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云南

玉溪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21-08-12 23:49:10 来源:玉溪市统计局 作者: 点击:2127次
玉溪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
 
2021年3月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玉溪市的工作要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持续回升,民生得到较好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玉溪之变”形成新的发展势能,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经济增长稳步复苏。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全市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205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7.3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864.3亿元,下降0.6%;第三产业增加值986.6亿元,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3:43.7:47.0调整为10.1:42.0:47.9,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5、下降0.3、增长1.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4%、-14.8%、91.4%。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957.9亿元,增长0.8%,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46.5%,比2019年下降0.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拉动全市经济下降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
 
图1.jpg
 
图2.jpg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4.5亿元,增长1.0%,其中:增值税完成46.3亿元,下降9.3%;企业所得税完成6.5亿元,增长13.2%;个人所得税完成1.1亿元,增长21.1%;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18.9亿元,增长0.1%。
 
各县(市、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红塔区18.7亿元,增长3.4%;江川区5.7亿元,增长5.7%;澄江市8.0亿元,下降13.7%;通海县4.1亿元,增长4.3%;华宁县3.3亿元,增长3.7%;易门县7.3亿元,增长6.1%;峨山县3.9亿元,增长3.3%;新平县12.9亿元,下降1.0%;元江县3.9亿元,下降14.6%。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1.6亿元,增长3.0%,其中:教育支出49.9亿元,增长2.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9亿元,下降0.2%;卫生健康支出32.8亿元,增长12.5%。
 
全年预算安排“三保”资金190.9亿元,其中:保工资120.2亿元、保运转36.5亿元、保基本民生34.2亿元。
 
助力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市级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8亿元,各级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8亿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饮水安全、人居环境整治等直接与群众利益相关的项目建设。
 
图3.jpg
 
图4.jpg
 
消费价格呈现“五涨三降”。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5%。分类别看,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现“五涨三降”的运行态势: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1.8%,其中粮食类价格上涨1.2%,畜肉类价格上涨50.6%,鲜菜类价格上涨4.0%,鲜瓜果类价格下降11.2%;衣着类价格下降1.6%;居住类价格上涨1.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4.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0.2%;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2.6%。
 
2020年全市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8%;购进价格下降3.1%。
 
二、农业
 
农业经济持续向好。202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34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8%;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208.8亿元,增长5.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从构成看:农业现价总产值240.2亿元,增长13.3%;林业现价总产值10.2亿元,增长8.7%;牧业现价总产值82.0亿元,增长22.7%;渔业现价总产值2.7亿元,下降3.4%;农林牧渔业服务业8.4亿元,增长8.0%。农业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63.1%,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9.5个百分点。
 
2020年全市粮食产量61204万公斤,增长1.4%;烤烟产量8253万公斤,增长1.1%;油料产量3271万公斤,下降20.8%;园林水果产量104985万公斤,增长8.0%;甘蔗产量59390万公斤,下降5.8%;蔬菜产量290163万公斤,增长4.0%;核桃产量1670万公斤,增长11.9%。
 
表1.jpg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恢复。2020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73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降0.3%。2020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8户,主营业务收入1774.2亿元,下降2.1%,增加值下降0.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0.8%,其中烟草制品业增速同比持平;重工业增加值下降2.5%,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4.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9.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5.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3.1%。
 
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增幅最高的是纸制品增长37.4%,其次是黄磷增长34.1%,其余依次是磷酸增长29.3%、钢材增长15.9%、磷矿石增长11.9%。
 
图5.jpg
 
表2.jpg
 
2020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2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降2.8%。全市联网直报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261户,资质建筑企业期末人数10721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692人,比重为11.8%。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14.9万平方米,下降14.1%;房屋竣工面积44.7万平方米,下降2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7.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1.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3%。
 
图6.jpg
 
从主要行业看:工业投资下降2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2.5%,房地产业投资增长4.5%。
 
表3.jpg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复苏态势逐步巩固。20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0.3亿元,下降2.9%。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63.3亿元,下降3.0%;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7.0亿元,下降2.5%。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实现656.2亿元,下降2.9%;餐饮收入实现134.1亿元,下降3.1%。
 
2020年全市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363540万美元,增长18.1%,其中:出口346479万美元,增长15.0%;进口17061万美元,增长160.8%。从企业情况看:218户私营企业完成出口345611万美元,增长15.2%;3户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出口868万美元,下降42.1%。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户,合同外资金额950.4万美元;增资1户,合同外资148.5万美元;股权变更1户,合同外资76.3万美元。
 
