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陕西

西安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09:13:17 来源:西安市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4050次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落实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投资、消费、出口同步增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面完成了“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提前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还不很牢固,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相当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趋缓,科技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投资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2000年西安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0元,顺利实现了比1980年翻三番的目标。“九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13.4%。200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地方财政支出5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7.6%。“九五”期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年平均递增20.8%。200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8%,比1995年的5.5%提高1.3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在改革中协调发展。2000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46亿元,比上年增长3.2%,“九五”期间平均递增4.5%;第二产业增加值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九五”期间平均递增16.8%;第三产业增加值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九五”期间平均递增12.1%。

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结构得到调整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非农行业总产值84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000年全市农村家庭从业人员213万人,比上年减少3.3%,其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31.3%,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重比“八五”期末下降了3.1个百分点。

农业结构得到调整。“九五”以来,西安市农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积极调整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改良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粮经比例由“八五”期末的36:64调整到2000年的26:74。200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01.92万吨,比上年下降1.2%;油料总产量1.37万吨,比上年增长5.4%;蔬菜总产量162.14万吨,比上年增长5.8%;肉类总产量14.76万吨,禽蛋总产量13.83万吨,奶类总产量17.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4%、1.7%和19.4%。

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2000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00.4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农村用电量11.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6%;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1.15万台,比上年下降2%;联合收割机年末拥有3456台,比上年增长1.7%。

三、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国企改革取得成效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2000年全市面对结构调整、改革深化、市场约束的竞争和挑战,工业生产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实现工业增加值2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完成工业总产值986亿元,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实现销售收入4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实现利税总额33亿元,比上年增长42.6%。

产品结构得到调整。在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引导下,2000年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55.54亿元。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旺的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其中,彩色显像管345.5万只,比上年增长180.5%,程控交换机245.2万线,增长92.8%,微型电子计算机54762部,增长23.4%,通讯电缆2.2万公里,增长48.2%,高压开关板2419面,增长41.6%,汽车8832辆,增长19.8%,缝纫机41.4万架,增长119.0%,中成药1236吨,增长18.6%,建筑涂料176.8吨,增长56.5%。

国企改革积极推进,生产经营整体扭亏。截止2000年末,全市已改制中小企业1054户,先后破产企业67户,兼并24户,减负增效16户,债转股1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8户。市直属国有企业改制37户。2000年末国有及控股企业已调整到415家。2000年全市国有及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4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利润总额2.22亿元,整体扭亏为盈。

四、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结构得到优化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西安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九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817亿元,比“八五”投资增长1.45倍。五年累计建成投产项目1789个,新增固定资产452亿元。

投资结构得到调整。工业性投入继续增加。“九五”期间,我市对工业性投入累计达160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62.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9.6%。加大了以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城市供水、社会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累计用于这方面的投资达407亿元。“九五”期间,全市房地产投资总额183.6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3.15倍。累计竣工商品房屋面积1137.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037.7万平方米,分别比“八五”时期增长378.5%和399.1%。2000年全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0%,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建筑项目投产率53.2%,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40.8%,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企业效益有所提高。2000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全市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减亏19万元。

五、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城市基础建设步伐加快。“九五”期间,我市共组织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80多项,总投资150多亿元。黑河引水工程、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西蓝高速公路、二环路工程及其它城市道路改造工程、通信工程、城乡电网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城运村、国际展览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发挥效益。新增高等级公路90公里,新建和改造二级公路237.5公里。2000年末全市道路长度975公里,比上年下降0.2%,道路面积1262.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人均道路面积5.12平方米。全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39.3万立方米/日,比上年增长19.1%。市区公共汽车、电车运营车辆2573辆,比上年增长14.3%,出租车年末运营车辆数10277辆,比上年增长2.3%。全社会年末绿化覆盖面积6542公顷,比上年下降7.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12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4%。城市用气普及率81.5%,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0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42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5万门,比上年增长41.2%,其中电话用户141万户,比上年增长48.8%;2000年全市无线寻呼79万户,比上年增长33.6%;全市移动电话用户73万户,比上年增长62.4%;互联网工程获得巨大发展,2000年上网用户已突破20万户。

公路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公路客运量82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公路客运周转量39.3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3.7%,公路货运量7082万吨,比上年增长4.1%,公路货物周转量41.9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9.9%。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污染防治和环境卫生工作成效显著。2000年年末市区累计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168平方公里,覆盖率达100%;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2000年比上年下降了10.2%,二氧化硫浓度下降了21.2%,二氧化氮浓度下降了7.1%,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下降了5.7%;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68.0分贝,比上年降低0.2分贝。2000年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90.98%,比上年下降2.46个百分点。

