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陕西

陕西省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08:52:52 来源:陕西省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2109次

陕西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

2008年2月29日

2007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目标考核为动力,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全省经济再上新台阶,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呈现出发展提速、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活力增强、又好又快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7年陕西生产总值536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4.69亿元,增长6.7%,占生产总值的11.1%;第二产业增加值2916.97亿元,增长17%,占生产总值的54.3%;第三产业增加值1858.19亿元,增长13.1%,占生产总值的34.6%。人均生产总值14350元,比上年增长14%。

二、农业

2007年,全省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播种面积5210.5万亩,较上年增长0.6%,总产量稳定增加;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园林水果总产量突破900万吨大关。

                    2007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产量      1194.4万吨         3.8
    棉花产量           9.0万吨         3.1
油料产量          44.2万吨       -0.5
#油菜籽          30.4万吨         4.1
    烤烟产量           5.7万吨       -7.2
    蔬菜产量        1022.4万吨         9.4
    水果总产量      1125.0万吨         6.8
    #园林水果       940.2万吨         6.6
    #苹果           701.6万吨         7.9
    茶叶产量           1.4万吨        12.3

注:1、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水果产量包括果用瓜;2、园林水果产量为果业统计监测结果。

林业生产方式发生转变,经济林快速发展。2007年,全省林业生产从过去的以退耕还林、增加造林面积、封山绿化为主,向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效益、壮大林业产业方向转变。主要林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2007年        比上年增长(%)
    造林面积         22.78万公顷        6.9
    #退耕还林        3.35万公顷     -31.8
    生漆产量          0.19万吨         14.8
    油桐籽产量        1.15万吨        -1.2
    核桃产量          4.67万吨          7.4
    板栗产量          3.58万吨         22.4
    花椒产量          3.49万吨         10.8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2007年,陕西省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精神,加大了对生猪等畜禽养殖生产的政策补贴和资金扶持力度,确保了畜牧业生产的平稳。

                     2007年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96.3万吨         -5.7
    #猪肉            70.2万吨         -9.1
    牛肉              7.69万吨           8.3
    羊肉              6.84万吨           6.9
    奶类总产量      180.26万吨          14.5
    #牛奶          149.02万吨          17.0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禽蛋产量         53.67万吨           7.5
    绵羊毛产量        0.51万吨         -8.7
    蚕茧产量          3.04万吨          16.2
    蜂蜜产量          0.38万吨          13.7
    大家畜年末存栏  188.17万头           1.7
    #奶牛           46.78万头          15.8
    羊年末存栏      640.28万只           5.5
    猪年末存栏      847.17万头           5.3
    家禽存栏       5207.08万只           5.9

全年水产品产量7.69万吨,比上年增长3.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8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1864.91亿元,增长19.6%;轻工业325.06亿元,增长19.5%。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5%,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对工业拉动作用明显。八大工业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06.48亿元,比上年增长27.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6.9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化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30.83亿元,比上年增长2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0.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1273.83亿元,增长39.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1个百分点;有色冶金工业619.58亿元,增长31.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其他支柱产业中食品工业增长37.5%,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3%,医药制造业增长14.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5.8%,纺织服装工业增长11.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48.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实现利润671.14亿元,增长29%;税金总额347.83亿元,增长7.8%;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7.25,比上年提高25.2个百分点。

在统计的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7个行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总产值887.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730.1亿元,增长18.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03.67亿元,增长49.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387.69亿元,增长22.8%;煤炭开采和采选业371.47亿元,增长36.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31.62亿元,增长25.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39.64亿元,增长37.3%。主要工业产品多数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2007年        比上年增长(%)
    纱                   21.4万吨          12.2
    布                    8.2亿米           2.3
    精制食用植物油      36.38万吨          37.5
    化学纤维               2170吨        -35.3
    卷烟                  710亿支           9.2
    家用电冰箱          31.27万台          50.4
    空调器用压缩机     393.99万台         106.6
    彩色显像管        1864.81万只         -4.2
    原煤                 1.83亿吨          13.8
    天然原油          2265.87万吨          13.9
    天然气          110.1亿立方米          37.2
    发电量       698.76亿千瓦小时          21.4
    原油加工量        1510.16万吨          10.5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粗钢               396.27万吨         -4.7
    钢材               559.73万吨          18.4
    十种有色金属        59.85万吨          29.6
    水泥              3026.12万吨          29.5
    平板玻璃      1070.06万重量箱          81.8
    硫酸                97.73万吨          12.4
    氢氧化钠(烧碱)    22.34万吨          25.8
    化肥               112.26万吨           5.3
    化学药品原药        4467.17吨         -2.4
    金属切削机床         1.92万台          24.1
    汽车                17.06万辆          64.9
    变压器        7416.78万千伏安          24.9
    程控交换机           6.42万线         -80.4
    微型电子计算机       0.02万部         -82.3

