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云南

文山州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2-05-07 17:12:31 来源:文山州统计局 作者: 点击:527次
文山州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文山调查队
 
2022年4月
 
2021年,面对边境疫情防控、有序限电和能耗双控等多重考验,全州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山现场办公会各项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紧紧围绕文山新定位、新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科学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抓好绿色铝产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升规纳限力度,挖掘消费市场潜力,全州经济稳定恢复、稳中加固,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初步测算,全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1298.7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增速与全国(8.1%)持平,比全省(7.3%)高0.8个百分点,排全省第7位,两年平均增长6.7%,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7.29亿元,比上年增长6.9%,两年平均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47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两年平均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589.98亿元,比上年增长6.9%,两年平均增长5.7%。三次产业结构为18.3:36.3:45.4,较上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7.6%、43.2%、39.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4、3.5、3.2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391元,比上年增长9.1%。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688.17亿元,比上年增长8.2%;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3.0%,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0%。
 
人口。年末全州常住人口344.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5.92万人;城镇化率为37.94%,比上年提高0.74个百分点。从年龄结构看,0—15岁89.8万人,16—59岁205.9万人,60岁及以上48.8万人;分性别看,男:178.7万人、女:165.7万人。全年出生率为10.74‰,死亡率为9.30‰,自然增长率为1.4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小幅下降。全年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99.8,累计下降0.2%,比全省低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降幅较大,下降4.5%。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9.7。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4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28万人,转移就业率达72.07%。新增发放创业贷款7.9亿元,扶持4279人(户)创业,带动吸纳就业1.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5%,控制在5%以内。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7.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其中,农业产值216.41亿元,增长14.0%;林业产值27.90亿元,增长11.6%;牧业产值125.94亿元,增长7.3%;渔业产值6.11亿元,下降12.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28亿元,增长8.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9.34亿元,比上年增长6.9%。
 
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67.56万亩,比上年增长0.1%;粮食总产量首次迈上170万吨新台阶,达到172.89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夏粮种植面积119.8万亩,总产量14.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3%和1.5%。粮食作物平均亩产258.99公斤,比上年增长1.8%。
 
畜牧业生产总体向好,生猪、牛、家禽存出栏数量及畜禽产品产量比上年有所增长。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7.94万吨,比上年增长8.4%,其中,猪肉产量18.63万吨,增长11.9%;牛肉产量4.95万吨,增长3.3%。生猪生产继续向好,生猪存、出栏分别为176.69万头、215.37万头,分别增长3.5%、13.7%;肉牛养殖产业稳中有进,牛存、出栏分别为113.17万头、49.04万头,分别增长0.8%、2.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业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73.24亿元,比上年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比全国(9.6%)高0.2个百分点,比全省(8.8%)高1.0个百分点,排全省第7位,两年平均增长9.7%。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9%,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3%。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24.2%,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2.3%。
 
从主要行业看,随着全州绿色铝项目产能的陆续释放,绿色铝产业拉动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快速增长,成为支撑全州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6%,增长54.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个百分点;全州共有28户电力生产和供应企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6.1%,增长32.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51.9%,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17.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2%,制造业快速增长,加快了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从企业经济效益看,1—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98.12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实现利税总额59.77亿元,比上年增长67.7%,其中利润总额43.53亿元,比上年增长49.7%。
 
建筑业市场平稳运行。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9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6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41.98亿元,增长20.3%,占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8.0%;安装工程产值9.26亿元,下降30.9%,占比为5.8%;其他产值10.04亿元,增长24.7%,占比为6.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进。全州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4.3%,增速比全国(4.9%)高9.4个百分点,比全省(4.0%)高10.3个百分点,在全省16州(市)中排第4位,两年平均增长5.0%。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4.6%,房地产投资增长1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6.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7.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1%。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0.7%,投资额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2.5%;产业投资增长8.7%,投资额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32.0%;民间投资下降0.6%,投资额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35.4%。从重点行业看,在河流流域综合治理、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县级综合医院、绿色铝产业园区外部供电及下游产业配套电力设施、生态健康产业园、5G大数据中心新基建等项目推动下,生态保护、卫生、电力、数字经济、能源工业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增长7.7倍、1.8倍、3.1倍、2.1倍和2.6倍。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推进。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16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住宅投资112.5亿元,增长1.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8.2亿元,下降0.7%。
 
