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陕西

西安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09:14:53 来源:西安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489次

西安市统计局

2003年1月26日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建强创佳”为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建设和管理跨上了新台阶,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改革和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一、经济发展

全市经济在持续、快速、健康的轨道上运行,经济总量继续扩大,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82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1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372.6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403.8亿元,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3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3%。全年财政总收入9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1亿元,增长17.5%。地方财政支出6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4%。

农林牧渔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求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9.7亿元,比上年增长3.0%。粮食生产受播种面积调整和局部地区干旱气候的影响,总产有所下降,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全市造林面积22.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4.5%;猪、羊年末存栏数增加,大牲畜、家禽年末存栏数均有所上升,肉、奶、禽蛋产量略有增长;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2205公顷,比上年增长4.4%。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及畜禽存栏情况如下: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5.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有效灌溉面积213.1千公顷,下降4.6%;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按折纯量计算)20.1万吨,增长3.8%;农村用电量10.9亿千瓦小时,增长4.7%。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国有工业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增速平均水平。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57.3亿元,增长18.4%。全年工业用电量43.2亿千瓦时,增长7.0%。工业结构继续调整,产销衔接良好。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169.4亿元,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350.2亿元,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9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26.4%和4.5%。轻工业产值185.2亿元,重工业产值472.1亿元,分别增长17.01%和18.94%,产品销售率97.24%;工业运行质量改善,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工业产成品资金占用61.6亿元,增长0.8%,低于产品销售收入增幅10.7个百分点;利税总额50.9亿元,其中利润总额24.5亿元,分别增长27.0%和35.9%;亏损企业亏损额10.8亿元,比上年下降9.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6.2%,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如下:

建筑市场不断规范,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93606元/人,比上年增长8.7%。全市建筑施工企业全年施工项目3642个,竣工项目1497个。施工面积123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11万平方米,分别增长58%和77%。实现总产值129亿元,增长13%,施工工程优良品率45%。

运输邮电业

社会运输能力提高,客货运量平稳增长。年末拥有民用车辆45.5万辆,比上年下降2.2%。其中汽车20.7万辆,增长19.8%。全年完成客运量9459万人次,增长4.4%,旅客周转量258.8亿人公里,下降2.7%;完成货运量8173万吨,增长15.1%;货物周转量454.6亿吨公里,增长7.5%。全市邮政业务收入4.57亿元,增长11.4%,邮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用户满意度87.9分。

电信业务发展迅猛,新兴业务增势强劲。年末市话和农话交换机总容量269.7万门,比上年增长10.1%;市话和农话用户204.5万户,其中住宅电话156.0万户,分别增长19.5%和53.6%;移动电话用户196.4万户,增长53.8%。城乡话机普及率每百人57.4部,比上年增加10.4部。年末电信局计算机互联网用户40万户,ISDN用户1822户,DDN用户7774户;以ADSL为代表的宽带网正在迅速接入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家庭,用户数达3.52万户。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购销活跃,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4亿元,增长11.9%。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4.1亿元,增长12.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5.3亿元,增长7.8%。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60.8亿元,增长12.8%;餐饮业零售额49.7亿元,增长16.6%;其他行业零售额6.5亿元,增长10.1%。年末拥有各类贸易市场488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19个。

市场物价

市场商品丰富,物价指数基本持平。2002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8.6,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大部分消费品价格稳中有降,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与上年相比,食品类、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及通讯价格、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分别比上年下降0.3%、0.5%、1.8%、3.1%、4.9%和3.4%;衣着类价格与上年持平,居住价格上升0.6%。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1.5%。

金融、证券、保险业

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个人消费贷款大幅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91.5亿元,比年初增长23.2%;各项贷款余额1598.4亿元,增长20.7%。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884.7亿元,比年初增加144.0亿元。贷款中,短期贷款780.7亿元,增长17.1%;中长期贷款502.0亿元,增长25.1%,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103.2亿元,增长66.7%。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014.2亿元,增长23.5%;现金支出3806.6亿元,增长23.9%;全年现金净回笼207.6亿元。

证券市场健康发展,营业网点继续增加。年内新增证券公司3家,新设立了11家证券营业部,年末全市证券营业部有51个。企业资本运作取得新进展,全市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企业47家。在股市不振的情况下,全市证券交易额达到1200多亿元。

保险业务迅速发展,保费收入大幅增长。2002年又有华泰、新华、泰康三家保险机构进驻西安,全市保险主体达到10家,全年保险业务收入28.7亿元,比上年增长55.9%,已决赔款及给付6.4亿元。在保险业务收入中,人寿保险份额加速提高,财产险与人寿险的比例从1:1.9变化为1:2.9。

