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陕西

咸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09:53:03 来源:咸阳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868次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压紧逼,跨越发展,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增长速度再创新高。200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GDP)338.6亿元,比上年净增5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1%,较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是近8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9亿元,增长10.6%;第二产业增加值147.4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116.3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为22∶44∶34,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1、7.9、3.1个百分点,人均GDP为6956元,按当前市场汇率计算,约合840美元,首次突破八百美元。

市场物价小幅上涨。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3.4%。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4%,主要农副产品涨价是拉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食品类价格指数高达107.9%,其中粮食类122.9%、肉禽及其制品类122.9%、蛋类120.0%、油脂类109.8%;交通和通讯类价格微幅下降,价格指数为99.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12.9%,是三种价格指数中涨幅最高的,其中产品畜、饲料、化肥和农用机油的涨幅最高,分别是130.0%、123.6%、121.6%和113.6%。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2004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9.45万人,其中在岗职工38.5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832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2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57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大力实施劳务输出产业化战略,劳务输出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劳务输出51.9万人。

“东靠西联”进程加快。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西安咸阳地铁一号线规划已报国务院审批,西安咸阳大同城票据交换业务正式开通,通讯并号升位方案已通过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咸阳杨凌农业产业一体化成绩显著,与杨凌合作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65个,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38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弱,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电子和纺织工业拉动力减弱,投资和消费比例不够协调,社会保障工作任务较重,居民收入增长较慢。

二、农业

农业生产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2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农业产值为92.7亿元,增长12.7%;林业产值1.2亿元,下降19.2%;牧业产值27亿元,增长7.6%;渔业产值0.7亿元,增长13.2%。

种植业喜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44.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1%,粮食总产200.5万吨,比上年增长12.2%,仅低于1993年的历史最高产量202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油料播种面积3.1万公顷,增长1.3%,总产量4.8万吨,增长0.4%。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市积极实施“优果、兴牧、增菜”工程,果畜菜三大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市水果面积达到17.9万公顷,增长4.0%,水果总产265万吨,增长18.4%,果品质量显著提高。蔬菜种植面积6.3万公顷,增长5.0%,蔬菜总产达到218.9万吨,增长9.0%,其中大棚菜发展到4067公顷,蔬菜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为32%。全市肉类总产量14.2万吨,比上年增长11.0%;奶类产量35.7万吨,增长20.6%;禽蛋产量8.5万吨,增长3.3%。年末大牲畜存栏44.8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2.0%;其中奶牛存栏12.3万头,增长19.7%,生猪存栏143.5万头,增长13.7%;羊存栏77.5万只,增长9.7%。一些新兴的种植业快速发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0.32万公顷,产量1.03万吨,花卉种植业产值700万元。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3.3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万公顷,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2万公顷。人畜饮水工程投资3248万元,解决了13.1万人饮水困难。农业机械总动力191.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291.1亿元,增长18.2%。市县区属工业增速明显加快,部省属工业总产值1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市县区属工业总产值138.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比部省属工业增速高出15.3个百分点。

五大支柱产业主导作用增强。我市能化、电子、食品、纺织、医药“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到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3%。其中能化工业实现产值95.5亿元,同比增长27.6%,首次成为“五大支柱”中的顶梁柱;电子工业在高基数上实现产值87.9亿元,增长5.7%;食品27.4亿元、纺织19.8亿元、医药12.2亿元,分别增长20.2%、9.1%和22.3%。原煤、水泥、彩色显像管等主要产品产量均增长20%以上。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6.3%,比上年上升9.8个百分点,其中:产品销售率为97.3%,上升0.1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为7.9%,上升1.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94.1%,下降9.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7.2%,上升0.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6次,加快0.15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5%,下降0.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70328元/人,上升35.5%。

建筑业发展迅猛。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155.2亿元,比上年增长37.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52.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9.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2004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7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00.8亿元,比上年增长53.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2.3%;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6.6亿元,增长28.9%;更新改造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完成投资26.4亿元,比上年增长54.9%。

市县区投资贡献份额增大。市县区以下单位投资138.5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85.7%,比上年提高了11.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的投资7.8亿元,同比增长9.9%,第二产业的投资64.3亿元,增长69.7%,其中工业投资62.9亿元,增长73.5%;第三产业的投资89.6亿元,增长23.8%。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人民西路、世纪西路、文林北路、渭河三号桥、咸通路立交桥、迎宾大道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已全部建成,渭河、沣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沣河1号橡胶坝和渭河1号橡胶坝基础工程已经完成。大佛寺煤矿、亭南煤矿、21寸彩管技改、礼泉汇源果汁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交通和邮电

