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陕西

宝鸡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09:41:55 来源:宝鸡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100次

宝鸡市统计局

2002年2月8日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十五”计划的起始之年。我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增强。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95亿元(口径调整),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6%,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25.6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91.8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77.6亿元,增长11.6%。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地方财政收入8.87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全市财政支出15.2亿元,增长13.9%。税收总额25.2亿元,增长10.7%.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价格99.6,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113.0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98.6,衣着价格99.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100.4,居住价格100.6,服务项目价格109.4,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9.9。

劳动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90万人,其中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国有、集体及其他所有制)34万人,个体从业人员20.1万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8.8万人,2.1万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达30.97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稳固;农村居民收入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缓慢,制约消费增长;投资方面,民营和中小企业投资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金融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畜牧大市战略已见成效。粮食生产按照“压缩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思路,加强对中低产量的改造,狠抓了关键增产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优质粮良种推广面广,地膜粮覆盖面大,沃土示范工程、规范栽培等实用技术发挥了较大的增产潜力,粮食生产在遭遇了春冻、干旱、秋淋等严重灾害的情况下,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30.4万吨,单产水平较上年增长3%,其中夏粮单产水平较上年增加18公斤,增长9.8%。优质粮播种面积达到213.2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5.9%。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订单农业”从无到有,生产规模达到10.1万亩。“粮经”二元种植模式逐步向“粮经饲”三元种植模式转变,全年种植优质带棒青贮饲草玉米35万亩。水果产量35.3万吨,蔬菜产量50.6万吨。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全市2001年完成造林64.2万亩,比上年增长14.4%,其中:麟游、凤翔、眉县示范县完成退耕还林(草)7.8万亩,完成全年计划。21个重点种苗基地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已有16个投入使用,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大量的优质壮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三北四期防护林、北坡南山绿化工程治理均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为改善全市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牧业生产强劲增长。全市大牲畜存栏43.1万头,猪、羊、禽存栏分别为88.8、46.6和788.1万头(只),增长9.4%、19.0%和3.9%。肉类产量10.3万吨,增长3.1%。奶业生产发展迅猛,良种及改良种奶牛存栏达到5.72万头,增加1.59万头。奶类产量14.6万吨,增长21.0%。舍饲养畜规模提高,规模养殖户达到2.5万户,建成百头肉牛育场37个,千头猪场35个,万只鸡场36个,畜牧小区88个。布尔羊胚胎移植928例,完成布尔羊杂交改良15.57万只,防疫密度96.8%。牧业生产呈现出“大引进、大推广、大开发、大产业”的格局。

三、工业和建筑业

国企改革进展顺利。2001年,先后有宝鸡钛业、中铁宝桥、秦明公司、宝鸡机床厂等一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进入上市辅导期,宝光股份已在上市所上市交易。以股权多元化为中心,完成了8户市属企业改制任务,市属大中型企业改制面达到57%。宝鸡棉纺织厂破产重组成功,安置企业职工3200多人。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 73.3亿元,增长9.9%,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4.8亿元,增长10.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34.7亿元,增长 11.0%;集体企业5.0亿元,增长3.3 %;股份制企业13.3亿元,增长10.1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1.8亿元,增长66.6%。重工业增加值33.0亿元,增长16.6%,轻工业增加值21.8亿元,增长 2.3%。

技术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全年安排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0个,东岭集团5万吨电解锌扩建、和氏乳品公司液态奶生产线、宝鸡卷烟厂二氧化碳膨胀烟丝生产线、北照公司新增一条拉管生产线等技改项目先后完成,提升了技术装备水平,产生了良好效益。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1.5亿元,为全市工业增添了活力。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000万元,上缴税金18.0亿元,增长14%,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4.9%。