投资招商成效显现。全市共实施市外国内资金项目476个,增长91.9%,引进市外国内资金增长13.2%,其中引进省外资金增长7.5%。实施项目合同总投资增长32.5%,到位资金增长10.1%,实际使用外资273万美元,下降72.9%。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稳步发展。2020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2.3亿元,增长7.0%。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426.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52公里(含省公投管养里程)、一级公路117.6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72.5%。
 
2020年全市拥有机动车94.2万辆,其中:汽车49.8万辆,汽车中载客汽车40.0万辆(轿车22.5万辆),载货汽车9.5万辆,其他汽车2755辆;摩托车43.8万辆;挂车6346辆。全市机动车驾驶员96.5万人,其中汽车驾驶员79.0万人。
 
电信业快速发展。2020年全市电信业务总量233.5万元,增长30.0%,互联网用户251.3万户,比上年增加4.5万户,增长1.8%,其中宽带网用户64.9万户,比上年增加7.7万户,增长13.5%,全市固定电话用户9.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2.8万户。
 
图7.jpg
 
旅游文化创新发展。202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3213.8万人次,下降31.9%;旅游总收入266.2亿元,下降41.1%。全市住宿业营业额下降15.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工资总额增长15.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8亿元,增长39.8%。29个项目创建省级以上旅游目的地品牌,其中国家级品牌1个,澄江小湾村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品牌28个。共10家民宿(客栈)通过省级验收,成功创建了14家A级景区,A级旅游景区数量突破了10多年一直未达20家的困境,上升到了33家。推荐上报2家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评定了7家市级旅游扶贫示范村。
 
七、金融
 
2020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5.4亿元,增长3.6%。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010.9亿元,比上年增加54.1亿元,增长2.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53.9亿元,增长9.1%。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12.6亿元,增加172.0亿元,增长12.8%。存贷比75.2%,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
 
图8.jpg
 
2020年全市共有产险公司15家、寿险公司11家,代理公司17家。全市实现保费收入51.4亿元,增长7.3%,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9.2亿元,增长0.8%;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2.2亿元,增长11.5%(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3.1亿元,增长14.1%,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8.3亿元,增长2.3%)。全市赔款支出18.1亿元,赔付(给付)率为35.2%(简单赔付率)。其中:财产险业务支付赔款9.5亿元,综合赔付率59.6%;人寿险业务给付赔款8.6亿元,满期给付率35.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0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28所,共有教职工32169人,专任教师26760人。全市有高等院校2所,招生7373人,增长9.3%;在校学生21326人,增长11.0%;毕业生4953人,增长18.0%。普通中专学校3所,招生2302人,下降22.7%;在校学生6794人,下降11.5%;毕业生2084人,下降25.8%。职业高中10所,招生3380人,下降29.6%;在校学生12662人,下降16.4%;毕业生5473人,增长7.9%。普通高中23所,招生15130人,增长11.7%;在校学生40761人,增长3.8%;毕业生12481人,增长3.2%。初中84所,招生22598人,下降2.3%;在校学生69837人,下降5.4%;毕业生26379人,下降2.2%。普通小学506所,招生24425人,下降1.5%;在校学生142944人,增长0.2%;毕业生23517人,下降1.9%。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4.0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7%,幼儿园在园幼儿7.2万人。
 
2020年全市共投入“三免一补”资金25965万元,春季学期48805名、秋季学期49417名贫困学生享受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补助对象为寄宿建档立卡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小学生补助标准1000元/生/年,初中生补助标准1250元/生/年,非寄宿建档立卡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小学补助标准500元/生/年,初中625元/生/年。中职(含中专、职高)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达0.47:1.00。
 
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实施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8项。获国家、省奖励的科技成果项目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争取各项科技经费5267.2万元,市级科技项目投入80.0万元。
 
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6户,增加38户,增长38.8%;拥有国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89户,增加269户,增长51.7%,实现历史性突破。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改造建设2个文化馆分馆、2个图书馆分馆、16个文化站,建设、提档升级5个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县级区划建设覆盖率均达到133%,乡级文化站行政区划建设覆盖率达122%以上。创作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为主题的“战疫”作品169件,举办“同舟共济战疫情”玉溪市美术作品网络展4期。全市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共计940余场,观众达235万余人次(含线上观众)。
 