2007年,全省建筑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08.57亿元,比上年增长45.5%;实现利税总额57.89亿元,增长52.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94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99.8万平方米,增长27.5%;房屋竣工面积2477.2万平方米,增加349.2万平方米,增长16.4%。亏损企业个数116个,比上年减少4个,亏损面为12.9%,比上年下降了1.4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41.88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395.69亿元,增长40.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46.19亿元,增长26.3%。

从三次产业投资看,全省城镇投资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57.61亿元、1309.44亿元和2028.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44.7%和38.5%。在第一产业中,农业投资9.97亿元,林业投资16.4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和20%。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投资1282.46亿元,增长44.5%,比上年加快5.8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完成投资403.24亿元,增长39.2%;制造业完成投资589.46亿元,增长43.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289.76亿元,增长54.4%。在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业投资556.45亿元,增长37.6%;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21.49亿元,增长4.6%;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56.63亿元,增长28.5%。

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超过千亿元。2007年,在铁路、公路等投资项目的拉动下全省基础设施投资1296.11亿元,比上年增长36.9%,拉动城镇投资增长10.3个百分点。在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和农村公路建设的带动下,公路运输业完成投资314.73亿元,增长14.8%。建成投产的高速公路有子洲-王圈梁高速公路、吴堡-子洲高速公路、秦岭终南山隧道、户县-洋县-勉县高速公路。武汉-安康铁路复线工程、安康-重庆铁路复线工程、西安铁路枢纽北环线工程、新丰镇编组站以及郑州-西安客运专线工程等项目的带动下,铁路建设投资成倍增长。2007年,铁路运输业投资完成120.08亿元,比上年增长56%。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商品房销售良好。2007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535.32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460.18万平方米,增长30.9%;商品房屋销售额383.08亿元,增长39.5%。

五、交通、邮电

全年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1817.5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4%。其中,铁路1491.52亿吨公里,增长9.1%;公路316.71亿吨公里,增长11.4%;民航8.90亿吨公里,下降7.8%。全年完成货物发送量4.56亿吨,比上年增长16.3%。其中,铁路1.55亿吨,增长11.5%;公路2.99亿吨,增长19.1%;水运118万吨,增长0.9%;民航5.30万吨,增长12.1%。

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4.43亿人,比上年增长7.3%。其中,铁路4865万人,增长10.5%;公路3.85亿人,增长6.6%;水运369万人,增长3.9%;民航620万人,增长24.7%。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7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电信161.36亿元,增长17.0%;邮政18.23亿元,增长11.2%。邮电业务总量51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电信488.43亿元,增长19.3%;邮政22.77亿元,增长11.7%。全省电话用户达2538.95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926.29万户,增长1.4%;移动电话用户达1612.66万户,增长36.3%。城市电话用户583.64万户,农村电话用户342.65万户,分别增长0.8%和2.5%。全省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27.94万户,增长23.6%。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0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为1998年以来增幅最高的年份。

城乡市场稳步发展。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197.12亿元,增长20.6%;县及县以下市场消费品零售额603.79亿元,增长14.2%,城乡市场零售额增幅差距拉大,由上年的3.1个百分点拉大到6.4个百分点。

住宿和餐饮业增势强劲,批发和零售业稳步增长。全年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566.54亿元,增长18.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00.27亿元,增长21.0%。

全省消费的区域结构出现新变化,关中地区“一线两带”作用明显加强,带动陕南、陕北地区的消费增速明显加快。关中地区“一线两带”零售额1447.00亿元,增长18.4%,陕北地区零售额155.60亿元,增长17.7%,陕南地区零售额198.31亿元,增长18.2%。