全州加快房地产项目建设进度,房屋施工规模和新开工面积实现双提升,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228.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4%;房屋新开工面积351.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7%。
 
受疫情冲击、信贷政策收紧等因素叠加影响,全州房地产市场销售遇冷。全年全州商品房销售面积共209.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3.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69.9万平方米,下降39.3%。全州商品房销售额115.6亿元,比上年下降42.2%,其中住宅销售额91.2亿元,下降35.6%。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全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8.22亿元,比上年增长5.2%。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17.59亿元,增长5.0%;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0.63亿元,增长5.6%。按消费类型分,实现商品零售485.65亿元,增长5.1%;实现餐饮收入122.57亿元,增长5.5%。全州完成网络零售额126.45亿元,增长26%,增速高于全省6.6个百分点。
 
从商品销售类别看,限额以上单位22类商品零售中,有13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增长。吃穿用类生活消费品稳速增长,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4.4%,饮料类增长17.4%,烟酒类增长25.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0%,日用品类增长67.6%;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好,金银珠宝类增长29.4%,体育和娱乐用品类增长6.3%,书报杂志类增长10.0%,通讯器材类增长0.4%;占比较大的石油及制品类增长7.8%,汽车类受芯片供应及消费者偏好影响,供给有所减少,下降6.5%,但新能源汽车因价格低、环保、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等方面的优势销量逆势而上,成为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5倍。
 
外贸进出口总额。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与越南河江省签署五年合作规划,天保口岸国际货运通道建设加快推进,通关便利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7.2亿元,比上年增长52.2%,其中出口12.0亿元,增长260.7%;进口15.2亿元,增长4.4%。
 
招商引资。紧盯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3个驻点招商联络处,举办北京专场招商、“百家浙企进文山”等系列活动,累计签约项目115个。州外引进内资项目286个,其中新增198个。州外引进内资实际到位资金46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省外实际到位资金385.57亿元,比上年增长34.5%,省外投资到位资金占全州到位资金的82.0%。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业
 
综合交通建设取得新进展。“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加快推进,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5公里,在建高速公路5条(段)458公里;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通车试运营,文山至蒙自铁路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开工建设;新建农村公路560公里,文山市、麻栗坡县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17932公里,比上年增加415公里,增长2.4%。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全年货运周转量87837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7%;客运周转量18351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6%。
 
通信网络建设不断完善。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提升到90%,县(市)主城区和重点乡镇5G信号覆盖水平进一步提升,边境地区通信网络明显改善,云南神火5G智慧工厂荣获全国“5G应用大赛”金奖,云南白药文山5G+智慧数字工厂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0%。
 
旅游业持续恢复。2021年,面对全球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全州通过出州、出省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新增A级旅游景区、鼓励文山人游文山等方式,加快推进旅游市场复苏步伐,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呈现较快恢复态势。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5545.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3%,两年平均增长19.8%;实现旅游总收入49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5.3%,两年平均增长7.8%。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稳定。全年全州财政总收入114.24亿元,比上年增长5.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2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税收收入37.69亿元,增长0.2%;非税收入30.54亿元,增长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7.33亿元,比上年下降9.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18亿元,下降2.1%;公共安全支出13.42亿元,下降3.9%;教育支出91.81亿元,增长0.7%;科学技术支出0.78亿元,下降34.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26亿元,下降13.9%;卫生健康支出46.12亿元,下降10.3%;节能环保支出4.68亿元,下降51.9%;城乡社区支出15.01亿元,增长20.4%。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22.19亿元,比年初增加63.30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住户存款829.46亿元,增长10.2%;非金融企业存款171.89亿元,下降6.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63.52亿元,比年初增加89.56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住户贷款667.45亿元,增长8.1%;企(事)业单位贷款496.05亿元,增长8.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积极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谋划申报项目,获上级资金支持3226.2万元,其中对下转移支付资金2512.2万元;新认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省级15家。推荐14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已全部通过专家评审,推荐8家企业开展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申报。组织15家企业参加2021年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1家获二等奖,5家获优胜奖(其中1家获得组织奖)。专利授权量649件(其中:发明专利17件、实用新型537件、外观设计95件);发明专利有效量180件,比上年增加14件,增长8.4%。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新建幼儿园18所,实施5个义务教育补短板项目,文山学院迁建项目前期工作、文山职业技术学院申报顺利推进。
 