公路建设成绩卓著。全市公路建设投资7.9亿元,其中国省道路网建设投资5.1亿元,国道312线咸阳世纪大道沣河桥加宽改造工程、省道208大程口至瓦头堡改建工程、省道305南寺至甘肃界改线工程已建成通车,关中公路环线咸阳段、银武大通道咸阳段已开工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投资2.8亿元,长宁路、彬麟路、旬耀路、泾淳路、乾普路、礼淳路、永扶路、淳耀路等8条县际公路全面建成。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全市公路客运量42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7%,旅客周转量26.1亿人公里,增长5.4%;货运量2226万吨,增长3.5%,货物周转量27.6亿吨公里,增长5.9%。

邮电通信业健康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0.5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6亿元,增长3.4%,电讯业务总量8.9亿元,增长9.9%。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82.3万户,其中乡村电话27.1万户,“小灵通”用户13.2万户,大灵通用户0.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6.5万户,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12万户。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中趋活,餐饮业增势强劲。200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90亿元大关,达到90.3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3.1亿元,同比增长12.6%;县的消费品零售额24.2亿元,同比增长13.3%;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3.0亿元,同比增长11.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5.9亿元,同比增长8.1%;餐饮业零售额23.0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他行业零售额1.3亿元,同比增长8.2%。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限额以上零售额8.72亿元,同比增长32.1%。消费结构逐渐升级,通讯器材、建材、化妆品、服装类商品热销。

七、对外经济和外事旅游

外贸进出口有所下降。200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55亿美元,同比下降8.6%,其中出口总值1.65亿美元,同比下降14.1%,进口总值0.9亿美元,同比增长3.8%。产品出口市场增加,遍及六大洲95个国家和地区,比上年增加了18个,其中出口总值排名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香港、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和泰国。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纺织品所占比重最大,分别达到59.3%和33.8%;三资企业出口增长最快,三资企业出口0.26亿元,增长89.4%。出口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不含三资企业)98户,新增20户,有出口实绩的46户。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2004年全市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800个,合同引进资金183.9亿元,实际到位113.3亿元;合同利用资金上亿元的项目31个,全市已有418个项目建成,签约项目开工率达到91%。

实际利用外资有所增加。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1户,总投资额0.47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0.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25亿美元。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成绩显著。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合同完成营业额740.2万美元,同比增长33.6%。年末国外劳务人数1550人,同比增长13.6%,国外劳务市场不断扩大,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由原来的11个国家和地区扩展到现在的20个,涉及到14个行业21个工种。

外事工作取得新进展。2004年,全市共接待来自日本、韩国、比利时、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方的外宾20批204人次,办理因公出国出境118批252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2.3倍和1.7倍。目前我市已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法国和美国等5个国家的6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旅游业形势看好。2004年,我市以“中国第一帝都”的形象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被中央电视台评为首届中国魅力城市。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其中海外游客人数3.8万人,增长26.7%;旅游综合收入28.5亿元,增长11%,其中国际旅游收入1359万美元,增长32.3%。旅游市场管理得到加强。目前全市有星级饭店27个,星级饭店客房2368间,A级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8个。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咸阳区域内实现财政收入32.2亿元,同口径增长8.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6亿元,同口径增长16.4%,其中工商税收完成7.2亿元,同口径增长12.3%;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完成1.7亿元,同口径增长29.5%;地方财政支出26.9亿元,增长12.8%。

金融业稳健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02.8亿元,比年初增加39.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4.2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8.6亿元,比年初增加5.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50.0亿元,中长期贷款73.7亿元。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090.6亿元,现金支出1105.7亿元,货币净投放15.1亿元,较上年少投放2.6亿元。

保险市场轻度萎缩。2004年全市保费收入7.4亿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亿元,下降1.8%,寿险、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6.0亿元,与上年持平。全年支付各类赔款1.2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0.7亿元,寿险、意外伤害保险赔款0.5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4年,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初见成效,全市已撤并学校135所,其中全撤35所,部分撤并100所。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投资5440万元,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改造投资7005万元,危改面积18.7万平方米。年末有高等学校11所,中等专业学校7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8所,普通中学348所,小学校2668所;有专任教师5.4万人,其中高等学校0.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0.1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0.2万人,普通中学2.1万人,小学2.8万人;在校学生109.1万人,其中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通中学、小学在校学生依次为5.9万人、1.1万人、3.6万人、43.2万人、55.4万人。初中和小学辍学率控制在3%和1%之内。民办教育快速发展,全市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768所,教职工9752人,在校学生14.1万人。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万人。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实施步伐加快,全年征集各类科技项目350个,其中上报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78个,安排市级科技发展项目117个,有9个项目列入国家火炬计划,有9个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科技成果较为显著。锂离子电池、数字化影像牙科设备等8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9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50项科技成果获市科学技术奖。信息化建设进展顺利,积极实施制造业信息化“12345”工程,数字化咸阳建设一期工程26个项目进展顺利。全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700户,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4.3亿元,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有9户,上千万元的83户,上百万元的有311户。全市共组织各类科技讲座活动300多场次,印发科技书籍、技术资料15万余份。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个,监督抽检产品18类,455批次,产品抽查合格率86.0%;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2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2万台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积极开展文化系统“创选评”竞赛活动,不断增强文化企业活力,丰富城乡人民生活。举办了“咸阳之夏”广场文化艺术展演、“镜头中的咸阳”摄影大赛、“庆国庆、爱我咸阳”书画展等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加强,提出了建设“绿色网吧”的号召,聘请了152名网吧义务监督员,全市共取缔黑网吧25家,停业整顿35家,查处违法网吧72家,取缔无证照印刷企业3家;查缴非法音像制品0.6万张,收缴非法出版物0.4万本。