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8.5亿元,增长10.8%。全市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6306万元,增长1倍,税金10775万元,增长29%。施工工程1587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092个,占全部施工工程68%;施工面积374.2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96.8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完成59.29亿元,增长10.7 %;集体经济投资完成8.55亿元,增长14.3%;城乡居民个人投资完成9.85亿元,增长2 %。全市50个重点项目本年完成投资35亿元,其中,310国道宝鸡——牛背段工程已建成竣工投入使用;宝兰二期复线工程累计完成12.02亿元;凤县东岭5万吨炼锌炉点火一次成功;全省重点水利工程之一宝鸡峡渠首加坝加闸工程大坝主体已贯通;高新大道一期工程已竣工;山川秀美工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种苗基地、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北坡绿化等工程进展顺利。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火力发电30万千瓦,11万伏以上输电线路45.16公里,锌冶炼5万吨/年,硫酸2万吨/年,中成药1800万片/年,新建公路79.15公里,改建公路107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1746延长米,桥梁7座,城市道路扩建长度23.5公里,扩建面积30万平方米,城市防洪堤长度9.53公里,粮食仓容面积1.07万平方米,可容纳3575万公斤粮食。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五、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市普通高校招生3390人,在校生9211人;成人高校招生1934人,在校生4242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13739人,在校生31631人(其中职业高中招生9504人,在校生19217人);普通高中招生22867人,在校生56614人;初中招生82376人,在校生228246人,入学率95.87%;小学招生63725人,在校生450749人,入学率99.81%。特殊教育在校生489人;在园幼儿(含学前班)70041人。教育质量继续提高,我市高考达本科线比率已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至目前,全市共建成省级重点中学7所,省级示范中小学18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6所,省级示范幼儿园6所;创建省级职业高中3所;创建省级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5个。建成市级教育强镇29个,农村示范小学345所,素质教育示范学校10所;市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3所。

科学事业欣欣向荣。2001年全市安排实施各类科技开发计划项目104个,其中国家级30个(火炬计划10个、星火计划8个、重点新产品计划12个)、省级43个。组织实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3个,争取国家和省上科技经费374万元。全年取得重大科技成果53项,其中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6项,授政府科技进步奖53项,其中省级7项;授政府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奖8项。全年专利授权100件以上。本年宝鸡高新区完成投资8.9亿元,同比增长53%,技工贸收入同比增长31%;新增企业48家,其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7家,新增到位外资1731万美元。新批准入区项目22个,涉及合同引资额17.5亿元,实现到位资金4.7亿元。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总户数达1087户,全年技工贸总收入达30亿元。金台、渭滨、虢镇、蔡家坡科技园和眉县民营科技园建设已启动实施。宝鸡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宝鸡农业信息港为支撑,将服务范围延伸至县、乡、村三级,建立了80个农业信息服务示范站点,开通了市级农业信息“110”热线电话。陕西东岭工贸股份有限公司、岐山岐星企业集团公司、陕西恒兴果汁饮料有限公司等10户企业被列为陕西省2000年度星火企业20强。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市公路运输业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全年公路运输共完成货物运输量2086万吨,比上年增长53.4%,货物运输周转量16.9亿吨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41.2亿人公里。

全市现有营运车辆12994辆,其中客车4947辆, 比上年同期增长11%,货车8047辆,比上年同期下降14%。

邮电通信事业迅猛发展。全年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0.1万门,增长39.1 %。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13部/百人,增加 1.6部;移动通讯迅猛发展,电话用户达到24.6万户,增长90.7%;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36344户,增长3.7倍。

旅游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2001年,中国体育健身游陕西活动启动仪式、法门寺国际文化旅游节、太白山旅游登山节成功举办;“春节”、“五一”、“十一”三个旅游黄金周顺利、圆满、安全运行;旅游形象更加鲜明,产业素质显著提高。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67万人,其中,入境旅游者2.08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4.1%、13.7%.和22.8%。

七、国内贸易

市场商品销售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25亿元,比上年增长8.6 %,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62亿元,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 31.63亿元,分别增长10.1%和7.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9.8%,餐饮业增长15.5%,其他行业增长2.1%。

八、对外经济

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开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59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出口总额35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1.7%;进口2440万美元,增长17.7%。进出口相抵顺差1200万美元。浓缩果汁、钛产品、双烯醇酮、棉布、冻大肉、机床、石油机械、冰箱、空调等产品出口增速明显。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户,合同利用外资2447.5万美元,增长86.3%。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住友在我市建立合资企业。

