,初中入学率达到了99.89%,残疾儿童入学率提高到了98.18%,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升学率达到89.2%。创建省级教育强乡镇5个,市级教育强乡镇10个,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2所,市级重点高中2所,素质教育学校26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力度加大,春秋两季全市免除农村(含县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杂费、贫困学生教科书书费、补助公用经费和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费2.2亿元,受益学生145万人次。

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全市专利申请受理370项,授权329项;申报省级以上重大科技创新项目67项,其中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42项。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阵地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共创作大型剧本11个,小说、诗歌、散文、书画、摄影等作品1829件,出版各类文化专著32部,下基层演出762场,观众达82万人次。新建图书馆1个,文化站12个,文化室120个、农村书屋60个。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44999场,公益放映39042场,观众达2000万人次。

广播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有线电视“村村通”完成投资1580万元,新建网络杆路690公里,铺设光缆810公里,通达的行政村达到400个,覆盖用户7.5万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共计转换用户5.8万户,市县两级累计转换用户9.1万户。全市广播覆盖率达99%,电视覆盖率达99.01%。广电中心按进度开工建设。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6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5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4个。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15790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731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7116人,注册护士5287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3.5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15.14‰和12.92‰。初步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服务站62个,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69%。全年无偿献血4万多人次、1200万毫升,无偿献血率达到100%。市区餐饮单位及学校食品卫生监督分级管理量化率均达到99%,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全市新增新农合县8个,参加新农合人口342万,参合率88.4%,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17099万元,补助参合农民24.4万人次,补助资金9486万元,人均补助714元,参合农民广泛受益,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体育事业持续稳步发展。北京奥运火炬境内传递咸阳段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我市培养和输送的体育健儿在各类大赛中不断创造佳绩,8月份在山东济南举行的全国重点体校射箭锦标赛上,我市代表队包揽了12枚金牌中的7枚;9月份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少年射箭锦标赛上,我市运动员李联龙囊括了男子项目6枚金牌;10月份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射击锦标赛上,我市名将史红艳在女子飞碟双向比赛中以总成绩98中平世界纪录并夺得金牌。群众体育精彩纷呈,举行了盛大的咸阳市迎奥运倒计时晚会,举办了“绿色奥运、健康生活”——咸阳千名妇女“三八”长跑和全国农民健身秧歌大赛(西部赛区)。我市乒乓球运动员与日本成田市联合组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中日友好城市小学生乒乓球大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9.6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0‰,死亡率为5.94‰,自然增长率为4.46‰。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提高,消费水平进一步上升。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970元,比上年增长18.3%,为10年来最高增速。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2914元,比上年增加442元,增长17.9%,增速为10年来最高。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3%。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加之消费环境的逐步改善,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欲望明显增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917元,增长20.1%,发展和享受型及服务类消费如教育、通信、旅游、医疗保健、居住等比重继续上升,数码相机、MP4、电脑、新型家电、装饰建材、服装、化妆品等商品俏销。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养老保险参保28.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9.9万人,医疗保险参保41.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5.1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2.2万人。为12.5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13.6亿元,为2.2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1亿元,为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支付医疗费2.4亿元,为工伤职工支付待遇335万元,为生育女工支付待遇351万元,各项社会保险的保障作用充分显现。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发放救灾款2139万元,救灾粮653万斤,棉被8380床,棉衣裤4520套,救助灾民9.6万人。重建倒塌房屋7484间,使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共接收捐款120万元,衣物1.2万件,捐赠款物已全部发放到了困难群众手中。城市低保制度不断完善,全市共保障36302户,89526人,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全面展开,已纳入农村低保对象24.7万人,支出保障金2616万元,支出农村医疗救助金380万元,救助3.8万人。我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武功县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三连冠”。“明天计划”圆满完成,共为178名孤残儿童成功进行了康复手术,全国首批、我省首家受资助的“蓝天计划”项目——市儿童福利中心主体工程顺利封顶。福彩全年销售总量达1.4亿元,福彩公益金出资32.9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114名。十二、土地、环境与城市建设

耕地面积继续减少。全市年末耕地总资源36.9万公顷,全年生态退耕和基建占地减少耕地2177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165公顷,全年净减少耕地12公顷。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全市关闭火电机组12.4万千瓦、淘汰水泥产能20万吨,累计关闭造纸企业178家、重点印染企业12家,减排化学需氧量8838吨、二氧化硫6437吨,分别消减3%和3.5%。城市污水处理建设迈上新台阶,市东郊污水处理厂、礼泉污水处理厂运转正常,清渭中水回用厂建成运行,市西郊污水处理厂即将建成,10县市污水处理厂全面开工建设,彬县建成全省首家规范性垃圾填埋场,渭河生物治理试点工程进展顺利,实现了污染治理与生态景观建设的有机结合。市区拆除燃煤锅炉23台,完成机动车尾气检车1.8万辆,治理尾气不合格车辆2435辆,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天数达到303天,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全市建设沼气池2.8万口,累计5.3万口,规模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48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保治理试点项目2个。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一批城区道路、市场、公厕、垃圾中转站等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全年建成7条城市道路,改造背街小巷和城市次干道50多条。实施大树进城、奇石进园、小品入林、鲜花增韵、雕塑布景项目,城市美化、亮化成效明显,咸阳湖景观建设成效显著,市区新增绿化面积22万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39.86%,人均公共绿地8.26平方米,城市绿色项链工程初见成效,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双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市荣获“省级卫生城市”称号,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活动继续推进。

注: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GDP)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年末人口数为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