市场物价上涨较快,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5.1%,创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城市上升5.2%,农村上升5.1%。2007年各类价格指数如下(以上年价格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5.1
    食品                                     112.9
    烟酒及用品                               101.6
    衣着                                     101.9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2.5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3.0
    交通和通讯                                98.4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2
    居住                                     104.5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5.0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02.9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106.3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104.0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106.5

七、国内国际旅游

2007年,陕西省积极培育壮大旅游产业,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努力扩大旅游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国内国际旅游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0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3%;国内旅游收入458亿元,增长21.2%。

全年接待境外旅游者人数达123.13万人次,增长16.0%;旅游收入6.12亿美元,增长20.0%。

八、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7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68.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进口22.16亿美元,增长28.1%;出口46.72亿美元,增长28.7%。实现贸易顺差24.56亿美元。在进出口总值中,一般贸易进出口50.44亿美元,增长29.4%;加工贸易进出口16.48亿美元,增长30.8%。

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84个,实际利用外资11.95亿美元(含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部分),增长29.2%。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成效。2007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24684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6546万美元,分别占全省总额的88.3%、78.1%;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继续增长,新签合同额2864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882万美元,增长22.8%;对外设计咨询业务大幅增长,完成营业额2769万美元,增长4.6倍。

九、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2007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可比口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501.3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1%,增幅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676.21亿元,增长24.3%,增幅提高7.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273.59亿元,增长5.1%,增幅回落10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可比口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121.1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7%,增幅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1920.61亿元,增长8.8%,增幅提高3.6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2912.87亿元,增长22.8%,增幅下降1.1个百分点。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07年末,全省境内有各类证券公司3家。其中,证券营业部65家(含外地公司在陕西的营业部)。期末证券开户数16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8万户,证券市场各类证券交易量14898.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倍。其中,股票交易量12881.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倍,基金交易量174.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倍;国债现货回购交易量14.3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

2007年末,全省有各类保险公司1890家,比上年增加255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91家,新增20家;兼业代理机构2233家,增加58家。全省各类保险公司2007年保险业务收入150.5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增幅提高10.3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收入41.22亿元,增长33%,增幅提高8个百分点;寿险收入109.28亿元,增长28.3%,增幅提高10.9个百分点。全省各类保险公司2007年赔付额47.29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增幅提高5.9个百分点。其中,财产赔付20.8亿元,增长50.5%,增幅提高2.1个百分点;寿险赔付26.49亿元,增长24.2%,增幅提高7个百分点。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省共招收研究生2.29万人,在学研究生7.0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3%和8.1%。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76所,共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24.36万人,比上年增长11.2%;在校学生77.56万人,比上年增长6.9%。

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招生26.3万人,较上年增长21.6%;在校学生55.11万人,较上年增长15.9%。(不含技工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有了新进展。2007年,全省共有初级中学2006所,招生65.04万人,在校学生203.76万人。全省小学16316所,招生45.43万人,在校学生305.53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38%,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25%。普通高中在校生96.33万人,较上年增加2859人,增长0.3%。

2007年,全省地方登记的科技成果共598项,其中:农、林、牧、渔业85项,采矿业25项,制造业104项,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5项,建筑业28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7项,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39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56项,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58项,教育3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22项,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3项。

受理专利申请量总计8499件,其中发明专利2412件,实用新型专利2779件,外观设计专利3308件;专利授权量总计3451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755件,实用新型专利2034件,外观设计专利662件。

2007年,全省全年各类技术合同认定4941项,合同成交总额31.19亿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2801项,成交金额22.93亿元;技术转让合同236项,成交金额2.61亿元;技术咨询合同338项,成交金额0.9亿元;技术服务合同1566项,成交金额4.79亿元。

2007年,全省产学研共建开发机构和经济实体11个,参加产学研人数2.35万余人。产学研达成合作项目100项,其中重大项目10项,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1.7亿元。

2007年,全省共有各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06个,在陕的国家检测中心16个。全年共制定、修订各类地方标准56个,按制定、修订分:制定52个、修订4个;按性质分:强制性1个、推荐性55个。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7年,我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亮点增多,成绩斐然。

