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十一五”收官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善民生为己任,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超预期完成,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
一、综合
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7.73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5.6%,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8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116.5亿元,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57.05亿元,增长12.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2317元,比上年增长15.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0.4%。
非公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82.13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16.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十五”末的42.1%提高到43.7%。
物价高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1.1%,二季度上涨1.7%,三季度上涨3.6%,四季度上涨5.6%,全年累计上涨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63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76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8861人,新增公益性岗位2682个。
二、农业
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15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7.7%;年末耕地面积94.0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6.63万吨,比上年增加3.31万吨,增长14.2%。其中,夏粮总产9.43万吨,减产2.9%;秋粮总产17.2万吨,增产21.5%;水果总产55.78万吨,增长18.4%;其中,苹果总产53.20万吨,增长18.8%。
全年肉类总产量1.46万吨,较上年增长19.3%;牛奶产量2.60万吨,增长15.7%;禽蛋产量1.38万吨,增长24.1%。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8.44万亩,新增22150亩。
植树造林27.09万亩;四旁植树612万株。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9.17万千瓦,增长6.5%;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628台,增加473台;小型拖拉机5020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03.99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19.6%。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5.29亿元,增长24.6%。
传统行业发展良好。煤炭行业完成产值85.48亿元,增长23.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7.08亿元,增长30.5%;有色金属冶炼业36.18亿元,增长26.7%;电力生产和供应业37.1亿元,增长17.9%。
转型产业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1.7亿元,增长24.5%;食品制造业12.6亿元,增长41.5%;医药制造业2.9亿元,增长27.3%;纺织行业完成产值1.89亿元,增长13.4%。
企业效益持续好转。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盈利水平不断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4.48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利税30.68亿元,增长51.1%;实现利润15.02亿元,增长7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 2010年 增长(%)
原煤 2141万吨 11.1
水泥 997万吨 33.3
水泥熟料 817万吨 40.3
电解铝 23万吨 2
变压器 517857千伏安 -25.1
服装 186万件 24.6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2亿元,增长23.2%,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79亿元,增长20.1%;全市拥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27家,较上年增加2家;年末从业人员10334人,增加5094人。实现利润71037 万元,增长16.2 %;实现税金358万元,增长2%。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13.93万平方米,增长55.8%;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119.78万平方米,增长120.2%;房屋竣工面积47.08万平方米,增长166.5%;商品房销售面积76.56万平方米,增长137%;商品房销售额9.34亿元,增长163.7%。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23亿元,较上年增长3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32亿元,增长33.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1亿元,增长1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4.18亿元,增长29.7%。
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77亿元,较上年增长72.7%;第二产业完成44.82亿元,增长23.6 %;第三产业完成61.73亿元,增长38.4%。投资继续向传统优势行业和交通、房地产等民生领域集中。其中,煤炭开采业、制造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分别完成投资10.79亿元、27.36亿元、17.63亿元和10.26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5%、42.3%、42.6%和11.8%。
2010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行业情况
单位:万元,%
行业 投资额 所占比例
总 计 1133157 100
第一产业 67681 6.0
(一)农、林、牧、渔业 67681 6.0
第二产业 448187 39.5
(二)采矿业 107938 9.5
(三)制造业 273590 24.1
(四)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62008 5.5
(五)建筑业 4651 0.4
第三产业 617289 54.5
(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02583 9.1
(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214 0.1
(八)批发和零售业 37556 3.3
(九)住宿和餐饮业 17938 1.6
(十)金融业 - -
(十一)房地产业 176295 15.6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15 0.1
(十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44 0.02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81795 16.0
(十五)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92 0.03
(十六)教育 28734 2.5
(十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6069 1.4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608 0.4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49246 4.4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实施重大项目50个,完成投资额46.8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9.9%。2010年新建廉租房项目、后烈桥至黄陵店头二级公路、新耀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市图书馆二期工程等11个项目建成或投产;白石崖煤矿年产45万吨技改、陕汽铜川汽车零部件加工基地、凤凰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管件设备厂迁建增能工程、照金-香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项目等31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延安大学铜川校区建设项目、北市区垃圾处理工程、30万吨碳素项目等项目开始启动。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2010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亿元,同比增长18.5%,分城乡看,城镇完成34.23亿元,增长17.5%;农村实现11.27亿元,增长21.6%。
