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努力克服“3.14”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一、综 合
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据统计,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42.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2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40.98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92.95亿元,增长9.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0404.21元,增长4.16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007年的6.1∶25.6∶68.3调整为5.7:28.85:65.45。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推进拉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物价指数升幅较大,消费价格上涨较快,居民消费八大类价格呈现出“七升一降”运行态势。2008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6.45。在八大类中除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比上年下降1.88%外,其他类价格同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食品类价格涨幅最高,同比上年上涨15.11%;居住类价格同比上年上涨6.77%;衣着类价格同比上年上涨3.77%;家用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同比上年上涨3.8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年上涨3.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年上涨2.16%;交通通信类价格同比上年上涨0.31%。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看,零售价格涨幅较大,同比上年上涨4.60%。
大力加强劳动就业工作。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除。新开发公益性岗位450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810人。年末从业人员达32万人,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7.69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4.3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全市有民营企业1460家,从业人员29200人,注册资本137755万元,增长38.69%。个体工商户29085户,从业人员58949人,分别比2007年增长2.59%和1.25%。非公有制经济纳税额为5.14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不含车购税)的79.28%。
二、农 业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大。全年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 17.9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1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1%;农村工业总产值 0.73亿元,增长14.06%;建筑业总产值1.55亿元,比上年减少13.9%;运输业总产值1.87亿元,比上年增长6.25%;商业总产值0.96亿元,与上年持平。
表1 2008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情况
指 标 单位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万吨 17.52 0.75
蔬菜总产量 万吨 12.6 7.60
肉类总产量 万吨 3.32 9.21
奶类总产量 万吨 2.67 -4.3
出栏牛 万头 23.26 17.83
出栏生猪 万头 4.5 -22.15
年末牲畜存栏 万头只 168.1 1.54
牛 万头 73.36 -0.89
猪 万头 3.67 50.41
羊 万只 88.15 -0.94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6601.52公顷,比上年减少677.42公顷。其中:青稞面积16999.79公顷,比上年增加428.13公顷;小麦面积8777.19公顷,比上年减少1026.83公顷。油菜籽种植面积3786.65公顷,比上年增加211.82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979.75公顷,比上年减少315.38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7.52万吨,油菜籽 1.3万吨,蔬菜12.6万吨,分别比2007年增长0.7%,增长10.2 %和增长7.6%。
年末牲畜存栏总数为168.1万头(只),比2007年增加2.55万头(只)。其中:牛存栏73.36万头,羊88.15万只。全年肉食产量达3.32万吨,比上年增长9.21%;奶类产量2.67万吨,比上年减少4.3%。
全年造林面积 12315.67公顷,零星四旁植树142.6万株,育种育苗面积41.84公顷。
农牧区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持续改善。解决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6729户的沼气入户建设任务,户户通电工程稳步推进。圆满完成8608户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提前两年实现自治区提出的“让80%以上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房屋”的目标。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多种经营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有乡镇企业156家,全年完成产值19.61亿元,增长31.17%,实现增加值7.78亿元,上缴税金1.38亿元;完成多种经营收入11.01亿元,增长20.33%。
三、工业和建筑业
第二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以采掘业、绿色食(饮)品加工业、藏药业、新型建材业、民族手工业为主的具有拉萨特色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2008年全市工业企业完成产值 29.77亿元,实现增加值15.8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6.64亿元,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3.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24.46亿元,工业产品产销率91.81%。
到2008年底,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完成工业产值14.3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5.43亿元,增长94.0%;重工业完成产值8.87亿元,增长12.2%。
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水泥产量23.59万吨,地毯22227.5平方米,中成药(藏医药)22.6吨,自来水7644万吨,软饮料36211.8吨,铅锌矿8578.6吨。
2008年列入统计范围市属建筑企业26家,完成产值5.37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0.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0.3万平方米。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固定资产投资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9亿元,同比增长24.4%。其中,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16亿元,同比增长25.00%。非国有经济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2008年全市民间投资达到50.6亿元,比上年增长24.18%,民间投资占全社会的比重达到46.42%。
从建设项目资金来源渠道看,全年共到位资金109亿元,比上年增长24.40%。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28.54亿元,增长36.88%;国内贷款3.92亿元,增长29.8 %;自筹资金35.94亿元,增长6.02%;其他资金40.6亿元,增长36.01%。
表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亿元)
指 标 2008年 比2007年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09.00 24.4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88.87 23.62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20.03 27.97
其中: 第一产业 8.02 40.95
第二产业 19.28 30.01
其中:工业 16.52 14.64
第三产业 81.7 21.76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邮政、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货运量47.24万吨,比上年增长40.63%。其中:完成公路运输20.61万吨,铁路运输完成 25.60万吨,航空运输完成1.03万吨。全年客运总量236.94万人次,下降24.08%。其中:公路运输完成92.84万人次,铁路运输完成62.20万人次,航空运输完成81.90万人次。