文化事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2个,图书馆111个,艺术馆11个,文化馆109个。艺术事业继续实施“五个一工程”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话剧《郭双印连他乡党》多次获得大奖,在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艺术工程评选中,该剧荣获十大精品剧目,在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奖中荣获优秀作品奖,在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文华新剧目奖和文华剧作奖、文化导演奖、文华舞台美术奖、文化表演奖,在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上获得优秀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并与《钟声远去》分别获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暨第五届全国话剧新剧目展演一等奖和二等奖。话剧《钟声远去》获得第五届全国话剧新剧目展演一等奖。秦腔历史剧《杜甫》获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群舞《打鼓唱天歌》在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获文华舞蹈节目创作优秀奖。

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五大工程”取得显著进展。今年,我省启动了35个文化站的试点建设,落实财政资金1439万元,为1959个行政村配备文化活动器材,改造了35个文化馆、17个图书馆和22个影剧院,全省农村电影放映34.46万场次,观众达9309万人次,首次实现了全省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同时为22个剧团配备了流动舞台车和5辆数字电影服务车以及锣鼓、乐器、秧歌等设备。

广播电影电视业保持稳定发展。至2007年末,全省共有广播电台11座,电视台1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88座。全省共播出97套广播节目,较上年新增3套(省电台新增2套、榆林1套)。广播节目中,省台9套,市级台20套,县级广播电视台68套。全省共播出123套电视节目。其中,省台无线节目3套,有线节目5套,西部电影集团有线电视节目1套;市级台无线节目11套,有线节目15套;县级广播电视台节目88套。2007年,全省(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及县以下)广播电视传输网干线皮长52045公里,市以上干线网总长较上年新增841公里。县级及县以下干线网总长达到38881.25公里。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383.67万户,较上年末新增39.67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48.91万户,比上年增加28.91万户。

全省共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4座,发射功率418千瓦。1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2座,发射功率283.95千瓦,1千瓦以上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40座,发射功率156千瓦。2007年,完成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年度建设任务,全省广播发射功率比上年新增19千瓦,电视发射功率比上年新增90.3千瓦。全年广电系统共生产电影故事片13部,电视剧20部474集。

全省广播综合覆盖率94.42%,电视人口覆盖率95.92%,分别比上年末增加0.65和0.74个百分点。

2007年,全省出版报纸84种,6.35亿份,31.38亿印张;出版各类杂志266种,6643.60万册,3.37亿印张;出版图书5704种,1.88亿册,10.26亿印张。国家级综合档案馆119个,全部面向社会开放,其中省档案馆馆藏资料150017册,馆藏档案485571卷,现开放档案222814卷。2007年接待查档单位722家,1154人次,调阅档案51938卷,资料5300册。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07年全省拥有卫生机构4751个(不包括个体办诊所4959个),由于打击非法行医加强医疗机构监管,机构比上年减少了634个。全省共有床位11.78万张,其中,医院床位8.68万张,卫生院病床2.28万张。

卫生人员17.76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16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5.78万人,注册护士4.25万人。截至2007年底,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4个县(区),提前3年实现了全覆盖,参合农民2434.95万人,参合率达90.05%,新农合基金补偿支出9.9亿元,基金使用率81.59%,补偿受益人口357.94万人次。

2007年,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加快构建全民健身体系。全年举办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230余次,参与人数百万人。国家与我省共同投资2400万元,在800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城乡群众健身设施和条件。由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资助300万元建设的西安环城公园全民健身示范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2005-2007年7个“雪炭工程”,宜君、蒲城体育馆已竣工,凤县、永寿、靖边、甘泉、太白体育馆正在抓紧建设中。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陕西段传递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确定了延安、杨凌、咸阳、西安为陕西段火炬传递的四个城市。全年通过培训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2012名。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省老年人运动会。

全面加强竞技备战,努力提升竞技体育水平。2007年我省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5个,全国冠军11个。其中,秦凯夺得第十二届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单人三米板、男子双人三米板两枚金牌;景瑞雪夺得第七届女子摔跤世界杯63公斤级金牌和世界摔跤锦标赛67公斤级金牌;吴雅楠在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中获得男子太极拳冠军。此外,跳水、射击、射箭、赛艇、体操等项目在世界杯分站赛中获得4枚金牌。成功举办了“中国移动杯”第15届亚洲射箭锦标赛,共有韩国、日本、中华台北、印度、朝鲜、中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27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承办了全国少年跳水冠军赛等单项比赛,组队参加了全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

