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统计年鉴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年鉴分省、行业总索引 ]
统计公报年度索引: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 统计公报分省总索引 ]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统计公报 > 云南

西双版纳州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01-19 04:39:29 来源:西双版纳州统计局 作者:admin 点击:1646次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统计局

2007-4-5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州委、州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科教兴州、开放活州、生物富州、旅游强州、依法治州”的发展战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实现了“十一五”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的目标。一年来我州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喜人局面,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大增,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橡胶茶叶增产增收明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工业生产增长迅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投资需求增长加快,消费需求稳定增长;财政收支同步高速增长,金融存贷款稳定增长;外贸、旅游较快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2006年全州生产总值(GDP)为90.39亿元(快报数),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1.06亿元,比上年增长6.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3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工业增加值13.14亿元,比上年增长60.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5.97亿元,比上年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4.4:25.8:39.8,第一、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现价生产总值分别为10214元和8582元。

二、农业

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继续把“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农业生产风调雨顺,自然灾害相对较少,胶、茶等传统优势产业保持了去年市场需求旺盛、价格攀升的势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养积极性,产量和产值继续大幅度上升,促使全州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全年实现现价农业总产值48997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3%。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指 标  单位   2006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吨        344689     -2.4

其中:稻谷 吨        266993     -3.5

玉米 吨        72433     4.1

甘蔗   吨        967159     -3.1

茶叶   吨        22042     13.8

水果   吨        85480     79.7

油料   吨        1688     5.0

全年干胶产量达204886吨,比上年增长7.4%,其中:农垦系统产量达106769吨,比上年增长2.2%,农村产量达74800吨,比上年增长20.3%。

畜牧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主要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头数如下:

指    标      单位   2006年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吨   26164      6.1

其中:猪      吨   19112      2.0

牛     吨   4197      24.8

羊      吨   88           11.4

禽     吨   2570      3.9

禽蛋产量      吨   1044      3.1

生猪年末存栏   头   481344      1.8

羊年末存栏      头   9059      -19.2

大牲畜年末存栏 头   179404      -6.5

渔业生产保持增长。全年养渔面积65366亩,比上年增长2.1%,水产品产量达11948吨,比上年增长1.2%。

农机装备水平提高,机械设备不断增加,农村能源使用量加大,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年末(不含农垦系统)农业机械总动力75236万瓦特,比上年增长7.2%;农用载重汽车347辆,比上年增长7.8%;农用运输车595辆,比上年增长12.9%;大中型拖拉机2405台,比上年增长29.9%,小型及手扶拖拉机45600台,比上年增长1.2%;联合收获机400台,增长34.7%。全年农村化肥施用量(折纯)28782吨,比上年增长11.4%;农村用电5098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1.2%。

乡镇企业稳定发展。年末乡镇企业达7076个,上年增长5.9%,从业人员45630人,比上年增长9.2%,营业总收入为347490万元,比上年增长51.4%,实交各种税金12476万元,比上年增长1.5倍。

三、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紧跟市场需求,注重结构调整优化,食糖、精制茶、铁矿等优势产业带动作用突出,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2006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6209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1.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指    标       单位      2006年  比上年增长%

糖            吨      133346       4.0

精制茶        吨      16538       1倍

软饮料        吨      14151       0.4

酒精       千升      12817      -3.9

原煤        吨      12168      -34.6

水泥       万吨      36.08      19.7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66462      30.7

自来水生产量  万吨      1852      12.2

原盐       吨      7093      -21.9

铁矿石原矿量 万吨      424.52      93.0

锰矿石成品矿  吨      400         -95.7

铁合金       吨      11086     -55.0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6年全州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89938万元,比上年增长3.2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56.3%,比上年提高203.8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9.3%,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99%,比上年提高80.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7.9%,比上年降低15.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7次,比上年少周转0.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8%,比上年提高29.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46878元/人,比上年增长53.3%;产品销售率102.6%。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固定资产坚持贯彻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加,增长适度。2006年,全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634116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484949万元,比上年增长10.5%,集体单位完成投资3448万元,比上年下降35.7%;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3788万元,比上年下降4.9%。在固定资产总投资完成额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6088万元,比上年增长1.7倍。全年施工项目数233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48个。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10.0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6.5%,房屋竣工面积103.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5%,其中:房地产开发竣工住宅面积155965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2倍。本年新增固定资产176354万元,比上年增长55.4%。

2006年全州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9%,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为53280元/人。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2006年,全州拥有民用汽车29106辆,比上年增长12.0%,其中:载货汽车12753辆,比上年增长2.6%。载客汽车14765辆,比上年增长23.8%。民用机动船100艘,比上年增长16.3%。公路通车里程6080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二级及以上)182.4公里,比上年增长80.2%。民航航班15602架次,比上年增长36.6%,接送旅客159.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6%。

全州完成货物运输量1091.37万吨,其中公路1052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65952.94万吨公里,其中:公路57127万吨公里;完成旅客运输量1857.98万人次,其中:公路1697万人次,完成旅客周转量109175.52,其中:公路103382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以市场为导向,强化管理,增强服务水平,使邮电通信业得到稳步发展。2006年,全州邮政、电信业全年完成业务总量23662万元,比上年增长5.3%,全州所有乡镇均开通了自动电话网,年末固定电话数达30.9万户(不含网通),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住宅电话15.66万户,比上年增长14%;公用电话1.33万部,比上年增长21.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8.41万户,比上年增长67.4%。固定电话普及率达34.72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46.16部/百人。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环境继续得到改善,市场物价稳定,促进了消费品市场销售稳中趋旺。2006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9068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县以上171361万元,比上年增长21.1%,县以下77707万元,比上年增长5.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32735万元,比上年增长46%,集体及股份合作经济10706万元,比上年下降33.8%,个体私营经济163466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他经济42161万元,比上年增长6.7%。