2020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1424个,其中医院65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4081张;卫生技术人员2004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028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491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卫生技术人员961人。传染病发病率为112.98/10万,全年发现艾滋病感染者随访管理率达100%。
 
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2020年全市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障水平,参保职工最高支付限额达到35.0万元。全市城乡居民筹资标准为80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550元(中央财政补助440元,省级财政补助77元,市县区补助33元),个人缴费250元。
 
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214.8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30.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84.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为97.1%,参保城镇职工就医687.9万人次,统筹基金支付72732.6万元;参保城乡居民就医881.6万人次,统筹基金支付136387.9万元。
 
体教融合事业进一步推进。投入220万元启动皮划艇训练比赛场地建设,组建19个项目运动队开展备战训练,创建市级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地9个,创建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60所,体教融合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2个赛事获评“2019”一带一路·七彩云南”抚仙湖国际半程马拉松金牌赛事。在云南省全民健身日系列线上民族健身操和广场舞比赛中,荣获第1名的好成绩;参加云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会的少数民族健身操(舞)类自选套路项目比赛获得第1名;第九届健身气功交流比赛(站点联赛),获得3项集体赛2等奖。
 
十、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
 
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和城市品位。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74.6平方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累计清运并处理垃圾47.1万吨,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4427.7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9%。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2663.1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976.9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8平方米。
 
2020年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市共建成10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点,站点覆盖全市三个高原湖泊以及南盘江、元江、曲江、绿汁江等主要地表水体,初步形成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
 
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9.2%,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实现了县级城镇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全覆盖。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一级245天,二级117天,与去年同期相比一级天数增加34天,二级天数减少23天,超标天数减少10天。市环境空气质量呈持续向好态势。
 
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为751.0万吨标准煤(综合能耗,下同),增长4.3%,其中:采矿业能源消费量为19.2万吨标准煤,增长8.4%;制造业能源消费量为723.0万吨标准煤,增长4.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能源消费量为8.8万吨标准煤,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电力消费量为108.2亿千瓦时,增长10.1%。
 
十一、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
 
202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9万人,帮助0.8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4642个。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1.2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3万人、省外转移就业1.2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3.8%。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0亿元,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4785人,扶持小微企业58户,“贷免扶补”扶持创业2844人。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59.0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6.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22.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7.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1.0万人。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28.8亿元,其中企业为14.6亿元,机关事业单位为14.1亿元;失业保险基金征缴收入1.6亿元,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收入0.6亿元,全市农村劳动力培训21.2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3万人次,其中,转移到省外就业1.2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840人,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8.3%,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为100%,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为88.3%,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立案案件结案13件,结案率为100%,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为227.5万人。
 
2020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22起、死亡118人;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55人;工矿商贸事故死亡44人。发生一次死亡3至10人(含3人)较大事故1起,死亡4人,其中:生产经营性较大事故1起、死亡4人,非生产经营性较大事故0起、死亡0人;连续18年杜绝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2020年公安年末户籍总人口221.8万人(不含阳宗镇),其中男性人口111.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0.3%;女性人口110.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9.7%。年末总户数为806924户,其中城镇390318户,乡村416606户;户均2.8人。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2020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97300元,比上年增加3294元,增长3.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25元,比上年增加1425元,增长3.5%;城市常住居民(红塔区)人均可支配收入43672元,比上年增加1518元,增长3.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35元,比上年增加1116元,增长7.1%。
 
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到位37774.5万元,资金到位率100%,支出资金35113.2万元,实际支出率为92.6%。
 
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已外出务工3.4万人,达到上年全年外出务工总数的116.0%;已帮助243名返乡务工人员重新就业。通过动态帮扶,全市脱贫监测户997户3314人已消除返贫风险995户3307人,边缘户1593户5401人已消除致贫风险1590户5395人。脱贫监测户中,产业帮扶655户2308人,就业帮扶451户1640人,教育帮扶267户1165人,综合保障783户2545人,生态扶贫帮扶284户995人,健康扶贫实现了100%全覆盖;边缘户中,产业帮扶598户2175人,就业帮扶514户1891人,教育扶贫237户981人,综合保障1028户3495人(享受低保2115人),生态扶贫帮扶368户133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389人,占边缘人口的97.1%。
 
图9.jpg
 
图10.jpg
 
注:
 
1.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2016-2018年生产总值总量数据为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修订后数据。
 
3.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年快报数,最终数据以当年的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