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全市拥有广播电视台12座,广播节目10套,电视节目14套,调频发射机319部,电视发射机690部,有线电视用户已达到19.4万户。在确保“村村通”的基础上,完成了“自然村通”的规划工作。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4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0个,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4个。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1.3万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0.7万人,注册护士0.5万人。拥有乡镇卫生院189个,床位1989张,卫生技术人员0.3万人。全市传染病报告总发病率400.3/10万,碘盐覆盖率99.3%,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92.8%。全年无偿献血3.4万人次。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省级试点县彬县共筹集资金824万元,为5.1万人报销医药费用481.9万元。禽流感防治工作、结核病、艾滋病、出血热以及地方病防治工作成绩显著。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2004年,在国际比赛中,我市射击运动员史红艳获2铜1银;在国家比赛中,我市射箭运动员张敏获2金1铜;在省级比赛中,获金牌55人次,银牌66人次,铜牌75人次。承办了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西安安馨园队主场比赛和陕西省首届健美操大赛咸阳赛区的比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运动。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生育、低增长。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8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7.9万人,占总人口79.2%;非农业人口101.9万人,占总人口20.8%。人口出生率8.49‰,死亡率4.92‰,自然增长率为3.57‰。

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全市城镇(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57.31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工薪收入7210.56元,增长6.8%。城镇(城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438.65元,增长6.6%,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增长18.7%,衣着支出增长8.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31%,医疗保健支出增长8.4%,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20%,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18.2%。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比上年增长10%。全市取消了农林特产税和农业税降低一个百分点,使全市农民人均税费支出净减少43.4元,农民人均税费支出37.2元,比上年下降53.8%。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40.5万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26.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35.1万人。全年共为10.8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7.0亿元,为1.2万名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0.5亿元,其中生活费0.3亿元。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末,全市共有3.6万户,9.1万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共发放低保金5678万元,做到了动态化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民政办社会福利企业安置520名残疾人就业,下拨救灾款1808万元,恢复住房1269间,救灾棉衣棉被0.6万床套,捐赠衣物12.8万件,共救济灾民12.5万人次。

十二、资源与环境

耕地面积继续减少。我市全年建设占用耕地445公顷,因灾废弃耕地41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4872公顷,其中生态退耕减少耕地1188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317公顷。全年净减少耕地2177公顷。

水资源供求关系偏紧。当年人均水资源264.6立方米。年末全市有大型水库1座,总库容1.2亿立方米,中型水库5座,总库容0.5亿立方米,小型水库60座,总库容0.8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9.2亿立方米。其中城镇生活用水1.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5亿立方米,农业用水6.5亿立方米。

河流水质南北分明。我市北部五县渭河支流、泾河及其支流水质较好,为Ⅰ至Ⅲ类水质。南部渭河及其支流水质较差,有不同程度污染,为Ⅴ类水质,其水质由于境内武功、兴平、秦都、渭城等沿岸城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及5条已污染支流的泻入,由西向东逐渐变差,主要污染物指标不同程度超标;南部泾河水质较好,为Ⅱ至Ⅳ类,但河水泥沙含量较高。冶峪河、漆水河、三水河等支流因沿途造纸、化工等废水的排入,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矿产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2004年,全市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矿产地2处,有2处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新增1种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煤2742万吨,已发现的矿种为25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6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1种,水气矿产1种,非金属矿产1种。

城市环保工作得到加强。2004年,我市加大对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煤烟污染、扬尘污染的治理力度,使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294天,较上年增加111天;综合污染指数由2003年的4.79下降到2.75。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34平方公里,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47.7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全市完成整片人工造林2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1.7万公顷,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0.2万公顷,“三北”四期造林工程完成0.1万公顷。飞播造林0.5万公顷,育苗0.15万公顷。“绿色家园”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工作得到加强。

注:

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2、GDP和农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部门数字,自然增长率为计生委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