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幅度低于上年水平。2006年景洪市各类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如下:

指    标              2006年   比上年涨

跌幅度%

1、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100.7    -1.5

2、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0.9    -2.2

(1)、食品类                  100.5    -3.9

其中:粮食               99.1    -0.8

肉禽及其制品       96.9    -9.8

蛋类               100.5    2.8

水产品类           97.9    -9.7

菜类               101.7    4.4

(2)、烟酒及用品              101.3    -0.5

(3)、衣着类                   99.7    -0.4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      100.2    -0.2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0.2    -3.9

(6)、交通和通讯              101.3    0.3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0.0    -4.3

(8)、居住                   106.1    2.9

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102.7    -0.6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我州加强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各国及周边地区的合作,对外贸易日渐活跃,进出口贸易同步增长。2006年,全州对外经济贸易总额达321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2576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4%。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进口总额79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1%,出口总额1783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4.4%;边民互市成交额432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4.5%;经济技术合作204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9%。

2006年我州旅游业出现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9.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2%,其中:接待海外游客2.8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7.5%,国内游客(含口岸入境一日游人次)356.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7%。实现旅游综合总收入272841万元,比上年增长11.8%。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支同步增长。2006年全州财政总收入74203万元, 比上年增长33.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588万元,比上年增长3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48185万元,比上年增长32.3%。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收入5554万元,比上年增长40.8%;营业税收入24269万元,比上年增长44.5%;企业所得税568万元,比上年增长25.1%。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71828万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1472万元,比上年增长62.7%,农业支出11771万元,比上年增长28.3%,教育支出32505万元,比上年增长27%。

各项存、贷款余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5.50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1.69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7.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5.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农业贷款63147万元,比上年增长27.8%。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96.33亿元,比上年增长35.8%;金融机构现金支出415.99亿元,比上年37.8增长%。

保险事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2006年全州保险费收入22464万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人寿保费收入16702万元,比上年增长1.6%,财产保费收入5762万元,比上年增长18.4%;赔偿总支出3352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分页标题[/!--empirenews.page--]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06年获州科技进步奖3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4项。

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2006年全州学校招收各类学生(未含学前教育)35570人,比上年下降1.1%,其中:高等教育(专科层次)782人,比上年增长2.6%,高中阶段教育4499人,比上年增长5.6%,初中阶段教育15066人,比上年下降3.1%,小学15223人,比上年下降1.1%;各类在校学生(未含学前教育)152047人,比上年下降1.1%,其中:高等教育(专科层次)1836人,比上年增长4.1%,高中阶段教育11839人,比上年增长3.3%,初中阶段教育45281人,比上年下降1.8%,小学93091人,比上年下降1.3%;各类毕业生34494人,比上年增长3.6%,其中:高中阶段教育3439人,增长4.5%,初中阶段教育14737人,增长8.8%,小学15712人,下降3.9%。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3.8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1.52%,比上年上升3个百分点。农民小学毕结业人员2149人,成人技术培训毕结业人员88808人,农民扫盲毕结业人员1276人。

高考人数、普通高考上线人数继续上升。2006年高考报考人数3185人,比上年增长0.8%;普通高考上线人数1266人,比上年增长18.8%,录取人数910人,比上年下降41.7%,录取率28.6%。中专录取1264人,比上年增长6.4%,高中录取3212人,比上年下降0.6%。

文化事业平稳发展。2006年全州文化事业机构47个,从业人员357人,其中:艺术事业机构5个,群众文化事业机构35个,乡镇文化站31个,乡镇文化从业人员102人。艺术团体国内演出场491次,比上年增长1.2倍,国内观众655千人次,比上年增长1.2%。

广播电视积极推广网络建设,使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发展。2006年全州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5.22%,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87.8%,分别比上年提高0.07和0.32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全面进步。2006年全州有卫生机构66个,拥有床位数3426张,卫生技术人员3274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1%和1.4%。妇幼保健机构孕产妇死亡率为147.39/10万;传染病发病率为404.46/10万,比上年下降0.2个千分点。

全州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使体育事业不断发展。2006年我州参加云南省各项比赛获金牌4枚,银牌8枚,铜牌4枚。参加云南省青少年各项比赛获第一名3个,第二名5个,第三名3个。

九、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2006年末,全州年末户籍总人口889873人,比上年增长1.0%,年平均人口885355人。年末总人口中:农业人口618203人,比上年增长1.4%;少数民族人口681693人,比上年增长1.5%,占全州总人口的76.6%。年内人口出生率为12.35‰,比上年下降0.9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7.27‰,比上年下降1.47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抽样调查资料,2006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2412元,比上年增长11%。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425元,比上年增长7.0%。

2006年全州全部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5737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国有单位16304元,比上年增长9.7%,集体单位11829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他单位12538元,比上年增长11.6%。

2006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4071人,比上年下降2.9%。登记失业率为4%,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

年末全州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81万人,比上年增长2.6%。其中:参保职工3.1万人,比上年增长2.5%,参保的离退休人员0.7万人,比上年增长3%。全州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3.84万人,比上年增长1.6%,其中参保职工9.75万人,参保退休人员4.1万人,比上年增长1.4%。

社会福利事业得到发展。2006年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7个,年末在院人数57人,其中:社会福利院2个,年末在院人数12人;优待优抚对象554户,其中:优待军属482户;优待总金额83.4万元;抚恤补助优抚对象311人。年末共有10875户、21628名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注:

1、2006年快报数与本公报数有出入的以本公报数为准。

2、2006年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计生委统计数。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完成额仅为邮政、通信业务量。

5、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计算未扣除物价因素。