六、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发展对外经贸合作

对外贸易有所发展。200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海关数)1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24%。其中外贸出口1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2000年全市自营外贸进出口总额4.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出口2.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0%。

利用外资规模有所回升。2000年末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已达2162家,投资领域涉及到国民经济的14个门类34个行业。2000年全市协议利用外资5.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0%,实际利用外资1.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3%。“九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3.35亿美元,是“八五”期间的2.3倍。

七、开发区建设突飞猛进旅游业再上新的台阶

“九五”期间,西安市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作为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两个“轮子”,使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

开发区生产经营增长强劲。2000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69.3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其中,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5.4亿元,比上年增长35.7%,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3.9亿元,比上年增长54.7%。

旅游业又上台阶。200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5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国内旅游者1502万人次,增长24.6%,境外旅游者65万人次,增长17.4%。2000年全市接待境外旅游者中,外国人占84%,港、澳、台同胞占16%。在外国人中,亚洲占45%,欧洲占31%,美洲占19%,大洋洲占2%,非洲及其他占3%。全年旅游业总收入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创汇2.7亿美元,增长20%。

八、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居民生活进入小康

城乡市场繁荣兴旺,消费需求稳步增长。200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比1995年增长82.3%。市场吃、穿、用各类商品供应充足,销售保持稳定增长。“九五”期间,我市大力加快市场培育,到2000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13个,其中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有24个。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整体达到小康水平。200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364元,比上年增长6.1%,比1995年增加2196元,年平均递增8.8%。200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200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445元,比上年增长1.6%,比1995年增长44.6%,年平均递增7.7%。200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支出1986元,人均衣着支出443元,人均住房支出611元,人均用品和服务支出240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0.1%、-5.7%和3.5%。2000年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近1平方米,较“八五”期末增长31.2%。200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344元,比上年增长6.4%,比1995年增加991元,年平均递增11.6%。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05元,比上年增长7.6%,比1995年增长31.6%,年平均递增5.6%。

居民耐用消费品品种和拥有量增加。2000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彩电达124台,比“八五”期末增加23.3台;家用电冰箱89.3台,增加6.6台;空调51.3台,增加33.3台。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彩电64台、洗衣机62台,分别比1995年增加31台和22台。

市场物价止降转稳。200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2,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8.7,农产品成交价格总指数93.2。

九、科技教育位置突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队伍壮大,教育事业发达。2000年末,全市拥有独立核算科学研究机构735个,技术贸易机构739个。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9万人,比上年增长0.5%。“九五”期间共列入国家、省级火炬计划项目112项、“星火”计划项目95项。2000年末全市专利批准数为6139件。2000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25所,在校学生17.4万人,比上年增长15.2%;各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47所,在校学生6.02万人,比上年增长4.7%;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数11.8万人,比上年增长19.2%;普通中学466所,在校学生48.3万人,比上年增长11.0%;小学2323所,在校学生77.8万人,比上年下降2.5%。

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2000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69%和95.08%。2000年末全市卫生机构数(不含诊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637个,卫生技术人员46917人,床位数31690张。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展开,全民健身形成热潮,2000年末全市已建成20个国民体质监测站,体育锻炼达标率87.1%。2000年西安市运动员在各项赛事中共获亚洲冠军2个、全国冠军4个。

社会治安:2000年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21257起,较上年增长40.2%,犯罪人数10348人,较上年下降4.2%。

十、人口增长基本稳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人口:2000年年末,全市总人口6880111人,比上年末增加13513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57913人,比上年增加96548人,农业人口4022198人,比上年增加38586人。2000年末全市共有居民常住户1870805户,比上年增加47960户。2000年共出生人口89036人,死亡人口40587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4.67‰。