九、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良好,不良资产得到有效控制。金融业持续稳定发展,各项存款大幅增长,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加大,贷款投入重点更加突出。全市各项存款余额261.3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8%,存款继续向国家银行集中,存款稳定性增强。各项贷款余额195.2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8%。2001年是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管理年,各行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到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比上年下降3.8个百分点,实现了上级要求下降2-3个百分点的目标任务。

保险事业突飞猛进。全年保险收入44828万元,比上年增长40.9 %。其中,财产保险收入11778万元,增加3.1倍,寿险保险费收入30185万元,增长65.7%,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865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2667万元,增长32%,其中财产险赔款5470万元,增长1.5倍,寿险给付7197万元,增长1.2倍。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10个,市区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有10座,乡村电视差转台432座。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94%和98.3%。

宝鸡市人民广播电台创作制作的三集广播剧《天凤》荣获全国 “五个一工程”优秀广播剧奖。宝鸡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篇《大山在悲恸——追忆优秀共产党员杨文洲》获全省好新闻二等奖;戏曲电视片《哑女告状》获全国第四届百家电视台节目展播铜奖;元宵秦腔晚会《秦缘天宝》获全省电视文艺三等奖;电视台总编、副台长贾雷鸣同志撰写的电视论文《商业电视文化与国家意识形态》获第二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电视艺术评论三等奖,这是我省在这次评奖中唯一的一个论文奖项。原有线电视台拍摄的音乐专题片《山村教师》获全国百家电视音乐节目展播金奖,全国有线电视节目一等奖和我市三年文艺创作优秀作品一等奖;电视文艺晚会《颐和之光》和电视专题片《深山祖孙行》分别获全国有线电视节目二等奖;电视专题片《非法行医害人不浅》获省第六届残疾人事业好新闻三等奖。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1108个,其中:医院87所,乡镇卫生院179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4个。医疗机构实行了分类管理,其中营利性机构889所,非营利性机构350所。床位达到10340张,其中医院8073张,卫生院2152张。卫生技术人员14703人,其中医生6842人,护士(师)3788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积达58.7%以上。全市无偿献血14647人次,315万毫升。儿童“四苗”接种率达99.4%。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44.97/10万和26.52‰。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国第九届运动会上我市输送到省上的运动员有14人入围,8人获奖,取得1.5金,1银的好成绩。全年参加省内各项目比赛,获金牌44枚,银牌43枚,铜牌49枚,名列全省第二。有7人破12项市纪录,创5项市纪录,56名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成功承办了中英国际足球对抗赛及“两节一会”文艺演唱会的保障工作,并顺利举办了宝鸡市第七届青少年运动会和市级机关第十一届运动会。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新建全民建身工程6处,全民健身活动高潮迭起,市木兰拳专委会被评为全国亿万妇女健身活动先进集体,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和全国妇联表彰。

十一、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宝鸡发电厂向市区供热工程开始启动,新建20吨供热锅炉1台,附设供热管网16620米,新增城市供热面积22.59万平方米,从而使全市区域集中供热总面积达190万平方米,加上大型厂矿企业联片供热,城市热化率达到35%,十里铺污水处理厂和陵塬垃圾处理场开工建设。

对东岭集团凤县锌品厂5万吨锌冶炼工程等38个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

环境污染的趋势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面完成了第三轮排污申报登记工作,顺利完成秦岭化肥总厂烟尘治理,北马坊煤矿、伟宝粤钢管有限公司、宝鸡电力机车段等废水治理工程。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继续名列前茅。

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72.9%,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88.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32.8%,分别提高了4.2、0.1和12.8个百分点。

十二、人民生活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145元,比上年增加391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603元,比上年增加60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2.90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2.3平方米。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巩固。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为32.05万人,月平均4346人领取失业保险金;22.43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

社会福利社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全面展开。渭滨区作为“星光计划”的试点区已有52个为老年福利服务项目得到省、市450万元的福利基金资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各类福利机构床位达到850张,收代养人员1000人(次),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建成县区福利中心3所,发展民办福利机构2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户数和人数分别达到15653户、43504人,占城镇非农业人口的5%,实现了应保尽保,市区保障标准为月人均130元,10个县为100-130元。确保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注: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为现价,增长速度为不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