深化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大力发展体育产业。2007年进一步加强朱雀广场、陕西奥体中心、省射击射箭中心、杨凌水运中心、省航空运动管理中心等五个园区及有关单位的综合开发和经营管理工作。与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签订了《关于建设运营“蒲城内府机场”合作协议》。职业联赛、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举办了全国场地越野摩托车锦标赛、全国公路摩托车锦标赛、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体育彩票销售快速增长,2007年体育彩票销售8.7亿元,比上年增长49%,创历史新高。

十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2007年,省委、省政府把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工程,摆在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出现新的转折。在全省经济社会保持较高增幅的情况下,我省的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好转,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2007年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达51个,总面积104.6万公顷,占我省国土面积的5.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为9个,总面积达29.5万公顷,占我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28.2%。2007年全省10个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比2006年有所好转,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天数为278-354天,与上年比较有不同程度增加,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为2.25,与2006年基本持平。2007年全省渭河、延河、无定河、汉江、丹江和嘉陵江六条主要河流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比上年出现下降,在40个监控段面中,按本省水域功能标准评价,有27个断面达到标准,占67.5%,达标段面比2006年增加了2个。全省人民关心的渭河干流13个监测断面中,有12个断面的COD平均浓度出现下降趋势,潼关吊桥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6年下降15.4%。全省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与上年无显著变化。

2007年,列入国家考核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首次出现“拐点”,实现双下降,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削减3.96%,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5.62%。全社会重视环保、支持环保的氛围初步形成,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进入了建设与发展的主干线、主战场、大舞台。

2007年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全面完成了国务院安委会下达我省的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全省安全生产形势出现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07年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16514起,同比减少1707起,下降9.4%;死亡2766人,同比减少685人,下降19.9%。其中,发生较大事故71起(道路交通事故51起,工矿商贸企业事故20起),同比减少20起,下降22.0%;死亡291人,同比减少50人,下降14.7%;发生重大事故2起(均为道路交通事故),同比减少1起,下降33.3%;死亡36人,同比减少23人,下降39.0%。

十三、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回升。200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748万人。其中,男性1927.26万人,占51.4%;女性人口1820.74万人,占48.6%,性别比为105.85(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38.20万人,出生率为10.21‰;死亡人口23.05万人,死亡率为6.16‰;自然增长率为4.05‰,比上年增加人口12.95万人。城镇人口1522.44万人,占40.6%,乡村人口2225.56万人,占59.4%。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8.13%,15-64岁人口占72.91%,65岁及以上人口占8.96%。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63元,比上年增加1496元,增长1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人均消费支出8427元,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9平方米,居住设施不断完善。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45元,比上年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60元,比上年增长17.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

2007年末,陕西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341.13万人,比上年增加6.36万人,增长1.9%。据劳动部门统计,2007年度,我省新增就业人数28.16万人,登记失业人数2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为13.62万人,年末登记失业率为4.02%,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在岗职工工资高速增长。2007年度,我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696.07亿元,比上年增发了149.15亿元,增长27.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239元,比上年增加4321元,增长25.5%。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据劳动部门统计,2007年度,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30.97万人,比上年净增3.07万人;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7.07万人,参加养老保险职工人数290.72万人,离退休人员参保人数117.3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410.07万人,比上年增加33.0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1.9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20.86万人。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2007年全省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667个,共有床位17892张,收养人数达15244人。其中,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有354个,床位数7706张,收养人数5073人。

2007年是陕西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截至十二月底全省共保障35.2万户、81.7万人。其中,享受“分类施保”17.28万人,保障标准每人每月140-200元,支出低保金8.89亿元,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按月社会化发放。2007年,我省加大农村低保工作力度,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到年底共保障205.3万人,全省10.53万名农村五保对象中,已集中供养2.26万人;城市医疗救助试点达到62个,覆盖城市低保对象61万人,截至2007年底,对全省9.7万余城市低保对象实施了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已达204.5万人次,其中资助参加合作医疗人数达174.8万人次。城镇建立各种服务设施4129个。2007年安置城镇义务兵和士官6375人。

注: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