就业和劳动工资:2000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数389万人,比上年下降2.8%。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47万人,占38%,第二产业107万人,占28%,第三产业135万人,占34%。在全社会从业人数中城镇177万人,占45%,乡村212万人,占55%。2000年末全市登记失业率3.4%。2000年,全市单位在岗职工平均人数111万人,比上年下降4.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179元,比上年增长18.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总产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根据国家统计制度规定,职工年平均工资按在岗职工计算。
200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落实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投资、消费、出口同步增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面完成了“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提前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还不很牢固,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相当艰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趋缓,科技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投资环境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2000年西安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0元,顺利实现了比1980年翻三番的目标。“九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13.4%。200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地方财政支出5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7.6%。“九五”期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年平均递增20.8%。200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8%,比1995年的5.5%提高1.3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在改革中协调发展。2000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46亿元,比上年增长3.2%,“九五”期间平均递增4.5%;第二产业增加值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九五”期间平均递增16.8%;第三产业增加值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九五”期间平均递增12.1%。

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结构得到调整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非农行业总产值84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000年全市农村家庭从业人员213万人,比上年减少3.3%,其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31.3%,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比重比“八五”期末下降了3.1个百分点。

农业结构得到调整。“九五”以来,西安市农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积极调整生产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改良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粮经比例由“八五”期末的36:64调整到2000年的26:74。200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01.92万吨,比上年下降1.2%;油料总产量1.37万吨,比上年增长5.4%;蔬菜总产量162.14万吨,比上年增长5.8%;肉类总产量14.76万吨,禽蛋总产量13.83万吨,奶类总产量17.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4%、1.7%和19.4%。

农业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2000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00.4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农村用电量11.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6%;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1.15万台,比上年下降2%;联合收割机年末拥有3456台,比上年增长1.7%。

三、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国企改革取得成效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2000年全市面对结构调整、改革深化、市场约束的竞争和挑战,工业生产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实现工业增加值2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完成工业总产值986亿元,其中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实现销售收入4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实现利税总额33亿元,比上年增长42.6%。

产品结构得到调整。在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引导下,2000年全市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55.54亿元。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旺的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其中,彩色显像管345.5万只,比上年增长180.5%,程控交换机245.2万线,增长92.8%,微型电子计算机54762部,增长23.4%,通讯电缆2.2万公里,增长48.2%,高压开关板2419面,增长41.6%,汽车8832辆,增长19.8%,缝纫机41.4万架,增长119.0%,中成药1236吨,增长18.6%,建筑涂料176.8吨,增长56.5%。

国企改革积极推进,生产经营整体扭亏。截止2000年末,全市已改制中小企业1054户,先后破产企业67户,兼并24户,减负增效16户,债转股1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8户。市直属国有企业改制37户。2000年末国有及控股企业已调整到415家。2000年全市国有及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4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利润总额2.22亿元,整体扭亏为盈。

四、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结构得到优化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西安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九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817亿元,比“八五”投资增长1.45倍。五年累计建成投产项目1789个,新增固定资产452亿元。

投资结构得到调整。工业性投入继续增加。“九五”期间,我市对工业性投入累计达160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62.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9.6%。加大了以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城市供水、社会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累计用于这方面的投资达407亿元。“九五”期间,全市房地产投资总额183.6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3.15倍。累计竣工商品房屋面积1137.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037.7万平方米,分别比“八五”时期增长378.5%和399.1%。2000年全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0%,比上年上升1.1个百分点,建筑项目投产率53.2%,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40.8%,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企业效益有所提高。2000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全市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减亏19万元。

五、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城市基础建设步伐加快。“九五”期间,我市共组织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80多项,总投资150多亿元。黑河引水工程、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西蓝高速公路、二环路工程及其它城市道路改造工程、通信工程、城乡电网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城运村、国际展览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发挥效益。新增高等级公路90公里,新建和改造二级公路237.5公里。2000年末全市道路长度975公里,比上年下降0.2%,道路面积1262.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人均道路面积5.12平方米。全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39.3万立方米/日,比上年增长19.1%。市区公共汽车、电车运营车辆2573辆,比上年增长14.3%,出租车年末运营车辆数10277辆,比上年增长2.3%。全社会年末绿化覆盖面积6542公顷,比上年下降7.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12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4%。城市用气普及率81.5%,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0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42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5万门,比上年增长41.2%,其中电话用户141万户,比上年增长48.8%;2000年全市无线寻呼79万户,比上年增长33.6%;全市移动电话用户73万户,比上年增长62.4%;互联网工程获得巨大发展,2000年上网用户已突破20万户。

公路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高。公路客运量82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公路客运周转量39.3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3.7%,公路货运量7082万吨,比上年增长4.1%,公路货物周转量41.9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9.9%。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污染防治和环境卫生工作成效显著。2000年年末市区累计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168平方公里,覆盖率达100%;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2000年比上年下降了10.2%,二氧化硫浓度下降了21.2%,二氧化氮浓度下降了7.1%,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下降了5.7%;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68.0分贝,比上年降低0.2分贝。2000年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90.98%,比上年下降2.46个百分点。