房地产业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全市房地产销售继续上升,个人购房异常活跃。同时房地产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全年房地产开发量11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7.7%;竣工面积330万平方米,增长4.4%;商品房销售面积256.7万平方米,销售额52.4亿元,分别增长13.9%和11.0%。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40.1万平方米,增长24.9%。个人购房比重迅速提高,达到92.0%。

旅游业

旅游市场活跃,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其他活动的海外游客74.1万人次,增长10.3%;接待国内旅游者1910万人次,增长13.4%。旅游总收入131亿元,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2亿美元。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30个,国家4A级景区9个;年末全市星级宾馆59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8家。

二、改革开放

全市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大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创出佳绩。

体制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市政府机构精简20%,行政编制精简30%。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依法行政,清理地方性政府规章235件,各种规范性文件6395件,废止规章45件,取消不合理收费78项。对全市乡镇、街道办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全市乡镇由174个减少到116个,街道办事处由58个减少到50个。

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建立了逼退机制,加快了逼退步伐。上市公司在建立现代企业和制度方面先行一步。鼓励和支持各类经济成分的企业实行公司制改制,年内批准设立了12户股份有限公司。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税金融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加强对土地一级市场的控制,成立了市土地储备机构,实施国有土地储备和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对外贸易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不断加强和拓展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新形势下,我市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合作,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竞争能力,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截止2002年底,西安地区累计进出口总值18.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出口11.25亿美元,增长27.9%。西安市自营进出口总值5.41亿美元,增长14.2%,其中出口3.26亿美元,增长16.5%,开创了西安市外贸出口突破3亿美元的新局面。

利用外资

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西安以独特的投资环境和区位优势迎来了新一轮外商投资热潮。2002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66个,合同外资额7.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1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2%、16%和15%。招商引资再创新高,全年新批合同外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35个,比上年增加了5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21个,2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4个,均比上年增加3个。

外经合作

全市外经合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签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总额3482万美元,实现营业额3980万美元。年末在外劳务人数1620人,营业额和年末在外劳务人数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开发区建设

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二次创业”为动力,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96.1亿元,增长32.4%;出口创汇2.3亿美元,增长31.4%;区内企业实现利税40.86亿元,增长22.3%。全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增长56%;引进合同外资额2.05亿美元,增长13%;外资实际进资6472万美元,增长16%;实现外贸出口3000万美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三、社会事业

积极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的比较优势,科技教育及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科技事业

2002年末,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5.8万人。组织实施科技攻关、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成果推广、国际科技合作等科技项目60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6项。2002年全市专利申请量1702件,专利授权量1002件,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占陕西省的6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在信息领域、生物领域、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中有新的突破,一批高技术产业化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西安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2002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9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累计达到804家。

教育事业

继续实施高标准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市教育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2002年,全市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9.95%和98.34%。初中、应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82.80%和59.41%。全市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在校学生分别为70.8万人、39.6万人、15.8万人、3.9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5.6万人,毕业生1.6万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33万人,毕业生4.2万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4.8万人,毕业生2.2万人。社会力量办学蓬勃发展,全市拥有民办大学50所,民办普通中小学84所,民办职业学校21所。

文化事业

群众文化繁荣活跃,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加大了在广播影视方面的投入力度,广播电视覆盖网不断完善和扩大。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重大活动、重点工程,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新闻宣传。文化出版市场管理和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化、广电等企事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为文化市场增添了活力。2002年末全市有文艺表演团体22个,群众艺术馆2个、文化馆13个、文化站181个,公共图书馆14个,出版社17家。公开出版报纸杂志96种,电影放映单位588个,电影观众678万人次。

卫生事业

全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推进城乡联动的社区卫生服务,健全了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体系。加强卫生防病工作,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社区合作医疗覆盖面达65.6%以上。加强无偿献血工作,无偿献血占临床用量的100%。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525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49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9万人,其中职业医师1.6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3万张。

体育事业

体育事业向产业化发展,群众体育工作全面发展。2002年,全市已有10个全国体育先进社区,23个省级体育先进社区,17个全国体育先进乡镇。培训和审定了4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2002年末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600名。全市各社区、乡镇和学校共举办各类体育活动150多次,参加人数达50多万人次。全民健身广场增至160个,全市体育人口已达到300万。竞技体育有新突破,2002年8月我市体育代表团在陕西省第十二届体育运动会上再创佳绩,以294枚金牌、494枚总奖牌和8568分的团体总分蝉联冠军。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城乡建设和管理