完成11个邮政网点标准化建设和9个网点通信线路改造。邮政局所达到39个,实现乡乡能上网。2008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8亿元,比上年下降17.51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3亿元,下降47.37%;电信业务总量2.48亿元,下降11.43%。固定电话用户达到 24.65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03万户,达到36.9万户。
六、对内对外贸易和旅游
大力实施招大引强战略,不断改善招商引资环境。瑞吉酒店、中国黄金集团等大项目引进工作进展顺利,成功举办雪顿节、第三届纳木措国际徒步大会等大型活动。
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消费市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01亿元,比2007年增长12.87%。其中: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0.67亿元,增长13.7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34亿元,增长9.5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2.59亿元,增长14.56%;住宿餐饮业零售9.29亿元,增长4.82%;其他行业零售额1.13亿元,增长7.07%。
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进出口贸易进一步发展。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达 4528万美元,比2007年增长55%。其中:出口 4490万美元,增长60%;进口总额38万美元,下降60%。
旅游业虽受“3.14”事件影响, 旅游人数、旅游收入降幅较大,但通过加大旅游推介力度、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旅游市场有所回升。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35万人次,比上年减少50.42%。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32万人次,比2007年下降48.93%;接待海外旅游人数2.62万人次,比2007下降82.61%。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2.01亿元,比上年下降57.71%。创汇1065.5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5.8%。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增幅较大,金融机构货币供应充足、及时。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03亿元,按同比口径计算,比2007年增长39.75%。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14563万元,增长21.82%;营业税39147万元,增长41.87%。
全年完成财政总支出33.02亿元,按同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4.09%。其中:教育支出67140万元,增长21.98%;医疗卫生支出13988万元,减少5.98%;工业、商业、金融等事业支出2549万元,增长25.57%。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49.6亿元,比年初增长26.8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4.45亿元,增长15.45%。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5.49亿元,增长15.48%。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404.39亿元,减少4.35%;累计现金支出394.96亿元,减少4.95 %。
八、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
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人性化管理水平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林廓东路等3个街景改造项目和七一路等17条市政道路建设、大昭寺、罗布林卡周边环境整治项目顺利完工。拉鲁湿地二期保护工程、中干渠综合整治二期工程进展顺利。1000首期城镇廉租住房交付使用。
“六城”同创全面推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成效显著。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步伐加快。重点排污企业实现在线监控,禁止白色污染工作成效明显。全市建成区面积达59平方公里。城市道路311公里,供水管道长596.65公里,自来水日供水能力23万吨,排水主管及支管达到 274公里。南北山造林绿化面积达到1.6万亩。建成区绿化面积达到1905公顷,覆盖率达35%。建成区绿地面积1806公顷。拉萨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5%。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工作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强高中阶段教育为重点,扎实开展整合资源、集中办学,积极开展远程教育试点,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加强。
2008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 4 所,全年招生4609人,在校生12321人,毕业生2137人。各类中等专业学校5 所,全年招生420人,在校 4398人,毕业生886人。普通高中全年招生3108人,在校生8818人,毕业生2700人。普通初中全年招生7623人,在校生21801人,毕业生6982人。普通小学招生7652人,在校生45399人,毕业生8220人。
切实推动科技事业发展。整合市内外科技资源,在全区首次成功实施牛胚胎移植技术。组织实施19个重点科技项目,科技特派员达到193名。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牧民增收致富。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事业,民族精品文化得到宏扬和发展。扎实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方志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拉萨市志》编辑出版并成功首发。群众性体育活动得到加强。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3.64%和93.6%。全市现有乡村广播电视台1171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馆、站7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出版报纸3009.4万印张,各类杂志126万册,图书1201.3万册。全年文艺演出140场次,放映电影1.22万场。新建和改扩建广播电视“村村通”站(室)144座。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农牧民参加农牧区医疗制度改革个人筹资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截止年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6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77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0个。病床床位1562张,其中医院1477张。卫生技术人员2960人,其中执业医师1045人(不含诊所)。每千人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3.13张和5.94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9.84万人,增加3.37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非农业人口)20.38万人,增加1.92万人,乡村户籍人口(农业人口)29.46万人,增1.45万人,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为24.31‰,死亡率为7.95‰,自然增长率为16.37‰。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实现可支配收入13941元,比上年增长12.6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444.14元,比上年增长7.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732元,比上年增长14.8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6.66%。
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管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惠泽所有城镇居民。市属城镇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职工人数 3367人;领取养老保险金人数378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374人,上缴失业保险金人数635.37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和退休人员为27165人。9503人的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拉萨统计年鉴—2008》为准。
2.对外贸易、人口、邮电、旅游、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和保障方面的数据均由区、市两级有关部门提供。
3.GDP、各产业增加值、农业和工业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