六、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发展对外经贸合作

对外贸易有所发展。200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海关数)1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24%。其中外贸出口1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2000年全市自营外贸进出口总额4.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出口2.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0%。

利用外资规模有所回升。2000年末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已达2162家,投资领域涉及到国民经济的14个门类34个行业。2000年全市协议利用外资5.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0%,实际利用外资1.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3%。“九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3.35亿美元,是“八五”期间的2.3倍。

七、开发区建设突飞猛进旅游业再上新的台阶

“九五”期间,西安市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作为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两个“轮子”,使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

开发区生产经营增长强劲。2000年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69.3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其中,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5.4亿元,比上年增长35.7%,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3.9亿元,比上年增长54.7%。

旅游业又上台阶。200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5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国内旅游者1502万人次,增长24.6%,境外旅游者65万人次,增长17.4%。2000年全市接待境外旅游者中,外国人占84%,港、澳、台同胞占16%。在外国人中,亚洲占45%,欧洲占31%,美洲占19%,大洋洲占2%,非洲及其他占3%。全年旅游业总收入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创汇2.7亿美元,增长20%。

八、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居民生活进入小康

城乡市场繁荣兴旺,消费需求稳步增长。200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比1995年增长82.3%。市场吃、穿、用各类商品供应充足,销售保持稳定增长。“九五”期间,我市大力加快市场培育,到2000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13个,其中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有24个。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整体达到小康水平。200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364元,比上年增长6.1%,比1995年增加2196元,年平均递增8.8%。200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200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445元,比上年增长1.6%,比1995年增长44.6%,年平均递增7.7%。200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食物支出1986元,人均衣着支出443元,人均住房支出611元,人均用品和服务支出240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0.1%、-5.7%和3.5%。2000年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近1平方米,较“八五”期末增长31.2%。200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344元,比上年增长6.4%,比1995年增加991元,年平均递增11.6%。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05元,比上年增长7.6%,比1995年增长31.6%,年平均递增5.6%。

居民耐用消费品品种和拥有量增加。2000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彩电达124台,比“八五”期末增加23.3台;家用电冰箱89.3台,增加6.6台;空调51.3台,增加33.3台。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彩电64台、洗衣机62台,分别比1995年增加31台和22台。

市场物价止降转稳。200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2,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8.7,农产品成交价格总指数93.2。

九、科技教育位置突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队伍壮大,教育事业发达。2000年末,全市拥有独立核算科学研究机构735个,技术贸易机构739个。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9万人,比上年增长0.5%。“九五”期间共列入国家、省级火炬计划项目112项、“星火”计划项目95项。2000年末全市专利批准数为6139件。2000年末,全市普通高等学校25所,在校学生17.4万人,比上年增长15.2%;各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47所,在校学生6.02万人,比上年增长4.7%;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在校学生数11.8万人,比上年增长19.2%;普通中学466所,在校学生48.3万人,比上年增长11.0%;小学2323所,在校学生77.8万人,比上年下降2.5%。

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2000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69%和95.08%。2000年末全市卫生机构数(不含诊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637个,卫生技术人员46917人,床位数31690张。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展开,全民健身形成热潮,2000年末全市已建成20个国民体质监测站,体育锻炼达标率87.1%。2000年西安市运动员在各项赛事中共获亚洲冠军2个、全国冠军4个。

社会治安:2000年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21257起,较上年增长40.2%,犯罪人数10348人,较上年下降4.2%。

十、人口增长基本稳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人口:2000年年末,全市总人口6880111人,比上年末增加13513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57913人,比上年增加96548人,农业人口4022198人,比上年增加38586人。2000年末全市共有居民常住户1870805户,比上年增加47960户。2000年共出生人口89036人,死亡人口40587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4.67‰。

就业和劳动工资:2000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数389万人,比上年下降2.8%。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47万人,占38%,第二产业107万人,占28%,第三产业135万人,占34%。在全社会从业人数中城镇177万人,占45%,乡村212万人,占55%。2000年末全市登记失业率3.4%。2000年,全市单位在岗职工平均人数111万人,比上年下降4.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179元,比上年增长18.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总产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根据国家统计制度规定,职工年平均工资按在岗职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