2021年,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2358所,其中:高等教育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23所,普通中学181所,小学1064所,幼儿园1080所,特殊教育学校7所,专门教育1所。有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884375人,其中:高等教育19736人,中等职业教育57980人,普通中学261456人,小学374812人,幼儿园168585人,特殊教育学校1590人,专门教育216人。有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59459人,其中:高等教育学校959人,中等职业学校1978人,普通中学22162人,小学22474人,幼儿园11459人,特殊教育学校402人,专门教育25人。有专任教师53975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02%,比上年提高2.34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81%,比上年提高2.10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9.04%,比上年提高4.08个百分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卫体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州共有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3个,文化馆9个,文化站105个。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5%和99.6%,分别比上年提高1.2、1.1个百分点。
 
8县(市)建立县域医联体,州妇幼保健院和文山市、广南县人民医院晋级为三级医院,州传染病医院、广南县传染病医院等“双提升”工程稳步推进,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州共有卫生健康机构1402个(其中:二级以上公立医院15个),比上年增加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0个,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114个,村卫生室906个;病床总数22567张,比上年增加379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6.55张;卫生技术人员2443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455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09人。
 
全年文山运动员在全省比赛中获金、银、铜牌共91枚,其中金牌29枚。
 
十、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81.5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5.1%。五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366.5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7.8%,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能源消费16.28万吨标准煤,下降1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能源消费58.90万吨标准煤,下降29.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能源消费16.85万吨标准煤,下降9.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能源消费264.76万吨标准煤,增长68.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能源消费9.73万吨标准煤,增长2.3%。规上工业中用于生产的电力消费207.0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6.0%。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强秸秆禁烧、城市扬尘综合治理,文山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6%;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以普者黑湖、盘龙河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河湖“清四乱”问题全部销号,地表水优于Ⅲ类比例达96.3%;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涉重金属企业实现全面达标排放;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营造林40.8万亩,治理石漠化24.9万亩、水土流失611平方公里。
 
全年水资源总量137.6亿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109.4毫米。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4.31%。
 
全州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1起,死亡108人,受伤27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35.5%,死亡人数下降11.5%,受伤人数下降69.3%。其中,道路运输行业发生事故66起,死亡75人,受伤19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下降42.6%,死亡人数下降17.6%,受伤人数下降76.5%;全州煤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铁路运输、农业机械、水上交通、民航飞行等其他行业未接到事故报告,安全形势平稳。全州共发生火灾1059起(含涉嫌纵火14起),死亡8人,受伤2人,未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83元,比上年增加2033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10元,比上年增加3101元,增长9.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9元,比上年增加1248元,增长10.4%。城乡收入比由2020年的2.81缩小为2.78。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持续上涨。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977元,比上年增长11.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710元,比上年增长10.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082元,比上年增长10.8%。
 
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35.14万人、27.7万人、11.29万人,社会保险执行率为103.29%,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80.9万人,社会保险、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发放租赁补贴6189户、991.9万元,分配入住公租房6.2万套。
 
建成县级失能照护机构8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个、养老机构提质改造2个,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394户,建成“老年幸福食堂”2家。全州养老床位增至10324张,已运营床位5012张,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实现100%集中供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增至21.2张。完成留守老年人信息录入13333条,发放高龄津贴补助资金5107万元,惠及全州62534名老年人。
 
乡村振兴。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五年过渡”和“四个不摘”政策要求,充分发挥“一平台三机制”作用,重点帮扶监测对象17185户68264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顺利推进,启动15个示范乡镇、36个精品示范村、104个美丽村庄建设,麻栗坡县猛硐乡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麻栗坡县天保村、马关县马洒村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注释:
 
1.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GDP、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公报中财政、金融、外贸、招商、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文化旅游、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林业、环保、应急管理、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3.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部门最终确定数及《文山统计年鉴—2022》为准。
 
4.公报中部分内容及数据来源于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