从行业类别看, 2010年,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23亿元,增长20%,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4.89亿元,增长17%,住宿业实现零售总额1.17亿元,增长21.3%,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6.21亿元,增长26%。
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95万人次,同比增长15%。其中,接待国外游客2.24万人次,增长2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亿元,增长62%。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逐步回升。据海关统计,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90万美元。其中,进口额99.3万美元,较上年减少72.4%;出口额390.7万美元,较上年增长8.4%。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客货周转量36.58亿吨公里,较上年增长15.3%。其中,公路客货周转量30.1亿吨公里,增长18.3%;铁路客货周转量6.48亿吨公里,较增长9.0%。
2010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3534.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99.09公里,国道117.11公里,省道68.7公里,县道578.17公里,乡道882.84公里,村公路1730.68公里,专用公路58.08公里。全年建成县乡油路81.6公里,通村油路455.5公里。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4.93亿元,较上年增长14.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4.26万户,同比增长7.1%。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8.28亿元,同比增长34.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75亿元,增长36.5%;其中,各项税收7.59亿元,增长32.5%。全市财政支出53.89亿元,同比增长59.9%;其中,面向民生工程的公共服务支出9.03亿元、教育支出7.8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6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1.5%、14.3%和44.9%。
金融稳健运行。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0.92亿元,同比增长21.4%,当年新增存款44.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0.25亿元,增长19.4%;机关团体存款余额28.71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9.40亿元,同比减少1.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8.22亿元,减少7.2%;中长期贷款余额40.91亿元,增长6.9%。
保险业较快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4038万元,较上年增长17.1%;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4439万元,增长36.8%;人寿险保费收入29598万元,增长9.5%。全年理赔10389万元,增长10.1%;其中财产险7056万元,增长8.3%;人寿险3333万元,增长14.1%。
九、科技、教育
科技水平有所提高。2010年,全市共有民营科技企业77家,全年共推广转化科技成果8项,专利申请受理120项,专利申请授权60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84所,在校学生11.8万人。全年普通高中招生7667人,在校学生22695人,毕业生7169人;普通初中招生10128人,在校生35719人,毕业生14438人;普通小学招生7983人,在校生 51166人,毕业生9795 人。全市共有各类幼儿园51所(公办17所、民办28 所、集体办4 所、其他部门办2 所),在园儿童940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7 %。全市高考二本上线人数2201人,较上年增加521人,增长31%。
十、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5个,文化站42个,公共图书馆5个;全市共有国家综合档案馆5个,国家专业档案馆1个,大型企业档案馆1个,馆藏案卷45.69万卷,以件为保管单位档案10.28万件,全市馆藏资料4.34万册。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2.8万户,比上年增长5%,当年新增用户7322户。
医疗卫生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48个(不含村级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107个(含3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7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5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658张,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16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405人,注册护士197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农民参合率达到95.6%。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举办各类大型群众体育竞赛活动20次,主要包括:第六届市直机关联通杯全民健身运动会,共有80多个机关、73个代表队,2600余人参加;铜川市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迎新年、树新风、创新业”冬季长跑活动,1200余人参加;2010年玉华宫避暑休闲节登山活动,1200余人参加。组团参加了省第14届运动会,获团体总分4090.75分,奖牌30枚,其中,金牌17枚。年销售体育彩票2400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
环保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年内关闭落后水泥熟料生产线3条,水泥粉磨站1个,淘汰落后产能28万吨水泥和15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限期治理污染企业8家,改造燃煤锅炉39台,新建水煤浆锅炉4台,天燃气锅炉28台。市区规划内的所有燃煤锅炉已经全部治理改造完毕。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和1.5%。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30天。
生产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70人,比去年下降2.8%,亿元GDP死亡率0.4%,工矿商贸十万人死亡率2.6%,万车死亡率5.6%,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5%,低于省控指标。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4元,同比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4789元,同比增长20.7%。
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1.5万人,比上年增加0.34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3.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17.7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4.04万人。
全市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5个,拥有床位1050张。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1.34万人,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差提高到由去年的135元提高到200元,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有去年的50元提高到85元。
注:1、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已经省统计局评估。
2、生产总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