2002年,全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城乡规划管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公用事业快速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力度继续加大,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38.15亿元,其中国有单位投资191.6亿元,增长9.11%;城镇集体投资6.84亿元,增长6.75%;非公有制经济投资133亿元,增长36.5%。从各类投资看,基本建设投资154.5亿元,增长23.6%;更新改造投资57.5亿元,增长7.1%;房地产开发投资79.37亿元,增长17.72%;其他投资15.44亿元,增长41.7%。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建成投产项目388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46.1%。

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

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扩展疏通了东西城市交通出口道路;西大街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完工;钟楼盘道改造如期完成;西影路、枣园东路、太华路、东关正街、五星街和含光门内大街等道路拓宽改造工作进展顺利;高架路东段完工,西段开工;东二环金花路立交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天然气气化二期工程、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继续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展开,黑河水利枢纽工程基本竣工,见子河至南郊水厂渠道工程建成输水,并通过竣工验收。西安至安康铁路正式运营。西户高速建成通车,绕城高速南段即将建成,西安至机场高速开工建设。

城市规划和管理力度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市容市貌得到改善。完成了西安市城市快速通道系统及全市立交控制等城市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市区新增绿地133公顷,绿化覆盖率36.5%,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3平方米。城市土地储备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工作进展顺利,经营城市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实施国有土地储备和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现收益4.1亿元;成功拍卖部分地段的广告牌经营使用权。对一些公交车辆线路进行了市场化运作,有效盘活了城市存量资产和资源,为经济建设引入了竞争机制和民间资本,增强了城市发展的活力。

公用事业

全年修补人行道5.1万平方米,维修桥梁13座,同时还对雨水管、污水管、城市路灯等市政设施进行了维护。为举办特奥会,对市区道路进行了无障碍改造,保洁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市区公交营运线路147条,营运车辆2965标台,线路总长度621公里,全年客运总量4.8亿人次,营运出租汽车11647辆。新增公交线路13条,延伸调整14条,新增公交车辆223辆,更新公交车辆75辆。城市管道煤气家庭用户5.4万户,液化气用户44.0万户,天然气用户36.2万户,居民燃气普及率87.5%。自来水日供水能力172万吨,供水总量33776万吨,其中生活用水13181万吨,集中供热面积1200万平方米。全市全社会用电量93.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6.9亿千瓦时,增长14.0%。

环境保护与治理

环境保护措施得力,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加强对水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实施对污染物总量的控制,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江村沟垃圾填埋厂二期工程进展顺利。拆除燃煤锅炉1700多台,新增天然气用量40万m3/天,全市建立各级环境监测站14个,烟尘控制区9个,面积162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8个,面积80.95平方公里。市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日均值二氧化硫为0.02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为0.019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为0.165毫克/立方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7.56%。

五、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2年,全市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人口和就业

全市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出生率稳定在较低水平上。2002年人口出生率为9.9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1‰。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02.59万人,比上年增加7.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2.55万人,比上年增加0.33万人;非农业人口300.04万人,比上年增加7.42万人。市区总人口497.38万人,比上年增加7.51万人。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179.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4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

.4%和6.1%。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419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82元,分别增长12.1%和6.3%,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为31.1%,城市居民为34.4%。储蓄存款增多,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88.04亿元,比年初增加185.96亿元。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5.1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6平方米,住宅成套率90.7%。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2.56平方米。

社会保障

全市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保险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2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9693户,参保职工93.78万人;离退休人员32.76万人,实现了养老金100%社会化发放。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10782户,参保人数124.3万人。全市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7950万元,领取失业救济金的失业人员25699人,共发放失业救济金6215万元。实际享受基本生活保障人数58781人。其中市属企业52223人,区县企业6558人。全市为企业下岗职工进入中心人员实际发放生活保障金1.53亿元,为企业下岗职工进入中心人员实际代缴社会保险金1.01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参保单位4500户,参保人数107万人,比上年增长16.94%。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2002年全市各类可提供食宿的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3043张,收养各类人员1714人。全市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047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80个。全年通过销售社会福利彩票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43亿元,接收社会捐赠款365万元。共安置志愿兵和城镇义务兵2744人。全市共有7.5万户19.3万人纳入低保范围,其中城镇6.9万户17.5万人,农村0.6万户1.8万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经济体制深层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不强,农业增效和农民收入增长比较缓慢;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低收入群体生活比较困难,社会保障体系支撑作用有待加强等。对此,市委、市政府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正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人口数为公安局户籍年报数。

3、国内生产总值、各行业总产值、增加值的绝对数均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